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商业银行如何控制不良贷款(怎么控制不良贷款新增)

商业银行如何控制不良贷款(怎么控制不良贷款新增)

贷款知识 蓝莓企服 原创

银行是如何处理不良贷款的?,下面是蓝莓企服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商业银行如何控制不良贷款

#暑期创作大赛#

众所周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时刻都在影响着企业生存,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提前考虑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的应对之策。而银行作为一个同样存在经营风险的企业,不良贷款就是每个银行经营过程中会遇到的风险。

1国家用了哪些措施控制不良贷款

2023年5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法人口径的不良贷款余额3.1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41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2%,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良贷款余额随着近些年贷款总体规模的扩大呈上升趋势,但是不良率正在下降。那么针对如此巨额的不良贷款,国家用了哪些措施来控制不良率呢?当不良贷款形成后,银行又会有哪些应对措施呢?

2022年7月28日,原银保监会召开全系统座谈会,明确下半年工作重点为推动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支持政策落地实施;8月12日,原银保监会负责人表示,新增6个省份开展支持地方中小银行加快处置不良贷款的试点工作;2023年2月11日,原银保监会发布1号文《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明确新的五级分类标准,不良贷款认定将“连坐”,认定范围进一步扩大......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支持力度,在控制不良率方面卓有成效,措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加强准入管理

在授信环节,科学核定总量、严格遵循权限;用信环节,深入调查、详细审查、严格审批;审查环节,建立独立审查制度以及审查监理制度。

加强预警监控

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加强贷后管理

在密切监测风险变化的同时,做好对边缘贷款的动态跟踪和监测,制订完善的风险监控方案,及时化解潜在风险。

2银行会如何处理不良贷款

对于不同程度的不良贷款,银行的处置措施也不一样,分为以下几种:

借新还旧+展期+重组

对于部分企业或者个人而言,其名下的贷款出现逾期,是临时性周转问题或者短暂性的困难,个人/企业的经营运作还是良性的,如果能确保正常经营,未来预计有足够的能力来偿还贷款本息。对于这类还有回收希望的个人/企业,只要其能保证按时还息,那么银行一般会采取借新还旧(发放新的一笔贷款归还旧的贷款)或者展期(把贷款归还的期限延长)的方式,来减轻借款主体的资金压力,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

对于借款主体问题较大的,银行会通过重组的方式解决,比如由另外一个经营正常的主体(如原来的担保人或者申请人集团内另外一家经营运作情况良好的企业)来承接这个贷款,再通过分期还款的方式,逐步归还这笔资金。

贷款清收

如果无法通过以上方式解决问题的话,对于这类不良贷款,首先,银行会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查封、冻结、扣押企业/个人名下的资产,再通过拍卖资产来偿还欠款本息;对于保证人担保的,将直接要求保证人代偿,或通过诉讼方式强制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

贷款转让

当然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在清收阶段无果的情况下,对于各类难以处理的案件,往往银行都会统一打包卖给不良资产清收公司,此后清收公司收回的资金多少均与银行没有任何关系。当然通过转让的方式,银行损失会高一些,一般不良贷款的转让都是两三折的系数,比如100万的不良贷款,按照20万的价格转让掉。

贷款核销

通过以上方法解决后的缺口就是真真正正的不良贷款了,由于这个金额无法追回了,一般银行就会进行核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贷款清收形成的核销只是银行的做账方式,实际上贷款人和银行的债务关系并没有解除,如果将来有还款能力,银行可能还会找到贷款人还款。

小蓝提醒大家,在办理贷款时切勿盲目追求额度,要立足长远,根据自身还款能力选择合适的贷款方案,避免陷入债务危机。#不良贷款#

怎么控制不良贷款新增

股份制商业银行受房地产下行冲击影响更大,2023年上半年暴露出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数额更大。

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

2023年上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尤其是多家房企突发债务违约,让银行多了一些棘手的“坏账”。

前不久,中信银行对外刊登了一张招商公告,内容是拟处置福州市五四北泰禾广场债权,总金额近12亿元,其中本金约10.24亿元,利息约1.55亿元。

中信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截至6月底,涉及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升至5.29%,较2022年末增加2.21个百分点,并解释说“主要是受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个别客户出现风险,降级不良所致”。

受“泛海系”拖累,民生银行亦陷入“地产”危机。近日在民生银行主动终止的500亿元可转债募资计划的两轮问询中,上交所均重点提到有关民生银行涉房业务的安全合规问题。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截至6月末,18家重点上市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行、10家股份制银行、2家城商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计2970.26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209.32亿元。

其中,6家国有商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2053.88亿元,占比7成,2023年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不良贷款76.28亿元,在18家银行中占比约3成。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共计870.78亿元,其中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不良贷款137.72亿元,在18家银行中占比近7成。

也就是说,股份制商业银行受房地产下行冲击影响更大,2023年上半年暴露出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数额更大。

国有商业银行是开发贷投放主力

今年上半年,银行对房地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正在恢复,但增长幅度并不大。

截至6月末,19家重点上市银行投向房地产业贷款(主要是开发贷)余额共计6.98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881.88亿元,增幅为4.3%。

其中,国有六大商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达4.09万亿元,在19家被统计银行中占比59%;上半年六大国有商业银行新增房地产业贷款2495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6.5%,在19家银行中占比87%。

