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网络贷款危害主题班会(远离小额贷款主题班会)

网络贷款危害主题班会(远离小额贷款主题班会)

西京学院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坚决抵制校园网贷,下面是陕西省教育厅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网络贷款危害主题班会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贷”已成为当前高校一个热点现象。近年来,各地高校大学生深陷“校园贷”的危害事件屡见报端,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甚至人身安全。对此,西京学院开展多项活动,倡议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抵制校园网贷。

——该院召开院委会及专题会议研究应对“校园贷”。“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自2013年起,“校园贷”进入爆发式的增长阶段。日前,西京学院董事长任万钧、院长任芳多次召开院委会及专题会议,研究应对之策。任芳指出,“校园贷”的危害和隐患是巨大的,要求全体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和辅导员要积极加强学生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学子认清“校园贷”的严重危害和潜在隐患,希望学子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坚决抵制“校园贷”,做自强自立、理性消费、文明健康、追求上进的优秀大学生。同时强调,治理“校园贷”乱象和危害,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之外,主要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学生管理部门、广大教师和全体辅导员以及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加强学生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细致地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认清“校园贷”的严重危害,树立理性消费观念。任芳倡议广大学子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身和家庭的消费能力,把大学生活重点放在学习主业上,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学习和掌握相应的金融知识、法律知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坚决抵制校园网贷。同时可以通过参与勤工俭学、寒暑假打工,通过辛勤劳动挣取薪酬,培养自己自食其力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从内心真切体会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和不易,自觉培育践行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积极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自强自立和理性消费成为校园新风尚。

西京学院举行远离校园贷,理性消费倡议活动

——该院举行远离校园贷,理性消费倡议活动。近日,西京学院举行“远离校园贷,理性消费”的倡议活动,围绕“什么是校园贷、校园贷的危害以及对大学生提出的相关建议”三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校园贷的系列问题引出活动主题,了解大家对校园贷的了解程度,对待校园贷的态度,部分同学表示通过校园贷可以暂时满足对电子产品,高档奢侈品的需求,正是大学生办理校园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通过列举校园贷款引发的悲剧,使学生明白看似光鲜的校园金融,绝非“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般诗情画意,而是运用威胁、连坐等非常规手段进行“风控”,类似于高利贷。警示学子远离校园网贷,不能为了满足一时“私欲”,使自己和家庭背负巨额贷款,影响学业、前途甚至生命。最后,针对如何远离校园贷,对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大学生增强远离校园贷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理性消费;二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增强风险意识,保护好个人重要信息,以防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三是根据自己的实际合理需求和实际经济能力,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费。通过此次活动,学生认识到校园贷的危害,表示要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该院举办“适度理性消费,拒绝网络贷款”主题教育班会以及签名活动。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日前,西京学院组织各班召开“适度理性消费,拒绝网络贷款”主题班会并举行签名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由各班辅导员主持并主讲。通过讲述真实新闻案件,引起学生的关注、重视。同时为学生普及贷款知识及相关法律程序,揭示各种形形色色的校园高利贷本质,引导学生应根据自身能力理性消费,合理对待消费需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风险意识和信用观念。最后,各班学生在班长的带领下举行讨论发言,并在“适度理性消费,拒绝网络贷款”的承诺书上签名,让班会主题深入人心。此次主题班会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学子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远离小额贷款主题班会

近日,金华一所高校的费同学每天都在为还款的事情头疼——通过校园贷平台,他前后借的钱总额达28299元。然而,还款日期到了,他却没办法还出这笔钱。

虽然出现已有年头,但“校园贷”能在2016年成为高校校园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是因为发生在今年的一起事件: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除用自己的身份外,还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后因无力偿还跳楼自杀。

现今的大学生,已逐渐接受分期消费带来的便利,“提前享受”成了他们中很多人的消费理念,而校园贷借助互联网影响着学生的消费,从中衍生的问题数不胜数。

先后借出28299元

误信熟人的他成了替“借”羊

让费同学头疼的这28299元,是他分别通过优分期、分期乐、给你花、花无缺等平台借出来的。他说,借钱不是因为自己缺钱,是一名师兄要求他代借款,“他让我去这些平台借钱,说借出来的钱我拿10%当福利,其余的给他,这些钱他会还的,让我不用管。”

小费说,起初他试着在平台借了一笔给师兄,对方真的帮他还了几期。

尝到甜头的小费胆子大了起来,将能借的平台都借了一遍,然而此后师兄竟消失了。“现在怎么都联系不到他人,我也不知道他会骗我的,现在几个平台都催着我还钱,好几笔都逾期了。”小费郁闷地说,现在自己需要偿还的金额已经达到了34482元,而这个数字随着逾期时间还在疯长。

