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还钱?银行吊打普通人!,下面是肆大财子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商业贷款150万30年
最近想必大家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
2022年,说是大环境不好,未来收益预期下降,正好手里有点闲钱想去提前还贷,
结果打开银行APP一看,气的在朋友圈吐槽:
“我昨天准备申请提前还贷,结果发现线上的申请通道没了,要申请只能线下排队!”
本以为这就是结束,线下申请还了就好,谁知过了段时间,怨气越来越大:
去申请了提前还贷,但银行居然说得排三五个月。
朋友圈继续吐槽:
“太夸张了,给银行‘送钱’,居然还要排队那么久!”
当然,这个朋友很可能就是你自己。
去年年底开始,“提前还贷”这个话题就屡屡被人顶上热搜。
这热搜没别的意思,主要就是前几年以“6字头”、“5字头”的利率高位站岗的买房人,在如今“4字头”甚至“3字头”的利率对比下,变成了当之无愧的大冤种。
但大冤种想提前还贷退出战场,现在已经不太行得通。
因为银行会出手。
为了阻止大家提前还贷,银行硬是憋出了各种骚操作来设置障碍:
比如一些银行还单方面修改还款规则,将一年三次提前还贷压缩为一次。
又或者,很多银行直接关闭了线上的预约通道,客户只能线下排队办理;
不仅如此,排队还得提前预约,现在时间长的甚至已经排到了6月份……
都说借钱的是大爷,讨债的是孙子。
可谁知道银行在提前还贷这事儿上,硬是又把大爷孙子换了个位置。
似乎在宣告,无论是借还是还,你银行大爷,永远是大爷。
最重要的是,这事儿不是某个市特例,范围还挺大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都在提前还贷?
一为什么大家都在提前还贷?说白了,其实就是因为大家对未来预期的收益远远不如前几年了。
放在几年前,
假设你手上有100万,但通过投资每年能赚6%,与此同时贷款买的房子还在以每年10%的增速升值,
而贷款的利率只有5%左右,这种情况下你会提前还贷吗?
很明显,一般人都不会,因为钱放在手上产生的收益要比贷款所产生的的利息高得多。
简单举个例子,你向银行借了100元,每年产生的利息是10元,
但你拿这100元去投资,每年能赚150元,
贷款产生的收益高于负债,这时候杠杆越高赚得越多。
所以之前楼市超级火爆的时候,房价一路飙升,
当时早早买房的人,即便背着贷款,也和银行、房地产商一起变成了地产黄金时代的大赢家。
而现在呢?
你手上的闲钱,已经找不到比贷款利率更高的无风险理财存着了。
房贷仍旧是5-6%的利率,
但房价在跌,收益在缩水,同时投资收益只有2-3%,整体来看,贷款所带来的负债要比收益高得多。
同样的道理,你向银行借100元,每年产生的利息还是10元,
但你拿这100元去投资,每年只能赚到1元,
贷款产生的负债要高于收益,这会儿杠杆越高亏得越多。
所以这种时候,手上的钱自然是早点拿去还掉贷款更划算,相当于反向买了一份无风险的5%收益理财。
提前还贷这个行为放到现在的环境中,就是早还一分贷,相当于多理一份财。
具体到现实生活里,能发现大家对未来预期收益下降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一方面,无风险收益的利率在持续下降:
银行利率就不说了,去年调整了好几次,一直在降低;
国债当然也是一样,波动往下走的收益曲线,就像大家冰凉的心。
另一方面,大家手中最大的资产——房产,价值也在下跌:
房价从2020年起就在波动,2021年开始降低,
到了今年,不说房价降了多少,单纯看二手房的挂牌量,也能切身感受到房产市场的不景气。
而且这不仅是事实,还有可能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趋势;
如此一来,大部分人会更倾向于求稳,先把债还了,在下次经济波动之前,自己能平稳落地,降低杠杆。
更何况,房贷利率也同样一直在降,这也同样是促使大家提前还贷的因素。
比如在上一波炒房热中,很多人都是在房贷利率5%甚至6%以上上车的。
而现在的房贷利率,像是天津、沈阳首套房贷利率最低3.9%,郑州、厦门最低3.8%;
基本上都降到了4%附近,这还能忍?
