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 印花税(按揭贷款印花税)

贷款 印花税(按揭贷款印花税)

财政部: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下面是第一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 印花税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2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疫情防控财税支持力度情况、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情况。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在发布会上表示,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向这些小微企业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和金融服务,税收上是有一些政策的:

一是对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确定在一千万,单户授信只要在一千万以内的企业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的。

二是对纳税人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费和再担保费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三是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还有金融企业计提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损失准备可以税前扣除。

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针对中小微企业现在面临的压力以及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对于它们有什么样的税费方面的支持政策?谢谢。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

谢谢总台记者提问。中小企业的问题,的确这次疫情发生后全社会都很关注,各方面聚焦于中小企业下一步怎么渡过难关。今天的发布会好几位记者的提问都涉及这个问题。目前为止,如果说热搜榜的话,它应该放在首位。小微企业税费政策在现行的税费优惠政策里占有很大比重,我们的政策设计里聚焦的几个领域其中一个就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的政策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现有的针对企业的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没有区分企业规模,所有企业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享受,包括2019年实行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制度性的、长期有效的税制改革都会惠及到这些小微企业,当然其他企业也都会享受到。这是一个很大的政策红利包。第二个层次,在我们的政策体系里又单独针对小微企业有特殊政策安排。我把几个主要方面向媒体朋友作个报告,所有的小微企业普遍适用的政策里,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不用缴纳增值税,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意味着年销售额不超过120万,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0万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实际税负不会超过10%。一般企业适用的税率是25%的法定税率,所以说,小微企业在税率方面优惠力度是比较大的。第三个层次,去年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来决定的税收优惠选项里有一项是在50%的幅度内减征“六税两费”,各个地方都在顶格实施这项税收优惠政策,现在大量的小微企业还在继续享受这个红利。第四个层次,专门针对小微企业免征42项中央级的行政事业收费,还免征水利建设基金、文化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政府性基金,这是一类。第二类,专门针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税收里面有特殊安排。刚才银保监会的同事,以及我的同事符金陵先生也介绍了金融怎么样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小微企业的问题,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向这些小微企业提供更优惠的贷款和金融服务,税收上是有一些政策的。我点几个主要的内容:

一是对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单户授信额度确定在一千万,单户授信只要在一千万以内的企业贷款利息是免征增值税的。

二是对纳税人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费和再担保费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三是对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还有金融企业计提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损失准备可以税前扣除。第三类是税收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主要是科技型企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比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75%,高新技术企业适用15%的优惠税率,所有企业只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都可以享受。针对创投企业,天使投资人的一些政策导向也非常明显。

王建凡:

我今天主要把三大类给大家介绍了,还有详细的内容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上我们网站上查阅这些政策,税务部门在纳税服务的推介宣传手册里也有这样一些内容。2月5日以后我们发布的针对疫情防控有关的政策里,实际上很多政策也是小微企业享受的份额比较大。比如交通运输企业,不光是指大企业,还包括运输个体户,餐饮业中,小微企业占的比重也比较大,还有住宿、生活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的受众面非常大,也大企业也有小企业,论企业的覆盖面,小微企业也是占主要部分。这次的政策之所以选择这些重点行业,也是考虑到小微企业相对比较集中,可以享受到这些政策。下一步我们关注政策实施情况,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对各方面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研究政策预案,关注中小企业在这次疫情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准备好政策预案,帮助企业缓解经营困难,促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谢谢。

按揭贷款印花税

中新网11月5日电 据《香港商报》报道,香港公屋联会进行的“香港楼奴指数调查”显示,香港整体楼奴指数为45.5分,不少市民在租楼、供楼、抑或储首期开支上均高于入息30%,意味房屋问题困扰不少港人。调查亦发现,受访者每月储蓄首期的平均数约1.3万元(港元,下同),但因置业首期连杂费开支金额平均数达174万元,即大约平均需要储蓄11年才能达成目标。

香港楼宇密集,大片住宅楼错落有致。密集而高耸的建筑形态和城市空间已成为香港令人惊叹的鲜明特征,因而被人称作“石屎森林”。 中新社记者 谢光磊 摄

欲置业者每月平均储1.3万港元

为了解香港市民对住屋的意见,公屋联会上月中成功访问508名18至45岁受访者。公屋联会表示,“楼奴”指数由两大元素组成,首先根据民调结果计算出各类“楼奴”占所属类别人士的比例,包括“租奴”、“供奴”、“上车奴”,及“佛系楼奴”4种;以及市民是否认同自己为“楼奴”。指数以100分为满分,分数愈高代表香港房屋问题愈严重,而今年的“香港楼奴指数”高达45.5分。

调查发现逾半受访者有意搬离现时居所,大部分人更希望以买楼、或楼换楼形式搬迁,当中64.5%受访者表示为求置业,愿意积极寻求增加收入的机会,52.8%受访者称会减少外游及消费。

近5成有意置业的受访者中,每月平均储蓄达1万元或以上,以作购买楼宇的首期之用;而整体每月平均储蓄更达1.3万元。

另一方面,未有置业打算的受访者普遍对置业的想法负面,超过一半人认为储蓄难以负担首期;近8成人认为居住公屋比租或购买私楼更好,随着年龄越大,对置业的想法亦普遍越负面。

多数受访者不认自己为“楼奴”

调查同时要求受访者就自己是否“楼奴”作评分,当中以受访者有否被住屋问题绑死、被剥夺人生选择及降低生活质素作厘定,并以100分为满分,今年的整体平均分仅为41.4,7成受访者的分数更仅得50分以下,代表大部分人不认为自己为楼奴。

不过,值得留意的是评分为0分至50分的受访者中,分别有45.3%及32%的人正租住公屋,为众类别之冠,代表他们不太认同自己为“楼奴”,至于评分为100分的受访者比例中,则以租住私楼单位的人最多,占35.5%,意味着他们面对的住屋问题最为严重。

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认为,指数已接近“红线”位置,代表未来香港住屋情况存在危机,担忧数字若再上升,社会矛盾将进一步增加。

他认为现时房屋政策妨碍年轻人向上流动的机会,令他们连升职加薪亦须思前想后,加上现时长策内的公营房屋数量仍未达标,认为特区政府有责任先解决未来的公屋供应量,再思考如何重整置业阶梯。

公屋联会指出,调查结果反映出租公屋能解决市民的住屋需求,促请特区政府调高公私营房屋比例至7:3,同时不将“绿置居”视为出租公屋,以确保出租公屋的供应量。

他们又建议特区政府订出恢复“3年上楼”的时间表,以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特区政府觅地建屋,减低公屋轮候时间。

倡优化让未补价资助屋出租

至于租屋方面,公屋联会建议优化房协早前推出的“未补价资助出售房屋出租计划”,容许参与业主出租整个单位,并放宽规定让单身人士亦可参加计划。

他们亦希望特区政府增加青年宿舍供应量、优化其租金水平及租赁年期的规定,以官商合作模式推动“共居”意念。

置业方面,公屋联会建议特区政府针对首次置业人士提供协助措施,如提高楼宇按揭成数、豁免印花税等,同时恢复首次置业贷款计划,参考居屋的入息资产规定等。

他们促请特区政府优化居屋政策,建议增加“白居二”名额至每年不少于3000个,以及增加单身人士的配额比例。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 印花税(按揭贷款印花税)":http://www.ljycsb.cn/dkzs/8087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