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福建婚育贷款政策(福建贷款第一村)

福建婚育贷款政策(福建贷款第一村)

从生到养全覆盖,厦门优化生育福利来了!,下面是厦门日报社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福建婚育贷款政策

翔安教育集团天成托育园的孩子在户外开心地玩耍。(翔安教育集团天成托育园 供图)

  提出目标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到2025年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生育水平适当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口结构逐步优化,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2‰以下。

  到2035年

  生育水平更加适度、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优生优育、幼有所育,家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等。

  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增设托班

  《方案》要求,要支持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建设,推动建设综合性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制定实施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及运营补助政策,到2025年每年至少新改扩建2000个普惠性托位,每个托位按1万元给予建设补助。

  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支持新建幼儿园或有用地增量的扩建幼儿园将开设托班纳入幼儿园规模、设计、规划、配套建设框架。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在满足辖区内 3岁-6 岁儿童入园需求基础上,按照托育服务规范,创造条件增设托班,拓展 0-3岁托育服务。

  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

  《方案》规定,完善保障性租赁房调换政策,对因家庭人口增加、子女就学等原因需要调换保障性租赁房的,根据房源情况及时调换。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多子女家庭,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对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可给予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相关支持政策。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多渠道增加长租房供应,推进租购权利均等。拥有二孩及以上的我市户籍家庭符合条件的,可购买第3套自住商品住房。

“奶爸”在多性别使用母婴室里照顾孩子。(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近日,厦门市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均衡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法治为保障,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完善服务管理制度,提升优生优育和普惠托育服务水平,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增进家庭和谐幸福,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和持久动力。

  多形式支持生育

  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

  《方案》提出目标,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生育水平适当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人口结构逐步优化,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2‰以下。到2035年,生育水平更加适度、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优生优育、幼有所育,家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等。

  因此,《方案》明确提出落实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

  开展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涉及计划生育内容专项清理工作,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

  3岁以下婴幼儿或纳入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免申即享”对象

  “一老一小”是社会民生发展的重要方面。《方案》要求,制定实施“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围绕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育龄群众等主要服务对象,开展优生优育指导、儿童早期发展、青春健康、生殖健康咨询等健康促进项目。按需新改建母婴设施,实现应建尽建、规范建设。大力推动公共场所多性别使用母婴室建设。

  落实生育登记制度。依托“出生一件事”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群众网上申请即可享受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办理、出生户口登记、生育保险待遇核准支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等联办服务。将符合条件的3岁以下婴幼儿纳入厦门市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免申即享”对象。

  完善生育保险

  保障生育假期

  探索建立生育补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区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每月予以一定补助。同时完善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制度,继续按规定做好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待遇等保障,将符合条件的产前检查和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报销范围,减轻生育医疗费用负担。

  同时,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严格落实产假、照顾假、哺乳假、育儿假等制度。鼓励用人单位探索延长产假和育儿假假期。落实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设立“妈妈班组”、灵活休假或居家办公,推行弹性工作制,为有接送子女上下学、照顾生病或居家子女等需求的职工提供工作便利,帮助职工解决育儿困难。

  多政策保障养育

  支持多子女家庭购房租房

  根据《方案》,市住房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多子女家庭:

  关于保障性商品房的申购及保障性租赁房的配租标准如下——

  1.保障性商品房的申购标准:符合条件的保障性商品房申请家庭,可申购的保障性商品房建筑面积标准原则上不高于80平方米。申请人育有2个及以上子女,且至少2个子女作为共同申请人的申请家庭,申购面积标准不高于95平方米。具体以批次方案公布的可分配房源为准。

  2.保障性租赁房的配租标准:1人户可以配租一房型;2人户及夫妻带一个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子女的家庭,可以配租二房型;3人及以上户(不含夫妻带一个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子女的家庭),可以配租三房型。具体以批次方案公布的可分配房源为准。

  同时,对符合保障性租赁房申请条件的城镇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申请保障性租赁房的,予以适当优先分配。符合保障性租赁房申请条件的申请家庭,申请人育有3个及以上子女,且至少3个子女作为共同申请人的,予以适当优先分配。

  除此之外,保障性租赁房房型调整、房源互换也有相应标准,即在承租期间符合房型调整批次轮候分配方案的承租家庭,可以根据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制定的房型调整办法和批次方案要求提出申请;已入住保障性租赁房且租赁合同在有效期的承租家庭,符合互换申请条件的,可在全市统一的保障性租赁房房源互换平台将承租房源与其他承租家庭房源申请互换。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还提到拥有二孩及以上(其中至少1个未成年)的本市户籍家庭,可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多购1套自住商品住房。2022年10月25日,经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我市出台《关于支持多子女家庭购房租房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到多子女家庭在我市无自有住房、租住市场性租赁住房已在我市住房租赁交易服务系统备案的,可按照实际租金提取住房公积金,月提取总额不超过当月实际房租支出;多子女家庭在我市购买首套自住住房、首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在我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限额内,其可贷额度可在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公式测算金额的基础上增加10万元。