设身处地的感受一下,假设自己手里握着“6字头”利率的房贷,再看看现在“3字头”的房贷利率,换谁都得感觉自己心头滴血。
要是觉得不直观,我们直接假设个具体数字来看差距。
以一套纯商业贷款150万的房子,贷款30年为例:
2014年,房贷利率6.15%,总利息179万,月供9138元;
2018年,房贷利率5.36%,总利息152万,月供8385元;
2022年,房贷利率4.45%,总利息122万,月供7556元。
“6字头”的房贷比起“3字头”,每月要多拿出1500元左右,总共就得多掏57万上下,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已经不是一笔小数字了。
写出来是数字,但放在买房的朋友身上,那都是一笔一笔含泪送去银行的钱啊。
所以对于提前还贷这件事情,利率站岗的朋友应该非常能理解。
可更现实的问题不是老百姓想还钱,
而是银行偏不让老百姓还房贷,设置了重重阻碍。
二为什么银行不希望大家提前还贷?至于为什么银行不希望大家提前还贷,其实很简单。
往大了说,那叫影响宏观经济。
往小了说,那叫赚不到钱了。
虽然目前各大银行年度财报数据还没出,
但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突破万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了6.47%。
这其中,房贷产生的利息功不可没。
而现在银行祭出各种骚操作来减缓大家提前还贷的速度,主要还是因为房贷产生的利息收益实在太大了。
因为根据数据统计,2022年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即借贷期限内,购房者还未向银行偿还的贷款)高达53.16万亿元,
这些房贷每天产生的利息,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所以银行不让大家提前还贷的本质,其实还是为了多吃利息。
虽然,这不是银行逮着大家薅羊毛的理由;
但银行现在已经很难找到比房贷更优质的投资标的了。
银行本身就是靠放贷生存的;
所以只要持续有贷款放出去,银行的利润就不会有太大波动。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房价在降,房子卖不动了,房贷也放不出去了;
银行手里积累的资金无处可去,成本变大了。
那么说到这里,其实也能看出来逻辑,
大家身上的债就是银行的资产,尤其是房贷,一直是银行最稳定、最可靠的盈利业务;
而银行身上的债,其实是大家放进银行的存款。
大家不提前还贷,银行天天有利息收,
一旦提前还了,他们就得自己另找客户重新把钱贷出去,这样才能继续躺着收利息。
那么银行面对现在的情况:
居民存款增加的同时,甚至还要提前还贷,银行的负债上升、资产下降,
同时还找不到下一个放贷目标,自然只能逮着大家薅了。
有人说,目前的经济形势叫做“强预期、弱现实”,我觉得非常妥帖。
大家都觉得去年都那么不好了,今年一定会好起来,但是呢问起投资什么能赚钱,那是不知道的。
不知道什么赚钱,那就降低杠杆还房贷,可是就没有更多的钱没用在消费、投资这种场景里。
那弱现实反而影响到了强预期,从而影响经济的恢复。
所以,你说银行明目张胆“耍流氓”,用“拖”字诀延缓大家还贷,而且如此大面积且普遍,背后到底有没有别的原因,还真的细细品品。
更离谱的是,只要房贷利率高于理财利率,房价和居民预期房价继续下跌,
提前还贷的动机就一直会存在,银行试图延缓大家提前还贷速度的情况也一样不会消失。
那么,现在到底要不要提前还贷?
三到底要不要提前还贷首先能肯定的是,提前还贷可以省下来不少钱。
肯定有人会说,用固定利率的人考虑这个也就算了,现在不是用LPR的贷款用户更多吗;
既然LPR每年都在变化,提前还贷又能省多少?
别忘了,虽然很多人都在使用LPR,但是他们的贷款合同里也有基点上浮。
所以提前还贷能省钱这件事,对所有人来说都一样。
以等额本息6.15%的贷款利率来举例,
一套150万的房子,2020年开始还款,2023年提前还款。
不提前还款的话,需要月供9138元,利息总额179万,比贷款总额还要高;
如果贷款利率不变,还款期限也不变,
那么选择提前还款30万,月供会降为7236元,利息总额在120万左右,直接节省了29万上下。
那如果是月供基本不变,提前还款呢?
