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6月!无锡平均每周增加一家上市公司!,下面是无锡eTV全媒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无锡投哪好贷款公司
无锡企业冲击资本市场的速度
骤然加快了
今年上半年
无锡增加了8家上市公司
其中A股7家,港股1家
目前A股总数达119家
再次跻身全国第八
来看一些其他城市的情况:
2023年上半年:
南京市新增A股上市公司6家,总数124家。
苏州市新增A股上市公司7家,总数204家。
宁波市新增A股上市公司2家,总数116家。
成都市新增A股上市公司2家,总数115家。
屏气提速的无锡
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
一个月之内新增了4家上市公司
平均每周收获一家
实属罕见!
立志要打好产业这张最强“王牌”的无锡,用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亮眼表现,折射了在金融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值得好好剖析。
而无锡金融的活力,还不光是体现在蓬勃生长的“上市新军”上。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无锡地区共发生股权投资数量86笔,投资金额同比增加206.5亿元。目前,无锡全市注册基金规模在4800亿元左右,QFLP基金目前落地21支,总规模30亿美元,数量和规模全省第一。
即使是在“传统”的金融业务上,无锡也让经济研究者们品出一些不一样的味道:1-5月份,无锡全市新增各项贷款1338.65亿元,其中显眼的是科技类(专精特新)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15%,高出各项贷款增速5.05个百分点。
为什么是无锡?
无锡金融魔方转动的背后
又体现出一种什么意识?
PART.1
上市公司新势力,个个能打
我们先来盘点一下今年上半年无锡的8家上市公司。
3月31日,日联科技在科创板上市。
4月10日,柏诚股份登陆上交所主板。
4月19日,恒尚节能登陆上交所主板。
5月9日,海达尔登陆北交所。
6月2日,鑫宏业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6月12日,科笛集团登陆香港交易所。
6月27日,锡南科技登陆创业板。
6月30日,金杨股份登陆创业板。
盘点这八家上市公司,可以发现几个特点。
第一,科创底色鲜明,个个都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比如打响今年上市“头炮”的日联科技,始终专注于X射线全产业链技术研究,在核心部件X射线源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封闭式热阴极微焦点X射线源并实现产业化应用,成为全球第三家拥有此项技术的“领跑者”,被评定为“中国硬科技100强”。
凭借过硬的科技实力,日联科技成为A股全面注册制改革后无锡第一家IPO上市公司,也是无锡历年来首发价格最高的上市公司,超募24亿元,市盈率267倍,为今年的无锡企业上市开了一个好头。
再比如柏诚股份,是中国洁净室行业的领先企业,主要专注于为高科技产业的建厂、技改等项目提供专业的洁净室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少数具备承接多行业主流项目的洁净室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海达尔,国内精密滑轨的龙头企业,多年来致力于产品研发,在工艺装备、模具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一整套自主核心技术。
第二,抓住新兴产业风口,迅速做大做强。
典型例子是鑫宏业,以及刚刚上市的金杨股份——巧的是,这两家企业都来自锡山区,都在新能源行业风起云涌之际抓住了机遇。
鑫宏业主攻的是新能源线缆,在新能源特种线缆领域优势突出,在光伏线缆、新能源汽车、储能线缆领域跟一批头部企业合作,参与制订了《电动汽车充电用电缆》《电器设备内部连接电缆》两项国家标准,以及《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线缆》《光伏发电系统用电缆》等四项行业标准,妥妥的行业龙头。
金杨股份是是国内领先的电池精密结构件及材料制造商之一,长期致力于为电池行业提供高精密度、高一致性、高安全性的电池精密结构件及材料。2020年,金杨股份开始投资建设高安全性能量型动力电池专用材料研发制造及新建厂房项目,总投资7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圆柱封装壳体20亿只/年,安全阀10亿只/年,方形封装壳体5000万只/年。
第三,有“老选手”也有“新力量”。
像金杨股份成立于1998年,柏诚股份成立于1994年,这些都是属于当年无锡的“老企业”,始终孜孜不倦锚定主业,锻造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也有像日联科技这样从外地来到无锡的“硬核新力量”,在无锡十年磨一剑,每一步的小欢喜、小沮丧、小突破最终汇成了如今的蝶变之路。
PART.2
集中上市背后的逻辑
江苏是上市公司大省,2020年江苏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着力培育和增强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的资本市场“江苏板块”。
