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贷款反遭钱财损失 小心假客服假App盯上你的钱包,下面是锦州网警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安信业贷款打电话吗
“您好,我是XX官方客服,看到您近期有贷款需求,我们可以帮您申请3-10万元的贷款额度,速下款、手续简单而且利息很低的。”
这种“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让不少存在资金短缺问题的企业和个人有如“久旱逢甘霖”,何况打来电话的都是“中安信业” “京东金融”“捷信金融”等这类靠谱、正规的大企业“客服”,想来是疫情之下这些大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给老百姓的“福利”吧?
于是,按照“客服”的指导,添加微信以方便办理贷款业务。一切顺利——“客服”发来链接,用户下载一个App,随后按要求填写了相关贷款资料,就等审核通过放款了。
过了一会儿,“热心”的“客服”又来信了:“您的收款银行卡账号填写错误,贷款资金被冻结,需要缴纳保证金6000元才能解冻,您抓紧办一下,要不然不但要还款还会上报征信。“
保证金缴纳了,承诺的“当天放款”却始终没有等来,更奇怪的是再发微信给客服,居然被拉黑,打电话也打不通了。
显然,疫情期间电信诈骗的手法又紧跟热点升级换代了:假冒企业客服和利用假冒App,“在线客服”与用户沟通,套取用户钱财,迷惑性极强。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网络犯罪侦查教研室主任孙晓冬说,广大消费者要从正规软件商店下载App,选择正规平台的网络服务,不要被利益诱惑而冒险或违规交易。“如遭遇诈骗应第一时间向警方报案,不要羞于启齿,也不要纠缠于网络平台,以免贻误破案时机。”
涉疫犯罪中诈骗类近六成
利用疫情诈骗成功率提高
疫情期间,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也没闲着。
这从4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一组数据中即可窥见一斑:借助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隐蔽性,本次疫情期间诈骗犯罪发案量大幅增长,截至4月7日,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诈骗罪1588件1675人,起诉881件926人,批捕的案件数和起诉的案件数分别占所有涉疫刑事犯罪案件的58.4%和47.3%。
为何诈骗能傍上疫情?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厅长苗生明分析,案件高发多发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电信网络诈骗属于不需要接触就能实施的犯罪,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诈骗不见面的特点,更容易博取被害人的信任。同时,这种非接触使犯罪分子的道德感、约束感下降,侥幸心理增强。此外,疫情使人民群众宅在家中,对网络的依赖加大,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网络贷款和居家上课成为一部分群众新的生活方式。不法分子利用人们疫情期间出行不便,购物、求职心切或信任老师等心理,诈骗成功率大大提高。
孙晓冬观察发现,正是随着这次疫情的爆发,人们隔离在家,实体商业停业,更多的人选择网上服务,以满足日常工作生活所需,更多的犯罪分子也趁机疯狂作案。
家住厦门的小徐,就不幸中招。他花了86元在网上购买了一块手机屏幕,左等右等,快递没等来,等来了“快递客服”的电话。他被告知包裹因工作人员失误丢失了,快递公司愿意双倍赔偿172元。
既然快递公司态度这么好,小徐也没犹豫,按照对方要求加了微信。加微信后,“快递客服”给小徐发来了一个验证码,小徐扫描后按照要求相继填写了银行卡号、支付密码。但一到提交的阶段,他的信息就显示系统超时,连续几次都无法提交。“客服”仔细帮他分析了原因,按照“客服”给出的解决办法,小徐莫名其妙地连续下载了2个网贷App并注册成会员。
但就在此时,“客服”消失了,小徐一查才发现,“客服”已通过小徐的银行卡信息,在上述这2个网贷App上分别网贷借款了85500元和33500元。所幸,小徐报警后,案件告破。
诈骗手法花样翻新不胜防
国家整治校园贷也成借口
小徐的遭遇不是个例,疫情期间,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在梳理近期相关案件发现,电信诈骗的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假冒某公司官方App。不法分子以某公司名义,声称提供高返利理财活动、贷款额度等,引导用户下载虚假App,客服在假App中进行资金交易或在交易中提示“银行卡有误”等信息,要求用户支付额外款项。
二是注销校园贷。不法分子以注销学生贷、校园贷等理由,要求协助用户注销额度、账户,并引导客户操作借款,已转账等方式骗取资金。
4月1日,北京大兴区公安分局反诈中心公布的一起冒充某大型网络平台客服行骗的案件中,骗子给出的理由是“国家整治校园贷,用户必须注销在大学期间注册的信用支付账户,不然会影响个人征信”,信以为真的事主小李(化名)被骗走了88500元。
小李大学毕业不久,前一阵他接到一个自称是“官方客服”的电话。骗子的说法让小李感到很突然,忧郁之间,对方精准地报出了小李的学校,专业和开户时间。小李信了,他担心以后买房买车受影响,连忙询问对方注销方式。
对方称,要想注销账号,首先得保证银行账户内有足够的存款,存款金额要与账户申请额度一致。如果钱不够,可向其他贷款平台借款再转至银行卡。
随后,小李按照对方要求从支付宝、滴滴出行和京东金条分别贷款共计88500元并转到指定的账户中。但之后账户注销的消息也没来,对方也失联了。
大兴反诈中心提醒,像这样的骗局今年已经发生了好多起。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是“网贷”生力军,许多大学生涉世未深,容易轻信他人,成为遭受“套路贷”的重灾区。许多上班不久的工作职员,也会因读大学时注册账户不谨慎,而被“客服”以身份信息引诱陷入圈套。
