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杠杆率限制,蚂蚁小贷放了这些大招,下面是钛媒体APP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阿里巴巴有小额贷款吗
近期,为了规避《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141号)(简称“141号文”)和《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简称“56号文”)对网络小贷业务的影响,蚂蚁金服表示对旗下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蚂蚁小微小贷”)、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两家小贷公司(简称“蚂蚁商城小贷”)进行增资,将它们的注册资本提升至合计120 亿元,是之前的3倍以上。增资力度之大,十分罕见。
此外,蚂蚁借呗还通过联合放贷、增加融资担保公司担保、增加贷款用户选项等方法试图降低本次政策的影响。
但是,是否能解决“141号文”监管政策的影响,仍然值得深究。为了便于称呼,本文将蚂蚁小微小贷和蚂蚁商城小贷统称为蚂蚁小贷。
“141号文”对蚂蚁小贷的影响?据wind数据统计, 2017年,蚂蚁小微小贷发行49单企业ABS,发行总额1366亿元;蚂蚁商城小贷发行ABS42单,总计1127亿元,二者合计发行2493亿元。
根据141号文第2.3条规定:“以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合并后的融资总额与资本净额的比例暂按当地现行比例规定执行,各地不得进一步放宽或变相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融入资金的比例规定。”
如果按照之前不到38亿元的注册资本,以及小贷公司2.3倍左右的杠杆,蚂蚁小微小贷和蚂蚁商城小贷最多只能发行规模不超过87.4亿的ABS产品。
幸亏中国的监管政策依据“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处理问题。否则,将这么多ABS产品纳入表内计算,接下来蚂蚁借呗基本上不用新增贷款了。
不过,此次监管之后,蚂蚁借呗再想通过信贷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资金的难度将大幅度提高。为此,蚂蚁金服大幅度提高了两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至120亿元。
注册资本120亿是什么概念?与信托相比,并列第二
据统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合计也不过2000多亿元,而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已高达24.41万亿元,百倍于注册资本。
此外,在68家实际开展业务的信托公司里,注册资本100亿元以上的信托公司仅5家,分别为重庆信托、平安信托、昆仑信托、中融信托和中信信托,注册资本金分别为128亿元、120亿元、102亿元,100亿元、100亿元,注册资本超过50亿的仅12家,而两家蚂蚁金服旗下的小贷公司增资后,将与平安信托一样,并列第二。
据麻袋理财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7年12月,注册资本超过十亿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只有三家,分别是捷信、招联和马上消费金融,11家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不超过5亿元,最低仅3亿元。蚂蚁小贷的注册资本合计是第一名捷信的3.6倍,是2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总和的73%。
为了更清楚的分析借呗业务,首先要了解清楚蚂蚁借呗为什么可以发行这么多ABS而不受小贷杠杆限制。
实际上,早在2012年6月,重庆市对小贷公司的监管也像其他地方一样,非常严格。根据重庆市下发了《关于印发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监管暂行办法等项制度的通知》(简称“通知”),该通知第4条规定:“小贷公司除了可以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同业拆借外,还可以通过通过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包括银行机构、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专门从事金融资产交易的机构等),开展回购方式的资产转让业务,但是,以上融资合计不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2.3倍,市金融办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各类融资进行比例控制。”
但是,四年后,也就是2016年10月27日,重庆市发布了新的监管政策——《关于调整小贷公司部分监管规定的通知》(简称“监管政策”),该监管政策第二条,微调融资业务监管规定:“通过境外融资不计入表内,证券交易所发行ABS和非回购式资产转让在备案的额度和期限内完成融资,其他方式的融资余额应严格控制在融资杠杆内。”
由此可知,只要是重庆市金融办认可的、在备案内的、非回购式的资产转让和证券交易所发行ABS融资都可以不计入表内蚂蚁小贷以仅仅20亿注册资本,实现3000亿的放贷量,近千亿元在贷余额也就不足奇怪了。
但是,141号文将发行ABS等途径融资纳入表内,给了蚂蚁借呗带来不小的麻烦。因此,为了降低影响,蚂蚁金服对外宣布了本轮巨额增资,将旗下两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提升至120亿。
但是,麻袋理财研究院认为,巨额增资依然无法解决蚂蚁借呗的杠杆限制。
为什么增资依然无法满足蚂蚁小贷的业务?低杠杆。据兴业研究统计,截至2017 年 6 月末,上述两家蚂蚁小贷公司净资本合计 106 亿元,总贷款余额合计 2651 亿元,目前存量 ABS 余额超过 2500 亿元。此次增资后,净资本将在188亿元左右。
因此,即使监管部门特事特办,按照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十倍杠杆的限制要求对待蚂蚁小贷也无法满足其业务发展需求。
无场景--借呗。目前,虽然蚂蚁借呗增加了贷前用途选项,包括个人日常消费、装修、旅游、教育、医疗等五大类,但是资金用途依然无法控制,可以拿来买房、炒股、赌博,因此,也属于无场景小额、无抵押贷款,在严监管、防风险之年是否被监管认可不得而知。
网络小贷的出路在哪里?助贷模式。麻袋理财研究院在《低杠杆的互联网小贷牌照,为什么依然被热捧?》一文中提到,为了规避杠杆限制,蚂蚁金服-借呗(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甚至与天津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做起了助贷业务(天津信托-天云34号)。事实上,近期,蚂蚁借呗又与浦发银行杭州分行玩起了助贷模式,或者称为联合放贷。
为了更多的收取息差、服务费、担保费,蚂蚁借呗在合同里新增两家蚂蚁金服100%控股的子公司,分别是蚂蚁智信(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前者主要作用是技术服务,后者是担保。顾名思义,前者作用是收取服务费,后者收取担保费,但是从合同里无法看出是否收取以及收取多少。
增加注册资本。依据2.3倍杠杆,3000亿的在贷余额,净资本需要1300亿,这对于蚂蚁金服来说,并非难事。只不过,这么多的资金沉淀在蚂蚁金服旗下的两家小贷公司账户里,资本净收益很可能大幅度下降,这并不是其愿意看到的结果。
网商银行放款。在国内,2011年,中国银监会颁布关于中国银行业实行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杠杆倍数不高于25倍。因此,通过网商银行放贷可以很好的解决低杠杆问题,可谓一本万利。但是,为什么蚂蚁金服没有网商银行放款呢?
