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背负150万贷款、征信受影响,这一切竟是母亲造成的?,下面是第一帮帮团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父亲隐瞒母亲贷款
福州长乐22岁的小郑刚刚踏进社会,可他告诉记者,去年在没车没房的情况下,自己“莫名”背负了150万的贷款。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切竟然是他母亲造成的。
1
儿子名下多出百万元贷款
声称被母亲欺骗
小郑告诉记者,去年母亲突然找到他,表示她和小郑继父的征信都出现了问题,希望他能帮忙贷款30万用于周转。对此小郑同意了,但令他没想到的是,签字的时候,他还被母亲隐瞒着签署了另一份150万的借贷合同。从去年到现在,这笔贷款因多次逾期,目前已对小郑的征信产生了影响。
2
用店铺抵押做商业贷
但小郑却称不认识抵押人
小郑发现这150万是有人抵押了长乐一个店面申请的经营贷,并以服装买卖的名义转走了钱款。
小郑
用途是专款专用,用来做服装生意的,所以才会从我卡上一闪而逝,马上就被调拨走了。
记者调查中发现,小郑称自己和抵押店面的产权人互不认识,自己也从未收到过服装公司的货物。对此,抵押人表示,当时是贷款经办人陈某找上了他,所以才答应做抵押。
3
母亲对贷款情况不了解?
小郑提供录音证据
在采访当下,为小郑办理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陈某及小郑的母亲也来到了银行。小郑母亲向小郑和记者承认,是自己操作了此事。然而当记者提出,是否了解店面抵押人时,她却没有给出回答。
沟通过程中,小郑还提供了一段录音,是陈某、小郑的对话。录音中陈某提到,150万起初是被她朋友拿去使用,本想还款时,又被小郑母亲拿去应急了。
4
银行:曾与陈某求证
对方否认有违规办贷款
调查当天,小郑也将情况反映给了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也曾向陈某求证,但对方否认了此事,表示是小郑母亲使用了这笔贷款。
5
银行:小郑或涉嫌骗贷
对于目前小郑掌握到的这些线索,他希望银行方面能调查清楚办理手续方面有没有问题,并且查清是否有员工在其中利用权利和职务的便利违规贷款。但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这笔贷款的用途如果不是按照协议内容,他就涉嫌骗贷。
6
律师:若借款方不符合贷款对象
参与人员都涉嫌骗贷
在律师看来,小郑办下的是经营性贷款,如果像他自己所说,对于整个贷款内容不了解,那么除了他本身要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外,在这笔贷款中的几方,都可能涉嫌违法。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丁兆增
银行的工作人员如果有参与其中,甚至指导小郑如何提供包括合同在内的手续,那么相关人员应当会被认定涉嫌骗取银行贷款的刑事犯罪;而作为工作人员所在的单位银行,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法律人士建议,小郑若对银行办理贷款有问题,可以向银保监部门投诉。同时也借此提醒,作为贷款申请人,务必要提供真实材料。
7
银行应做好把关
但不少经办人却宣传虚假购销合同?
目前,关于该事件中,作为当时贷款经办人的陈某以及银行方是否存在问题,还需等待相关部门的介入。然而关于经营性贷款申请材料真实性把关的问题,记者也走访了其它几家银行,不少经办人员竟称不用真实经营的购销合同也能批下贷款。
作为贷款的经办人员,理应教申请人正规的贷款路径,但这些经办人员不仅不严加审核,竟然还指导贷款申请人如何提供假的公司财务证明。
某银行贷款经办人
比如这个人的钱就打给他舅舅,这样你的钱就可以控制得住,但是我们有一个纸面上的要求 ,要写一个他舅舅是这家公司的财务人员的证明,你只要对方愿意给你盖个章。
某银行贷款经办人
这个都是表面的材料,反正能盖得了章都可以。
对此,记者质疑,这样的做法涉嫌骗贷,但经办人员却不以为然。
记者手记
在银行贷款中,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工作必不可少,银行工作人员更是要以身作则,严守合规底线。不然出现纠纷,不仅仅有可能贷款追不回来,还有可能让自己陷入犯罪深渊中,后悔终生。而回到小郑的遭遇,小郑也正为自己没有认真审核合同就签名承担着后果。希望银行和银保监部门能够及时介入,查清里面是否存在违规违法问题。
关于此事,帮帮团将持续关注。
父母贷款为什么需要我的信息
据新民晚报8月21日报道,近日,家住上海嘉定区的闫先生向新民晚报反映,妻子在被“洗脑”后,20天竟被骗走400万元。
除了全家多年的积蓄被掏空,还欠下了一笔笔巨额债务:抵押房产高息贷款40万元,在招商银行、江苏银行、温州银行办理了70万元的短期贷款和微粒贷,10万元“借呗”的消费贷,向亲朋好友借款80万元……
陌生人以交友为切入口,待到关系“不一般”后,向你推荐一个投资理财APP,带你一起赚更多的钱财,并承诺“多投多赚”,还让你尝到一点轻松提现的甜头,吊人胃口……而真实的背后,是骗子盯上了你的钱财,要掏空你的家底!这就是典型的“杀猪盘”!