而正是从2020年到2022年,三年来无锡分别新增16、14和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新增上市公司42家,其中新增A股上市公司35家,境外7家,A股新增数量居全省第二。
无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整个江苏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书写了精彩的一笔。
综合来看,无锡主要是在“机制”“队伍”“支撑”几个方面下足了功夫,拿出了一系列扎实的举措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
01机制上
无锡在全省率先明确对科创板上市予以扶持奖励,建立市级上市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形成了集政策扶持、组织领导、协调联动“三位一体”的上市工作制度,统筹推进全市企业上市工作。
据了解,无锡的金融部门三年来累计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企业在股改和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项2000多例,服务拟上市、上市企业400多家(次);累计拨付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等方面市级奖励资金6333.35万元,有力引导和促进了企业上市工作。
02队伍上
重点在于强化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无锡发挥基金赋能作用,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证券公司等市场化机构力量,引导合作基金推介返投优质项目落地等,发掘和推选优质科创企业入库。
举个例子,弘晖基金2020年落地无锡,重点关注医疗领域,两年多时间帮助无锡引进10多家企业,其中高视医疗当年引入当年上市,去年净利润突破了2亿元。
无锡金融部门还持续加强与科技、工信等部门的联动,优选瞪羚、专精特新等企业名单,不断充实上市后备企业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精准培育、分类指导,推动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到不同板块上市融资。
03支撑上
无锡就一句话:全面厚植企业上市优质土壤。
不管是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还是建立全省首个市区联动的“无锡上市通”政务服务平台,都是为了聚焦企业上市堵点、难点问题,重点突破重点解决。
据了解,这几年无锡企业抢抓资本市场改革机遇,15家硬核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数量全国第十,总市值2076亿元、位居全国第七,无锡的科创实力和潜力均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在融资方面,上半年无锡企业发行定增5支,可转债4支,数量、金额均居全省第二,上市公司再融资总体保持较高水平。
为了给企业上市嫁接更多资源,无锡还创新举办极具文化内涵的“金融雅集”、注重“基金+产业”的金融赋能大会等重点金融活动,在强调政府牵引作用的同时,更善于以“随风潜入夜”的方式给企业、机构传递信心和力量。
PART.3
“产融结合”,无锡的一局大棋
无锡是中国工商名城,这个头衔里包含了两个概念——“工”与“商”,两者看似相同,实则有别。“工”更重科学和技术,“商”更重模式和市场,在新时代背景下,也隐含了“金融”的内涵。
无锡的智慧在于,它不仅很清楚这两者的区别,也很清楚千百年来“工商”并称的逻辑是什么。这些年无锡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先谈产业再谈金融,结合产业高举金融,把“产业金融”做成了近年来无锡发展的一大特色。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可贵的一点是,无锡金融既有“主角意识”,敢于创新敢冒风险;同时又“甘当配角”,往往隐身在热闹的产业项目背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默默地做了很多事,也为无锡的下一步产业跃升做了非常重要的铺垫。
举个例子,比如在私募基金领域,其实无锡这两年的成绩非常优秀,两年多前无锡在中国基金协会注册的基金规模是500亿,当时只有苏州一个零头,到去年年底,注册在无锡的基金规模已经是4400亿。2021年和2022年,无锡连续两年在私募股权基金领域募资总额和增速全国第一,超过北上广深。
再举个例子,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基金。QFLP自2010年最早在上海率先启动试点,在很多城市都在观望之际,无锡意识到QFLP和城市产业结合的深远意义所在,大力布局,到去年年底,无锡QFLP基金数量已突破19支,基金总规模达28亿美元,基金数量与规模位居江苏省第一、全国前列。不是试点城市的无锡,在这个专业领域现在有了全国影响力。
QFLP是把境外的资金“引进来”,无锡同时还借助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实施“走出去”。今年3月13日,无锡首个QDLP项目——无锡国联通和全球创新成长投资基金获批5000万美元境外投资额度。
