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浙江农信个人贷款(浙江农信客服电话多少)

浙江农信个人贷款(浙江农信客服电话多少)

贷款知识 金融野叔 投稿

2003-2023:深化改革二十年,浙江农信篇,下面是金融野叔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浙江农信个人贷款

【野叔研究】

2023年6月26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公众号发布的《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最新成绩单出炉》显示,至今年5月末该系统82家法人机构的存款余额41918亿元,比年初增加4566亿元,增长12.20%;贷款余额32005亿元,比年初增加3052亿元,增长10.54%;不良率0.89%,拨备覆盖率463.77%。

同期,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和贷款分别比年初增长6.24%和6.18%(同比增长分别为11.1%和10.6%),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和贷款分别比年初增长8.58%和8.18%;而3月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率1.62%,其中农商银行不良率3.24%。与上述几组数据相比,浙江农信主业继续保持更快的增速、更高的质量。

农信人常说:全国农信学浙江。浙江农信今天的高质量发展,基础是“昨天”的曲折与艰辛、奋斗与前进。本文就是对其20年的改革发展主要数据表现进行简要的回顾。

(附图一)

机构改革表现

处于相对发达地区的浙江农信,新一轮深化改革启动相比全国更早。2001年,在9月江苏试点成立省级联社、11月至年底成立张家港等3家农村商业银行期间,当年10月央行批准浙江宁波鄞州农村信用联社作为农村合作银行的改革试点单位。

2003年4月,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开业,成为全国第一家挂牌的农合银行。2003年12月,银监会发布第一批8省市农信社改革实施方案,浙江正是其中之一。这一年年末,浙江农信系统有市级联社2家、县(市、区)联社81家、农村信用社983家,设立信用分社2528家、储蓄所580家,此外还有信用服务站5251家。

2004年4月,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成立。据《2004年浙江省金融运行报告》显示,至年末有农村信用社网点4046家,从业人员37086人;其中,81家县级联社中已有78家完成增资扩股,其中有4家农村合作银行和6家统一法人联社已挂牌开业。

2008年6月,浙江农信系统37.64亿元专项央行票据实现兑付,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兑付专项央行票据的省份;年末原县乡两级法人的联社,全部完成县(市)统一法人或合作银行的改制;全系统法人机构82个(含省联社),从业人员40926人。

也许是因为试点就是以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开始,浙江农信机构改革前期并非采用农村农商银行模式。至2010年6月,全系统组建农合银行42家、机构占比51.85%(同期农信联社39家)。2011年,监管方面宣布不再组建农合银行,并要求将原有农合银行改制为农商银行。这一年1月,南浔、瑞丰等浙江的首批农商银行成立。

此后,浙江农信开始向股份制、商业化方向改革。至2022年末组建81家农商银行(其中包括2020年因区划调整龙港农商银行从苍南农商银行中分设出来),同时还有宁波象山1家农村信用联社。

2022年4月,浙江省联社成立整整18年后的同一天,由原省联社改制组建的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挂牌成立,成为全国深化农信社改革省级联社的“第一单”。这一次,浙江农信走在了江苏等区域的前面;而且省级农商银行的股权仍然是“下参上”,而不是有的省份拟采用的“上参下”。对此浙江农信的观点是,这既符合2003年15号文精神,也符合国际惯例(例如德国储蓄银行集团模式)。

回顾20年,正如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所指出的,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点是明确产权关系和管理责任、强化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在这三点上浙江农信提供了较为完美的答卷。其中,在产权关系和机构设置上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浙江农信系统82家农信机构的民营持股比例高达98.4%,但是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一般最高在3%至5%左右,没有一家超过10%。二是浙江农信是全国唯一一个在计划单列市未独立组建统一法人农商行、没有设立市级农商行的系统;所以在统一县级法人机构之后,行社数量没有减少(反而因区划调整增加1家),从而确保每个县都有一家“自己的银行”。

(附图二)

主业发展表现

第一,规模增长。1996年末,“行社脱钩”后的浙江农信系统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692亿元和530亿元。2002年末,浙江农信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1854.5亿元和1338.6亿元。2022年末,其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7352亿元和28953亿元。

