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借条与实际借款金额是否一致?,下面是蓝鹏律所上海分所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合同金额不对
在借贷行为中,借条是一种常见的证明文件,用于明确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的借款事项。然而,有时候借条中的借款金额与实际借款金额存在差异,这就引发了认定问题。那么,如何判断借条与实际借款金额是否一致呢?本文将为你解答。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借条与实际借款金额不一致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借条金额小于实际借款金额,另一种情况是借条金额大于实际借款金额。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将分别进行探讨。
如果借条金额小于实际借款金额,一般认为这是借款人为了减少应还款额度而故意填写低于实际借款金额的数额。在这种情况下,出借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认定。
首先,可以通过借条的签署日期进行判断。如果借条签署日期与实际借款日期相差很大,那么有可能是借款人事后修改了借条金额。此时,出借人可以通过其他证据,如聊天记录、银行流水等,来证明实际借款金额。
其次,可以通过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口头协议进行判断。如果在借款过程中,出借人与借款人有过详细的谈话和约定,明确了实际借款金额,那么即使借条金额较低,也可以通过口头协议来认定实际借款金额。
另外,可以通过借款用途进行判断。有时候借款人向出借人借款是为了特定的用途,比如购车、装修等,而实际借款金额可能会超过借条金额。在这种情况下,出借人可以通过相关的购车合同、装修合同等来证明实际借款金额。
当借条金额大于实际借款金额时,这可能是出借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息而故意将借条金额填写得较高。对于这种情况,借款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认定。
首先,可以通过实际收款金额与借款金额进行对比。如果实际收款金额远低于借条金额,那么可以认定借条金额是虚高的。
其次,可以通过银行转账记录进行判断。出借人有可能通过多次转账来将实际借款金额从虚高的借条账户中提取出来,这样的转账记录可以成为证明实际借款金额的有效证据。
另外,还可以通过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的通信记录进行判断。如果在借款过程中,借款人与出借人有过沟通和约定,并明确了实际借款金额,那么即使借条金额较高,也可以通过通信记录来认定实际借款金额。
综上所述,判断借条与实际借款金额是否一致需要综合考虑借条本身的签署日期、口头协议、借款用途,以及实际收款金额、银行转账记录、通信记录等相关证据。如果在判断过程中存在争议,建议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欢迎继续提问。
文章来源:上海蓝鹏律师事务所
合同作假能查出来吗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张嫱)员工入职时学历造假,单位是否应支付工资?日前,青岛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虽然员工学历造假认定为无效合同,但员工提供了正常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报酬。
2020年11月1日,李某应聘青岛某食品公司销售岗位,谎称自己为本科学历,与公司签订了3年劳动合同。2021年8月,李某提出辞职,食品公司未支付其2021年7月和8月工资,李某提起劳动仲裁申请,要求裁令食品公司支付这两个月的工资合计8274元。
庭审中,食品公司承认欠发李某2021年7月和8月工资8274元,但李某的岗位学历要求为本科,经学信网查询李某并未取得本科学历,根据公司规章制度,李某学历造假导致公司提供了与其学历不匹配的岗位,故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李某应返还因学历造假而多获得的薪资待遇。
李某认为,自己虽然非本科学历,但工作能力能够胜任岗位要求,2021年7月和8月提供了正常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仲裁委认为,食品公司招聘时设定的岗位要求为本科学历,李某谎称其符合要求,食品公司才与其订立劳动合同,李某存在欺诈行为。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但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规定,李某2021年7月和8月提供了正常劳动,食品公司仍有义务支付其工资。
最终,仲裁委裁决食品公司支付李某两月工资共8274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合同金额不对(合同作假能查出来吗)":http://www.ljycsb.cn/dkzs/14484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