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如何防诈骗(如何预防套路贷)

贷款如何防诈骗(如何预防套路贷)

谨防校园贷款连环套等新型诈骗!金融监管部门提示→,下面是北京日报客户端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如何防诈骗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

近年来,不法分子不断翻新诈骗手段,让金融消费者防不胜防,个人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提醒:树立反诈防骗意识,谨防新型欺诈手段,提高打假维权本领,守护家人亲朋财产安全。

骗局一:校园贷款连环套,又欠钱来又被骗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近期监管发现,不法分子往往以“零门槛、无抵押、无利息”等不实信息为噱头,诱导学生盲目借贷,刻意隐瞒手续费与服务费、还款期限、逾期赔偿等关键信息,导致借贷学生背负高额利息。在学生无力偿还欠款时,不法分子再次出动,诱骗学生从新的平台贷款,以贷还贷,周而复返形成连环贷。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不良培训机构、职业中介机构还会打着专业培训、兼职实习介绍、就业推荐等幌子,捆绑推荐借贷业务,诱骗学生通过高息借贷缴纳培训费、中介费。或是伪装成政府工作人员,以“禁止大学生网贷”“查询征信”为由,诱导学生将网络贷款转至所谓的“清查账户”,导致借贷学生陷入资金和信用的双重危机。

骗局二:眼见不为真,“AI换脸”迷人眼

不法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通过计算机算法仿真合成受骗者亲人、领导同事或公职人员的肖像面容与声音,冒充上述人员身份行骗。在获得受害者信任后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套路话术向受害人发送银行卡转账、虚拟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诈骗信息,并利用视频通话,语音轰炸等手段进一步降低受害者的防备心,受害者往往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异样,一旦听信诈骗分子的骗术并完成转账,对方便杳无音讯。

骗局三:白脸狼戴草帽,冒充监管去行骗

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工作人员打着“保护资金”“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在具体的诈骗手段上,不法分子通过冒用金融监管部门身份,通过短信、快递信函、互联网等渠道发布虚假“保护资金”信息,引诱消费者向其缴纳保证金等作为回款条件实施诈骗;更有甚者,利用非法获取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以“解决投诉”等理由联系消费者,诱导其进入不法分子制作的诈骗网站或APP,进而骗取消费者银行卡号、网银密码及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取消费者资金。

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信息和财产安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提示如下:

一是树立正确消费观念,选择正规金融机构,不超前借贷、不通过非正规金融机构渠道借贷。有借款、理财、保险等金融需求的,应通过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服务,切勿盲目相信广告短信、陌生电话、不明网址、街头广告、“专家大师”推荐等非正规途径。

二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谨防重要信息泄露。广大金融消费者要在日常生活仔细辨识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点。妥善保管好自己与家人的身份证号、电话住址、银行卡号及密码等重要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不明软件、不扫描不明二维码;谨慎参与网络问卷调查、授权手机APP协议、连接公共热点WiFi;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发现信息泄露的行为时,勇于向有关部门举报反映,共同维护、营造良好的信息保护环境。

三是提高反诈意识,学习反诈知识。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文字、声音、图像甚至视频都可能是深度合成的,因此在涉及转账汇款等资金往来时,要通过拨打对方手机号、当面核实等渠道多方核实、查验真伪,一定不要仅凭单一沟通渠道未经核实就转账汇款。同时,积极参与3月、9月份监管部门指导正规金融机构举办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主题教育活动,接受反诈知识科普。关注官方网站、公众号、主流宣传专栏等发布的日常反诈提醒及真实案例,认识诈骗手段手法。手机下载全民反诈app,发现可疑情况时及时报警,陷入骗局时也切莫慌张,注意留存证据,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案件侦查,全力挽回损失。

四是了解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官方渠道合理维权。主动了解咨询金融机构与监管部门的常态工作流程,个人权益受损时,首先选择金融机构公布的官方投诉受理渠道进行处理,未达成一致时,可向当地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通过官方渠道合法合理解决金融消费问题,正当维护自身权益,坚决“抵制代理维权”“征信修复”“协商还款”“代理退保”等非法行为。

如何预防套路贷

“套路贷”

