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5家小贷公司被约谈背后:行业急速扩张、监管逐步趋严,下面是南方都市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深圳小额贷款公司
为打击房地产市场违规融资行为,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日前公开,分别对5家小贷公司约谈信息。要求各公司自查涉房业务,一经发现,应采取相应措施,包括提前收回相关贷款,对违规参与员工从严处理等。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深圳金融监管局公开的富德、企联、金赢信、大信、亚联财5家企业名单中,有企业牵涉前段时间“深房理”一事。而股权穿透后,多家小贷公司实控人经营范围包含商业、地产、兴办实业等领域,不乏跨界经营非银金融。
过去10年,小额贷款行业以极为可观的毛利率吸引众多企业跨界经营。随着监管加紧,新规出台,行业正面临洗牌重整。分析观点认为,小贷公司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资金流动性和资产质量,背景深厚的小贷公司,在母公司背书的情况下,抗风险能力更强,能够继续在市场中发展。而对网络小额贷款建规立制,综开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认为,在小额贷款高利率、高风险的业务上,实际上是“普而不惠”的贷款,应推动网络小贷行业进一步利用好电商、支付等大数据资源,同时整合利用政府部门、金融监管等信用信息系统,真正助益对小额贷款服务有需要而且诚信度高的群体,打造中国特色普惠金融。
被约谈的5家小贷公司什么来头?
1、其中2家集团公司跨界经营
此次名单中的5家企业中,深圳市富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前海香江金控100%子公司、香江集团100%控股孙公司。
香江集团成立于1990年,目前,产业覆盖商业、产城、金融、科创、文旅健康等多个领域。是国内最早投资金融业的民营企业之一,现已投资多家金融机构,包括广发银行、广发证券、广发基金、广东南粤银行、天津银行等及持有众多的优质企业股权。
另一家深圳市大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深圳市鸿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子公司,实控人为杨明裕,通过鸿泰集团控股大信小贷87.86%的股权。
鸿泰集团成立于1998年,经营范围包括,兴办实业;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控、专卖商品),在合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上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等。目前,鸿泰集团在其官网表示,是一家集金融、证券投资、大型商业地产经营等于一体的跨领域、多元化的股份制集团公司。
2、兴办实业类企业控股小贷公司
被约谈的这5家企业中,既有大型多元发展的集团型企业,同时,也有投资、经营实业的中小企业。
深圳市企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由深圳市方兴达投资有限公司100%控股。根据天眼查股权穿透图,自然人张沐豪通过方兴达投资及浩和投资公司持股企联小贷98.5%股权,为疑似实际控制人。方兴达、浩和投资公司一般经营项目均包含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
值得一提的是,企联实控人张沐豪同时是金地集团成员企业法定代表人、成员企业核心成员、成员企业高管。目前,企联小贷公司产品包括红本抵押借款、短期过桥借款、企业贷款过桥。
深圳市金赢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由经营加油站业务的深圳市普滨实业有限公司100%控股。股权穿透后,疑似实控人为张培,通过广骋科技、粤弘实业、普滨实业等公司持股77.4%。
此前,中经财富曾报道,一位“深房理”的“摇篮会员”,曾与深圳市金赢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签约借款436万元,月利率3%。结合自筹资金等,该“摇篮会员”购买并成功过户房产。因无法按期偿还小贷公司贷款,该“摇篮会员”被金赢信小贷起诉。
而深圳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名单中唯一一家与股东主业保持一致的企业。亚联财小贷信用类贷款产品包括,生意贷、薪易贷,由一家同样经营贷款业务的香港亚洲联合财务有限公司设立。该公司成立于1993年,现为港交所上市公司新鸿基有限公司成员之一。 其他股东包括日本东京上市公司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
