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季度增量创新高 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下面是中国日报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金融服务贷款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35.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各项贷款高11.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06万亿元,同比多增1.09万亿元,季度增量创有统计以来新高。
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6.16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38万亿元,同比多增8236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8.5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929亿元,同比增长16.5%;助学贷款余额1737亿元,同比增长21.2%;全国脱贫人口贷款余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一季度增加514亿元。
绿色贷款保持高速增长。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4.99万亿元,同比增长38.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7.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39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9.19万亿元和7.47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1.09万亿元、6.26万亿元和3.5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2%、32.1%和53.7%。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6.01万亿元,同比增长24.8%,比年初增加5121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比年初增加3113亿元。
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提升。一季度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8.95万亿元,同比增长31.7%,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0.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5.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94万亿元,同比多增1万亿元。一季度末,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末高2.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72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亿元。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一季度末,本外币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34.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增速比上年末高2.2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2.16万亿元,同比多增7771亿元。
来源:人民日报
贷款服务是什么意思
2023年3月2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2年第四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整体来看2022年全年银行业消费投诉量总数同比下降,但是个人贷款业务服务质效仍需提升,预计未来各银行机构将认真按照银保监会规定,从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客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在日常经营展业过程中更加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2022年全年银行业消费投诉量总数同比下降
整体来看,2022年全年银行业消费投诉总量为302834件,相较2021年下降12.51%,表明消费者对银行业消费服务及环境的满意程度持续改善,反映出银行业服务水平整体有所提升。
分结构来看,不同类型银行投诉情况呈现明显的分化特征,同比表现有升有降,表明消费者对不同银行的投诉具有明显的波动特征,银行业改善金融服务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相较2021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投诉总量均同比下降。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诉总量为79976件,同比下降34.29%,占投诉总量的26.41%;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为118665件,同比下降12.15%,占投诉总量的39.18%;外资法人银行投诉总量为1442件,同比下降16.50%,占投诉总量的0.48%;城市商业银行(含民营银行)投诉总量为47797件,同比上升18.21%,占投诉总量的15.78%;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投诉总量为24514件,同比上升15.19%,占投诉总量的8.09%;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诉总量为30440件,同比下降27.02%,占投诉总量的10.05%。
银行业消费投诉主要涉及信用卡业务、理财类业务以及个人贷款业务,呈现“两降一升”特征
2022年银行业消费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涉及信用卡业务、理财类业务以及个人贷款业务三个方面,相较2021年结构分化态势明显。
第一,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总量同比明显下降。随着信用卡监管不断趋严和市场日益饱和,银行业逐渐摒弃传统粗放的信用卡业务发展模式,不断深耕存量客户开展精细和多元化服务,稳步提升用户满意度。2022年全年,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总量为145638件,同比下降22.17%,但是在三类业务投诉中占比最大,仍然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未来依然有进一步优化展业、改进服务的余地。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总量为37269件,同比下降46.86%;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总量为93521件,同比下降14.66%;外资法人银行信用卡业务投诉总量为771件,同比下降5.01%。
第二,理财类业务投诉总量同比小幅下降。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稳健转型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卖者尽责、买者自负”逐渐成为常态,投资者不断加深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理财业务过程中的纠纷有所减少。2022年全年,银行理财类业务投诉总量为14615件,同比下降13.68%,在三类业务投诉中占比最小。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诉总量为6507件,同比下降52.74%,是推动银行理财类业务投诉总量同比下降的主因;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为4937件,同比上升24.49%。
第三,个人贷款业务投诉总量同比略有上升,在三类业务中成为唯一同比上升的一项。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个人住房贷款是个人贷款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利率整体下调、住房信贷政策调整和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变化的共同影响,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各家银行房贷提前还款业务办理明显增多,给以往较为平稳的还贷业务带来一定冲击。部分银行出现了长时间预约排队的情况,有的银行甚至关闭了APP提前还贷功能,由此产生的办理不及时以及违约金纠纷随之增加,可能激化消费者与银行之间的矛盾。2022年全年,银行个人贷款业务投诉总量为103150件,同比小幅上升2.35%。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诉总量为20286件,同比上升7.91%;股份制商业银行投诉总量为14248件,同比略微上升0.69%;外资法人银行投诉总量为374件,同比上升48.93%。近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经召开会议,要求商业银行改进提升服务质量,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客户提前还款服务工作。未来,随着监管持续贯彻落实,银行将不断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多元服务渠道及时响应客户还款诉求,按照合同约定做好客户提前还款服务工作,提前还款难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预计个人贷款业务投诉数量将有所下降。
银行业需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水平,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对于《通报》指出的问题,预计未来各银行机构将认真按照银保监会规定,坚持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履行社会责任、提升客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在日常经营展业过程中更加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致力于满足消费者对金融服务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同时,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充分结合自身经营特色、业务特点等实际情况,通过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制度机制,畅通投诉渠道,扎实做好投诉处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加强源头治理,与时俱进优化并改进服务质量,强化金融服务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以期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终打造令消费者满意的银行服务环境,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与经营发展融合共进。
本文编辑:丁开艳
0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服务贷款服务(贷款服务是什么意思)":http://www.ljycsb.cn/dkzs/8089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