是有预谋有组织的犯罪,

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

被害人一旦上当,轻则背负巨额债务,

重则可能倾家荡产。

套路贷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套路免息引诱、上门家访

“套路贷”团伙通常打着“无抵押、免息”“放款快,即时到账”等旗号,通过发放各种贷款小广告、拨打骚扰电话等方式推销其贷款产品。此外,他们还会在微信群、QQ群、微博等网络平台上打出这些广告。

一旦有人相信广告并与之联系,犯罪分子会以提供上门服务为由前往被害人住所进行所谓的家访调查,其真实目的是为了搞清楚被害人的住所地,以便日后能够随时上门讨债

同时以评估被害人的还款能力为由,套取被害人的个人和家庭财产信息,有不动产的就会查册,以明确被害人的不动产权利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制定诈骗方案。

同时,还要求留下被害人身边至少10名亲友的联系方式,为后期轮番“轰炸”式的催收准备条件。

套路二:巧立名目 虚抬本金

“套路贷”团伙会主动要求与被害人签订借款合同,制造借贷假象。而签订借款合同套路如下:

首先,以收取“保证金”的名义虚高借款金额。如被害人要借10万元,犯罪分子表示同意,但同时以保障借贷资金安全为由,预先收取律师费、诉讼费等10万元保证金,由此,诱骗被害人签订的借款合同借款金额就变成了20万元。

其次,以“空白合同”“阴阳合同”方式掩盖非法的高利贷。在此类“套路贷”中,犯罪分子索要的利息一般都高达月息6%~10%,个别极端情况下,甚至达到了令人震惊的日息100%,但这些要求并不会写在合同上,采取签订的是“阴阳合同”“空白合同”的方式来规避国家对于民间借贷最高利率的限制性监管,而这些合同并不会交给被害人,以便其随时添加需要内容。

最后,以“行业规矩”等名目,极力克扣被害人实际取得的借款金额。合同签订后,犯罪嫌疑人会以行业规矩为由,收取“砍头息”(即第一个月的利息)、上门服务费、放款折扣等费用,被害人实际取得的借款额实际上只有大约八成。

套路三:虚假流水 准备诉讼

犯罪分子会将虚高的借款以银行转账方式打入被害人银行账户,随即又让被害人通过ATM机、银行柜面取现,将多打的现金交还犯罪分子;如果遇到银行下班而无法支取大额现金的情况,嫌疑人还会限制被害人人身自由,直到实现其目的为止。

在金额较小的借贷中,“套路贷”团伙还会让被害人手持“保证金”现金拍照存证。

通过这样的套路,犯罪分子取得了银行交易记录或其他证据,为其通过虚假诉讼占有被害人财物做好充分的“法律”准备。

套路四:恶意垒高 逼入绝境

在被害人无力按时偿还时,犯罪分子会加紧催收,并会“按约”加收所谓的罚息、违约金等。此举不仅进一步加重了被害人的财务负担,而且也进一步削弱了被害人的还款能力。

“套路贷”犯罪分子的终极目标并非被害人的那点利息,而是被害人的全部“身家”。

如何避免遭遇“套路贷”

1、不轻信所谓的无抵押贷款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有相关资金需求,一定要选择手续完备、证照齐全的正规公司,避免向一些“小贷”公司或者专门从事高利贷放贷的机构借款。

2、不随意签订借款合同

签订合同前仔细看清楚,仔细阅读容易引起纠纷的还款时间、支付方式、利息等条款。凡是口头打包票却不肯写进合同的,要果断拒绝签订合同。

3、但凡钱款往来,务必留存证据

还款时尽量选择有迹可循的转账方式,并注意留言标明资金用途,如采用现金方式还款,要注意让对方及时出具收条,切忌“空口无凭”。

4、及时止损,果断报警

如不幸陷入“套路贷”骗局,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要一味忍气吞声,甚至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走上“不归路”。

如果您喜欢“临夏公安”,您可以用一点时间,在您的朋友圈里扩散一下,让平安、和谐、正能量在我们手中延伸、传递……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如何防诈骗(如何预防套路贷)":http://www.ljycsb.cn/dkzs/16582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