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行动 平安守护 | “贷款”先交钱?紫阳公安及时劝阻一起网络贷款诈骗,下面是安康公安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平安银行贷款诈骗
自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紫阳县公安局多措并举,打防结合,时刻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压严打态势,全方位、多角度、高频次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预警工作。9月4日,东木派出所及时劝阻一起网络贷款诈骗,为群众及时止损2.5万元。
9月4日,辖区群众刘某匆忙跑到东木派出所报警求助称:自己在网上办理的贷款被冻结了,取不出来,我怀疑受到诈骗,请你们帮我看看。民警通过现场查询手机和询问具体情况,得知刘某通过社交软件平台加入了一个陌生人群聊,在群聊中点击陌生链接后下载了一款名为“平安银行贷款”的APP,在平台进行了5万元贷款,但在提现过程中,平台客服人员告知刘某因银行卡输入错误,需要缴纳2.5万元解冻金才能发放贷款,如不缴纳,就会影响个人征信,并向刘某出示了“红头文件“。刘某十分害怕的同时也心存疑虑,便到东木派出所请民警进行辨识。在了解事情过程后,民警立马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贷款”类诈骗,让刘某停止一切操作,向刘某揭露了常见的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类型与手段,详细讲解了网络电信诈骗防范技能,引导其下载安装国家反诈APP、金钟罩等反诈软件,同时提醒刘某不要在网络上进行贷款、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
通过民警耐心讲解后,刘某这才恍然大悟,对民警及时劝阻和耐心宣传再三表示感谢。
在此紫阳公安再次提醒广大居民:切勿轻信各类电话、短信、QQ、微信等形式的贷款广告,借款中以任何名义要求转账的都是骗子,如需贷款应在国家正规金融机构办理,同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一旦确认自己被诈骗或者陷入套路贷,一定要及时报警求助。
平安信用贷很坑人吗
征信领域并不存在“征信修复”的说法,所有商业收费模式的“征信修复”均为骗局!我们要谨防有偿“征信修复”诈骗套路。那么“征信修复”诈骗套路有哪些呢?
套路一: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这类骗局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以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代理、咨询”等名义发布广告、办理业务,教信息主体用“非恶意逾期”“不可抗力”等理由伪造证据材料进行投诉,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用,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通常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联。
套路二:征信培训、加盟诈骗。这类骗局以征信市场需求量大有前景为由,谎称教授“征信修复”技巧开办培训班,通过招收学员、加盟代理等形式广泛发展下线,骗取加盟代理费。所谓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教人通过伪造证据欺骗金融机构,试图达到删除逾期记录的目的。
套路三:骗取个人敏感信息。这类骗局在办理“征信修复”过程中,要求信息主体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个人敏感信息,不法分子通过泄露、买卖个人信息从中渔利,甚至利用这些信息冒名网贷,骗取高额贷款利息,危害信息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
案例:
湖北天门的张先生因个人疏忽发生贷款逾期,找银行咨询、沟通,寻求删除不良记录未果后,心有不甘的他在网上找到一家“征信修复”机构,并将1万元定金和以自己实名办理的一张手机电话卡交给这家机构,约定事成后再付2万元。随后,这家机构以张先生的名义发起信访投诉。中国人民银行天门支行接到投诉后请张先生现场核实,才了解到真相。“我们跟他说,这样做不仅花冤枉钱,还会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如这家机构用他的手机卡进行电信诈骗、洗钱、冒名网贷等,还可能会被牵连。知道自己受骗后,张先生撤销了投诉。”中国人民银行天门支行征信工作人员说。
最后,特别提醒广大社会公众,切勿轻易相信“征信洗白”的机构和个人,“修复征信”应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身征信合法权益,远离不法行为,保障自身利益不受侵害。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平安银行贷款诈骗(平安信用贷很坑人吗)":http://www.ljycsb.cn/dkzs/14776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