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机构数量与贷款额度双降并非坏事,下面是开伟观察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银行贷款额度没有了
近日,据央行披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688家,较上年末减少270家;贷款余额8270亿元,较去年末减少837亿元;相较2015年高峰时的8951家和贷款规模9594亿元,分别下降了36.45%和13.80%。同时,从业人员也从高峰时的11.4万人减少到今年6月末的5.2万人,减少了6.2万人,下降了56.36%。
看到这个数据信息,可能不明究理的网民朋友会产生些许疑惑:小贷公司“双降”会否减少全国金融服务供给总量?会否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造成更大的制约?尤其会否拖累我国普惠金融推进速度?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目前我国无论是金融机构数量、还是能够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基本能满足中小微实体企业和广大民众的金融服务需求,正规银行金融机构完全可以覆盖我国金融服务盲区,也可以全面取代小贷公司的金融服务。之所以还出现金融服务短板、金融服务空白以及普惠金融服务不足,完全在于现有正规银行金融机构在服务理念上没有真正转变,在服务情感上没有真正投入,在服务方式和服务产品上没有真正创新和适合普惠金融服务的特点。
由此,小贷公司出现“双降”,不要为它感到惋惜,更不用为它过多的担心,这其实是一个金融发展的必然过程。因为小贷公司诞生本身就是特殊金融历史背景下的产物。随着我国金融业发展、尤其是国家正规金融机构服务辐射的广度、深度逐渐增强,小贷公司出现变局是正常的金融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小贷公司全称叫小额贷款公司,它是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监管,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早在2013年12月就在我国国内出现并拓展业务。当时正是我国推进普惠金融服务、解决中小微实体企业融资需求不足呼声最高的时候;而且,地方政府为了给当地中小微实体企业以及“三农”提供最直接、便捷的金融服务,就大量审批小贷公司并发放小贷公司的经营执照。到了2015年9月全国小贷公司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贷款额度都达到了顶峰。
小贷公司出现“双降”也正是因为其尴尬身份局限致使其天然的缺陷:不是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融资能力受到了制约,其生存的“命门”无法打通;且规定只有具有较强经营实力、较好业务拓展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强的小贷公司可从最多两家正规银行金融机构融资,但不能超过其自有资本金的0.5倍,这其实无异于在其经营的脖子上套上了一道枷锁,成了其始终难以解开的生死之结。
同时,其生存的空间也日益变窄,发展日益艰难,目前部分银行机构和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业务下沉的争夺、互联网小贷模式的挤压,小贷公司在获客成本、风险控制、贷款利率和资本金来源方面缺乏优势,尤其部分非互联网小贷公司因为异地展业限制,难免陷入经营困境。尤其,小贷公司服务的大多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挑剩下”的、风险较高的客户,加上税费负担较高,经营也面临较大的压力。
此外,本身出现了一些经营违规违法问题,比如涉嫌非法高利放贷、甚至还有一些涉足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灰色地带”,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和监管部门的严重关注,比如2022年10月12日银保监会就网络贷款公司监管回复用户,明确提及全面叫停新设网络小额贷款从业机构,将继续完善有关监管制度,推动网络小额贷款行业规范经营,这对小贷公司来说无疑进入了经营“寒冬”。
因而,可看出,小贷公司“双降”,并不断趋向萎缩通道,这其实并不是坏事。就小贷公司整个行业而言,“双降”除了外力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一场内在的自我革新、自我净化和自我淘汰的过程,“大浪淘沙,剩下的就是金字”。
在当前金融业经营合规要求越来越高、金融监管越来越严的态势下,部分经营实力弱小、抗风险能力低、尤其是资金来源狭窄的小贷公司“寿终正寝”自我退出市场,让小贷公司强者恒强,其实能够抑制小贷公司野蛮无序生产和恶性竞争,并对竞争剩下来的小贷公司起到很好的行业警示和鞭策作用,增强小贷公司对合规守法经营的敬畏意识,促进小贷公司更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机制,提高小贷公司整体发展能力。显然,小贷公司“双降”其实就是一次重新洗牌的过程,是有效化解我国金融风险、减轻地方政府防风险压力、确保我国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的小贷公司大部分经营方向错位,背离了设立初衷,迫使其出现“双降”也是净化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
