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中介违法吗(网贷收取服务费20%合法吗)

贷款中介违法吗(网贷收取服务费20%合法吗)

贷款知识 新京报 原创

北京朝阳法院提示公众警惕“贷款中介”六大风险,下面是新京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中介违法吗

近期,随着住房贷款“提前还款”及“转贷降息”的热潮,贷款中介格外活跃。目前,贷款中介已经广泛参与到各类金融信贷业务中,但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备案许可登记制度不明、地域差异性大、违法违规行为处置手段及力度有限等问题,行业发展较为混乱,贷款中介导致的各类陷阱及违法违规风险层出不穷。

贷款中介的业务陷阱和违法违规之处具体有哪些?金融消费者该如何防范?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带来详细解读。

风险一:假冒金融机构虚假宣传

张某因有资金需求,在网上点击了一个小贷广告后,多日内陆续接到多家自称银行贷款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因张某征信良好,“银行”给张某授信了一笔大额贷款,低息、当天放款、零手续费。在来电人一番游说下,张某按照要求来到了朝阳区某写字楼,最终经多方了解,确认该“贷款中心”与银行根本毫无关系,只是贷款中介。

法官解释,目前,由于个人信息的大量泄露,贷款中介公司通过多种违法违规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后,普遍存在假冒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以电话或短信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办理相关业务的情况,消费者应格外小心。

法官提示借款人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除部分银行信贷人员受个人绩效考核压力影响,可能与中介公司人员私下合作外,银行一般并不会和贷款中介进行官方合作,消费者在遇到自称是银行贷款审核中心、合作中心等说法时,不要轻信;第二,因银行授信均需在借款人申请,并审核征信材料及贷款资料后才能做出,故实践中对于在电话或短信中直接宣称“银行为您授信x万额度”的说法,均可认定为不正规宣传甚至欺诈行为;第三,借款人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要轻易点弹窗贷款广告,不通过间接渠道提交贷款信息,如有贷款需求,应直接联系银行或通过银行官方APP进行查询、办理。

风险二:虚构贷款用途

李某在参加一个老年人旅游活动过程中,认识了热心肠的导游王某,王某向李某介绍了一款高收益股权投资产品,并表示李某不需要提供任何现金,可以由贷款公司用房屋办理经营贷款后进行投资,且由专业的担保公司为李某的房屋抵押提供反担保,李某只需按月收钱即可。李某基于对王某的信任,向王某推荐的中介公司提供了贷款办理的全套手续,并签署了相应合同。业务办理后,李某仅收到5个月收益,便收到银行的通知,称因贷款未能按期偿还,要求李某一次性偿还全部贷款。李某多次与贷款中介公司、理财公司及王某联系未果,才明白自己已经受骗。

法官解释,实践中,借款人因受到不法贷款中介的诱导而办理本不需要的贷款,或办理与实际用途不符的贷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朝阳法院审理的涉房养老案件中,约80%的借款人均是在贷款中介或理财公司的营销下办理了贷款,并按照中介公司指示将贷款违规投入理财市场,并由此产生损失。

法官提示借款人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消费者应当合理评估自身消费、投资及贷款需求,防范“被激发”的贷款及理财冲动,诚信申请并理性使用贷款;第二,虚构或改变贷款用途,均属于严重违反监管要求及贷款合同约定的行为。近年来,银行贷后管理要求日趋严格,审查手段更为全面,一旦银行跟踪检查中发现违规使用贷款,随时可能提前收回贷款,导致借款人资金链断裂,征信受损,并承担违约责任。

风险三:伪造贷款材料

老股民王某偶然获得一条“内幕消息”,便想通过从银行借款的方式放手一搏,最终实现财务自由,但苦于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偶然间贷款中介张某与王某联系,表示在王某支付高额“包装”费用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其100%贷款成功。后张某通过伪造银行流水、收入证明、抵押财产及法院离婚调解书的方式,帮助王某向银行借款80万元,并全部投入股市。后投资失败,借款到期无法归还。最终王某及张某均被以骗取贷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法官解释,根据我国《刑法》第175条之一的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实践中,为了获取贷款,非法贷款中介对借款人征信、流水、证明文件、基础交易合同等材料进行包装甚至伪造的情况较为普遍。