  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

  近年来,我市继续加大普惠项目建设力度,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扩大普惠覆盖面,推动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2022年我市新增32家普惠性托育园,新增2500多个普惠性托位。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3岁以下婴幼儿有机会获得普惠性托育服务,更多家庭育儿负担得以减轻。截至目前,我市共拥有普惠托育服务机构55家,可提供普惠托位4352个。

  有关部门将制定工作方案,支持现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在符合国家、省、市幼儿园办学标准和满足辖区内3岁~6岁儿童入园需求前提下,按照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创造条件增设托班,招收2岁~3岁幼儿。同时,指导鼓励各区教育局在建设幼儿园时,在不影响幼儿园生均用地和生均建筑面积指标的情况下,增配托育学位。综合考虑城乡、区域发展特点,强化政策引导和统筹引领,分类指导,到2025年,全市公、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的园所数量在现有基础上按10%比例逐年递增。

  制定实施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及运营补助政策,到2025年每年至少新改扩建2000个普惠性托位,每个托位按1万元给予建设补助。推动用人单位多形式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房屋主管部门积极作为,盘活存量闲置房屋,用于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各区每年至少拓展一家用人单位采取单独或联合举办形式在工作场所或就近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或者出台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

【问答】

  问:如何进一步提升幼儿健康保障水平?

  答:我市将进一步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 推动覆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措施全面落实。按照《厦门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办法》,对0~17岁厦门市户籍残疾儿童(含贫困残疾儿童)和0~6岁残疾儿童(贫困残疾儿童救助年龄为0~14岁)进行康复救助。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2022年我市已将符合条件的3岁以下婴幼儿纳入厦门市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即“惠厦保”)“免申即享”对象。2023年,将对2022年7月1日以来新出生的户籍婴儿给予保费优惠。

  问:“出生一件事”服务信息如何操作?

  答:目前,我市新生儿母亲可直接注册登录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选择“出生一件事”事项,填报《福建省“出生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申请登记表》提出申请。线上服务平台预审通过后,后台将《常住人口登记表》《出生医学证明》等信息推送到公安户籍系统。公安派出所对推送的信息进行审核,信息无误的,为符合政策规定的新生儿办理落户登记,并通知申请人持落户方户口簿到公安派出所打印新生儿户口页,或邮寄到公安派出所打印后寄回(邮费自付)。

  同时,我市医保部门贯彻落实《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做好福建省“出生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全省推广应用的通知》,根据《厦门市“出生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工作流程》做好“出生一件事”工作,产妇依托“出生一件事”服务信息平台,在医院即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核准支付服务。

  问: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是如何体现的呢?

  答:据公安部门介绍,我市在户籍办理时已不再要求群众出具与个人生育情况有关的材料。

  针对此问题,市教育局已将入学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具体情况以当年中小学幼儿园招生文件为准。

  卫生健康部门已不再针对入职或评先评优事项出具与个人生育情况有关的材料。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市医保局修订出台厦门市职工医疗保险实施细则,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职工在分娩、妊娠终止、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前连续缴费满12个月(含当月)的,按规定享受生育津贴;当月正常参保缴费但连续缴费不满12个月的,生育津贴按正常待遇的50%支付。职工领取生育保险只需满足缴费条件,与个人生育是否符合政策全面脱钩。

(厦门日报记者 陈莼)

福建贷款第一村

编者按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中央要求,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发源地,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嘱托,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出台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为202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福建“三农”工作把方向、谋思路、立目标、明任务。

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强劲力量。

为探访福建农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作为,近日,《中华合作时报》深入八闽大地乡村振兴一线调研,感受新变化,记录新故事。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作为当地农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主力军的福建农信,正以“深耕八闽、厚植三农”的情怀与使命,以积极构建共享与普惠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创新与实践,勇当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中,彰显农信新担当、展现农信新作为。


作 者丨中华合作时报 蔡 靓

开局之年,八闽大地,处处生机。

耕种,只要诚实守信,就有福建农信的金融助理把贷款送上门来;贷款,不用到银行网点,只需在福建农信的APP上动动手指;办理公安、社保、医保等基础行政业务,无需到政务大厅,在家门口“福农驿站”里的便民服务终端上就能完成……

到福建的乡村振兴一线走一走,这样的新鲜事不胜枚举。每一项惠民服务背后,都是一个创新之举。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李卫民向《中华合作时报》介绍,当前,福建农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到金融服务与经营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全力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福建农信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聚焦‘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创新推广‘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积极构建共享与普惠的‘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汇聚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局。”李卫民进一步指出。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末,福建农信涉农贷款占比超6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幅5.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幅10.26%,涉农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市场份额等多项服务乡村振兴指标均位居全省银行业首位,扛起了“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的旗帜。

↑图为福建农信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把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融合,再融合!
让“共享”实践惠及乡村产业

果园里,漫山遍野的柑橘树随着山丘高低起伏,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

仙游县笔架山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龙其正跟同伴一起采摘柑橘,看到来访的仙游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他立刻停下手里的工作,热情地打起了招呼:“小刘啊,又来啦!”