众所周知,与银行相比,小贷公司更为便捷、迅速,适合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资金需求;与民间借贷相比,小额贷款更加规范、贷款利息可双方协商,经营方式灵活,让其在民间发挥抑制高利贷等非法金融活动的社会金融作用,这原本是设立小贷公司的初衷。但现在不少的小贷公司在经营方向上偏离了正轨,要求贷款投向“三农”,并规定贷款“小额、分散”的原则,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着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但现实中没有几家小贷公司真正将贷款投向“三农”,很大部分贷款投向了一些投机产业和泡沫产业领域,根本没有发挥支农的作用,因为追求高回报投向高风险领域,产生了不少的坏账,形成了较大的经营风险。这还在
其次,最为严重的是,一些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重批轻管,监管中往往只注重注册资本、股东资格审查等准入监管,日常经营活动是否违法违规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测往往缺失;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金融监管人员从中营私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对小贷公司违规违法经营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更助长了部分小贷公司违规违法经营,加剧了金融市场乱象。此外,还有一些小贷公司实际演变成了“高利贷公司”,发放的贷款利率超过了央行基准利率4倍的规定,还有少数小贷公司涉足暴力涉黑催收的问题也相当严重;还有部分小贷公司还涉足委托贷款业务,有可能转化为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危险。
此外,“双降”更会促使绝大部分小贷公司加快各项制度建设,使自身经营不断规范、不断正规,不断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迈进。
目前部分小贷公司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科技手段落后、信贷管理松散、风险管理 不到位、拨备制度没有建立等问题;还有除部分高管和业务骨干外,小贷公司员工多数没有银行从业经验,缺乏从事金融业务的知识和技能,为市场无序经营和混乱埋下了诸多隐患,这样的小贷公司越多,金融监管的压力就越大,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就越重。由此,“双降”也会在无形中给小贷公司增加压力,迫使小贷公司逐步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原文刊发于新京报,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工商银行个人贷款额度是多少
2023年以来,工行大同魏都支行深入贯彻落实“打造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与国家稳经济、扩内需、旺消费政策相契合,顺势而为积极发挥金融职能,进一步加大个人贷款营销力度,当好金融助力创业消费“国家队”,个人经营贷投放量和净增额全辖夺冠。
重视培训,提高技巧。该行邀请市分行个贷中心业务骨干赴支行进行培训和营销技能辅导,确保人人会营销、能营销、善营销。在培训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风险点进行详细解读和普及,特别强调“个人房产抵押经营贷款”作为个贷非房贷款业务的一项创新产品,具备用途广、额度高、期限长、利率优等优势,促进员工尽快掌握个人房产抵押经营贷款业务的特点和业务流程,提高了大家对个人房产抵押经营贷款业务的认知度和营销能力,进一步提高个人房产抵押经营贷款的营销能力。
选定目标,主动出击。首先对存量客户进行详细全面梳理,客户经理主动进行电话外呼联系,主动挖掘有房客户的资金需求,通过“千呼万贷”寻找适合个人房产抵押经营贷款的目标客户。认真把握好阵地营销这一可靠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熟客营销,提升产品的覆盖率;针对商户街、小商品市场等集中区域,客户经理逐户走访,宣传产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捕捉客户。
持续深入推进六进营销,主动上门向客户详细介绍了该行个人房产抵押经营贷款的众多优势和产品特点,找准个人房产抵押经营贷款品种与个体、私营经济协同发展的契合点,并针对有消费或者经营资金需求的客户,制定与之匹配的营销方案,就客户办理贷款过程中遇到的疑惑问题进行沟通联系,上下联动公私联动坚持不懈,产品营销业绩节节攀升。
制度先行,合规发展。在办理个人房产抵押经营贷款时,该行坚持业务发展,制度先行的原则。确实了解客户的年龄、贷款用途、拟抵押房产所在地、职业、收入还款来源、征信及家庭资产负债等情况。抵押物产权明确,严格落实贷款相关合同协议面签制度,把控实质风险,树立风险底线。 严格落实见客户、见押品、见实体“三见”,以及借款人主体、抵押物价值、贷款成数、抵押担保手续、贷款用途等“五真实”原则。
责编:孙明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贷款额度没有了(工商银行个人贷款额度是多少)":http://www.ljycsb.cn/dkzs/14401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