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中长期贷款用途(个人贷款中长期贷款)

中长期贷款用途(个人贷款中长期贷款)

贷款知识 光明网 投稿

中长期贷款增速,连续11个月上升!,下面是光明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长期贷款用途

稳楼市是当前稳增长的发力方向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近日在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长呈现持续恢复态势。6月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增长7.1%,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分别高0.2个和8.5个百分点,增速已是连续11个月上升。上半年,房地产业新增中长期贷款6287亿元,同比多增4590亿元。

2021年下半年以来,金融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加大保交楼支持力度,保持房地产重点融资渠道稳定,加快推动行业风险出清。比如,加大金融支持保交楼,配合推出两批共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设立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引导商业银行积极提供配套融资,有力推动各地项目复工建设。再如,稳定债券和股权等重点融资渠道。去年11月以来,累计为民营房企约260亿元债券发行提供增信支持。证监会优化房企上市融资政策后,已有多家企业获得股权融资支持。此外,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拟定《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为住房租赁提供多元化、全周期的金融服务。1000亿元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也在稳步推动,已经落地济南、郑州等试点城市。

“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整体呈现企稳态势,但部分房企长期积累的风险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逐步消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通知,将“金融16条”中两项有适用期限的政策统一延长至2024年12月底,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对房企存量融资展期,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同时,结合保交楼工作需要,将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期限延长至2024年5月底。

邹澜表示,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资产端土地、在建工程、多元化经营资产无节制扩张,对应形成了高额负债。从负债来源结构看,近七成是个人预收房款和上下游企业垫款,金融负债占比大约为31%,其中银行贷款占比又不到一半。从银行房地产信贷结构看,房地产贷款余额共50多万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接近40万亿元,绝大多数是购房自住,依靠家庭收入按月偿还贷款,不良率长期在0.5%以下。

“对于已售未按期完工交付楼盘的个人住房贷款,由于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会优先保障购房群众利益,这部分贷款可能面临一定风险,但占总量的比重非常低、风险可控。”邹澜说,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3万亿元左右,其中地产开发、保障房建设贷款余额大约6万亿元,还款有保障。开发企业承贷约6万亿元至7万亿元,因为部分开发企业出现困难,不良率有所上升,但与银行贷款总量相比很小。

个人住房贷款发放和同期商品房销售规模直接相关。今年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累计发放3.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发放超过5100亿元,对住房销售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总体略微减少,这主要是因为理财收益率、房贷利率等价格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居民使用存款或者减少其他投资提前偿还存量贷款的现象大幅增加。”邹澜介绍。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房地产按揭贷款利率是由5年期以上LPR和加点共同构成,目前LPR虽然在下降,但原来存量贷款的加点比较多,在原有合同期内是不调整的。如果要进行优化,可以在LPR现有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由商业银行与客户自主协商,即通过市场供求机制关系对加点进行调整。

邹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继续为行业风险有序出清创造有利金融环境。

(记者姚进),原标题《房地产业融资持续恢复》

作者:姚进

来源: 经济日报

个人贷款中长期贷款

李蓓“反悔”了。

一年前,这位宏观对冲基金经理曾发文,公司社交账号只发招聘广告和公司动态等。

一年之后,李蓓再次将基金月报的核心内容“贴”了出来!

这一年间发生了什么?

又是什么让她的想法发生了如此大变化?

她最近公开的月报提及了哪些观点?

6月净值曲线“停滞”

根据协会信息,目前李蓓执掌的半夏投资受托资产已超过百亿元人民币,该机构主要执行宏观对冲策略。

但她操盘的代表产品“半夏宏观对冲”,在2023年上半年未能斩获绝对收益。

这和此前几年顺风顺水的净值和表现,形成较大反差。

据私募排排网的信息,上述产品上半年收益率为负值。年内净值受冲击最大的时点是5月份,单月净值跌幅或达到10个点。

上述产品到了6月份,产品净值并未修复,走势趋近于一条直线,或表明李蓓可能降低了仓位。

换言之,6月份李蓓并未捕捉到上涨的机会。

规模容量受考验

而另一个可能的考验是规模。

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半夏投资的管理规模已在年内超越100亿。

所有私募机构出名后都会面临的问题——“规模烦恼”(规模增加后如何保证策略的有效性)——似乎正在影响半夏的业绩。

这个问题半夏也“意识”到了。此前半夏的产品遇到回撤之后,该私募在一场内部沟通时指出:

半夏投资规模突破100亿之后,也会考虑到存量客户净值涨幅的体验,因此实行了软封,总量上希望控制在200亿元以内。

该机构还表示采取了进一步的改良和措施,包括压缩单月最大回撤到7个点,下调单个品种的多空比例,关注流动性,尽量分散,以及使用期权保护等。

持仓组合大方向基本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持仓品种尽量分散一些,然后持有一些相对稳定的个股,特别是跟宏观大周期相关性低的资产,以及高分红、赔率比较好的个股。

很多经济学家不了解中国

李蓓最新公布的月报,还指出了个令人意外的现象:

根据他们与同行的交流,(感觉)国内投资者对强刺激的预期已经比较低,海外投资人相对国内投资人更乐观一些,对强刺激政策仍有一定的预期。

李蓓还指出,部分经济学家们要么不了解中国的现实,要么不理解中国特殊制度下的约束和激励,要么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认知不够:

比如辜老师,提出要大力度财政刺激,但他不了解中国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连续超高强度地财政刺激了若干年,现在对经济的边际效率大幅降低,利息负担沉重.....

重新审视化债模式

李蓓总结道:“经济政策,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多是制度问题,还有价值观问题。”

如果期待中央大规模承接地方债,期待新一轮基建刺激,期待大规模消费券,估计都是要落空的。在中央的这种态度下,近期地方政府也开始立足自身努力,协商金融机构积极化债,并体现出了高度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有地方政府提出了1%极低利率的长期贷款置换方案,有的提出了前几年不付利息的长期贷款置换方案。

之前她曾经认为,以当前地方债务的体量,如果央行不大幅降息,降低债务负担,是不可能解决的。

所以中长期看,政策利率和国债利率是有较大下降空间的。现在看,地方政府自己提出的方案,直接摆脱了政策利率和国债利率的约束......这种创新超出了西方金融市场中正常利率体系的范式.

研判中短期资产价格

对于中短期的资产价格,李蓓作出如下预判:

【利率】政策利率和国债利率可能反而会陷入窄幅震荡,走不出明显趋势。

【商品】过去一段时间,下游和贸易商的补库存已经进行了一部分,而需求估计会进一步走弱,工业金属中短期没有明显的上行动力,旺季前的补库再持续一些日子,等到旺季需求证否后,可能会再有一波下跌。

【股票】虽然总需求动量后期估计依然向下,但企业盈利下滑的过程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后续分化会是更主要的矛盾,部分企业的盈利有望企稳回升。估计未来几个月大盘指数震荡磨底。在这种环境,个股投资就变得可作为,对冲保护的比例可以下降,逢低买入基本面好估值合理偏低的股票是可以实现好收益的。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长期贷款用途(个人贷款中长期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4182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