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千亿农商控制的村镇银行亏损1753万,一次性亏掉至少6年盈利,下面是新湘财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
又见村镇银行亏损。由广东千亿农商行江门农商银行发起设立的龙川融和村镇银行2022年业绩大变脸,净利润下滑超过700%由盈转亏,亏损额超过1700万元,一次性亏掉至少6年的净利润,多项重要指标也逼近监管红线。
湘财Plus注意到,江门农商行发起设立了7家村镇银行,发生亏损并非首次,以往年度也有村镇银行亏损超800万元。
一次性亏掉至少6年盈利 不良贷款率大增据年报披露,龙川融和村镇银行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87.92万元,同比下降2.84%,降幅不高,而净利润由正转负,亏损1753.01万元,同比降幅达到728.25%。
湘财Plus注意到,这是龙川融合村镇银行公开披露财务信息以来,首次报告亏损。近四年来,该行营业收入均维持在1200万元左右,其中2021年最高,为1325.63万元,净利润此前也保持平稳,前三年分别实现210.14万元、290.23万元、279.03万元。
龙川融合村镇银行。
2022年突然出现巨额亏损令人极为意外。仅以该行前三年净利润的平均值260万元粗略计算,意味着2022年把至少六年的盈利一次性亏掉了,而该行成立也不过才8年。
截至2022年末,龙川融合村镇银行资产总额2.74亿元,不良贷款余额为1022.45万元,较年初增加561.89万元,不良贷款率为4.49%,累计计提的贷款减值准备为1548.49万元,拨贷比为6.80%,拨备覆盖率151.45%。
年报显示,龙川融合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的2.34%上升了2.15个百分点,为历年最高,同时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的278.28%下降了126.83百分点,为历年最低。该行资产质量最好是2020年度,彼时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3%,拨备覆盖率达到377%。
按照监管部门对银行金融机构的要求,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从上述数据看,龙川融合村镇银行均已逼近这两道监管红线。
主要财务数据。
龙川融合村镇银行的营收主要依赖贷款利息收入,2022年该行利息净收入为1200.90万元,较上年同期仅减少65.77万元,对业绩影响并不大。影响最大的是资产减值损失、营业支出,其中资产减值较上年同期增加2032.60万元,达到2064.80万元,营业支出3041.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101.34万元,增幅达到223.55%。
针对业绩亏损的原因,龙川融合村镇银行解释称,一是贷款利息收入增幅不大主要是疫情导致经济不景气,以及落实减费让利政策,贷款总体利率水平进一步下降;二是随着存款利息成本费用逐渐加重;三是化解存量贷款风险增提拨备并核销贷款导致亏损。
员工总数43人 董事长、行长均为柜员出身公开资料显示,龙川融和村镇银行由发起行江门融和农商银行联合13个股东出资设立,2014年开业。江门融和农商银行由成立于1952年的江门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整体改制而成,1996年行社脱钩后,江门市区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2011年江门融和农商银行挂牌开业,2018年与新会农商银行合并成为江门农商银行。
原江门融合农商银行。
截至2022年末,江门农商银行为龙川融和村镇银行最大股东,其他持股5%以上的股东分别是广东育茗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长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市众大利物资车业有限公司、龙川宗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龙川县伟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珠海市庆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温礼文。
公司架构上,龙川融和村镇银行内设市场部、综合部、风险管理部3个部门,市场部下设市场一部、市场二部2个级部门,对外设总行营业部、新城支行2个经营单位。截至2022年末,该行共有员工43名,其中35岁以下员工35人,占比81.40%,36-45岁员工6人,46-55岁员工2人。
该行现任董事长为袁劲,今年51岁,广东台山人,从江门市信用社柜员成长而来,曾任江门融和农商银行合规与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支行行长、江门农商行支行行长。现任行长为冯伟,今年仅33岁,湖南岳阳人,同样为柜员出身,一直在江门农商银行工作,曾任龙川融和村镇银行监事长。
2022年,龙川融和村镇银行支付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共计55.88万元,较2021年度减少86.22%,降幅154.29%。
亏损非首次 广州的村行也曾亏损超800万相较而言,发起行江门农商行业绩实现正向增长。截至2022年末,该行资产规模1365.78亿元,较年初增长12%,实现营业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2%达到12.12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95亿元,同比下降1.24亿元,不良贷款率0.98%,较年初减少0.3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连续4年实现双降不良率首次降至1%以内。拨备覆盖率310.79%,贷款拨备率3.03%,同比分别增长86.88、0.1个百分点。
