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多名车主维权 优信二手车“套路贷”水有多深?,下面是中国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优信二手车贷款拖车
相较传统的线下交易,二手车交易平台的出现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套路贷”等乱象也开始频频出现。
近日,优信二手车个人买家易先生等多名维权消费者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反映,他们遭遇了优信二手车平台隐瞒合同真实情况、贷款合同车价与购车金额不一致及被暴力收车等问题。同时,其中的一位维权者还对中新经纬客户端透露,目前他们已经成立了一个维权微信群,有类似遭遇的车主达100多人。
“与消费者签订的是买卖合同还是融资租赁合同,如果优信二手车方面未明确告知,则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北京电子商务法学会会长、中消协专家委员会专家、律师邱宝昌表示。对于消费者反映的本以为是“买卖贷款合同”实际为“租赁合同”中的车价与购车成交价不一致的问题,邱宝昌认为,优信若隐瞒事实可能涉嫌欺诈。
车主无故被逾期还款 平台私自将车开走了
2017年9月,湖南岳阳的易先生在长沙中南二手车市场选中一台二手奥迪汽车,随后在车商的推荐下他通过优信二手车办理了贷款购车合同,但2018年8月27日夜间,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车辆却被优信二手车方面的人开走了。
据易先生介绍,当时他与车行签订的车辆买卖合同标注购车款为125800元,随后通过优信二手车办理了车辆分期贷款业务,并一次性支付41600多元,其中包含首付款26838元、GPS安装费用1980元、评估质押2000元、手续费5000元,以及商业保险4780元、交强险1000多元。
“交完首付,车子由优信二手车代办提档落户,自己则开始分期还款用车。”易先生表示,开始还款后的前4期,银行一直自动扣款,但到2018年2月18日(第5期还款日),系统却没有正常扣款,也未发出任何提示,直到第6期还款日接到优信二手车方面的催收电话,才被告知车贷有1期逾期未还。
易先生回忆称,在第一次接到催收电话后,他当即配合优信方面向其提供的对公账户转帐,且第6-10期也均是按优信的要求对公打款,但优信二手车App内却一直显示多次逾期。
“因为优信二手车App内显示逾期会影响个人征信,我多次联系优信客服要求解决问题,但没有得到有效反馈。”易先生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至此自己开始对所谓的优信催收人员产生怀疑,同时对方也未提供任何证据证明是优信工作人员。为避免上当受骗,在完成第10期对公打款后,易先生再次要求优信处理App内的逾期记录。
直到2018年8月18日(第11期还款日),由于怀疑催收人员身份的真实性,易先生拒绝对公打款,并提出先解决优信二手车APP内还款逾期问题后再继续还款。然而在2018年8月27晚间,优信二手车工作人员在没有向易先生进行任何提示也未向有关部门报备的情况下,私自将车“开走”了。
贷款合同变租赁合同 已向工商部门投诉
“直到车被开走,我才知道原本签订的贷款合同变成了租赁合同,而优信二手车租赁合同的车价与购车成交合同金额也不一致,车价由125800元变成145300元。”易先生无奈说道。
据易先生介绍,车被开走时里面还放着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部分现金以及自己公司的合同、票据等诸多私人物品。“至今车子已被优信二手车方面开走了3个多月,期间他多次与优信客服沟通询问,均无结果。目前车子在哪、车上物品是否还在都不知道。”易先生说。
无独有偶,来自甘肃兰州的王先生也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反映了类似的遭遇。王先生称,2017年6月,其在西安广汇二手车市场购得一辆二手大众帕萨特,当时与优信二手车谈好以142000元的价格购入,并由优信二手车方面办理贷款分期业务,后来发现实际购车价格与贷款合同金额有差距后,王先生选择维权并停止还贷,目前车子也已被优信二手车开走。
12月6日,易先生、王先生等车主向北京市朝阳区消费者协会和朝阳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现场投诉。据易先生介绍,6日下午,他们便得到了朝阳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反馈。上述工商部门表示,与优信代表已经谈完,优信二手车方面承诺会尽快给出解决方案,但未说明具体时间。