无锡是世界格局中的无锡,无锡产业是世界产业链中的产业。城市的产业升级,才能带来城市的金融升维。无锡有着清醒的认识,一个优秀的产业生态布局,是无锡吸引全球资本重仓的底气。而“一周一家上市公司”的爆点时刻,以及后备库中更多的企业将走向资本市场,则是无锡释放给投资机构的一种强大信心。
从中国工商业名城,到“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典范城市”,无锡的城市经济,因为金融的助力而悄然变革,它的未来,也期待着更多金融活水的跃动奔流。
资本与城市之间从来都是相互成就。记得在一位投资专家曾经感慨,无锡有一条非常完善的产业规划路径,资本应该顺着这个路径去找到散落其中的潜力股,这里面的“金矿”很大。
让无锡涌现出更多上市公司,并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无锡产融结合的下半场,可能更加需要以资本培育种子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让无锡更加适合“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成为更多投资机构青睐的一片沃土。
(来源:无锡发布 编辑:依依)
私人能开小贷公司么
来源:证券日报
近日,两家银行因违规办理商业用房假按揭、假首付贷款、零首付贷款行为被监管部门开罚单。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7月11日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某股份制银行萍乡分行因向未竣工验收的商业用房发放假按揭、假首付贷款的违法行为,被萍乡银保监分局罚款50万元;同日,因“重大关联交易未按规定进行审查审批;违规发放零首付商业用房购房贷款”黔南银保监分局对当地某农商行作出50万元罚款的处罚。
“商业用房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购买各类型商业用房的自然人发放的贷款。一般而言,商业用房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五成,且需要在商业用房竣工之后发放。与一般的个人住房贷款相比,商业用房贷款风险更高,因此适用相对较高的首付比例和放款条件。”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证券日报》表示。
“由于商业用房交易总量占比小,因此相关的假按揭、假首付贷款案例也相对较少,但此类现象依然对楼市有较大的危害性。”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商业用房大致有两类购房需求,一是商住类用途,商业产证但用于居住,对这类的购买群体的影响和住宅类似,会导致购房门槛降低,但实际上零首付贷款购房后期要支出的利息和月供则会增多,此类期限错配,存在潜在流动性风险。二是纯投资性商业,通过零首付贷款、假首付贷款导致大量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将会放大按揭贷款风险,容易导致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上升。
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利用贷款购买的商业用房应为已竣工验收的房屋,在现实生活中,若向未竣工验收的商业用房发放贷款,这就会直接导致相关按揭贷款过早流入楼市,若预售资金(包括按揭贷款)监管不严,出现开发商转移预售资金挪作他用的情况,将不利于楼市的健康稳定发展。
董希淼认为,对银行来说,出现假首付贷款、假按揭情况,将可能增加商业用房贷款风险,影响信贷资产质量。对房地产市场来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可能放大企业杠杆,增加经营风险。监管部门对相关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有助于银行树立审慎经营理念,依法合规发展业务,更有效防控信用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事实上,今年以来,多地金融监管部门也相继发布提示。例如,浙江银保监局5月份发布提示称,消费者要高度警惕,谨慎防范“零首付购房”陷阱,依法合规申贷。
谈及后续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张波表示,一方面,购房者要增强资金安全意识。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资金业务,不听信不合法的所谓代理机构,同时根据自身能力合理借贷,建立起合法贷款内心意识,抵制套取银行资金的行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强化内控,持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严格审核借款人资质,避免产生违规借贷,并做好贷后资金的流向监管,确保贷款不被挪用。(来源: 证券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无锡投哪好贷款公司(私人能开小贷公司么)":http://www.ljycsb.cn/dkzs/14173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