鬼迷心窍,瞒夫投资
警方立案,房产解押
据新民晚报,闫先生是2005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80后”,妻子在家相夫教子。多年来,已颇有积攒的小康之家一直过着岁月静好的日子。万万没想到,近日,闫先生出差回来后,妻子突然哭哭啼啼地告诉他:家里的钱都被骗光了,还借了几百万元的外债!
妻子的话如同晴天霹雳,让蒙在鼓里的闫先生是心惊胆战。好不容易平复心绪,迅速报警后,妻子才像挤牙膏般吐露了实情。
原来,为了筹措资金置换新房,闫先生的妻子在网上发布了一条出售现有住房的信息。随后,就有人以购房者的名义一次次打来电话,在“拉家常”“套近乎”中把闫先生家的情况摸了个一清二楚。得知闫先生的妻子正为买房而绞尽脑汁时,对方随即亮出了“殷实家底”,还让闫先生的妻子“无意间”看到了他在投资平台账户上的“彪炳战绩”。面对“日进斗金”的“眼见为实”,按捺不住对“造富神话”的向往和冲动,闫先生的妻子在“鬼迷心窍”中一步步踏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据了解,闫先生妻子陷入的“杀猪盘”是一个虚拟币投资平台,黄金白银、外汇原油等项目应有尽有。一开始,在投入3万元后,果然是看着屏幕“天天数钱”。其间,闫先生的妻子为“试探真伪”,还曾取现过1000元,在认为资金可“安全进出”后,马上就“倾尽所有”不断加大投入。看到短短数十天账面收益就高达千万元,闫先生的妻子是“心花怒放”。而当她想“见好就收”“入袋为安”时,平台竟然告知“必须缴纳270万元的交易税费”,否则连“本金都无法取回”。
部分转账记录
这下,闫先生的妻子顿时“没了方向”,犹豫不决间回复平台“要和家人商量”。闻听此言,对方马上出言警告:平台交易涉嫌违法,已引起“警方关注”,客户必须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尽快“缴税提现”,否则就可能引来“牢狱之灾”。
得知“后果很严重”,闫先生的妻子只能“选择沉默”,而她东贷西借来的几百万元“税款”,又一次“石沉大海”。
据了解,嘉定区公安分局黄渡派出所已对此事立案。闫先生透露,警方虽已控制了4名一级转账卡主,但这些嫌疑人基本是“跑分”或“洗钱”的,要么是手上没有资金,要么只是有限参与,“我妻子被骗的钱现在只追回一万多元”。
目前,闫先生在律师协助下,与抵押房产的贷款机构沟通协商,快速解除房产抵押,以进一步降低后续的财务风险和负担。而对于其他的债务,也正在想方设法一笔笔偿还中。“以后的许多年,我们一家人都得过紧巴巴的日子。无论怎么样,先要把债给还了……”
AI换脸、杀猪盘……在骗子眼里你有钱没钱都是“猎物”
AI换脸、网恋交友、刷单兼职、冒充公检法、裸聊……如今诈骗手法花样百出,令人防不胜防。以为自己无钱,就没啥可骗,但在骗子眼里不论贫富,都是他们的“猎物”。
据央视新闻8月14日的一篇报道,“可能有的年轻人觉得,我没有什么钱,即便遇上了骗子,自己也不会上当,因为自己没啥可骗?”反诈宣传民警罗懿表示,“千万别掉以轻心,在骗子眼里,有钱无钱都是他们的‘猎物’。骗子会编造各种理由,让你去一些金融平台贷款,再将这些钱骗走。”
今年2月,两江新区人和街道一小区的张女士,单身,有稳定工作,已过而立之年,被父母经常催婚。后来,她在网上与刘某结识,被对方的嘘寒问暖打动,两人在网上就确立了恋爱关系。
没想到,她却因此落入了一个杀猪盘骗局。在刘某的推荐下,张女士在网站上进行投资,开始有少许收益,张女士就越投越多,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刘某还让其贷款进行投资,当增加到160万元时,网站再无法打开,刘某也就此“失联”。张女士发现受骗后报警。
据了解,张女士投资的160万元中,有110万都是按照刘某的引导,从各大网络平台申请的信用贷款,每个月利息要一万余元。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安机关现在接到的一些电信诈骗报警案中,除了刷单(网络购物服务)类诈骗;冒充身份类诈骗;婚恋交友类(杀猪盘)诈骗;虚假网络投资类诈骗外,最近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电信诈骗——AI换脸诈骗。
民警特别提醒,平日里大家还要注意个人隐私的保护,以防被人利用。同时,大家也可以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来电预警功能。从接到的报警案例中看,里面很多受害者虽然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但是他们并未开启来电预警功能,就没有起到自动屏蔽诈骗电话和短信的作用。
此外,民警还给群众传授了预防诈骗的有效措施,“不轻信,不回拨,不点击,不转账,不透露”,遭遇诈骗,要有立刻报警采取保护性止付的意识。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自新民晚报(记者:王军)、央视新闻
来源: 贵阳晚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父亲隐瞒母亲贷款(父母贷款为什么需要我的信息)":http://www.ljycsb.cn/dkzs/14462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