三是以账户安全为名诈骗。不法分子以某平台“官方客服”名义,引导客户添加聊天软件,取得客户信任后以“账户安全”等名义诱导客户提供身份证号、验证码、银行卡号和密码等个人敏感信息,或将资金通过微信转到指定账户。
四是售后诈骗。不法分子以历史订单存在质量问题要求给客户退款/换货/送赠品/快递异常等理由,诱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登录虚假网站或扫描未知二维码进行风险操作。
五是诈骗短信。不法分子发送短信给客户,内容涉及提额、贷款等字眼,并含有链接,点击后要求用户填写个人信息或银行卡信息等产生资金损失;发送的短信内容不包含某公司相关字眼,但是用户的银行卡信息被骗取后,骗子使用客户的银行卡信息在某公司App侧发生交易。
六是刷单。客户主动参与,或被不法分子子诱引客户参与刷单、刷信誉,承诺返还全款,并给予客户一定比例的佣金,客户配合操作后,商户未履约;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诈骗类型小众的诈骗手段。
警企合作治理诈骗有成效
用户需提高防骗安全意识
如何治理电信诈骗这一顽疾?
在孙晓冬看来,疫情期间公安机关始终全力打击网络诈骗犯罪,各大网络平台也在全力配合公安机关提供案件线索,已被证明积极有效。
在厦门小徐的案例中,警企合作就取得了积极效果。据了解,京东金融凭借先进的金融科技实力和丰富的黑产攻防经验,及业界领先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利用AI黑科技“风控超脑”的关系网络、知识图谱、神经网络等反欺诈算法,实时监测异常行为、评估信用风险,成功帮助警方锁定并抓获嫌疑人。
显然,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明显,与警方形成合力打击诈骗事半功倍。据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网络电信诈骗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名誉影响和经济损失,京东金融持续投入资源,一直在努力对抗这些违法行为,,结合现有科技手段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自主研发了多项智能风控系统,用于识别可疑交易及时预警,全方位保障客户账户信息安全。
“对于监测到的涉及我司的诈骗行为随时与警方沟通,积极配合警方从犯罪源头开展对网络电信诈骗等违法行为的高效打击,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净化网络营商环境贡献力量,同时为了给广大消费者更好的安全教育和风险警示,京东金融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通过微信、微博、进校园等线上线下渠道,定期向用户提供最前沿的反欺诈知识,提高用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这位负责人说。
的确,用户需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和安全意识非常重要。业内专家指出,由于这类事件由用户个人自主行为导致,较难追究网贷平台的责任。用户一方面要注重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另一方面在碰到类似的涉及钱财的电话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多方核实,比如拨打相关平台的官方电话咨询或者请教法律专业人士,而不是在仓促中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进行相关操作。如果被诈骗,注意保留、搜集相关证据材料,及时报警。
捷信贷款
捷信2019年的逾期贷款增速明显提高,为捷信提供融资支持的各方是否依然安枕?
Rock/文
4月28日,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金融债券2019年度报告》(下称“2019年年报”)。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下称“捷信”)的逾期贷款合计90.21亿元,同比增加13.77亿元,增速为18.01%,同比提高了13.38个百分点。
2019年发布的《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金融债券2018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捷信的逾期贷款合计76.45亿元,比2017年年底增加了3.38亿元,增速为4.63%。
报告未说明该公司逾期贷款高速增长的原因。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一趋势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与其“高利贷”指控被坐实有关。
2018年10月31日,广东省高院的再审判决,支持了一审的相关认定,即“捷信公司主张的利息、贷款管理费、月灵活还款服务包费、违约金明显背离了因借款人逾期还款而造成的实际损失,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
上述判决相当于认定捷信发放的个人消费贷存在“高利贷”现象。该判决得到广泛的舆论支持,并成为“高利贷”受害者对抗放贷公司的法律武器。网上甚至出现类似“捷信被判高利贷公司,小伙伴们可以不用还钱了”的主张。
那么,捷信发放的消费贷款,其利率到底有多高?即便以公司方面发布的报告为准,在2018年,捷信的现金贷部分至少也有31%,2016年甚至有42%。2019年7月,捷信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的《招股说明书》显示:
上述判决及后续舆论被认为是导致捷信2019年逾期贷款加速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加速会不会持续下去?如果持续下去,会对捷信的资产状况造成什么影响?为捷信消费贷提供融资支持的债权人又该做何种准备?
