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过桥贷款和同业拆借(过桥贷款合法不)

过桥贷款和同业拆借(过桥贷款合法不)

贷款知识 房银管家 投稿

民间资金垫资过桥是否违规甚至违法?,下面是房银管家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过桥贷款和同业拆借

过桥垫资,本质上应该算是一种短期的过渡性贷款,日常使用极其广泛。比如,借钱给企业代还到期贷款,购房先行垫付赎楼款,信用卡代还等行为,都属于过桥垫资的一种表现。其中,企业贷款续贷中,使用过桥垫资最为频繁和常见。

的是否违规违法呢,先来看一下法规是如何规定的:

2020 年8月 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80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

而旧的《民间借贷规定》,还是15年8月发布的,五年来大家还是遵循着,两线三区的划分。24%以下为司法保护区,是绿区。24%~36%之间属于自然债务,是黄区。36%以上属于高利,是红区而市场中的过桥资金,而市场中的过桥资金其日利息一般都在1‰~3‰之间,哪怕按最低1‰来算,年利率也超36%肯定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不受保护?那违不违法呢?

而在2019年10月21日,两高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的《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放贷意见》)正式实施。

《放贷意见》规定,从2019年10月21日起,两年内向不特定的人放贷10次以上,并且以超过36%的年利率放贷的,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以非法经营者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2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放贷数额累计在1000万元以上的;(二)个人违法所得数额累计在80万元以上的,单位违法所得数额累计在400万元以上的;(三)个人非法放贷对象累计在5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放贷对象累计在150人以上的;(四)造成借款人或者其近亲属自杀、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而且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院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取代原《规定》中“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大幅度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促进民间借贷利率逐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相适应。以2020年7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3.85%的4倍计算,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为15.4%,相较于过去的24%和36%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所以想要合法从事放贷业务的必须经过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可以总结为:放贷需持牌,未持牌或超越范围放贷者,有入刑风险!

综上所述!民间资金从事过桥垫资几乎每一条都踩了“红线”。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如今的过桥垫资,本身肯定是不受到法律保护的!

过桥贷款合法不

近期,受贷款利率持续走低,存量房贷和新增房贷之间的利差逐步拉大等因素影响,消费者提前偿还住房按揭贷款情况增多。一些“贷款中介”以帮助“提前还贷”“转贷降息”“利率低、放款快”等为由,诱导消费者违规使用经营贷、消费贷提前结清房贷,从中牟取高额中介服务费用、资金过桥费用等。贵州银保监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警惕“贷款中介”诱导,认清“以贷转贷”、违规“转贷”风险,防范合法权益受侵害。

一是违规违约风险。经营贷和消费贷等信贷资金不得违规用于购房、结清房款、偿还其他渠道垫付的房款。如果消费者未按贷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挪用贷款资金,可能面临银行提前收回贷款,承担违约责任,存在可能影响个人征信等风险。

二是财务风险。经营贷、消费贷与住房贷款在贷款条件、利率、资金用途、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比如,经营贷的期限较短,还款要求也不一样,本金大多需一次性偿还。消费者若无稳定的资金来源,贷款到期后不能及时偿还贷款本息或续贷审批不通过,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三是法律风险。在经营贷办理过程中,借款人需如实向银行机构提供贷款申请资料,如营业执照、经营流水等。“贷款中介”宣称可以提供办理各项证件、材料的服务,“帮助”消费者申请贷款,往往以消费者名义通过伪造流水、包装空壳公司等造假手段获得经营贷资格,涉嫌以欺诈手段获取银行贷款,消费者存在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风险。

四是资金损失风险。以贷转贷模式下,“贷款中介”提供的过桥资金息费容易出现套路和陷阱,可能收取高额过桥资金利息、中介服务等费用,通过中介“转贷”后的综合资金成本可能高于房贷的正常息费水平,甚至“贷款中介”骗走消费者的贷款资金。

五是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在“提前还贷”“转贷”办理过程中,部分“贷款中介”获取借款人个人身份信息、账户信息、家庭成员信息、财产信息等个人重要信息后,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将信息泄露给他人或出售以获利,损害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贵州银保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提前还房贷需根据自身及家庭财务状况合理规划、综合权衡,依法合规办理贷款及还款业务,切勿通过违规“转贷”方式提前还贷,尤其要警惕“贷款中介”诱导,认清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的违法违约隐患、高额收费陷阱、个人征信受损、资金链断裂、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盲目盲信,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

本文源自金融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过桥贷款和同业拆借(过桥贷款合法不)":http://www.ljycsb.cn/dkzs/1462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