江门农商行村镇银行品牌。
湘财Plus注意到,江门农商行投资了省内10家农商银行,并在广东、河北、山东发起成立了7家村镇银行。不过,其余6家村镇银行2022年度的财务数据并未公开,其中广州黄埔融和村镇银行、饶平融和村镇银行披露了2021年数据,净利润分别为-813.88万元、705.67万元。
截至2022年,江门农商行在岗员工2352人,其中31至45岁员工1085人,占比46.13%,10年及以上金融工作年限员工1637人,占比69.60%,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1731人,占比72.60%。该行薪酬结构包括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和其他薪酬、津补贴及福利,2022年度薪酬总额48973.74万元,相当于人均年薪20.83万元。
江门农商行现任董事长、行长分别是杨代平、王溢健,两人系合并前的新会农商行董事长、行长。
杨代平,博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曾有监管部门工作经历,先后在央行广东省分行、广东银保监局工作,调任广东农信社联社后,曾任副主任、佛山办事处主任等职务,还曾担任南海农商行行长。
王溢健,经济师、政工师,加入农信系统之前,曾在农业银行中山分行工作,之后相继担任中山农信社联合社经理、中山农商银行副行长、珠海农商银行副行长等职务。
统筹/新湘财 撰文/湘财Plus
村镇银行数量
【市场观潮】
原标题:数字人会取代柜员吗?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7月8日,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闭幕,在此次大会上,多个金融机构带来了数字人产品,比如数字员工,这样的数字人整合了多模态交互、3D数字人建模、语音识别、自然语义理解、智能知识库等能力,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人类交流。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数字人”相关企业68.7万家,其中今年上半年就新增注册企业10.6万余家。
事实上,在部分商业服务领域,类似的“机器换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且正在不断推进。
过去,不少企业选择用机器人客服取代部分人工客服服务,但由于技术水平和服务性质、服务效果不同,评价不一。拟人状态更好、理解能力更强的数字人的出现,将在技术层面上进一步支持这样的替代趋势。
那么,就金融机构本身而言,技术不断完善的数字人,会取代柜员吗?实际上,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银行基层网点的转型说起,因为这是柜员工作的场所。在过去,银行基层网点的主要业务是日常性的机械性操作的小额交易,从存钱取钱到转账汇款不一而足。现在,这些业务不仅有包括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在内的诸多线上自助渠道,也有包括ATM机、自助柜员机等线下自助渠道可供操作。
换言之,不少银行网点虽然看似空荡荡,实则是各类自助渠道加快了业务办理速度,而网点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小额柜面交易的需求量减少了,人力腾挪出来,空间腾挪出来,通过提供更专业性的金融服务,以及嵌入更多与金融相关的社会化功能,这些网点与周边社区和客户群体的联系反而更加紧密了,营业额不降反升。
这样的变化,从银行网点数据上就能看出端倪。在2017年之后,全国银行网点总数呈下降趋势,但这个下降趋势是较为缓慢的,去年6月末,不含政策性银行,全国银行网点数量是223383个,较2021年末只减少了252个,整体数量较为稳定,其中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网点是不降反增的。在网点总量缓慢下降的背后,则是大型银行虽然缩减网点机构,但是网点布局和设施却在进一步优化,中小规模金融机构,例如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的网点数量不降反增,进一步扩大社会覆盖面。
在这样的变局之下,包括柜员在内,银行基层网点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只是机械性重复性办理小额业务,而是进一步加强与网点周边社区、周边客户的沟通,而线上渠道的存在,也使得网点人员与客户群体的联系更加频繁和密切。过去需要“张贴告示”或口耳交谈才能告知客户的各类信息,现在一部手机就能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人并不是要取代金融网点的基层服务人员,而是促使网点及其工作人员加速转型。
其实,这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在其它商业服务领域。数字化的目的,不是完全取代一线服务人员,而是让服务人员从机械性、重复型的业务办理中“跳”出来,去做更需要做的事情:与客户更多的沟通和联系。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村镇银行不良贷款率(村镇银行数量)":http://www.ljycsb.cn/dkzs/14148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