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有房子做抵押,银行凭什么不给我批贷款,下面是嘉禾银票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住房贷款不放款
众所周知,房子做抵押贷款就两个去向:一是抵押到银行、典当行、金融机构等企业单位,二是抵押到个人名下。前者利息低,额度最高可做房屋评估价值的十折,但审批放款速度慢,对申请人资质要求高;后者利息偏高,额度最高只能做七折左右,但放款快,征信要求低。所以,对于非急用钱申请人,前者是首选,尤其是银行。毕竟,银行除了对申请人资质要求高了点,下款速度慢了点,其他地方无可挑剔。但偏偏就是银行这个槛——资质不符,不知道刷掉了多少需要办理抵押贷款的申请人。
一、我明明有房子做抵押,银行凭什么不给我批贷款?银行——我们可不是什么都收的!
(一)对抵押物要求
1.房龄:太大不收——房龄25年以上的老破小,很少有银行收。
2.面积:太小不要——60平以下房子,非北上广深人口密集地区,符合一定条件,选择性可做。
3.位置:太偏难卖——只有在出现重大逾期,申请人无法偿还本息,只能走法律程序进行拍卖时才发生;部分地区房子不在银行白名单上也做不了。
4.非住宅类商品房,如商铺、厂房、办公楼、酒店等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5.其他。
(二)对申请人要求
1.年龄:22周岁到60周岁之间,太小或者太大需要情亲担保。
2.征信:符合各大银行进件条件,如逾期,负债,查询,管理机构数,大数据等。
3.国籍:申请人只接受中国大陆居民,配偶为港澳台或X籍华裔的必拒。
4.职业:某些行业不准入。
5.其他。
(三)对贷款用途要求
1.消费:买车,装修,买登山设备等。
2.经营:屯货,买设备等。
3.投资:买房,炒股等。
4.其他:赌博,还债等。
二、中介表示:你先自己去银行,碰壁了欢迎回头找我!我牛气就靠两条!
(一)匹配合适产品
1.根据申请人资质(房子本身、个人实际情况、征信等)匹配房抵产品
2.根据申请人要求(额度,利息,还款方式,还款年限,放款时效等)匹配房抵产品
(二)加快审批速度
1.指导申请人补齐资料(去哪补,怎么补)进件
2. 指导申请人如何加快审批节奏(尤其是按揭房做抵押贷款时)
3.避开进件雷区
三、为什么很多抵押贷款不直接走银行却要找中介?中介:中间真有猫腻!
(一)原因一:申请人资质独一无二
1.各家银行对房屋的房龄、面积、位置、产权性质等的要求各不相同。申请人可能在某几家银行因不符合准入条件被拒了,但可能在某家银行可接受。
2.各家银行对申请人本身实际情况(如年龄、户籍)和征信要求各不相同。申请人可能在某些银行过不了系统,但可能在其他银行可通过。
(二)原因二:申请人要求各不相同
1.抵押额度方面,有些申请人希望额度越高越好。而银行一般可做房产评估额度的六折左右,但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某些银行可做十折。那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哪些银行可以做满折?
2.抵押贷款利息方面,肯定是申请人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利息越低越好。而单一银行是无法比较利息的,只有当申请人在了解各家银行进件条件且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对比,这是一项大工程,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
3.还款方式方面,有些申请人倾向于先息后本,资金利用率高;而有的喜欢等额本息,后期还款压力小。
4.还款年限方面,有些申请人可能仅用于短期周转,只要用个半年一年就够。而有些需要慢慢回笼资金,最好能做十年二十年期。
(三)原因三:申请人对贷款流程一知半解
1.银行要求申请人提供各种申请材料,除最基本的个人资料和房产资料外,还涉及还款用途证明和还款能力证明,比如出具购销合同和银行流水等,具体可关注嘉禾银票。
2.银行抵押贷款办理步骤大致可分为:银行咨询——提供银行所需进件资料——银行批复(某些银行需要先审营业执照)——办理抵押登记——放款。如果是按揭房,还涉及垫资和预约拿他项问题。整个流程顺利的话最快一星期可以到账,慢点一两个月也正常。如果着急用钱的申请人,最好找中介协助,加快审批速度。
3.申请抵押贷款还涉及贷款用途问题。一般可分为消费型贷款和经营类贷款。消费类贷款有额度上限,每家银行具体标准不同,但不超100万。如果需要更高额度怎么办?