将2022年末数据与2002年相比,20年来全国农信系统20年存款增长20.6倍,贷款增长20.2倍;原来在全国农信系统中规模占比最多的广东农信(考虑口径一致包含深圳,下同)存款增长13.65倍,贷款增长13.33倍。而20年来浙江农信存款增长21.63倍,贷款增长20.14倍;其中存款余额比同期广东农信略少1404亿元,贷款余额已经超过广东农信2303亿元。

第二,份额变化。2002年末,浙江省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11242.84亿元和8612.81亿元,其中浙江农信的存款和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16.49%和15.54%,区域排位均为第二位(次于工行);在全国农信系统中占比分别为9.32%和9.60%,系统排位均为第二位(次于广东)。

此后六年,该系统存款和贷款市场份额均呈现缓慢下行趋势;至2009年末双双降到20年来的最小值14.28%和11.68%。然后,两个市场份额均开始回升;其中存款份额在2015年之后上行更加明显,贷款份额在2018年之后上行更加明显。2022年末,存款和贷款市场份额分别升至19.2%和15.25%。

非常有趣的是,上述市场份额的波动变化呈现出来的阶段性,与浙江农信自己划分的省联社成立18年发展“三个阶段”大体一致。其中2004年至2008年为“风险化解阶段”,重点在化解历史包袱;2008年至2016年为“全面超越阶段”,重点在夯实基础、实现赶超,期间存款份额和贷款份额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达到省内金融机构第一位;2016年至2022年为“领先发展阶段”,重点在于扩大高质量、竞争力和现代化的先行优势。

2023年5月末,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213189亿元和205333亿元,浙江农信系统存款和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19.66%和15.59%(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既高于20年水平,也高于上年末水平,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金融野叔认为,浙江农信规模增长与份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普惠金融的前瞻布局和长期坚守。2008年11月,浙江省联社就下发《关于开展2009年“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劳动竞赛活动的通知》,开始了普惠金融实践行动;2013年7月,浙江省联社就推动出台了《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而我国的首个普惠金融规划出台时间是2016年初(《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从数据看,2022年末,浙江农信农户贷款余额11616.15亿元,占全省银行业二分之一;而且大多数行社的贷款客户集中度都非常低,即以“做小、做土”为主。

(附图三)

质量收益表现

第一,质量提升表现。完成“行社脱钩”之后,1997年末浙江农信不良率为25.42%。2002年末,浙江农信系统不良贷款余额182.4亿元,不良率约13.62%(口径均为五级分类,下同);2003年6月末数值为12.65%,11月末为9.44%。

此后,在深化改革、推进化险的进程中,浙江农信的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提升。2006年末,全系统的四级分类不良率为2.70%,五级分类不良率约4.46%,开始低于5%。

2016年末,浙江农信不良贷款余额216.89亿元,不良率1.98%,降到2%以下;同期浙江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777亿元,不良贷款率2.17%;全国农商银行的不良率2.49%。

2021年末,浙江农信系统不良率0.81%,降到1%以下;同期全国农商银行的不良率3.63%,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不良率均为1.37%,通过数据对比可见浙江农信信贷质量的水平超过后者。2022年末,浙江农信的不良率为0.78%,达到至今的历史最好水平(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其中2004年至2014年为测算值,非实际值)。

第二,资本充足表现。2002年底,专项票据未置换前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3.68%,其中有9家信用社资本充足率达到8%,同时有13家机构为负数。

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浙江农信资本充足率快速提升。2004年末数值达到10.98%;2006年末为13.2%。2022年6月末,其资本充足率为14.41%

值得指出的是,浙江农信在资本补充方式上坚持以内源性为主,即在进军资本市场上相对审慎。目前,全国农信系统在A股和H股上市机构13家,其中浙江农信中只有瑞丰农商银行1家。对此浙江农信的观点是,农商银行上市对确保其始终坚持服务县域、支农支小定位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反而会在资产权益增长、股东分红等方面给管理层更多的压力。

第二,盈利能力表现。2002年,浙江农信系统81家联社营业部和1011家农村信用社合计实现账面利润5.31亿元,不过其中138家信用社亏损1.67亿元(机构占比12.64%);年末552家信用社尚有历年亏损挂账20.2亿元。2003年,全系统账面利润增加到12.24亿元,历年亏损挂账减少到19.4亿元。

