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上班”成现实!181人贷了超2600万!部分已逾期,有人征信受损,公司董事长、银行回应......,下面是每日经济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大型信用贷款公司
每经编辑:张锦河
近期,河南郑州育人教育集团让员工贷款养企业一事引发广泛关注。
据红星新闻,该集团从2019年至今约3年多时间,一直让员工向郑州市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供企业使用,贷款总额2000余万元。
郑州育人教育集团董事长刘亚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企业陷入资金困难,让员工贷款是用作装修学校教师过渡性住房。贷款的员工中,有一部分员工将贷款用作个人使用,一部分借给集团,金额在1000多万元。目前正在通过各种方法筹集资金,争取10月底前把钱全部还掉。
公司鼓动员工贷款给集团,曾有181人共贷了超2600万据报道,2019年底,郑州育人教育集团召开动员会,鼓动员工和老师贷款给集团用,帮助集团渡过难关。每人可以“装修贷”名目贷款10万-15万元。
据红星新闻,员工谢丽丽说:“当时,董事长刘亚敏向员工表示,集团已经与郑州农商行金水支行协商,可帮助员工办理装修贷,贷到的钱借给集团。集团在郑州航空港有校舍和土地,可提供给银行做担保。大家不用担心,不需要大家提供抵押物,希望大家以个人名义担保贷款。”
为了鼓动员工贷款,该公司称,集团每月按固定利率付息之后,账户里剩余的金额就是给员工的奖励。
例如:每月应付利息660元,但是公司按固定利率给1330元,剩下670元是员工个人所得。
据育人集团的员工爆料称,该集团还在员工并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为他们申请贷款,有的员工称只是带着证件去了一趟银行,事后才知道被贷了款。
该公司老板还曾承诺,员工贷款无任何风险。
“刘亚敏是一个40多岁的女性,平时非常朴素,我们也很信任她。加之各部门其他领导说,大家就都去贷款了。”员工谢丽丽回忆称,贷款当天,银行的工作人员在集团旗下一所学校现场办公,工作人员分成几组,有人负责填表,有人负责查验资料,有人负责拍照。老师们则排队办理贷款。
谢丽丽说:“这一次贷款,集团告知大家贷的是‘装修贷’,期限是一年。当时很多人刚参加工作,根本没有房子怎么办理装修贷,但是集团称已与银行协商好。”
贷款办理后,集团的几位财务工作人员就开始要求大家把贷到的钱打到指定账户。转账记录显示,谢丽丽贷款和转账的时间是2020年1月20日,贷款金额是15万元。
育人集团一位财务人员告诉红星新闻,集团是2019年年底开始鼓动大家贷款,着手推动贷款是在2020年1月,集团总部大部分是财务人员,与刘亚敏来往密切,当时整个部门的人员基本都贷了款。在这种情形下,自己不贷款不好看,于是也参与了贷款。
郑州育人教育集团财务发布的统计表格显示,2021年1月,集团有181人共贷款2602万元。目前,为郑州育人教育集团借贷的员工中,有一部分贷款已经逾期,征信受损,还有一部分员工的贷款也即将到期。2021年11月19日,集团财务发在集团群里的表格显示仍有135人贷款。
公司资金出问题,让员工垫付利息,有人已逾期15万征信被影响贷款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据员工爆料,第一次贷款是一年期贷款,到期后集团按时还贷,然而之后又要求他们贷了一笔15万元的"消费贷",期限是三年,该公司财务称,续贷利息更低,大家可以得到更多利益。
然而,到了2021年11月,该集团声称资金没有回款,让员工垫付贷款利息,之后会补发,但是至今未补给员工。据报道,已有人贷款逾期影响个人征信。
据央视财经报道,最近计划报名某考试的李女士,突然发现自己的征信出现了不良记录,无法报考。一头雾水的她去银行询问才知道,自己以前帮工作单位借贷的款项出了问题。
时间倒回至2018年,刚毕业的李女士来到了郑州育人教育集团旗下的学校教书。工作第三年,学校领导就鼓动李女士在内的员工以个人名义帮集团贷款。
李女士同意贷款没多久,银行的多位工作人员便直接来到集团旗下的一所学校,为李女士在内的大约20名学校员工一起办理了贷款手续。
目前,李女士的一年期贷款已经逾期两年,而此前多次承诺会帮李女士承担逾期责任的集团相关人员对此也置之不理。
李女士的情况在郑州育人教育集团并非孤例,替集团贷出15万元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员工帮集团贷到钱后转给集团,集团每个月给员工利息让员工还息,承诺不仅会按期还本金,每月还会多给员工一部分利息作为员工奖励。然而,事情的走向却发生了变化。
张女士(化名):2021年11月,集团发通知让我们自己还利息,先还一个季度,后来再还一个季度,还了整整7个月。当时,已经很久没有拿到过一分钱的工资了,而且每个月还要额外再掏1000元左右替集团还贷款利息。到现在我的本金15万元,一分都没有还。
帮郑州育人教育集团贷出12万元一年期贷款的吴女士告诉记者,集团最初让自己帮忙贷款时申请的是装修贷,而彼时的吴女士甚至连房子都没有。更令吴女士感到绝望的是,自己第一次贷款到期时,本承诺到期就还的集团却通知情况发生变化。