从企查查看,蚂蚁金服在网商银行持股仅仅30%,如果通过网商银行放款,相当于让利70%给其他合作伙伴,还是等等再说吧。
等待监管政策变动。银监会旗下持牌机构(信托 银行 消费金融公司)基本上都是十倍及以上杠杆倍数。网络小贷整顿之后,监管权限可能上收,也可能调整提升杠杆倍数。从目前蚂蚁金服的增资看,其寄希望于网络小贷整顿后,监管放宽融资比例限制,特别是参考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助贷模式是否对其他互联网小贷通用?助贷模式下,监管部门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要求助贷机构不能从借款人处收取服务费。”
这意味着助贷机构只能从合作伙伴处获取服务费。目前,国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很少收取超过24%的年利率,因此,能给助贷机构的服务费非常有限。从而,与传统商业银行合作的商业模式只能适合那些风控水平高、运营成本低的小贷公司,类似于蚂蚁金服、小米小贷这类有场景、有客户数据积累的平台。
对于很多小贷公司而言,风控水平一般,外部获取客户成本较高,利息很难覆盖运营成本, 在现有的政策限制下,普通网络小贷很难走通助贷模式。
【钛媒体作者:麻袋理财研究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捷信贷款公司正规吗
欧美国家时常念叨着中国金融需要进一步的开放,然而在中国,现金贷、消费金融领域的王者,却早已是一家外企——捷信。
作为首批持牌的4家消费金融企业之一,来自捷克的捷信消费金融,在中国这11年里攫取了巨额的利润,而支撑它的超额利润的,是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客户历年来承受的超高利息。
“捷信在玩的,就是高利贷!”类似的批评声音不绝于耳,在网络上,与捷信有关的维权组织成百上千,受害者数以万计,不乏消费者被压弯了腰,丧失了生活的信念和生存的尊严,走上借新还旧,循环无止艰难还贷的不归路。而近日,一份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判决书,坐实了捷信主张的超额利润于法无据。
这会不会开启消费金融的“去高利贷”时代,还犹未可知。但摆在捷信面前的难题,却远远不仅于此。
一、
法院:不支持捷信高额求偿
这份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判决书,是金融领域极其罕见的“机构原告败诉”,捷信是原告,被告是自然人谷女士。
金融领域机构原告败诉为何罕见?因为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占据巨大的合同优势,信息优势,法律地位优势,所以机构作为原告胜诉的每天都有N起,但机构状告借款人却最终败诉的,非常罕见。比如说你欠了信用卡1万元,逾期1个月,银行把你告上了法庭,结果想都不用想,一定是银行胜诉的。
判决书显示,案由是:湖北谷女士在捷信贷款1万元,分36期还清,每期559元,共计需还款20124元,但谷女士在偿还5590元后终止还款。按照捷信的要求,除去已经偿还的部分,谷女士还需偿还12265元,其中4450元为利息、管理费、违约金等费用。
作为消费金融公司,将自然人告上法庭,原因当然是贷款逾期,按说是十拿九稳的官司,捷信这个官司怎么却输了呢?