法官提示借款人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虚构贷款材料办理贷款可能触犯包括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等诸多罪名,风险极高;第二,伪造贷款材料的过程,极易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导致个人信息被犯罪分子重复非法利用,引发一系列不可控风险等。因此,消费者在申请贷款时,应当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对贷款中介材料造假行为不默许、不放任,勿因侥幸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风险四:服务收费不对等

刘某有资金需求,但担心自己有两次信用卡逾期记录而无法办理贷款,故找到某贷款中介公司。该公司称有征信污点肯定无法办理大额贷款,且利率需要大幅上调,并以其可通过内部关系,帮助“洗白”征信,并对其还款能力进行包装,保证当天办理大额优惠贷款为由,向刘某收取了1万元征信处理费,1万元包装费,以及贷款金额2%的贷款服务费。刘某付款后,顺利办理了某城商行的30万元贷款。但事后刘某了解到,该贷款中介公司在此过程中未进行任何征信“洗白”及还款能力包装,相关贷款产品在该城商行的APP内均可自行办理,且不需要任何费用,符合条件均可当天放款。

法官解释,实践中,非法贷款中介利用借款人信息不对称、急于用钱或征信有问题等因素,以“增加额度”“优惠利率”“内部通道”“迅速放款”为名,收取与实际服务内容不对等的畸高费用。

法官提示借款人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消费者如有借款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渠道咨询并办理,其办理结果与通过贷款中介公司办理一般并无实质区别;第二,关于征信记录,我国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统一监督管理,只有上报的征信机构才能修改、更正,且相关程序极为严格,贷款中介公司不存在对征信进行“洗白”的可能,且银行对于逾期征信的影响有专门的审核标准,在其他条件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90天以内的少数非恶意小额逾期,一般不会对贷款办理产生决定性影响。

风险五:服务费畸高

张某为办理10万元贷款,与贷款中介公司及其推荐的另外三家公司,一共签署了4份合同,分别约定了贷款服务费、包装费、渠道费、账户管理费4项费用,贷款到账后,又以走账费、取现费为名,收取了两项费用,导致借款人贷款10万元,实际到手使用仅6.1万元,被扣除费用高达39%。

法官解释,实践中,非法贷款中介往往先以低手续费吸引借款人,但实际办理过程中,可能以不同收款主体、不同名目、不同合同的方式,收取包括服务费、账户管理费、放款手续费、渠道费、垫资费、保证金、押金等十余种费用,且累计费用畸高。贷款中介通过主体及合同的变化,将部分收费“合法化”,借款人难以防范,法院审查及认定亦存在困难。

法官提示借款人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借款人在向正规金融机构申请及办理贷款过程中,金融机构一般不需收取任何费用,特别是不会在放款前收取费用;第二,借款人在办理贷款时,应注意审查合同条款、收费条件、收费主体,特别是计算综合息费成本,切不可因急于用钱,忽视贷款风险,掉入融资陷阱。

风险六:串通设局欺诈借款人

高某为“盘活”固定资产,在贷款中介公司的怂恿下,以垫资方式办理了房屋按揭贷提前还款,并通过伪造虚假交易合同及公司证照的方式,办理了某银行经营贷。后贷款发放至中介公司掌握的受托账户后,中介公司以规避资金监管为名,口头告知高某需将款项转账至6个个人账户后取现。此后,其中4人的款项均于当日取现后交至高某,但另有2人的款项,中介公司一直以账户被银行“监管”为由拖延到账。其间,垫资公司则持续向高某计收高额垫资费用。后高某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查明6个账户均由中介公司职员或关联人员控制,不存在任何“监管”,而垫资公司与贷款中介公司亦属同一人实际控制,长期通过拖延到账等方式,增加借款人的垫资费用。

法官解释,实践中,按照监管要求,经营贷均需要通过受托支付的方式由银行将款项发放至第三方账户。在虚构贷款用途的情况下,该账户则常由贷款中介公司提供并掌握,账户收到款项后,极易出现中介公司串通他人卡扣贷款资金、临时增加收费标准,甚至携款潜逃的情况。在需要垫资的情况下,部分借款中介公司还可能串通垫资公司,甚至部分银行工作人员,恶意拖延贷款进程,收取高额垫资费用。