曾经急速扩张的小贷 前景不明
伴随曾经P2P和现金贷等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小贷业务以可观的利润、较低的准入门槛,吸引各主业领域有实力玩家纷纷布局,但早已成为过去的“风口”。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相关报告,小额贷款企业数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910家,而小贷公司贷款余额在2015年末迅速扩张至9412亿元后,于2017年“触顶”,达到9799亿元。
进入2021年后,多家小贷公司被股东剥离、转让。1月4日,奥马电器(002668.SZ)宣布拟以950万元的价格转让宁夏钱包金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宁夏小贷”)75%股权。
对于出售的原因,奥马电器表示,小贷业务属于监管部门认定的类金融业务,近年来,随着小额贷款业务整体发展前景不明朗以及行业监管要求日趋提高,因此,公司转让类金融业务股权,降低经营风险。
同一天,*ST赫美(002356.SZ)公告,赫美小贷为公司持股51%的控股子公司。因公司及其他相关方与浙商银行之间的借款合同纠纷一案,公司持有的赫美小贷51%股权已被进行公开拍卖。
*ST赫美公告里表示,截至2020年11月30日,赫美小贷尚欠公司及下属子公司670.25万元,因赫美小贷持续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存在无力偿还以上债务的风险;赫美小贷的剥离将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降低公司的负债规模。
新三板上市的多家小贷公司经营情况消极
行业报告眼中,小贷公司经营情况同样消极。联合资信统计数据显示,从新三板上市的25家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样本公司”)数据来看,自2017年开始,样本公司的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总额持续下降;同时,样本公司净利润规模亦呈逐年持续下降趋势,2019年净利润下降幅度有所收窄。2020年上半年,样本公司中有24家公布了半年报,其中17家营业收入出现下滑,14家公司净利润规模有所下降。
2015年之后,小额贷款行业中贷款风险的爆发,银行逐渐收紧了对小贷公司的借款。2017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风险蔓延,国家开始对“现金贷”等业务进行系统性规范、整顿,小额贷款行业监管逐步趋严。
在行业观察者眼中,监管环境的严峻是小贷公司生存艰难的主要原因,但同时,行业质量也将得到优胜劣汰。小贷公司通过发展自身优势,获得业内、银行、国际投资机构等的信任,从而获得外部融资,是行业经营者较为普遍的发力方向。
华经产业研究院资深行业分析师张寒表示,但相比之下,背景深厚的小贷公司,在母公司背书的情况下,抗风险能力更强,能够继续在市场中发展。例如大型央企通常有长期合作的银行,央企旗下的小贷公司更容易从母公司的合作银行获取融资,增加资金流动性。小额贷款行业在经过洗礼之后,留存下来的小贷公司将会是有着科学管理能力、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
对网络小额贷款建规立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认为,应注重发挥其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余凌曲指出,目前对网络小额贷款的监管重点在于杠杆倍数过高、过度诱导负债等方面,而对其过高的利率水平考虑较少。按照风险收益匹配原则,过高利率代表网络小贷的服务对象是风险偏高、而非实际最需要的群体,贷款实际上“普而不惠”。
余凌曲认为,建议推动网络小贷行业进一步利用好电商、支付等大数据资源,同时整合利用政府部门、金融监管等信用信息系统,真正助益对小额贷款服务有需要而且诚信度高的群体,打造中国特色普惠金融。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叶霖芳
5万48期上岸口子
监管要求各家银行对受疫情影响的特殊群体给予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利好政策,多家金融机构表示响应号召,但是这却成了一些老赖逃废债的借口,逃废债中介也借此机会卷土重来。
撰文 | 王别闹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虽然国内疫情控制初见成效,但是随着疫情在全球逐渐蔓延,防疫形势依旧严峻,这给受疫情重创的经济又带来了新的复苏难度。学生因在家上课父母不给生活费而还不上花呗的讨论引发热议,还没全部开始营业的饭馆、商铺等也表明有些人还没有复工,可能面临没有收入的尴尬境地。