12月7日下午,针对不经车主同意开走车辆的行为,优信方面回应对易先生等回应称,车辆被拖走是因为车主还贷逾期。而对于消费者提出的买车合同变为租赁合同、拖车为何不明确告知以及拖走车辆后造成车主个人物品损失如何赔付等问题,优信均未给予回复,只是说本周三(12月12日)会给出答复。
或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公开资料显示,优信二手车汽车金融服务于2015年推出,在2016年12月还推出了新车汽车金融服务。而就财报数据来看,优信营收增长与其提供汽车消费贷款服务关联较大。
据优信财报数据,优信2C(对消费者)业务第三季度营收为6.1亿元,其中2C助贷服务收入达4.7亿元,占该季度总营收的54.7%。而优信2018年前三个季度2C业务汽车金融贷款服务收入分别为3.6亿元、3.2亿元和4.7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5.3%、47.8%以及54.7%。
“在交易过程中,车商服务费(即手续费)和质押评估费用是不存在的,这7000元应该是二手车车商或优信二手车的工作人员拿了。”针对易先生提供的缴费单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二手车商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易先生的贷款利率也不是优信承诺的0.68%,只是一般买车客户不会计算利息,只知道每个月还多少钱,这让优信二手车在办贷款时钻了空子。
据易先生提供的分期还款金额单据,其中1-35期每期需还款3640.2元,第36期为3640元,合计为131047元。但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若以成交价125800元计算,除去首付的26838元,贷款金额应为98962元,按优信0.68%的利息率计算,36期本息合计约为123188元,月供约为3421.8元。
谈到贷款合同变租赁合同的问题时,这位二手车商直言,“本应签买卖贷款合同,但实际90%以上签的都是租赁合同”。他进一步解释称,只有签租赁合同,在发生逾期还款时优信才有权把车收回;如果是买卖合同,把车开走就成了违法行为。
“优信二手车的行为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邱宝昌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分析指出,消费者反映不知道到底签订的是买卖合同还是融资租赁合同,如果优信系隐瞒或者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那么就会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
对于消费者反映的车价与购车成交合同金额不一致的问题,邱宝昌表示,隐瞒事实的行为可能涉嫌欺诈,如果属实,消费者可以提出三倍赔偿,关键在于举证。所以,消费者在签合同时一定要看清楚。
邱宝昌还提醒,遇到问题的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监管部门投诉,若协商不成,则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另外,合同签订期间最好留下影像资料,否则后续出现纠纷时会很难举证。
(责任编辑:李伟)
优信二手车为什么没人整治
万科入主链家后,这家房地产公司的市值高达450亿人民币,而曾辉煌一时的搜房网,市值仅剩16.69亿美金(约114.8亿人民币),它最辉煌时曾到达过80多亿美金。搜房所代表的B2C模式的落寞、C2C撮合模式的代表链家的崛起,意味着新旧模式的权杖交接和用户的最终选择。
这种模式之争同样出现在二手车领域,这个互联网程度非常差,传统占主流的行业极像早期的房地产行业,传统玩家不熟悉互联网,需要依赖平台获客,随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这类模式正在失去其价值。二手车领域的B2C代表优信正在面临这种下滑趋势,用户已经正在放弃优信。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今年3月,在PC月度覆盖人数上,优信二手车下滑严重,由2月的328.7万人下跌至3月的251.8万人,跌幅达23.4%。易观千帆也显示优信二手车数据走势不乐观。自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优信二手车APP的相对活跃渗透率持续下跌,从31.66%到20.51%(2017年第一季度数据);同时,优信二手车APP的月活用户数也下跌严重,2016年12月优信二手车APP月活用户为343.25万,2017年3月下降到228.79万。