据企查查显示,郑州育人教育集团成立于2015年,业务范围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等。目前,集团有11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涉案总金额约6926万元,23项限制高消费相关信息,涉案总金额约7629万元。
8月27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郑州育人教育集团董事长刘亚敏。
刘亚敏解释,员工们掌握的一百多人贷款2000多万并不准确。参与贷款的员工并不是所有人都把钱借给了集团,有一部分员工是贷款自用;还有一部分是自己亲属贷款,还包括了多笔抵押贷款。真正员工贷款供集团使用的大致有1000余万元,争取10月底把钱全部还掉。
刘亚敏称,当时是因为企业发展陷入困难,贷款困难。学校在郑州航空港区的教师公寓需要装修,这些公寓中有的是学校自建的周转房,有的是向政府租的公租房。装修的目的是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因此让大家贷了“装修贷”。参与贷款的员工都是认购了学校的周转房,目前他们还住在学校提供的房子里,子女也在集团的学校读书。
但刘亚敏的说法遭到多位员工的质疑,多位员工告诉红星新闻,自己贷款并不是因为认购周转房,也并不住在学校提供的房屋。一位员工称,自己住的公租房是以自己的名义向房管局申请的,与学校和贷款都没有关系。
刘亚敏则告诉红星新闻,借员工贷款的钱都用在了职工衣食住行上。可能是疫情期间支付给员工的利息少了,引起大家不满。自己管理集团18年,近年来集团发展遇到困难,目前集团正在由中小学教育全力转战中职教育。转战成功以后,可以面向国内招生,投资方的资金也将进入,届时可能会渡过难关,到时候可以把钱足额发给大家。
刘亚敏还提出,集团在港区的学校因为还没有不动产证,目前无法贷款。等拿到不动产证,立马去银行转换贷款,把员工们的贷款处理掉。她还说,自己没有别墅,没有豪车,但名下资产足够还账。
郑州农商银行:已成立调查组,正在对该借贷事件进行调查据央视财经,记者来到郑州农商银行金水支行,见到了负责郑州育人教育集团员工贷款业务的客户经理以及另一位银行负责人。据记者了解,在办理贷款时,学校员工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客户经理是谁,很多员工都没见过客户经理。听到对其业务合规性的质疑,业务经理先是称贷款员工自己记错了,后又说审核贷款用途不属于自己的业务范围。
在记者质疑银行未对贷款员工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时,另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则是把责任一股脑推到贷款员工身上,不认为自己的业务流程有问题。
记者又来到郑州农商银行位于金水区商务外环路的总行办公地,工作人员明确告知记者,目前已成立调查组,正在对该借贷事件进行调查。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财经、红星新闻、企查查
每日经济新闻
较出名的贷款公司
经济观察报记者 胡群
8月25日,河南中原消费金融在银登网发布2023年个人消费贷款不良信用转移项目第一期转移公告。
公告显示,中原消费金融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包共包括1078个账户、2648笔不良贷款。截至2023年5月31日,未偿还本金1024万元,本息总额1534万元,户均本金1024万元。保证金金额为14000元,加权平均到期日为510天,担保方式为信用证,均已确定。
据供应商不完全统计,中邮消费金融于3月2日在银登网开通消费金融公司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捷信消费金融、中行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金城消费金融在银登网上,多家消费金融公司推出了不良资产超过100亿元的不良贷款转贷业务。但不良贷款转让结果目前仅有中邮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消费金融公司公布。
从中邮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发布转让结果通知的时间来看,转让方与受让方签订转让合同至转让结果通知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不排除部分消费金融公司签署转让协议。协议已达成,但转让结果尚未公布。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刘玲玲认为,从某些业务流程来看,由于消费金融不良贷款数量多、平均数低,通过渠道报废和合法催收将面临困难,例如:立案效率低、立案困难。
可转让不良贷款
按照时间表,24.8。是房金融2023年个人消费贷款非结构性贷款转让项目第二期的报价日期。
捷信消费金融不良贷款资产包包括发票共计1,263,983张,不良债权1,441,969笔。截至2023年7月1日,本息余额总额157.6亿元,户均本息余额1.34万元,加权平均逾期天数1546天。所有担保方式均为贷款,其中仅有4 种处于诉讼状态,4 种处于执行状态,其余尚未处于诉讼状态。