也就是说,上半年新增对公房地产业贷款中,8成以上来自国有大行,这也是房企开发贷的主要来源。

另据央行公布的2023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1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上年末高1.6个百分点。其中,商业银行开发贷款投放力度加大,上半年累计新增4200多亿元,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以促进开发商加快项目施工建设,保障项目交付。

农业银行是房地产业贷款投放规模最大的银行。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贷款余额8925.45亿元,较2022年末新增投放529.24亿元,增幅为6.3%。

业绩会上,对于农业银行上半年在房地产领域的总体布局,农业银行副行长刘加旺总结称,一是将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金融领域作为房地产的投放重点。第二,房地产贷款聚焦重点区域优质客户和刚需及改善型住房等项目。第三,持续为房地产企业存量融资办理合理的展期、调整还款计划。

与此同时,农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贷款中的不良率也在上升。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516.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47亿元,增幅为12.3%;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为5.79%,较2022年末上升了0.31个百分点。

下一阶段,“进一步调整优化房地产市场信贷政策,积极满足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需求,支持优质房企改善资产负债表,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保持房地产信贷业务稳健运行。”刘加旺表示。

中国银行是房地产业贷款投放第二大银行。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8461.73亿元,较2022年末新增723.45亿元,增幅为9.34%,是上市银行中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贷款最多的银行。“受益于部分重点不良项目化解,贷款余额取得较大增长。”中国银行方面解释称。

同时,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明显下降。上半年,中国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43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28亿元;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2.12个百分点至5.11%。

对此,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对中国银行而言,境内房地产开发贷款中70%以上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整体结构比较合理。我们在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房地产支持政策同时,也加大了清收化解力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相信随着市场调整机制逐步发挥作用,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进一步优化,房企风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逐步得到化解,我行涉及房地产的资产质量也会保持稳定。”

第三大投放大户是建设银行,2023年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贷款626.77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了8.13%;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4.76%,较2022年末增长0.4个百分点。

第四大投放大户是工商银行,2023年上半年新增房地产业贷款423.88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了5.85%。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半年,工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6.68%,在18家上市银行中为最高,不良率较2022年末增长0.54个百分点。

针对房地产业资产质量问题,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表示,在开发贷款方面该行房地产市场风险持续出清,房地产业的贷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但在整体贷款中占比较低,且拨备计提充足,对盈利影响有限,风险整体可控。

第五大投放大户是交通银行,截至6月末,房地产业贷款余额为5065.89亿元,较2022年末减少132.68亿元。交通银行成为国有大行中房地产业贷款投放唯一负增长的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兴业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3.89%,增幅近500亿元;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和北京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恢复增长。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等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则出现下降,其中,招商银行减少超200亿元。

这些银行涉房贷风险飙升

虽然股份制商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贷款的绝对值规模并不算大,但不良率飙升值得警惕。典型如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

据中信银行中报披露,截至6月底,涉及房地产业贷款余额2832.03亿元,占公司贷款10.33%,较上年末下降0.65个百分点。但其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额半年内增加了 64.44 亿元,不良贷款率半年内上升 2.21 个百分点。

中信银行副行长胡罡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资产质量压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环境复杂严峻,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行业结构发生变化,少数客户还款能力会有变化;二是房地产不良逐渐出清过程中,一些客户资产质量面临压力。

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中信银行最大十家公司类贷款客户的贷款余额合计845.99 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58%。其中4家大客户均来自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共计365.98亿元,占十大客户贷款的43.3%。

胡罡表示,中信银行对公涉房贷款采取了白名单准入制,并由总行统一审批。在区域分布上,一线和二线城市对公涉房贷款余额占比90%。从担保情况来看,95%贷款有抵押物,且其中98%的抵押物在一二线城市。同时,对公房地产的货值覆盖率比较高。

同样因在房地产领域屡次踩雷,招商银行上半年末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攀升至5.52%,较2022年末增加1.44个百分点。

“主要是受制于不良资产处置滞后性的影响。如果进行比较乐观的判断,大概率招行房地产行业不良贷款率的拐点会在今年年内出现。”招商银行副行长朱江涛在业绩会上表示。

关于碧桂园的合作和敞口问题,朱江涛表示,目前招行和碧桂园的合作额度与招行在行业市场的地位基本上相符,“从具体结构来讲,我行境内自营业务敞口占全部合作金额的87%,这部分基本都是项目融资,项目端货值对债务覆盖倍数在1.5倍以上。境外自营业务敞口占比5%,主要是境外银团贷款,担保方式是信用,一旦主体违约,这部分业务风险相对较大。”

截至6月末,民生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额195.9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53亿元;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率5.13%,较上年末上升0.85个百分点。

民生银行,也是一直同地产行业深度合作的民营银行。近年来,民生银行与多家房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包括正荣、阳光城、金科、佳兆业、蓝光发展等,这些企业有的暴雷,有的退市。此外,民生银行还为恒大集团、股东中国泛海集团提供了大额贷款。

在中期业绩会上,华夏银行行长关文杰还表示,由于当前的房地产行业仍在风险释放期,因此该行的零售业务违约率有所抬升。2023上半年,华夏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率上升0.95个百分点至3.77%,房地产业是该行不良率第二高行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商业银行如何控制不良贷款(怎么控制不良贷款新增)":http://www.ljycsb.cn/dkzs/14367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