法官提示借款人应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借款人应警惕向无关账户的转账要求,对以“刷流水”“走账”为由伪造贷款材料、规避资金监管等转账行为不予配合,严格把控资金风险;第二,借款人应当提高证据意识、风险意识及维权能力,在贷款中介临时增加额外费用或资金无法到账,意识到自己可能陷入不法中介陷阱时,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要及时固定证据,并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新京报记者 吴采倩

编辑 彭冲 校对 张彦君

网贷收取服务费20%合法吗

作者: 麻袋研究院

自2017年以来,赴海外上市的中国网贷平台络绎不绝。媒体在挖掘这些公司“原罪”时,不约而同关注“砍头息”问题。

“砍头息”起源于传统民间借贷的陋习,指的是高利贷者或地下钱庄,给借款者放贷时,先从本金里扣除一部分钱,这部分钱就叫“砍头息”。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借贷中,收取砍头息的是“出借人”(或放贷者)。

而P2P网贷平台按照监管定位,属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提供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的撮合服务,其合理收取的服务费/中介费,不应和“砍头息”混为一谈。

可以类比的是房产中介,其撮合卖房人和买房人达成交易,并提前一次性收取中介服务费,且从来没出现过中介费分期付款的情况。

扣除手续费的行为是否为变相的“砍头息”,要看这笔手续费到底由谁收取。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经济法学院院长强力指出,砍头息是出借人预先从本金中扣除借款利息的行为。而P2P平台本身是一个信息服务中介的角色,如果说平台扣除的手续费就是作为其提供信息服务的酬劳,那么收取服务费无可厚非;如果说平台扣除的手续费实质上是出借人收取的,那么就能认定它砍头息的本质。

从国内外的企业实践来看,网贷平台收取的撮合服务费是平台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借贷利率不超过法律规定上限时,应当和“砍头息”区别认定。

01

国外的网贷平台怎么收费?

(1)Prosper——贷款手续费、逾期费用是主要收入来源

美国网贷鼻祖Prosper,其主要收入来自借贷双方,主要包括贷款人手续费、逾期费用、投资者管理费。

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不同,借款人在成功获得借款时,向Prosper一次性支付每笔借款金额的1%~5%作为手续费,而出借人处按年总出借款的1%收取服务费。

表1 Persper 向不同信用等级借款人收取费用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麻袋研究院整理

此外,Prosper还会收取还款失败费和逾期罚息。其中,还款失败费是指若无法从借款人银行账户自动扣取每月应还资金,将被收取15美元的费用,该金额为Prosper Funding所有。

(2)Zopa——对借贷者收取0-190英镑的固定费用

作为英国老牌P2P公司,Zopa主要收入来源于向贷款人收取的手续费、逾期费用、以及投资者收取的管理费,其中对投资者收取每年0.5%-1%的管理费,对借贷者收取0-190英镑的固定费用。

上述两家老牌P2P企业,都已存续十年以上,当地法律并未禁止其作为信息中介,收取合理的撮合服务费用。国内网贷平台收取的服务费比例略高于国外同行,但与民间借贷收取的“砍头息”仍有本质区别。

02

网贷平台怎么收费比较合理?

麻袋研究院认为:“合理的收取服务费、管理费是网贷平台正常运营的根本。但是,不管网贷平台服务费如何收取,在借款人申请借款时,应当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借款金额撮合交易。”

同样可以参考房产中介,在买卖双方签订完房产交易合同后要求买卖双方一次性支付中介费。中介公司在协助买房客户获取银行房贷时,并不会从贷款本金中扣除服务费,贷款本金是按照合同规定直接发放给卖房客户的。

网贷平台也可以依葫芦画瓢 ,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金额,撮合出借人的资金全额发放到借款人账户。关键点在于,借款人收到借款后信息撮合服务已经完成,此时网贷平台在借款人授权前提下,从借款人帐户扣取服务费则合理合法(如下图)。

“砍头息”的认定关键,一是看由谁收取,二是看是否从本金中提前扣除。在借款综合费用不超过国家法定上限的前提下,网贷平台收取撮合服务费无可厚非。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中介违法吗(网贷收取服务费20%合法吗)":http://www.ljycsb.cn/dkzs/8195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