陈龙其介绍,他和六户农户一起成立了合作社,种植沃柑、皇帝柑、红美人、药材橙等柑橘,目前种植面积达70亩。“去年我们想扩大种植规模,但是缺少资金,多亏了小刘送来的新农直通贷。今年我们又贷了40万(元)!”

他提到的“新农直通贷”,是福建农信携手福建省农担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定制”的信贷产品。福建农信通过创新贷款产品、拓宽担保范围、深化银担合作、研发评级系统等举措,为新农主体提供“一体化办理、一站式服务”。此前,全省首笔依托“银行+农担公司+新农主体”模式发放的“新农直通贷”,正是落地于仙游农商银行。

↑图为仙游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到陈龙其的果园调研。

与福建省农担公司联合创新推出“新农直通贷”,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福建农信积极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一个缩影。

据悉,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是由福建农信首创和发起的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市场新机制。旨在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把与农业产业、乡村振兴相关的各类涉农基因主体,通过金融纽带有机联系起来,过与各类涉农基因主体开展政策联动、股权联结、平台联合、队伍联建、服务联创等,形成政银村企农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乡村振兴体系中各类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实现联农带农、共享共赢。

在推进“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过程中,福建农信的“朋友圈”持续扩容,省联社本级已经与9个设区市政府、主要涉农厅局单位在内的60多家涉农涉企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共享和整合乡村振兴领域的政策要素、资源要素、数据要素和人才要素,创新和提升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民生服务,是福建农信积极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重要抓手。

以平潭农商银行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唯一授权运营政务数据的国企——智慧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信用贷款产品“诚信闪贷”为例。“诚信闪贷”打通了平潭农商银行信贷数据与人行征信、法院黑名单、公积金等政务数据的共享渠道,在经过客户充分授权后,依托大数据自动验证、获取客户信息,通过一定的准入规则和评分模型测算客户信用分及授信额度,实现客户的精准画像和准入识别,并通过“手机申贷+线上审批”模式,让信用良好的客户“一趟都不用跑”就能申请到最高30万元的信用贷款。

↑图为平潭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向客户介绍“诚信闪贷”。

这一全省首创基于“金融数据+政务数据”发放的信贷产品,为平潭居民发展渔业产业、提升消费水平等带来了方便快捷、成本较低的信贷资金。截至目前,近3300名客户通过“诚信闪贷”获得授信超6.15亿元,用信余额超5.36亿元。

放眼福建全省,福建农信实施“福农综合战略”,聚焦农村的资源、资产、资金,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研发建设了集农村三资管理、农业农村产业、农村要素流转、产权制度改革、乡村治理服务、农村数智监管等六大系统于一体的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及金融服务平台——福农综合服务平台。

该平台作为福建农信的线上服务载体,横向整合农业农村、财政、社保、民政等部门数据资源,纵向实现省、市、县、乡、村组的网格化管理,推动村民个人、村集体“三农”资产信息化、数据化、可视化,推进农村资产、资源要素在线登记流转、授信融资。

↑图为福建农信“福农综合服务平台”页面截图。

截至2023年4月末,福建农信已有65家行社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签订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合作协议;村级财务管理系统已服务39家行社对接的45个县(区)、559个乡镇经管站、8694个村社;新农主体系统实现全省农信67家行社全覆盖,完成7.84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线上化建档、7.01万户新农主体在线评级、1.81万户新农主体授信信息采集,授信金额近70亿元。

在推动政策要素、资源要素、数据要素共享应用,更好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福建农信还积极推动乡村振兴人才要素的融合,筑牢乡村治理人才根基。

据了解,福建农信依托“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金融助理)与党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创业人才、科技特派员等乡村振兴人才融合,充分发挥党政干部“懂政策”的信息优势,科技特派员“科技强”的专业优势,金融指导员(金融助理)扎根农村、熟悉金融的服务优势,共同打造“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的服务模式,实现“融智+融技+融资”有机结合,助力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发展。

截至2023年4月末,全省农信系统67家行社共派出金融助理6356名,其中,全省共61家行社4089名金融助理被聘为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聘任乡村振兴信息员5219名,覆盖全省15653个行政村及社区,进一步推动了党的“三农”政策、金融知识和普惠金融服务下沉,得到了各级党政、组织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点赞”。