仍旧是同样的条件,提前还30万:
月供会变成12385元,但利息总额只有40.7万元,节省了110万左右的利息。
虽然省下来的数目不同,但总之,
时间越长,房贷在你身上滚出来的复利越多,你还的利息也就越多;
所以提前还贷,不管是缩短时间还是是减少月供,能省钱是事实。
换句话说,不要让复利的魔力发挥在你身上。
举个更通俗的例子,假如房贷是100万,利率4.9%,
借30年的话,每个月要还5300元,借60年,每个月还4300元,
还款时间差了30年,每个月仅仅少还1000元。
如果更夸张一点,直接借1000年,每个月仍旧需要还4083元,
月供几乎没有减少,时间却被无限拉长了。
本来每个月还5300,30年能还完,但每个月只少还一点,一千年都还不完。
所以,让复利为你赚钱,千万别为复利还钱,这是个人的忠告。
当然,对大部分人来说,究竟要不要提前还贷,还是得看自身的投资能力。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大部分人身上最大的资产是房产,负债也同样是房产;
买房的这个过程,就是典型的"用低利率资金博取高收益率收益",
你如果能拿到更多更久期的低成本资金,那么你的收益便越大。
但现在,社会上能带来增长的投资越来越少了。
不管是做生意、买房,还是搞股票、基金,带来的收益都达不到预期;
与此同时,房价还在一路下降——
甚至有部分人手中的房产价值,连房贷都比不过了。
所以关于提前还贷这个事情,直接用个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对比一下,就有答案了:
如果你的年化投资收益能跑赢房贷,那压根儿不用考虑提前还,
如果跑不过,那少还一份都是错误,因为资金在手里已经彻底变成负收益了。
简单举个例子,
如果你的房贷利率是4.3%,而你每年的长期投资收益只有2%,这种时候,到底还不还贷一目了然。
当然各人情况不同,所以还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来,
至于再多的,我只能说:
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或者问题,可以尝试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也只能帮你到这了。
以上。
150万组合贷款还30年
150万在省会城市全款买个房都不够,在北京和上海连买个房的首付都不够,最多也就能买个卧室,有150万在大城市最多也就是温饱水平,这是现在很多人的观点和看法。甚至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在现在这个社会,有三五十万是个穷人,有150万也仅仅是个温饱水平,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现在有150万的存款,绝对是有钱人,这样的人真的是凤毛麟角,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极低,一个家庭有150万的存款也绝对是个富裕家庭。
150万的资产和150万的存款,完全是两个概念。
有150万的资产很容易,但是要有150万的存款却很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难于上青天。
一套房子或者两套房子,资产就超过了150万,一辆汽车加上一套房子资产也可能已经超过了150万。但是要有150万的现金真的很难。
真实的情况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工作的人月薪过万的占比也仅仅只有15%左右,假如一个月工资2万,一年收入24万元,一年到头除了还贷款和各种生活开支外,能做到存款5万就很不容易了。每年存款5万,存够150万大概需要30年的时间。
对于在一般城市工作的工薪家庭而言,要做到存款150万,简直难于上青天,也很难想象。每个月的工资基本上也就5000-6000块,这已经算高的了。除了各种开支外,一家能做到收支平衡就已经很不容易。
150万是一个小微企业近5年的净利润。有的小企业老板,辛辛苦苦工作一年,企业的利润在十几万,甚至还会赔钱。
很多在银行贷款几千万的企业,连150万的利息都还不上。大家还会认为150万是一笔小钱吗?
在国有6大银行,150万3年期的大额定期存款利率为2.8%-3.2%之间,我们就按照3.2%的存款利率计算,1年的利息收入为48000元,平均每个月4000元左右的利息收入。
如果把150万的存款存在中小银行里面,一年的存款利率大概在3.8%左右,一年的利息收入为57000元,那么一个月利息收入大概在4750块左右。
因此,假如我们把150万存款存在银行里面,一个月的利息收入为4000元-4750元之间。
现实生活中,想依靠150万的存款和利息收入躺平不上班,很难做到为什么在城市中靠150万的存款利息生活很难,这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考虑:想凭借150万存款存,靠吃利息生活,在城市生活很不现实,即使能够勉强维持生活,生活水平真的很低,在农村完全可以过上神仙般的日子,我给大家简单算一下就知道了。
我在银行网点工作的时候经常办理存款业务,遇到过很多存款超过150万的客户,他们没有一个想靠着150万的存款利息生活,大家平常都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存款越多,工作越拼命。
1.有无住房问题
如果在城市中你没有住房,需要租房子住,依靠150万的存款利息很难生活下去。
一个月的房租就要1000元-1300元。一个月的交通费200元-300元。
剩下的也就还剩2000元左右,需要吃饭、抽烟、偶尔还要和朋友在外面一起吃饭,因此在城市中想靠2000元左右生活一个月,真的很难。
2.家庭人口数量
如果家中只有1个人,靠150万元的存款利息勉强可以生活。但是家中如果有2个人或者3个人,想靠每月4000元左右的利息收入生活根本不可能。
3.身体健康状况
如果是你自己或者家人的身体很健康,勉强可以靠150万的存款利息生活。
你的家中有1个人、2个人患有长期慢性疾病,需要经常住院吃药,比如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等,这些长期慢性疾病日常的护理和治理需要较大的支出,这种情况下想靠150万的存款利息生活很难。
4.个人年龄的问题
这问题也需要考虑,如果你55岁了或者60岁了,有150万的存款,是可以躺平不用上班的,但是也要精打细算。
如果我们只是30多岁或者40多岁,有150万的存款,根本不足以支撑我们躺平不工作。
在农村靠150万的存款,不但可以生活得很好,还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150万的存款1年的收入在37000元-40000元之间,每月将近4000元的利息收入,在农村真的可以过上神仙般的日子了。
农村的物价水平真的很低。
我的老家就是农村的,我们老家土豆2毛钱一斤,青菜5毛钱一斤,辣椒8毛一斤,一袋面粉50元,一袋大米60元,一个月生活在农村1000元的生活支出就完全够了。
每个月4000元左右的利息收入还能剩下2000多块,生活没有任何压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商业贷款150万30年(150万组合贷款还30年)":http://www.ljycsb.cn/dkzs/14262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