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存钱,不能光看“脸”,下面是华尔街见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合同卡号错误
别说话,先来找个“茬”。
忽略红绿水印,只看图,你能看出哪个是真的银行APP吗?
答案来了:右图的才是真的,有着蓝色传统主色调的左图反倒是假的。
近日,工信部反诈专班又公布了一批涉诈高风险银行APP。
这些APP从下载页面到操作界面,表面上难辨真假。
是“李逵”还是“李鬼”,有时完全傻傻分不清楚。
高仿银行类APP频现为了资金安全,银行APP对个人的信息收集及核验往往完整且严格,因此银行APP也是一般用户心中安全性极高的APP。
但一些犯罪分子却敢于去“碰瓷”。
近期,工信部反诈专班又公布了一批涉诈高风险银行APP。
据悉,这些APP从下载页面到操作界面,看起来都非常逼真,表面上很难判断其真假,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
比如前述这款名为“某发e贷”的APP。目前正版的银行APP图标主色为红白色,但高仿APP却用了该行曾经长期使用的蓝白主色,制造了不少迷惑性。
再比如一款名为“招某金服”的APP ,除了图标边缘弧度有所差别,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不止是股份行,国有大行、农商行、互联网银行,甚至外资银行都有高仿APP。
买个高仿手机、高仿包,虽然是假货,但还能用用,做个高仿APP银行APP能干什么?
从公开信息来看,假冒APP可能会有各种用途。
简单的,骗个身份信息:
当用户填入身份证号等关键信息后,仿冒APP背后的犯罪分子就可以根据所填写的信息得到受害人的信息,以便进一步的诈骗。
进一步,可能获得客户的用户名和密码。
虽然,现在各类银行普遍推广了二次认证(比如短信码),令得相关诈骗比较难直接去官方APP上行骗。
但这不妨碍,诈骗团队利用相关信息去“撞”其他APP的库。
更厉害的,可能直接骗钱。
某地公安局曾发布案例,2022年12月11日,苏州的陈先生报警称,接到一电话问是否要贷款并让其添加企业微信,其通过对方发来网址下载某银行APP开始贷款,后以卡号错误和电子合同未及时修改导致资金冻结需要支付保证资金,其向对方账户转账3笔,共计损失5万元。
还有2022年12月12日,盐城的王先生报警称,在家中上网时,搜索贷款信息并下载同一银行APP,并按照APP客服的提示填写信息,被对方以信息填写错误账户被冻结需要转账才能解冻为由诱骗其转账12万,后发现被骗。
警惕陌生短信链接世界那么大,套路那么深,下个APP都不安全了,那要怎么办?
答案就是一定要认准官方的渠道去下载APP。
而对于由短信带发来的下载地址,尤其要特别加以小心。
此前央视曾有报道,这些仿冒类APP往往通过网址链接,或者聊天消息进行传播。
如上述苏州的陈先生就是接到诈骗电话后,对方发过来的下载网址;另外如果要从网上下载APP,尽量从银行官网页面下载。
此外,一些仿冒的APP虽然图标和开机界面几乎一摸一样,但在使用时,可以明显感受到一些功能不可用的情况,这种时候就需要提高警惕。
总体看,虽然仿冒APP特别逼真,但如果小心核对,认准官方渠道,还是能够避免大部分的陷阱的。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借款合同银行卡错误有效吗
某贷款银行、保险公司与某借款人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贷款银行、保险公司主张:“本案借款合同属于电子合同,通过某线上签约平台,由贷款银行、保险公司与借款人签订,因此合同成立、有效。”那么,在线上签约平台“签订”的借款合同,就一定成立、有效吗?
首先,涉案线上签约平台的《服务协议》第1条“声明与承诺”第3款、第9条“责任范围及责任限制”第3款、第5条“服务规则”第6至7款就已经明确:“您在使用本平台服务时,应自行判断对方是否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且确定他提供的信息和他本人对应,并自行决定是否与对方进行签约交易等,且您应自行承担与此相关的所有风险。本平台不承担因对方身份确认失误而造成的损失。”“本公司用户信息是由用户本人自行提供的,本公司无法保证该信息之准确、及时和完整,您应对您的判断承担全部责任。”“您应按照本公司的要求完善您的身份信息以最终达到实名, 否则您可能会受到部分功能限制。”“因实名和意愿性校验无效而导致签订的数据电文等法律文件被认定无效的,相关的法律责任概与本公司无关。”可见,涉案线上签约平台不能保证签约各方主体身份具有真实性,并不能保证借款合同当中载明的借款人主体身份与某借款人存在直接关联,且不能保证线上签约行为与某借款人的行为存在直接关联,不符合签约所要求的真实、有效意思表示的要求。
其次,涉案线上签约平台的《服务协议》第9条“责任范围及责任限制”第3款载明:“本公司不对交易标的及本服务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项:1、本服务符合您的需求;2、本服务不受干扰、及时提供或免于出错;3、您经由本服务购买或取得之任何产品、服务、资讯或其他资料符合您的期望。可见,某线上签约平台不能保证借款合同内容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不符合合同成立、有效的意思表示真实、有效以及内容真实、完整、合法的要求。”
因此,在线上签约平台“签订”的借款合同,不一定成立、有效。探究在线上签约平台“签订”的借款合同是否真实、有效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件,考虑如下因素来进行具体的分析评判:
1. 生成、存储或者传输借款合同方法的可靠性;
2. 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
3. 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
4. 是否能够识别电子合同的发件人、收件人以及发送、接收时间;
5. 电子签名是否真实、可靠。
注:本文系根据具体的个案案情、李大贺律师咨询意见的部分内容整理改编,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仅供参考。读者对自己的案件,可根据具体的个案案情,委托专业律师来进行相应的分析评价,对谈判策略、起诉状、上诉状、申诉书、答辩状、举质证意见、辩论意见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模仿照抄者,风险自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合同卡号错误(借款合同银行卡错误有效吗)":http://www.ljycsb.cn/dkzs/16448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