小费提供的账单中,其中一笔本金为2300元的借款来自花无缺平台,显示需要还款的期数为6期,每期506元,总额3036元,“我真是名副其实的替‘借’羊”。

校园贷各平台张贴的“创业助学消费贷款”广告单。

凭学生证或饭卡即可借钱

校园贷因操作方便“触角”广

“校园贷”,顾名思义,是指主要面向校园内在校生提供的金融贷款。提供这类贷款的平台主要是一些网络金融平台,因其操作方便,准入门槛较低,在校园内“触角”很广。

昨天,记者进入花无缺平台的官方网站,上面显示只要下载“花无缺大学贷App”即可借钱,金额是3000元任取,“免传证件,凭学生证或饭卡即可借到”。

小费告诉记者,这些校园贷平台所需要的借款资料虽不一样,但具体操作方便。当你点击借款的时候,各个软件会有一套系统去认证,基本上是身份证号码、手持身份证拍照片、父母手机号、家庭住址、同学联系方式。这是第一步个人信息认证,第二步是芝麻信用、学信网等信用认证。第三步是拍视频,读他们的借贷信息或是确认相关信息。完成这些步骤后,会有工作人员来打你电话,核实相关信息。

记者随后查看了各个校园贷平台。以分期乐为例,在该平台买一部iPhone7,分24期还款时,官网售价6388元的手机最后需要支付总金额高达7464元,而在京东商城以相同期次购买时价格为7155元。

●CEO揭行业内幕

给几十或上百元,

学生就“出卖”了个人信息

糊里糊涂被贷款

他们有一套体系来骗平台的贷款

交出信息的学生成“替罪羊”

校园贷各平台张贴的“创业助学消费贷款”广告单。

被负面刷屏的校园贷

不少背后有黑中介的影子

没有经济能力消费需求却强

很多大学生还款意识差

晏先生,是校园贷其中一个平台的CEO。

“学生的主观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较强,特别是电子产品、旅行、聚会应酬、技能文化培养、奢侈品这几类消费需求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上升。”他说,自从银监会叫停了大学生信用卡后,越来越多的信贷公司把目光投向了高校学生这块蛋糕,“几乎每天都能看见主体是面向学生的信贷新平台或新的微信公众号出现”。

晏先生所在公司主要从事小额现金贷款,年利率从12%~36%不等,手续费从6%~10%不等,还款时间越短,缴纳的利息和费用越少,如贷款一个月后偿还,只需6%手续费和1%的贷款利息。

尽管大学生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晏先生表示,这不是问题。他透露,这种贷款往往都需要面签,作为公司会掌握学生的全部个人资料,比如学校院系、家庭住址、父母以及辅导员联系方式等。“其实我们平台的审核非常严格,需要很多信息证明是本人贷款且用途正当。这样的操作下,坏账大概就占了万分之八。”晏先生说,“不过,很多大学生还款意识很差,逾期率达千分之三。假如学生逾期不还,我们一般走法律程序,或者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进行催款。”

校园贷各平台张贴的“创业助学消费贷款”广告单。

整治下不少校园贷平台转型

但仍有一些从事小额现金提现业务

今年8月,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对校园“网贷”,该办法特别增加了“对于借款人要具备与还款能力相匹配”的要求,对校园网贷整治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

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一天之内,国务院和各部委连发七道政策,掀起互联网金融整治风暴。中国银监会明确将校园网贷作为整治重点,并与教育部等部门建立校园网贷联合工作机制,防止校园网贷风险进一步扩散和蔓延。强压之下,诸多涉及校园贷业务的平台谋求转型或退出。“不过,还是有很多平台偷偷继续从事校园贷中的小额现金提现业务。”晏先生说。

校园贷事件频发是黑中介捣乱

他们有一套体系骗平台的贷款

尽管不少平台在转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校园从此便“安静”了。记者在与晏先生的聊天中发现,校园贷风险事件频发,黑中介难逃干系,“很多黑中介主动联系我,希望我和他们进行合作,放低借贷条件借钱给学生,他们收钱催款。据我所知,下沙至少有24个这样的黑中介工作室。”

“他们藏在各个小区里面,就是皮包公司,没事贴贴小广告,散发小卡片。”根据晏先生的描述,黑中介一般给几十或上百元,学生就“出卖”了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有学生录视频认证身份信息,结果糊里糊涂就被贷款了,“他们有一套体系来骗取平台的贷款,瞒过了每个平台的反欺诈系统以后,这些交出自己信息的学生就成了替罪羊。”