下沉,再下沉!
让“普惠”服务便利千家万户

大裾衫、阔脚裤,簪花满头朱颜俏。

有“福建三大渔女之一”美称的蟳埔女,最近“火出圈”了。“五一”假期,文旅市场红火,蟳埔女的“娘家”——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蟳埔村,迎来了从省内外纷至沓来的游客。头戴簪花围、身着渔女装的游客,让这个小渔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接发、盘头、插花,在泉州农商银行与蟳埔村“锦上”簪花围体验店联合打造的文旅主题“锦上福农驿站”里,店主黄女士笑眯眯地给远道而来的女游客梳妆打扮,扎上漂亮的簪花围。专业摄影师为爱美的游客拍摄着精致的照片。

↑图为游客在泉州农商银行“锦上福农驿站”体验蟳埔女簪花围造型。

在八闽大地,像“锦上福农驿站”这样发挥福建农信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以“共生互利”理念联结涉农基因主体,服务附近居民、商户、特色产业的福农驿站还有很多。

晋江许厝农贸市场外的“党建+邻里+农贸市场”主题福农驿站内,电子屏幕上的大数据平台,实时显示着农贸市场内每家商户“智慧收单”金额、商品分类等数据,让市场管理人员和晋江农商银行派驻福农驿站的金融助理每天都能掌握市场商户经营情况,并根据交易数据为商户提供授信、贷款等金融服务。

↑图为晋江农商银行在许厝农贸市场外设立的“党建+邻里+农贸市场”主题福农驿站。

福州市苍霞街道福农驿站内,福州农商银行提供的“花式”便捷服务让社区居民连连赞叹:“想不到在家门口,就能办理这么多项金融业务和政务业务。”

在金融服务区,居民可办理开卡、贷款等非现金类金融业务;

在政务服务区的“e福州”便民服务终端上,居民可办理106项公安、社保、医保、交通等便民公共业务,在“税银人家”便民服务点,还可以办税缴费;

在电商服务区,居民可通过福建农信“福农e购”平台采购到福建各地的优质土特产;

在便民服务区,居民可饮水、休息,使用便民医药箱与便民工具,享受便民理发和便民衣物缝补;


在物流服务区,居民可享受便利快递寄存;


在党群志愿者时间银行服务区,社区志愿者可以把志愿服务积累的时间积分兑换为生活日用品。

……

小驿站汇聚民生大服务,小场景汇成普惠成绩单。

长期以来,受区位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限制,农村及一些城区社区的政务、民生、金融等服务半径、服务内容有限。通过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载体的构建,可以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农村、社区的民生服务、金融服务高效化、便利化。

福建农信以原有的普惠金融便民点为依托,吸引组织部、人社、医保、行政服务中心、快递、电商等各类主体参与,将政务、党务、商务、医务、民生、金融等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站式服务”的“福农驿站”。截至2022年底,福建农信已建成集“金融、政务、电商、物流、民生”服务“五位一体”的线下福农驿站160家,让多部门、多站点的乡村振兴政策、资源通过这些便民服务点下沉、再下沉,直达农村、社区的“神经末梢”。

↑图为福建农信金融助理在福农驿站内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


同时,福建农信与福建省财政厅联手打造“福农e政线上代发+财政示范点线下取款”的财政性资金服务模式,实现财政惠民惠农资金发放“一键到户、一屏尽览、一卡通取”。这一模式服务全省77个县(区)、673个代发单位,累计发放财政性资金73.91亿元,服务1654.72万人次;已完成全省首批7000个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点建设,被福建省财政厅授予“全省首家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金融机构”。

进社区、入乡村,亲邻里、暖民心,在一个又一个便民服务点里,在金融助理一次又一次的走村串户中,福建农信的普惠服务惠及了千家万户。


百年农信,百姓银行。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农信机构的基因中,天然带着利国为民、共生共赢的“利他思维”,和利他共生、开放共享的“合作理念”。

在积极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的过程中,福建农信不断提升农信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充分发挥农信机构的服务支点、金融纽带、金融杠杆作用,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易得性、覆盖面、满意度。新征程上,福建农信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故事,还在八闽大地不断上演着……



↑↑↑点击上图获取
《2022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完整版

百万读者都在看

独家丨专访福建省农信联社理事长李卫民:以改革促增效,重塑农信核心价值

独家丨专访福建省农信联社理事长李卫民:实干兴社,实干是检验人才的重要标准

独家丨福建农信:助力“四大经济” 书写赶考路上新答卷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
监制/蔡靓 责编/贺非倪 制作/穆阳芬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福建婚育贷款政策(福建贷款第一村)":http://www.ljycsb.cn/dkzs/16546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