总之,中介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资质和要求,在不需要过系统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每家银行的产品来进行适度匹配,并协助申请人办理手续,加快审批速度,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成功率获得抵押款。这是单家银行无法做到的,也是中介的最大优势。
住房贷款迟迟不放款
大家好,我是蓝白。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世界杯开始了,不知道大家的啤酒花生米小火锅准备好了没。
消息上,除了支持房企债券融资之外,很多人期待的降准落空了。
21号上午公布的LPR,也没有任何变化。
不止是降准降息落空,相信很多人都能感觉到,最近市场上的水,明显变少了。
从放水到收水,这一天真的来了吗?
刚好,前几天央行公布了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这个货政报告,每个季度都会发。
增加了哪些话,删减了哪些内容,这个掌控货币政策的权威部门,对现在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什么样的,接下来准备怎么应对。
还有利率、通胀、存贷款、房地产、汇率,涉及的东西特别多。
中国话,历来讲究“听话听音”。
就好像这两年经常听到“原则上”和“非必要”一样。
什么叫稳健的货币政策?什么叫更加积极?什么叫适当合理?
同样一句话,语气的轻重,用词的增减,都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更不用说,放到这一份极其严谨、字斟句酌的报告里。
我列出几处明显的变化,然后再结合前几天的债市波动、货币工具操作,这一期跟大家聊聊:
为什么降准降息落空了?
从现在到明年初这段时间里,货币政策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下面聊正题。
比如汇率,新增了一个说法:“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
今年汇率这一波,飙得是挺猛,可破7之后,央行并没有如临大敌的样子,也就是表表态,动用了一些常规工具,把波动交给市场。
最近美国的通胀和工业品数据,预示联储加息步伐可能会放缓,贬值压力又减轻不少。
总之,所谓“稳汇率”的优先程度,远低于稳地产、稳就业、稳物价。
货政报告的专栏里,还提到了“存贷差”。
这一块的论述,非常经典,非常精彩,比教科书讲得清楚多了。
所谓存贷差,指的是“银行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额”。
尤其是今年,存款暴增。
之前有一期,跟大家聊过中国人存款暴增的真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看看。
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新增存款达到了22.8万亿。
9月末,存贷款余额的差值是44.2万亿,比2021年末扩大了4.7万亿。
很多人觉得,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就能缩小存贷差。
央行解释说:
“从理论上讲,在银行信用货币制度下,作为银行负债的存款,很大程度上是由银行贷款等资产扩张行为创造的。
银行并不是“动用”居民储蓄存款,去发放贷款,而是直接扩张资产就可以发放贷款,同时创造存款(负债)。
假如银行资产端只有贷款业务,负债端只有存款业务,那么:
新增多少贷款就会新增多少存款,不会产生存贷差。”
那什么才是导致今年存贷差增加的原因呢?
1,今年专项债发得多,债券新发了5.9万亿,银行买了4.7万亿的债,这些钱财政收到之后再花出去,就变成了企业居民的存款。
2,央行上缴了1万多亿的利润,财政拿去做了留抵退税,企业的存款增加了,却没有贷款,存贷差当然会扩大。
至于大家经常说的,因为疫情,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加了,比如住户部门存款增速是14.5%,企业部门增速只有11.2%。
但请注意,这只是存款部门结构的变化,存款的总量是不变的。
一通金融知识普及之后,央行给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结论:
“通过促进银行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并不能缩小存贷差。”
这个结论,很重要。
也就是说,金融支持经济的渠道越来越多,发债、退税、上缴利润、专项贷款工具都会加大存贷差。
话里话外,似乎暗示了:
1,哪怕存贷差继续扩大,也是正常现象,不用过度解读。
2,也不用为了缩小存贷差,额外逼着银行去放贷,那根本没用。
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央行对放水的态度,开始变得谨慎。
再说物价这一块,央行的最新定调是“物价涨幅总体温和”。
对比二季度货政报告里“通胀压力加大”的表述,措辞明显变软了。
数据也有印证。
前几天公布的CPI,环比涨幅只有2.1%,对比夏天那个时候,肉蛋菜明显有点涨不动了。
28个省涨幅低于9月,8个省还不到2%。
新疆最高,涨了3.6%,海南最低,涨了1%。
但是,对未来的物价走势,央行的货政报告里,却做了极其严峻的判断,原话是:
“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
为什么要特别警惕物价上涨呢?
报告里说了两个原因:
1,“地缘冲突扰动能源供应。”
是的,油价会不会再涨,谁都不知道。
2,“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需求恢复后M2增速偏高可能带来滞后效应。”
也就是说,央行认为,未来几个月口罩对消费的抑制会减弱!
