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拒绝贷款的因素有哪些?,下面是融通汇达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小额贷款拒绝原因其他
二代征信系统自今年1月19日整体上线运行以来,运行良好。5月4日,二代征信系统已经具备了全流程对外服务能力,顺利实现整体切换上线运行。随之而来的银行对于风控的把握也越来越系统化。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银行会拒绝给你贷款呢?
1.信用卡大额套现
不少人在办理信用卡的时候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办卡就为了套现用的。实际上,这样的想法会让你游走在违法违规的边缘。
虽然信用卡的额度消费是没有什么明确规则的,正常消费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但如果经常一笔订单刷掉卡片的80%额度,在当前升级后的系统中,就有可能被套现的标签命中。
而一旦多个标签交叉打上, 就有可能会被银行重点监控,判定为套现。未来一旦风控收紧,有可能会被银行或整个银行业拉黑,影响自己往后的借贷申请。
2.征信连三累六
“连三累六”其实是“连三”与“累六”的合称,“连三”是指连续三个月逾期还款,而“累六”是指累计六次逾期还款。
因为都属于逾期还款所以常常会连在一起说,这两种情况在银行看来都是属于很严重的信用污点了,一定会被划分到“问题客户”属于高危贷款人群进入“黑名单”,今后的贷款等等都会有很大被拒风险。
相比“累六”“连三”的风险性更大,因为连续三个月逾期还款银行对你的还款能力绝对是存在质疑的,累计六个月的逾期还款有可能是常年使用信用卡偶尔逾期款,存在用户疏忽造成的概率。但是连续三个月的逾期还款一定是某段时间该用户存在资金链断裂的情况,还款能力不足。
3.征信查询次数过多
如果你的征信在一年内被查询多次,从银行的角度来说也是有较大的风险。
正常情况下,征信的查询只有有资格的机构才能进行,而一旦有机构对你的征信进行查询了,意味着你在短时间内有严重的资金空缺,着急的想办法填补,也意味着贷款人具有很大的风险。
常规情况下,如果你的征信半年查询记录就超过5次,我们建议不要再申请借款,毕竟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概率都是不会通过的。
4.大额欠款未结清
这个从字面意义上非常好理解,假如你的名下还有一笔较大金额的欠款没有结清,那么这个时候再申请信用卡和贷款,是很难成功的。
从系统中的情况来看,你名下的欠款已经占用了个人的信用额度。
银行出借贷款信用卡不仅仅要参考个人的信用记录,还要根据申请人目前的经济状况、收入状况以及当前名下总信用额度,来还判断你是否还有能力再偿还更多的钱。
5.逾期
假如你目前名下还有一笔逾期未还的款项,这个时候若是再去申请信用卡贷款,也是无法成功的。
信用卡逾期并不是说过了最后还款日不还,而是指到了下个月账单日不还才算逾期。
逾期不还款会影响征信和产生违约金、利息,被定性为恶意透支,就属于违法行为,严重的会被法院起诉、坐牢 。
6.网贷过多
虽然网贷是这两年的新型金融产品,但从本身的性质来看,如果你名下拥有很多小额网贷,银行不仅会觉得你是一个没有自律性的人。
更重要的是,上征信的网贷会被单拉出列,银行会根据你当下的欠款额度,质疑你的经济能力和还款能力,从而拒绝你的申请。
个人负债比重不能高,如果达到70%以上,银行将会被认定为风险较高。
7.为他人债务巨额担保
不要轻易为他人提供担保,虽然个人并没有在银行借款,但是如果给他人担保了巨额债务,也会被银行认定存在潜在的还款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一旦失信除了无法贷款还会影响到生活中的点滴。 打上失信标签后,未履行债务的失信人将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失信人不得有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包括限制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限制买不动产以及高档装修房屋等。
为什么申请小额贷款都不通过
迈入2023年,网络小贷牌照再少一张。
1月18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A股上市公司仁东控股于1月17日发布公告指出,旗下广州仁东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东小贷”)申请退出小额贷款市场,当前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小贷行业持续洗牌,有玩家黯然退场,也有玩家持续增资扩大展业规模。
仁东小贷不再从事小贷业务
这家上市公司放弃了一张网络小贷牌照。1月17日晚间,仁东控股公告指出,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关于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工作精神,结合监管部门要求和实际情况,仁东控股子公司仁东小贷申请退出小额贷款市场,删除经营范围和名称中“小额贷款”字样,不再从事小额贷款业务。
当前,仁东小贷已经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领取了新的营业执照。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仁东小贷在1月11日发生了名称、法定代表人、董事备案等一系列工商变更。公司名称变更为广州仁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主营项目类别由货币金融服务变更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当前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系统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等。
仁东小贷成立于2017年11月,此前名为广州民盛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由仁东控股及其全资子公司广东合利金融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4亿元。从公司官网透露的信息来看,仁东小贷主要产品包括信贷、消费分期等,业务涵盖的场景有3C消费、旅游消费、医美消费、电商、餐饮等多个行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半年,仁东小贷营收同比下滑近四成。北京商报记者梳理仁东控股近年来财报发现,2020年全年,仁东小贷营收2061.06万元,同比增长107.49%;2021年仁东小贷营收2497.62万元,同比增长21.18%万元。但2022年上半年,仁东小贷营收697.79万元,同比下滑39.98%,占公司总营收0.86%。
仁东控股上半年营业收入整体下降7.94%,在2022年上半年财报中,仁东控股也提到,公司营业收入下降主要是受到上半年疫情反复、整体经济不景气、社会消费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整体下降幅度不大。但并未单独提及小额贷款业务大幅下降的原因。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一边是小贷行业持续加强严监管,一边网络小贷业务出现萎缩,仁东控股退出了小贷业务,正是综合考虑了监管从严、门槛提升以及自身小贷业务情况。不过,仁东控股正在不断加强融资租赁业务,也能够实现对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行业仍将持续洗牌
对于仁东小贷退出市场的具体原因和后续业务规划、对母公司整体的业绩影响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也向仁东控股方面进行了了解,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仁东小贷“下线”,网络小贷牌照也再少一张。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仁东小贷是2023年首张退出市场的网络小贷牌照。在2022年末,小米旗下金融科技板块天星数科剥离小贷业务,原重庆市小米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更名为重庆融渝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不再包含网络小贷业务。
有玩家退场,也有玩家在扩大规模,2023年以来已有两家网络小贷公司完成增资。其中,深圳市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00亿元增至约105.26亿元,重庆京东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55亿元。
另一方面,在牌照数量上限稳定的情况下,老玩家的持续退场,也意味着网络小贷牌照数量的减少。2022年10月,银保监会公开回复,明确提到“全面叫停新设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
于百程指出,互联网小贷行业目前处于政策的过渡期,《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尚未落地,互联网贷款监管愈加严格和规范,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的优胜劣汰不断加剧。
“从网络小贷的发展路径来看,一些重视网络小贷业务牌照的互联网巨头,仍将通过增资向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靠拢;另有部分巨头获取了消费金融公司等牌照,有望进一步弱化或者退出网络小贷。此外,当行业红利潮水退去,部分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机构也有可能选择退出,网络小贷行业将持续洗牌。”于百程如是说道。
北京商报记者 廖蒙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拒绝原因其他(为什么申请小额贷款都不通过)":http://www.ljycsb.cn/dkzs/15533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