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新政,有啥影响?,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有什么影响
1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调整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这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以来,首次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
当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通知称,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图片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截图
在此之前,全国层面执行的利率下限是首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的LPR,二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政策调整后,按照4月20日发布的5年期以上LPR测算,首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4.4%。
记者了解到,此次政策调整主要针对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仍按原合同执行。
也就是说,如所在城市政策下限和银行具体执行利率跟随全国政策同步下调,居民家庭申请贷款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时,利息支出会有所减少。
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特征明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确定遵循因城施策原则,并采用全国、城市、银行三层的定价机制。不过,在实践中,多数城市直接采用了全国政策下限,没有额外再做加点要求。
此次全国政策下限调整后,各地政策是否会同步调整?
其实,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房贷利率已经历过一波调整,且主要是发生在银行层面。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全国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平均幅度在20个到60个基点不等。同时,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调控要求,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
“这是城市政府、银行根据市场形势和自身经营策略,做出的差别化、市场化调整,适应了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的特征。”邹澜说。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商品住宅销售额出现下滑,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额也有小幅回落。新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表明,4月住户贷款减少2170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
此次通知明确提出,在全国统一的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派出机构按照“因城施策”的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城市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辖区内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点下限。
专家认为,在城市贷款利率下限基础上,下一步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和信贷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加点数值。
人民银行表示,房贷政策调整旨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支持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转自:新华视点
记者:吴雨
来源: 新华社
贷款对人的危害
对于急需用钱的人而言
贷款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但向银行申请贷款步骤繁琐
还需要等待漫长的审核...
网络贷款反而更加方便快捷
但这往往是骗局的开始
很容易掉入骗子的陷阱!
真实案例
9月14日,A某因家庭原因急需一笔钱周转,就在网页上搜索贷款平台,并把自己的信息填了进去,后接到电话让其添加平台客服QQ进行贷款操作。
添加成功后,对方发来一个名为“中邮消费”的软件安装包,让A某下载,并通过这个APP申请贷款。A某操作申请了60000元的贷款,很快就审批成功了。A某提现的时候一直失败,联系客服,称由于A某填写的提现银行卡号错误,贷款被冻结,需要交一笔6000元的解冻费,A某转账成功后对方又称钱不够需要再转,这时A某产生了怀疑,但是对方称如果不完成贷款操作会走司法程序,让A某自己承担后果,A某害怕了就继续转了一笔9000元。客服又称由于A某没有备注完整,还要继续交钱,A某这才反应过来被骗,损失15000元。
套路解析
01、陌生人添加好友
需谨慎!
部分居民在网络上浏览贷款信息后,就会有陌生人通过QQ、微信等聊天软件添加好友。
02、下载APP填信息
要当心!
在加上好友后,已经慢慢落入骗子的圈套,骗子通过聊天了解被害人的需求后,以“秒到账”、“无利息”等幌子向被害人推荐APP或者发送链接,并让被害人在他的指导下填写各项基本信息。
03、先缴费然后放款
定有诈!
骗子利用被害人急于用钱的心理,以放款需要“手续费”、“押金”等名义,诱导被害人先缴纳一定额度的费用。为了快速拿到贷款的被害人会放下戒心,跟着骗子的指引走。
04、想放款继续交钱
不靠谱!
等被害人准备提现时却发现仍不成功,骗子继续以“信用不良”需要交“保险费”等名义让其再交钱,为了贷款,被害人可能会继续交钱,等到发现不对劲的时候,骗子早已拿钱跑路了。
“
反诈中心温馨提醒
1、银行、正规贷款公司不会要求借款人申请贷款前支付“保证金”、“手续费”、“服务费”等各种费用;
2、强化自我的保护意识,维护自身权益。提高警惕谨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到贷款平台;
3、树立正确消费观,适度消费。在消费能力的前提下,从实际需求出发,不要情绪化消费,避免攀比心理和一时冲动消费。
转自:洛阳反诈中心
来源: 平安济源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有什么影响(贷款对人的危害)":http://www.ljycsb.cn/dkzs/8088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