晏先生认为,校园贷行业的混乱,究其根本还是学生自己的安全意识不够。

昨天记者来到浙江工商大学,这里已难觅校园贷的宣传踪迹,该校学生说,开学的时候,在车库、厕所等隐蔽的地方有不少此类平台的宣传广告,寝室还会收到相关的小卡片,现在已很难再看到,但很多同学知道此类平台,少数同学依旧会冒风险去使用此类借贷。

时报记者体验校园贷平台的借贷流程。

●对校园贷,高校老师有话说

对于校园贷,不少高校老师因为工作原因有关注和了解。那么,他们是怎么看的呢?浙江工商大学的两位辅导员老师谈了自己的观点。

校园贷走向“异化”

目前阶段弊大于利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的王老师表示,无论是通过网络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有接触到校园贷这方面的信息,曾经就有学生因为校园贷的事情向他咨询和求助过。“校园贷是有需求和市场的,但却走向‘异化’。由于监管不力、缺乏规则、大学生消费盲目冲动等原因,部分业务操作不当的平台出现,使得校园贷乱象丛生,引发的校园悲剧一次次上演。因此,在目前阶段,‘校园贷’是弊大于利的,应当予以取缔。”

在王老师看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合理适度,不超前,不盲目,不攀比,合理控制自己的开支,不赚钱就要学会省钱,培养自己的“财商”。他会通过主题班会和谈心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校园贷这个问题,“确实有用钱的紧急需要,可以主动向父母、老师说明或寻求帮助”。

在校学生无经济能力

选择这类产品会超出还款能力

同样是辅导员的陈老师更是完全反感“校园贷”,“我很反对学生使用这类产品进行贷款,在校学生没有经济能力,选择这类贷款或分期付产品一般都会超出自己本身的还款能力。我们辅导员会对学生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金融意识”。

●专家说

校园贷各平台张贴的“创业助学消费贷款”广告单。

校园贷的监管

应从平台和大学生两端入手

关注“网贷”问题的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曾在网贷专栏上发文表示,国务院的专项整治目的是要扭转、纠正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乱象,随着国家对P2P行业的整治,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都会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监管部门应从平台和大学生两端入手,通过规范校园贷平台运营,对业务风控提出明确的要求,同时对大学生借贷资质明确审核,防止过度消费。对于逾期不还的大学生,平台可以将借款人的资料备案在“不良信用记录”中,并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披露有关信息。

●点击关键词

校园贷

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可分为“电商金融”和“现金借贷”两种类型。“电商金融”是基于消费场景的模式,目前以支付宝蚂蚁花呗、京东校园白条、分期乐等分期购物平台为代表,而“现金借贷”则多为直接现金贷款。

当前,提供“校园贷”服务的大概有三类,一类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用于购买3C类产品以及培训、旅行等;一类是电商平台,套在购物消费中的购物分期;还有一类是专门从事校园分期的网贷平台。

【青年观察】

青春不用贷

喜欢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有着跃跃欲试的消费欲望,却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银行办信用卡审查相对较严,一定程度上堵住了他们效仿“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生活”,不料让一些民间借贷公司找到了市场。这些公司通过互联网,搭建了网络借贷平台;通过“小纸片”,遛进了校园。甚至一些在校生,以创业的名义,搭起了借贷平台或者成为借贷平台的业务员。

学生没有抵押物,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但对于这些做学生借贷生意的公司来说根本不是问题。相反,他们还给予学生借贷很大的便利,低门槛、少限制。比如,除个别平台需要面签、核实信息后才放贷之外,更多的平台只需要学生提供相应的个人信息就可以了。

有社会资历的人一定会警惕:生意人不可能做赔本生意。对于没有经济实力的大学生,开出如此便利的借贷条件,总不是个事儿。可是,缺乏社会经验、缺乏防范心理的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以及父母、老师、同学的信息,在借贷中一再外泄,是十分危险的。有些人甚至乐此不疲,“拆东墙补西墙”地借款、还贷,还的钱越来越多,“窟窿”越来越大,直到还不上时,又遭遇各种手段的催债。同时,同学间还存在着骗贷等情况,又让友情陷入了危机。

年轻意味着激情,但任性的青春可以不用贷。有些消费品的确很诱人,但未必是必需品。作为已具备了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在做事之前需三思而后行,更需量力而行。学校、家长需要对学生、子女进行理财意识的培养,更要进行风险防范的教育。当然,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对于各种借贷公司、借贷平台进行规范与管理,不仅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更要将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网络贷款危害主题班会(远离小额贷款主题班会)":http://www.ljycsb.cn/dkzs/14648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