流量升值带动成本大幅提升作为主打B2C模式的平台,优信将车商的车源都放到平台上来吸引用户购买。这样的模式势必导致了优信无论是在吸引车商上架车源还是获取用户资源上都需要耗费大量成本。
我们先来看看优信获取用户的流量成本。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线上流量获取成了遏制互联网公司生存的咽喉。但随着线上流量成本的漫天飞涨,获取用户的成本已经成倍的上升,此外,因为优信主打买家,他非常依赖品牌投放。笔者大致估算优信在品牌和流量上的花费:
APP+WAB+百度+导航+品牌总计花费:2017年第一季度,优信总花费约3.2亿人民币左右。
此外,在车源上的成本也让优信“不堪重负”。优信在宣传中主打“海量”车源的概念,同样,为了实现“海量”车源,优信会在早期通过给予车商一定的补贴和返点来提升上架和交易量。据优信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第四季度重点还在B2B业务的优信拍就启动了对车商补贴,交易量才开始以每月10%的速度增长,该年拍卖车辆交易量5万台,2013年的补贴战优信拍烧掉六七亿元,长期以来,车商在优信处获得补贴已经养成了习惯。显然,车商与优信都各自稳稳抓住对方的心理,一方要补贴,一方要交易量。
对于车商来说,优信不是唯一的获客渠道,与优信类似的渠道还有58赶集、易车二手车、一些汽车类论坛等。没有制约车商的优势,仅靠利益做简单的捆绑,车商显然不会有忠诚度。
车商抵制 盈利空间变窄优信毕竟不是在做慈善,那日益攀升的成本带来的损失必然需要通过业绩来弥补。这也就意味着,通过优信平台成交的车商会上交更多“佣金”,如此以来,优信可能会面对两难局面:
其一,车商与优信的博弈。通过优信平台带来的流量虽然诱人,但显然对二手车行业来讲,无论流量优质与否,优质车源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抢夺,流量解决的都是积压的二手车,这样的行业规则让拥有优质车源的车商对优信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大,而剩余的车商,会因为不堪成本的提升抵制优信平台。
其二,优信盈利空间在哪?如果大批量车商的抵制,平台车源量得不到保障,如此恶性循环,那么由此产生的交易和规模都会缩减,最终直接导致盈利空间受到限制。
2014年5月28日,杭州“我爱我家”等9家中介宣布从搜房网杭州站撤下所有房源。这9家在杭州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80%,他们的集体撤离使搜房网杭州站面临“空城”绝境。随后,全国多地爆出房产中介联合起来集体抵制搜房网的事件。杭州事件爆发后,搜房网股价加速下跌。90天内,搜房网市值蒸发225亿元! 一位前搜房网员工表示,在大家疯狂刷房源,推高了成本,导致成本外流,这是二手房领域这三年形成的不太合理的游戏规则。
同样,优信从免费刊登电话到收取商家服务费的模式改变就引起车商的反弹。包头市全联二手车商会发布通知,号召旗下车商拒绝与优信的一切合作。同时,山西省也出现了类似抵制优信的文件。
无法真正掌握交易的优信不得不说,搜房与传统房产中介的矛盾核心还是搜房动了房地产的奶酪——房源。2014年下半年,搜房突然开始涉足线下房产交易环节,意图从信息出发到做交易,再做包括金融在内的后服务市场,形成一个完整的O2O交易闭环。
优信非常明白C端的价值,因为优信拍的B2B模式重度依赖车商,优信不可能完全绕过车商。迂回之路是2015年优信通过广告正式宣告进入B2C领域,几乎是同一时间,推出付一半金融产品。希望通过后服务牵制住用户与车商。
显然,没有切入核心交易的、不能掌控车源的优信最终只能如搜房一样停留在信息交易平台上。金融故事,恐怕优信讲起来也颇具冒险精神了。无法掌握交易,缺乏丰富的数据积累,盲目做金融的风险显然会非常高。在二手车金融领域,因为过分倚重车商,优信已经不可避免的与易鑫金融和美利车金融、平安车贷等争夺车商资源和车商的交易。
另一方面,对于信息平台而言,优信意味着要与分类信息老大58集团抗衡,更要与易车二手车、二手车之家、汽车论坛等展开竞争,流量和用户上的悬殊对比已经注定了优信的结局。
这么看来,没有掌握交易的核心的优信正面临着无比尴尬的局面,而导致一局面的背后,正是因为优信在重线下的领域选择了B2C模式。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优信二手车贷款拖车(优信二手车为什么没人整治)":http://www.ljycsb.cn/dkzs/15960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