在这个手头有点紧的春天,监管要求各家银行对于受到疫情影响、一线医护人员等实行延期还款,本是惠民政策,却让一些别有用心者动起了歪脑筋。
逃废债中介卷土重来
还不上债怎么办?或许受疫情影响,面对这个问题的人会比之前多出一些来。“加微信,让你快速上岸不用愁”、“进群,给你全套反催收攻略”等小广告开始层出不穷,逃废债中介开始借机卷土重来。
「消费金融频道」查询和搜集与贷款相关的资料时,不知道在哪个环节泄露了个人信息,被投放了反催收广告:反催收让你快速上岸不用愁,新口子还能任你撸,加微信可了解详情。
抱着一探究竟的心理,「消费金融频道」加了对方微信,并咨询了还贷和反催收问题,但是对方并没有立即给出回复,而是搭建一个小群并要求在群里说明自己的借贷情况,之后再转移至一个大群。一位借贷老哥分析称,这是为了验明加群者的正身,多加了几道过滤程序。
被转移到大群后,「消费金融频道」观察到这是一个由负债老哥老姐组成的数百人群,大家交流的信息也都围绕网贷、信用卡或者消费金融公司债务逾期相关的信息。群主和管理自称是商家,可以提供花呗提现、信用卡代偿等服务。
在这个贷款逾期交流群中,大家讨论自己应对催收的方法和能借贷的新口子。但就当大家热烈探讨的时候,群主突然宣布为了保证大家的信息安全要解散此群再建新群。
不止这一个群,在各类网贷借款交流群、反催收群中,这些组织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会通过事先验证、打款进群、不断转移阵地等方式来保护自己不被曝光。
通过深入了解后,「消费金融频道」发现,逃废债中介机构呈团队化运作形式,通过教授借款人反催收话术、编造假病例、制作假社区隔离证明等帮助借款人逃避债务,并收取高额费用。
反催收群中有人自称债务管理者或债务管理专家,声称可以提供快速上岸的一条龙服务。根据借款人的需求提供不同价位的服务,比如百元左右的防爆软件、120元到300元不等的咨询费等等。如果需要帮助规避债务,则需要提前支付占债务总额的20%到75%不等的金额,可以说是相当高昂了。
防爆软件是保护通讯录中的家人、好友不会被催收骚扰的一项功能,也是催收工作中最基础的一种方式。不少借贷平台在借款时都默认抓取通讯录,当借款人逾期不还的时候通过不断拨打其亲友的电话造成压力逼迫借款人尽快还钱。
金融机构的催收工作受到疫情影响无法正常开展,除了通过发送邮件、电话等网络催收之外并没有太大施展空间,电话催收还极易被投诉为暴力催收。这款软件因契合了不少老赖需求,而且相对规避债务,防爆软件价格比较低廉,加上还有中介宣称“多买多优惠”大打价格战,成了反催收群里的爆款产品。
真的靠谱吗?
卷土重来的反催收中介已经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运作,形成了一套反催收的操作流程,通过提供反催收服务、借贷新口子等方式获利。看似专业的他们,真的可以让借款人逃避债务吗?
一位购买后的张先生对「消费金融频道」介绍了这项逃避债务服务。中介为张先生提供了一堆假确诊证明、假病例,让张先生以此向借贷平台申请延期,但是在申请延期的过程中,平台发现张先生提供的证明有假,拒绝了张先生的延期申请。张先生说,“我找到中介说明了这个情况,他们(即逃废债中介机构)说我可以狠狠地骂客服,他们可以把客服骂人的片段剪辑出来,这样我就有了能去投诉平台、微博等平台曝光他们获取大家同情的素材了。他们说一般稍微大型点的借贷平台比较重视风控,我可以趁机要求减免利息。”
这样弄虚作假的方式让张先生感到很不安,权衡之后他和中介协商退回他一半费用,之后不再使用逃避债务的服务。“协商了很久后他们最终答应了,紧接着就问我需不需要新口子。”新口子就是帮助借款人找到新的借贷平台,通过借新贷还旧贷,也就是俗称的“以贷养贷”。“他们之前让我造假,我就产生了不信任,担心他们提供的是套路贷。如果再被骗贷,我就真的还不起了。”
张先生明智地选择了及时止损。除了新口子有套路贷风险外,这种反催收形式如果一旦被证实为恶意逃废债行为,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被记录不诚信行为。2019年9月2日广东银保监会曾就代理“处置债务”“延期还款”“减免逾期息费”等违规骗局和行为发布风险提示,这种行为对债务清偿并无作用,反而容易引发巨大风险,可能会给债务人造成进一步的民事违约。
逃废债的成功率远不如逃废债中介宣称的高,利用不法手段妄图逃避债务不仅不能实现减免债务的目的,还有可能因此蒙受损失或掉入更大的陷阱。对于借款平台和出借人来说,逃废债中介组织大肆鼓吹投诉的作用,导致借款平台声誉下降,出借人的利益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可以说逃废债中介既不靠谱,又会害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深圳小额贷款公司(5万48期上岸口子)":http://www.ljycsb.cn/dkzs/8177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