一旦大家开始愿意花钱了,加上之前放了不少水,热钱涌动。。。
蔬菜、猪肉、烟酒、房租可能都会上涨,这就是所谓的“需求侧”变化。
从通胀、口罩预期、消费回升的角度,从央行专栏科普“放贷不能延缓存款暴增的趋势”,我们也就能理解:
三季度货政报告,有一点偏“鹰派”的立场和取向了。
比如,之前的报告里,提到过“发挥总量和结构工具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
然后我们就看到各种大招,降息降准,尤其是5年期LPR飞速下降,银行手里握着大把的钱,利率一降再降。
但是,这次报告,却把这句话删掉了。
浙商李超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央行流动性调控宽松程度,出现边际收敛。
换句话说,钱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到处都是,货币总闸门、水龙头的流量,会拧的越来越小。
我想通过一个例子,跟大家聊聊货币收水的影响。
前天我看后台有朋友评论:
“我的纯债基金亏的裤衩子都没了,能解释一下吗?”
原谅我有点不厚道地笑了。
债市对利率非常敏感。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市场利率,比如银行间拆借利率、LPR、存款利率在下降,存银行不如买债券的利息多,买的人多了,债市当然会上涨。
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市场利率开始上升,银行手里的钱变少了,债券票面利率相对就变低了,债市自然会下跌。
这里就牵扯到了一个关键问题:“预期差。”
今年这个形势,大家都以为资金会一直宽松下去,央行放水的步伐不会停止。
可进入11月,市场里的钱明显变少了,比如我们看DR007、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都在上升,说明银行手里也缺钱。
然后,又出现了优化措施20条,还有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
都说信心比黄金还珍贵,一旦大家有了经济回暖的预期,消费和投资的意愿回来了,对货币的需求肯定会加大。
偏偏这个时候,11月至今,央行非但没怎么放水,甚至还回收了不少资金。
比如,11月15号有巨量的1万亿MLF到期。
这笔钱,是央行借给银行,用来投放基础货币的,是印钞的主要手段。
一般来说,央行超量续作,那就是给市场放水,缩量续作相当于收水。
因为这次麻辣粉的到期资金,创出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所以大家都非常关注央行的态度。
然后我们看到,央行选择缩量8500亿续作一年期的MLF,坑没填上,利率也不变。
或许是为了让短期市场的钱不那么紧张,又做了7天期1720亿的逆回购。
表面上净投放是200亿,但一年时间的中期借贷便利,也就是麻辣粉的缩量,更让大家确信,钱开始收紧了。
这一看就不对劲啊,经济要复苏,水龙头拧小了,央妈态度变了。
本来以为大水不会停,哪知道说变就变。
这样一来,债市的预期,自然会出现剧烈的变化。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经典的“下跌-赎回-再下跌”的反馈。
本以为买的是躺那睡觉也不用管的低风险理财,自己已经够谨慎了,谁知道能玩得这么大。
钱收紧了,还有哪些影响呢?
很有可可能,贷款利率已经到了这一轮宽松周期的最低谷。
广发宏观的数据,三季度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4.34%,环比下降7BP。
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创有统计以来新低,环比下降16BP。
房贷利率4.34%,环比回落28BP。
这个利率,也是有数据统计以来的最低值,已经跟2009年二季度持平了。
换句话说,不管你是做生意的经营贷款,还是买房的商业房贷,低利率能维持多久,什么时候利率会涨咱也不敢说。
但继续往下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我当然不是劝大家趁利率低的时候去创业,去买房,这年头,手里留着现金比什么都强。
政策的边际变化,看的是大局。
要考虑到出口汇率、市场流动性、通胀预期、内外形势、就业和物价。
个人的抉择,却是千差万别。
有人一天650吃早餐都不够,有人半夜送外卖睡在天桥下,不能一概而论。
我觉得,央妈最近这一连串的表态和动作,是未来几个月的货币政策,会变得更“精准”。
大家看今年放了那么多水,M2增速那么高,用低利率不断的刺激居民和企业的需求端。
该印的钱早都印出去了,货币闸门已经开到最大,也该告一段落了。
中信宏观报告说,未来居民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将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房地产何时能够回归平稳。
二是GDP何时能够回到潜在增长水平,并带来居民收入预期的改善。
央行,已经做了货币政策能做的事情。
哪怕水龙头开的再大,对房地产和居民收入预期这两个因素,也起不到更多刺激作用了。
所以下一步要考虑的,是民生,是物价,是居民的钱袋子,这是谨慎收水的考量。
问题之复杂,从来没有非黑即白二选一的简单选项。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住房贷款不放款(住房贷款迟迟不放款)":http://www.ljycsb.cn/dkzs/14176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