这是银登消费金融公司担保转让的最大一笔无组织资产转让项目。 4月6日,捷信消费金融在银登网公布了2023年个人消费信用非结构性贷款(广东套餐)划转方案。资产包剩余资产及利息总额为2764.45万元,远低于一期工程。步骤 2 规模。捷信消费金融首个无组织转让项目完成了吗?近期不良资产转让是否还会增多?
捷信消费金融报告称,不良贷款转移是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之一,对提高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效率具有积极而重大的影响。作为国际金融机构,捷信在进军消费金融领域的同时,也有积极参与中国不良贷款转让市场发展和支持的良好意愿。
不过,捷信并未回应第一期不良资产转让是否已完成。
该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负责人表示,待转让方公告不良贷款转让后,受让方将按照公告日期进行公开招标。如果竞标成功,双方签订合同并移交财产。该通知是在财产转让后发出的。结果转移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从4月初到今天仍未公布结果,不排除招标失败的可能。
3月2日,中邮消费金融宣布不良贷款转让。 6月19日,中邮消费公布转让结果显示,中邮消费与辽宁富安金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3月30日,双方签订转会合同。
中行消费2023年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转移第一期工作加快推进。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于6月19日发布转让公告。 8月21日的转让结果公告显示,受益人为天津滨海正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7月19日,双方签订转会合同。
整个市场是否代表了顶级产品?
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监管机构近年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不良资产出售力度,压缩不良资产。从统计结果看,除了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范围持续增长外,不良贷款余额也有所增加。以行业龙头机构兴业消费金融为例,2021年末兴业消费金融不良贷款利率为1.90%,2022年末为2.14%。
2023年以来,消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总体小幅上升。例如,妈妈消费金融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2.41%,较2022年末的2.05%上升0.36个百分点;中原消费金融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3年3月末不良贷款利率均为1.99%。 、2.28%、2.00%、2.01%。
今年二季度以来,宏观经济复苏放缓,消费贷款需求更加谨慎。由于消费金融公司通常不会发布2023年最新不良数据,因此可以通过半年报中发布银行信用卡数据来监控消费金融资产质量。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信银行信用卡拖欠率为2.02%,比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中国平安信用卡账户逾期率为2.88%,较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建行信用卡非安排利率为1.66%,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2023年半年报中未披露信用卡不良数据。光大银行副行长杨冰冰8月25日在2023年半年度财报会议上表示,从资产质量结构来看,不良资产产生主要集中在信用卡和消费信贷领域。以及符合当前市场状况的房产。总体形势稳定,信用卡和消费信贷业务资产质量仍面临压力。 “从下半年开始,消费复苏步伐将减弱,消费信贷业务压力加大,资产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消费金融公司预计将加大不良贷款转移力度。”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带来供应高峰。”刘玲玲说道。
8月25日,银登网公布银行转账不良开户机构统计表,消费金融机构数量增至19家。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大型信用贷款公司(较出名的贷款公司)":http://www.ljycsb.cn/dkzs/1485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