捷信2019年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捷信净资产为113.09亿元,也就是说,逾期贷款总额(90.21亿元)已占到净资产的79.77%;而在2018年年底,这个比例是73.72%。
值得一提的是,在90.21亿元的逾期贷款中,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部分是34.03亿元,占比37.72%,减值准备金为26.42亿元;已逾期但尚未计提减值准备的部分为56.18亿元,占比62.28%,按照审计师的意见,该部分的减值准备金应该是19.31亿元。
与此相关的一项数据是,尽管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的逾期贷款同比增加了13.77亿元,增幅为18.01%,但是,同期贷款减值准备金余额却减少了3660万元。
捷信2019年年报未披露公司不良贷款的情况。
而据联合资信评估公司2019年7月出具的《信用等级公告》,截至2018年年底,捷信不良贷款余额为34.56亿元,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余额(29.32亿元)与不良贷款的比例是84.84%,逾期贷款总额(76.45亿元)与不良贷款的比例是2.12倍。
根据捷信2019年年报,截至2019年年底,捷信逾期贷款总额为90.21亿元,其中,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余额为33.59亿元。也就是说,假设上述比例关系不变,则2019年年底,捷信的不良贷款余额应该在39.59亿元至42.55亿元。
不过,如文章开头所示,由于捷信2019年逾期贷款增速大大超过2018年,其不良贷款余额有可能会超过上面的数据。
那么,捷信2019年的经营效率与盈利水平如何?
报告显示,公司2019年净利息及手续费营业收入为170.38亿元,同比减少11.68亿元,降幅为6.42%;净利润及综合收益总额为11.40亿元,同比减少2.56亿元,降幅为18.34%。也就是说,公司营收及利润双降,且利润降幅大过营收。
而导致捷信净利息及手续费营业收入减少的原因,主要在于“客户咨询及服务费支出”的增加。报告显示,这项支出2019年为17.74亿元,是2018年(6.66亿元)的2.66倍。财务附注还显示,这笔支出是与关联方之间产生的交易。
这些关联公司主要包括下面7家: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关联公司或其控股股东,要么注册于欧洲,要么注册于中国香港,一般投资者很难查询到确切的股权结构。
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捷信净资产为113.09亿元,期初为103.70亿元,平均值为108.40亿元,以净利润11.40元计,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52%,比2018年(13.96/96.72=14.43%)下降了3.91个百分点。
年报同时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捷信负债932.27亿元,同比增加45.2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9.18%。其中,“拆入资金”784.24亿元,“应付债券”116.95亿元,占比分别为84.12%和12.54%。
与2018年相比,“应付债券”占比提高了3.3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融资渠道方面,公司增加了债券融资的力度。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在887.06亿元的负债中,“应付债券”为81.36亿元,占比9.17%。
报告显示,捷信发行的债券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金融债,一类是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截至2019年年底,余额分别为34.92亿元和82.03亿元。
对这些债券的持有人而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捷信逾期贷款及不良贷款情况继续恶化,盈利水平下滑态势得不到遏制,如何确保其所持债券资产的安全。
启信宝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捷信已被卷入海量司法诉讼之中,仅5月份就有237条开庭公告。
在2019年7月出具的《信用等级公告》中,联合资信评估公司给了捷信AA+的信用等级。报告同时提醒债券持有人注意以下四项风险:
其一,捷信消费金融负债结构单一,目前借款主要来自于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流动性面临一定压力;
其二,捷信消费金融客户主要为中低收入或信用空白群体,与商业银行相比,不良贷款率较高,逾期贷款规模较大,信贷资产质量及贷款拨备计提面临一定压力,且贷款规模的增长将对其风险管理能力带来一定挑战。
其三,随着资产规模的增长,捷信消费金融不良贷款核销规模明显增长,对盈利造成一定影响。
其四,捷信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对合作销售门店依赖度高,在业务的快速扩张下,销售门店人员的专业水平及道德风险管理面临挑战。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安信业贷款打电话吗(捷信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5811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