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有点闲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怎么理财?,下面是小翼说金融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陆金所芝麻分贷款
手里有点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该怎么理财?
就那样放银行卡里?活期收益可能连通胀都跑不赢;
买固定期限理财产品?万一这笔钱突然要用呢;
存余额宝等活期产品里?收益辣么低,万一你很久都用不着呢。
试试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吧!
什么是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
先贴张图,小伙伴们感受一下。
如上,Do you understand?
所谓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即投资收益与投资期限挂钩,预期收益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投资期限的加长而增加,比如以下这样:
教科书里的定义我们就不讲了。这种产品的特点除了收益浮动之外,还有个优点:随时赎回。
即,你什么时候需要用钱了,随时都可以退出理财计划,快的即时到账或者两小时之内(T+0产品,到账时间与银行转账规则相同);慢的第二天或者第二个工作日到账(T+1产品,周五赎回时,会因周六日顺延到周一)。
为什么这几款产品的到账时间不一样?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其发行方说起。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到,建行发行的两款产品都是T+0即时到账,而陆金所发行的两款产品和翼龙贷发行的一款产品都是T+1隔一个工作日才可以到账。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大天朝,银行是由国家信用作背书的,也只有这个系统内的单位可以合法设立资金池。对,你没看错,就是资金池。因为没有一家银行,是先有了放贷目标,再进行吸储,从而对债权进行匹配的。这是现在P2P干的事。
银行可以直接吸收存款,管它这笔钱吸进来后要干嘛。别以为你把钱存进银行后,银行不会动你的钱,你账户上不动的是数字,而非钱。打你把钱存进银行的那一刻起,你的钱就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间开始了流转。流通产生价值。而这部分价值远超银行给你的那点活期收益。另外,因为资金池的盘面够大,所以银行完全hold住你的随时提取。
这也就是建行为什么可以发行T+0活期理财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P2P为什么不可以做活期?
你让P2P去发行活期理财产品?监管会说,不行,这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嫌资金池。所以啊,真正想合规做大的P2P平台是不会去碰这一块业务的,这也就是翼龙贷为什么同样发行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却是封闭式产品而非建行或陆金所发行的开放式活期理财产品。
反观陆金所这两款产品和建行这两款产品,如果你去扒产品说明的话,会发现它们都属于资管计划,并非P2P产品,而是委托给了特定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打理,它们的投资不是给了具体某个人或者小微企业,而是进行了投资配置。比如
如上,现金及债券类,这个很好理解,类似国债等;融资类,这个就属于把钱借给企业了;投资类及其他,可能就涉及到买其他理财产品及股票基金等了。
说了这么多,那么我买哪款产品进行投资呢?
这五款产品的优缺点
我们一项一项来说,如果你的可投资金额小于5万元,那么很抱歉,你的选择只剩下了两个,因为建行产品5万元或者10万元起投。
如果有大于等于5万元的可投资金额,那么这三者你可以随便选。介意品牌背书的,可以这样选:建行>陆金所>翼龙贷;介意投资收益的:翼龙贷>陆金所>建行,但这里要注意一点,翼龙贷芝麻开花产品有3个月封闭期,也就是说你只有确定你未来3个月不会用钱,再去买这款产品,3个月后你可以随时赎回,到账时间为第二个工作日,陆金所同T+1到账,但没有封闭期,随时可买可卖。
如果可投资金额没有那么多钱,连1万都不够,那么选择就简单多了,只剩下了陆金所智能宝和翼龙芝麻开花产品,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预期收益,还有前三个月是否封闭;如果你的可投资金额在1万到5万之间,那么陆金所另外一款产品“超级零活宝”也可以投资。
大家有没有发现,超级零活宝和智能宝非常相似,但是起投金额却相差很多,一个起投1万,一个起投1元,而其利率却只相差一点,这是为什么呢?
陆金所只是信息发布平台,切记
原来,超级零活宝系列是陆金所发布的地方交易所提供的理财产品,其中表1中所列的超级零活宝是由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提供的,具体名称叫做“零活宝-芝麻开花理财项目”;而智能宝是由深圳聚鑫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资管计划,陆金所负责发布。二者主体不同,所以也就有了以上那些差异。
至于翼龙贷的芝麻开花,则属于典型的P2P产品,大家在债权列表里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钱借给了谁,另外还可以在投资列表里,看到有谁和自己一样投资了该款产品。
总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投资产品吧。
翼龙贷,300+万人的移动理财专家
加微信:翼龙钱包
平安陆金所是合法吗
文 | AI财经社 陈芳
编辑 | 游勇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传了五年的陆金所上市终于有了实质进展。10月8日,平安集团控股的陆金所在美递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然而,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以P2P业务起家的独角兽公司,陆金所的上市之路走得异常坎坷。
作为网贷行业的龙头,随着整个P2P行业的衰败,陆金所的命运也备受关注。招股书显示,陆金所控股有两大业务板块——财富管理和零售信贷,前者主要由众所周知的陆金所平台提供,后者由平安普惠提供。这两大业务板块通俗而言,一个卖理财产品,一个放贷。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营收256.84亿元,同比增长9.5%,八成以上由放贷所贡献;净利润为72.72亿元,同比减少2.75%。值得注意的是,陆金所控股正在不断去P2P化,网贷业务量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72.9%缩减至2020年上半年的12.8%。
陆金所是国内第一批上线的P2P平台,凭借平安集团的强大背书,发展迅猛,2015年第三季度,陆金所就超过了美国网贷鼻祖Lending Club,成为全球第一大P2P平台。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网贷运营平台最多时曾达3476家。