▲上图来自深蓝财经,本文部分信息亦是
法院的判决依据很清楚——
法院认为,捷信金融公司除了向客户收取1.75%的贷款利息之外,还收取各种服务费,逾期还款违约金等,与此同时,捷信信驰公司也向客户收取贷款管理费。实际属于变向突破法定利率收取高息的行为,故超出36%年息的部分应认定为无效。
换言之,原本捷信的逾期后求偿方式,其实是高利贷。(超过36%年息即为俗称的“高利贷”)
捷信的做法,花朵君为您扒一扒——此处请瞪大眼睛,如果不想今后一不小心背负高额利息,务必认真看。
国家法律有明文规定,高于36%的年息是违法的,是高利贷。以捷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公司就想了个花招,用“管理费”去突破“高利贷”的法律制约,而且为了把事情做得更隐蔽,贷款机构(捷信金融公司)和高额管理费收取公司(前文“捷信信驰公司”),还刻意设置成两个公司分别收取。
请注意,这还仅仅是用户按时还款的情况。如果谷女士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还款,那么她借款10000元,36个月,需还款20124元,其实已经接近于高利贷了,如果按照8%的年息计算,是只需要还款1.34万元的。
而贷款逾期后,要付出多少代价,其实何止是36%呢?很多时候,100%都不止!闹上法庭的,已经是捷信一而再、再而三“退而求其次”的结果了。
“一般消费金融行业对逾期客户有三连击:电话催款+暴力催收+次贷转移。”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花朵君,像谷女士这种情况,在消费金融行业非常普遍,最后告上法庭的,通常还不是求偿最高的,“因为顾虑舆论,消费金融公司是不会将他们的逾期求偿真正的数额写上去的,借10000还20000根本不算什么,借10000还50000、70000的,我都见过,只要逾期了,没有什么天文数字不能发生。
二、
捷信金融的十字路口
2015年—2017年,是中国消费金融的历史大年,借新消费金融也在这三年连创新高,创造了营收26.67亿元、63.92亿元、132.55亿元;净利0.33亿元、9.31亿元、10.23亿元的高峰。
然而进入2018以来,一方面随着“裸贷”等新闻报道的出现,消费者对于网络信贷、消费信贷的警惕性大为增高,利用客户“着急用钱不看合同”而放款的便利度大大不如从前;另一方面,国家对消费金融等现金贷开始收紧,相关监管趋于严格,前文捷信败诉的裁判文书,也是这个背景下的产物之一。
在新形势下,捷信的2018年一季度曾出现巨亏6.98亿元,二三季度虽快速回血,但其是否能延续前几年的增长势头还未可知,目前捷信还未发布年报。
捷信的问题在于,暴利模式吸引来的,恰是大量低偿还能力的客户。(利息高?我不还款就是了)
由高额利息带来的债务转卖等问题,衍生出大量的暴力催收,使捷信的客户体验极差,在中国每年捷信面临大量投诉。
而对此,捷信采取的对策是:
旧客户只能一锤子买卖也不打紧,不断拉新就可以了。
反正中国人多。
与此同时,尽管全社会口诛笔伐,众多受害者维权、投诉,血泪声声……
但捷信的高额利润率模式并没有任何改变,因为,它必须保持暴利,才能覆盖暴利带来的风险。根据捷信的2018年三季报,捷信保持了“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31.7%的高度审慎准备金水平”,为何会采取高比例的风险储备金?同样是因为风险太大。
这是一个死结循环,但凡不尊重风险和利润成反比这个金融铁律的公司,早晚会面临这个死结循环,近年来暴雷无数的P2P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是断臂求生,痛下决心改变旧的暴利模式,寻求更健康的贷款结构?还是饮鸩止渴,不断地畅饮死结循环带来的暂时性利润的毒。
做为消费金融行业暴利模式的开创者和践行者,捷信两难。
三、
身背6000+投诉,寻求港股上市
据报道,捷信的股东——国际金融服务商捷信集团(Home Credit Group),正计划今年在香港上市,融资规模约在10亿美元。
早在2013年,捷信消费金融就被央视《经济半小时》曝光向大学生发放年费率超过50%的贷款。除了费率过高,《经济半小时》还报道了捷信的暴力催收问题。
在QQ、贴吧、知乎以及各大新闻网站相关消息的评论区,关于“反捷信”“捷信逾期”“捷信高利贷”“捷信维权”等维权组织、维权信息汗牛充栋,很多都充斥着灰色的绝望感。
甚至有人通过网络赌博而偿还消费金融的巨额利息——
捷信的QQ维权群,微信维权群等,成百上千——
讽刺的是,在捷信的贴吧中,还有人明明已经发现了问题,却还在问能否从捷信借款。
哥们,只能祈祷这笔钱你没借。
根据聚投诉平台显示,2017年马上消费金融、捷信金融和借钱快列入榜单前三,平台投诉件数均过千,捷信是“亚军”。截至目前,捷信的投诉总量已经超过6000,2018年就高达3606,被投诉的问题集中在超额利息和暴力催收方面。
直到今天,这两个问题依然没能解决。
即使是看到这里,可能依然会有人认为:欠钱不还是活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某种意义上也许没错,但即使不谈什么道德,捷信的贷款不良率也常年在3—5%左右徘徊,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捷信的不良贷款率已达3.73%。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算是极高的不良率了。(银行一般在1.5%以下。)
其实捷信要谋求上市的原因很简单,随着中国市场环境的趋严以及竞争的越发白热化,寻求更低成本的资金成了捷信的重中之重,捷信这个手持利刃,又身背重壳的金融巨人,必须尽快实现二级市场的廉价融资。
那么,背负着6000起投诉,口碑差得出奇,又自带3.73%的不良贷款率,这样的捷信却想谋求港股上市,是不是太小瞧港股的审核机制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阿里巴巴有小额贷款吗(捷信贷款公司正规吗)":http://www.ljycsb.cn/dkzs/14391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