2005年,全系统所有行社实现盈利。2004年至2009年共实现税前利润407.89亿元。2015年和2016年,分别实现利润195亿元和259亿元。2021年,浙江农信系统实现利润总额437亿元,总资产收益率达0.93%(同期全国农商银行资产利润率只有0.60%)。

(附图四)

野叔的结语

2022年4月,在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创立大会上,王小龙董事长将浙江农信系统改革发展的经验总结归纳为十个方面,包括全面加强领导、不忘初心使命、保持体系完整、守住风险底线、弘扬奋斗精神、解决发展问题、完善法人治理、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数字化能力、夯实发展优势,其核心就是坚持守正创新。同年11月发布的《浙江农商银行系统管理标准体系》,96个范例则是上述经验的生动案例。

回望二十年,立足新起点。今天的浙江农信系统继续奋斗在做深做实全方位、成体系、以人为核心的普惠金融道路上,奋力扛起服务浙江“两个先行”的农商担当,必将形成农信高质量发展“路在浙里”新的经验体系。

浙江农信客服电话多少

全国新一轮深化农信社改革“第一单”——浙江省联社改革方案率先获批。4月18日,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正式揭牌成立。

4月18日,浙江省深化农信社改革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推进会在杭州举行。会上,省委书记袁家军、省长王浩共同为浙江省农商联合银行揭牌。


从去年开始,本轮以省联社改革为重点的农信社改革即已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其中,作为首单的浙江省联社改革方案备受关注。去年7月,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就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大多数省市已经报送了深化改革的方案;10月份,金融监管部门再度透露农信社改革进展,表示浙江省的改革方案即将正式落地;到今年年初,浙江省联社改革方向终“揭开面纱”——《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中明确,推动将省农信联社改制为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成为一家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

根据官方信息,截至2021年年底,浙江农信82家县(市、区)行社的存贷款总额已超5.5万亿元,总体不良贷款率为0.81%,拨备覆盖率为523.37%。从全国范围看,浙江农信机构发展较为均衡,业绩表现普遍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也是贯彻“保持县域法人地位稳定”和支农支小定位相对彻底的省级农信系统,这被业内看作是浙江省联社选择改制为农商联合银行并且能够率先获批的重要原因。


改制为联合银行模式,意味着浙江农信保留了省联社模式中自下而上的参股关系,服务职能进一步增强;同时,该模式下农信机构仍由省级政府管理,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避免基层法人机构过度扩张。在此基础上,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上周发布的《关于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揭示了更多改革方案细节。

除了方案获批、注册资本金数额以及高管队伍等关键信息之外,《批复》中最受行业关注的还有浙江农商联合银行的业务范围。《批复》显示核准该行的业务范围共有9项,对比一般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浙江农商联合银行不能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业务,同时,在保留办理或者代理行社的本外币资金清算和结算业务、参加资金市场为行社融通资金以及组织行社之间的本外币资金调剂等服务类业务的基础上,该行新增了买卖或代理买卖外汇等业务;此外,“经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的表述也给出了进一步的业务拓展空间。

相较于其他类型银行机构,受限于所服务区域和规模,农信机构业务运营成本较高,特别是在县域地区金融服务需求日渐多元化的背景下,农信机构在部分新开展业务中更是存在投入产出不匹配的问题,同时还可能面对新的潜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充分发挥省级农信系统的合力,尤为关键。以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新增的买卖或代理买卖外汇业务为例,事实上早在2015年,浙江省联社就成为了全国首家获批外汇资金清算服务试点的省级农信联社。记者从业内人士那里了解到,从之前的外汇资金清算到如今可以买卖或代理买卖外汇,意味着该行可以直接开设多个币种的账户,这一方面避免了二级法人自行办理外汇业务中不被海外机构认可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运用人才和专业优势,将二级法人之前需要独立承担的外汇经营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另外,基于农信机构发展金融科技和非息业务的客观需要,行业内对浙江农商联合银行在未来申请科技子公司、理财子公司等牌照也有很高期待。这些都将让浙江农信长期以来探索的“小法人、大平台”架构更为完善和市场化,从而全面化解省内行社的发展瓶颈,进一步提升全系统在当地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更好满足共同富裕目标下的金融需求。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宋珏遐
编辑:杨致远
邮箱:fnweb@126.com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浙江农信个人贷款(浙江农信客服电话多少)":http://www.ljycsb.cn/dkzs/14688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