作为行业龙头,陆金所受到了投资方的追捧,估值水涨船高。2018年,陆金所C轮融资完成后,估值已经高达394亿美元,投资方有摩根大通、大华银行、民生银行、汇丰银行等,总融资金额有30多亿美元。
然而,随着P2P的模式引入到金融行业,整个行业很快进入野蛮生长期,资金自融、超高利率、跑路等各种乱象层出不穷。随后,大批中小P2P平台由于兑付困难,暴雷跑路,迎来倒闭潮,投资者损失惨重,P2P也成为敏感业务。
尽管在同行业里,陆金所在风控方面做得相对出色,但也难免被暴雷和违约事件波及。在2017年-2018年间,陆金所代销的理财产品多次出现违约事件。包括龙力生物和凯迪生态这两家上市公司,都曾在陆金所以理财产品的形式募集过资金,但都出现了债务违约。
虽然没有造成更大规模的债务违约风波,但在国家要求做好“三降”工作的背景下(降存量规模、降借款余额和降投资人数),去P2P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2017年下半年,陆金所叫停B2C产品,2019年停止P2P业务,全面进行转型。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网贷业务规模只有478亿元,占比12.8%。与2017年相比缩水了60%,那一年其网贷业务占比高达72.9%。
今年上半年,陆金所存量网贷产品占财富管理板块的比例下降了40.5%,预计P2P相关产品规模占比会越来越小,到2022年完全结束。
在过去数年间,陆金所也曾有多次上市传闻。最早是在2014年5月,当时传言陆金所将分拆上市,其估值便高达千亿元人民币。2015年12月,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首次回应称,陆金所最快将于2016年下半年在港上市。
2016年2月,陆金所宣布完成12.16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达到185亿美元。然而由于行业乱象频发,监管趋严,陆金所的上市计划最终未能如愿,此后的上市传闻,陆金所也再没有正面回应。
直到2019年3月,陆金所大股东平安集团直接改口称,陆金所目前资金充足,暂时没有急迫的IPO压力。业内人士称,陆金所上市之所以坎坷,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网贷监管政策不明,陆金所相关业务存在是否合规的风险;其二是陆金所的转型路径未明,给其未来的发展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如今,完成了业务转型的陆金所又有了新的故事。今年3月30日,平安消费金融正式获批,成为今年第一家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使得陆金所可以合法承载个人借贷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陆金所之所以重启上市计划,也正是自身业务梳理完毕,已经从一家P2P公司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
随着网贷收缩,P2P产品逐渐被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等取而代之,陆金所也在不断增加机构合作产品的占比。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陆金所的合作产品占比为87.2%,连续三年逐年提升,2017年只有27.1%,2018年和2019年分别为49.4%和70.2%。
与之相对应的是,旧产品在逐年缩小,今年上半年占比缩至12.8%。过去三年来,每年的缩水幅度均在20%以上。
转型后的陆金所坚持轻资本的模式运营,本金几乎来自第三方。例如其陆金所财富平台上的产品与429家机构合作,其中有123家公募基金、103家私募基金、100家资管公司及券商、40家银行等,提供的理财产品有8600多种。零售信贷业务也是如此,第三方提供资金的贷款占比今年上半年高达99.3%。
轻资本运营的好处是,陆金所控股的信用风险大大降低,今年上半年为2.8%,与2017年相比下滑21.8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陆金所的营收为256.8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零售信贷业务贡献了八成以上的收入来源,为207.54亿元,同比增长9.1%;财富管理业务贡献的收入占比只有2.7%,同比甚至大幅下滑了53.15%,为6.99亿元;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8%,为29.98亿元;增速最快的是投资收益,增加了3.47倍至4.47亿元。
这表明,陆金所赚钱最重要的来源是放贷。陆金所强调,2020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中69%来自中小微企业。截至6月底,陆金所控股管理贷款余额为5194亿元。
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截至6月底,陆金所共有4470万注册用户,活跃投资人为1280万,资产规模为3747亿元。陆金所强调,其中有75.4%的资产来自30万元以上的中产富裕人群。截至6月底,陆金所财富管理客户平均资产为2.9万元。
时间跨度如果拉长一点,可以看出陆金所的注册用户和活跃投资人增长均在放缓。其中注册用户2019年的增速为8.9%,同比减少10.6个百分点;活跃投资人2019年的增速为11.6%,而2018年这一增速为16.7%。
这一现象也体现在其营收增速上,2019年陆金所营收为478.34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与上一年相比放缓27.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增速更是下滑至9.5%;净利润方面2019年为133.17亿元,同比仅增1.9%,而2018年这一增速为125.25%。今年上半年更是变成负增长,净利润同比减少2.75%至72.72亿元。
不过,陆金所的净利润率表现不俗,接近三成,2020年上半年为28.3%,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陆金所这次上市有意淡化P2P的色彩,而是对标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后两者也将在港交所上市。不过相比于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陆金所的故事能否被美国投资者接受,也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这点从已经上市的宜人金科和乐信上就可以看得出,这两家成立晚于陆金所的平台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赴美上市,发行价分别为10美元和9美元,上市后两家均有过高光时刻。2017年10月底宜人金科股价冲到53.08美元美股的最高峰,2018年3月乐信股价每股最高涨到20美元。但好景不长,在网贷收缩的背景下,此后两家的股价都进入了下行通道。
截至目前,宜人金科和乐信均跌破了发行价。10月7日收盘,宜人金科每股只有3.11美元,总市值为2.93亿美元,与最高峰相比蒸发了47亿美元;乐信股价每股为6.74美元,总市值为12.19亿美元,较最高峰缩水66%。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陆金所芝麻分贷款(平安陆金所是合法吗)":http://www.ljycsb.cn/dkzs/15186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