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有效防控信贷风险,切实做好不良贷款清降工作,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环球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不良贷款率监管标准1
《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中要求不应高于5%,但其实该比例要求并非硬性要求,实际中一家银行的不良其实也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除不良资产转让外,银行难以像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那样准确管理不良率,目前银行业的不良率大约在1%-2%之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家银行的5级分类标准不完全相同,虽然都需要符合2001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关于贷款分类的一些原则标准,银监会在2007年发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给出了一些定性考量因素和需要考虑的维度,但具体分类并不是完全量化的过程,而是依赖于风险官综合诸多非量化因素综合评估结果,所以不同银行风险官和高管层偏好不同也会导致跨银行可比性下降。
【拓展资料】
不良贷款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逾期贷款指借款合同约定到期 (含展期后到期) 未能归还的贷款,呆滞贷款是逾期 (含展期后到期) 超过规定年限以上仍未归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终止,项目已停建的贷款; 呆账贷款是按有关规定列为呆账的贷款。不良贷款预示着银行将要发生风险损失。把不良贷款减少到最低限度,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
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逾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1995年7月27日发布的《贷款通则》(试行),不良贷款分为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中国自2002年全面实行贷款五级分类制度。
不良贷款率监管标准2
搞好贷后管理,是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环节。
如何搞好贷后管理? 一、加强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贷款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资信情况、收入情况、抵(质)押物现状及担保人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检查,防止贷款风险的发生
不良贷款率监管标准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21日电 21日,国新办就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表示,银保监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及时出台多个行业专项纾困政策。通过纾困保住了企业,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稳定了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同时,督促银行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法,做实分类、提足拨备,大力推进不良资产处置,坚决遏制不良贷款短期内快速反弹。
刘忠瑞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保持平稳态势,风险总体可控。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069亿元,不良贷款率1.67%,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上半年累计处置的不良资产较上年同期多处置接近2200亿元。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抓实抓细相关支持政策落地,深入研判分析风险,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持续督促银行严格落实金融资产风险审慎分类,充足计提拨备。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优化不良资产处置政策安排,拓宽处置渠道,扩大单户公司类不良贷款转让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指导银行运用高拨备优势,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处置力度。同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工作,制定中小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措施,督促中小银行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加大不良处置力度。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不良贷款率监管标准":http://www.ljycsb.cn/dkzs/152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