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点金融常识,经常听说再贷款,到底什么是再贷款?,下面是银行财经策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金融银行贷款是什么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贷款方式分为可以划分为信用贷款和再贴现两种。再贷款是一种带有较强计划性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行政性和被动性。
再贷款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第一,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贷款利率,影响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成本和可使用额度,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例如,当中央银行要收缩银根实行紧缩政策时,它可以提高再贷款利率,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增加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成本,抑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贷款;
第二,再贷款利率的调整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和社会宣传货币政策变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产生预告效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预期。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贷款利率时,表明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进展发出了警告,使厂商慎重从事进一步的投资扩张;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贷款利率时,则表示在中央银行看来通货膨胀已经缓和,这样就会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作用。
再贷款与商业银行贷款虽然都能起到资金融通的作用,但二者有很大的区别:
第一,贷款的对象不同
再贷款的对象只能是商业银行,除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以外,人民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而商业银行贷款的对象是单位和个人。
第二,贷款的依据不同
中央银行的再贷款一般用于解决商业银行临时头寸不足的问题,所期限较短,我国再贷款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而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则相对较长,可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第三,贷款的作用不同
再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处于总闸门的地位,因为中央银行投入的是基础货币,其投量和投向可以直接引导和调节整个银行贷款的规模和结构。同时,再贷款还是我国目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手段,既可以调节需求,也可以调节供给,可以在不干预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前提下,把货币政策的意图传导给金融机构,促使其按货币政策目标开展经营活动。而商业银行贷款则不具有上述作用。
金融信贷是什么意思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开门红,GDP增长4.5%,中小企业发展指数89.3%,升幅达到2020年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尽管4月、5月份中小企业指数稍有下降,但从整体上讲,当前经济运行好转还是恢复性的。
不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李子彬注意到,当前仍然存在着需求不足、市场预期信心不足的问题。其中,1—4月份民间投资增长为0.4%,说明民营企业信心仍然有待提升。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2022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较2021年底增长9.1%,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经营收入超过80万亿元。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服务中小企业事关经济发展全局。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介绍,近年来,科创金融信贷规模持续扩张。截至一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3.4个百分点。
“我们非常看好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性,不仅在额度和费率上有一些优惠,本身审批也更倾向于专精特新企业。”7月2日召开的第十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呈现出新特点。比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专精特新企业8万多家,小巨人企业近9000家;稳链强链作用突出,中小企业广泛分布于各行业各领域,超四成小巨人企业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超六成深耕工业基础领域,在支撑经济稳步增长,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信息科技加速
“政治局4月28日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提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破除影响各种所有制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法律法规障碍和隐形的壁垒。广大企业必须努力研发先进的自主核心技术,要逐步扩大细分市场的占有率,要加快数字化改造的步伐,加快传统产业领域里的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国产业的现代化步伐。”李子彬在发言中表示。
据了解,本届的展览会特邀了百余家专精特新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参加会展,设置项目与资本对接区域,入围的28个项目意向融资金额22.46亿元,涉及医疗、大健康、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经济等等,为促进央企的链长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积极推动央企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的有效衔接协调运转。
“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稳链、补链、强链成为关键,从国际竞争激烈的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看,我国重要产业链供应链保持了基本稳定,1—5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其中通用设备制造、运输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器机件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4.5%、8.9%、14.2%、15.7%,同期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8%和13%,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7.5%,表明国内和国际的资本仍然看好中国高技术产业,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产业,同时表明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基础还是巩固的。”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宁吉喆表示。
目前,我国已培育形成专精特新企业7万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千家,累计已有13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在A股上市。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的排头兵,也是中小企业的风向标。宁吉喆建议,应促进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中小企业加大IND投入,走科技兴企、科技强企之路。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和科研机构融通发展,打造协同创新的产业链条,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一个亮点是,当天制造业央企链长数字化转型与专精特新融通闭门研修会中,来自中国中车集团、中国能建装备集团、国机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同辐集团、中国保利集团等8家制造业央企单位分享了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和关键步骤,为中小企业打造了成功样板。
组合拳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无论是传统产业改造还是新兴产业发展,都需要金融信贷助力,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却始终存在。
据了解,本届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聚焦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与难点,搭建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中小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产融结合平台,引导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专精特新”领域,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蓄力赋能,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本次投融会正是聚焦中小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建立了政府、协会、金融机构、企业四方的合作模式,发挥了重要的平台作用,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不断提升。”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会主任孔磊介绍。
过去几年,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引导各大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发展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带动中小银行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今年5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1万亿元,同比增长25.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14.7个百分点。
“稳住投资也必须稳住中小企业的投资,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落实政策措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扩大投资创造有利条件和氛围。同时,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应当增强信心、提振精神,面向市场投资于消费场景创新,投资于传统产业改造,投资于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国家新基建和传统基建项目投资,促进投资发挥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宁吉喆表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融银行贷款是什么(金融信贷是什么意思)":http://www.ljycsb.cn/dkzs/1417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