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市农信联社柳庄信用社 创新小额信贷 助力乡村振兴,下面是河南经济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卫辉信用社贷款
卫辉市农信联社柳庄信用社 创新小额信贷 助力乡村振兴
【中原经济网讯】今年以来,卫辉市农信联社柳庄信用社认真贯彻落实省农信联社、市农信办及联社小额信贷工作部署,坚守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不断创新小额信贷服务新办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截至9月30日,柳庄信用社小额贷款余额2940.71万元,较年初净增1197.81万元,先后为辖内100余户种养殖等产业户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市场细分,开展精细化营销。该社首先选取乡在岗公职人员进行营销,向其推荐最具吸引力的金燕公信通及团签优惠政策;其次选取所辖乡镇个体工商户进行精细营销推出商贷通;最后通过村委推选本村有实力、踏实能干的农户进行营销,通过层层推进,不断筛选优质客户。
强化外部合作,积极对接需求。面对农村经营主体普遍存在用款需求急、频次多的特点,该社多次与乡政府及畜牧所、农林所等单位对接,及时掌握全乡信贷资金需求。同时,添加各村微信群与村委会无缝对接,经村委会推荐,获取种植、养殖大户“白名单”并分类设群,对筛选出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双人入村入户进行实地调查,现场留存影像资料,积极对接需求,从贷款调查、审查到审批、发放,提供“一站式”服务。
强化宣传力度,持续扩大影响力。该社客户经理充分发扬“5+2”“白加黑”工作精神,主动作为,先后深入部分社区宣传营销农信产品;通过乡政府微信平台、村委会微信群、客户销售群等渠道,广泛宣传信用社相关信贷政策与产品知识,加强沟通交流,让更多的三农客户享受到农信社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原振华 侯青云)
卫辉山彪村贷款
河南是全国有名的文物大省,“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准确地描述了河南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据悉,结合29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29日同时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展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河南重大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其中既有来自新石器时代龙山文物时期的陶器、商代的青铜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玉戈,也有西汉时期的陶器等。展期将持续至2019年11月。
展览现场
展示河南七十年重大考古发掘此次展览由河南省文物局统一协调组织举办。据主办方提供的介绍,展览共分四个部分:证史探源——河南考古助力国家重大课题;启封文明——河南考古七十年重大发现;惠及民生的河南考古;走向未来的河南考古。主要展示内容为河南70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包括安阳殷墟、郑州商城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舞阳贾湖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新郑韩故城遗址等早年入选“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的重大考古项目,以及近年来最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灵井许昌人旧石器遗址、栾川孙家洞遗址、郑州东赵遗址、荥阳娘娘寨遗址、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新郑胡庄韩王陵等考古遗址项目。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亮点文物颇多:有距今约10000多年前,为目前中原地区发现最早的李家沟遗址出土的早期陶片;距今约8000多年前,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舞阳贾湖七孔骨笛;目前我国发现最早最精美的绿松石镶嵌青铜牌饰;3600年前商王朝的国之重器兽面乳钉纹铜方鼎等。
参展文物1200多余件(套),其中一、二级珍贵文物更是超过100件。其中来自河南博物院藏文物共计46件(套),单件71个,其中一级品17件(套),二级品13件(套),三级品16件(套)。展品中以青铜器居多,但也不乏有玉器和陶器等体现当时生产水平的精品文物。
黄君孟夫妇墓出土“黄夫人霝”
淅川下寺楚墓M2出土“倗漮鼎”
除展示重要考古发现成果、精品文物、学术研究成果外,展览还关注河南考古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惠及民生,着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多年来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开展田野考古勘探和发掘保护,展示考古人在地方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古城古遗址保护利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新郑白庙范遗址出土“卅三年郑令铍”
作为中国近代考古学诞生地的河南河南是全国有名的文物大省,“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准确地描述了河南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河南考古在全国也占据重要地位。据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相关人员介绍,谈到河南考古在中国考古界的地位,可以列举两个数字。
一个数字是30%。即2018年,我们国家31个省区市的考古单位共完成考古发掘项目955项,而河南一个省就完成了282项,数量占到全国的30%,这是河南考古的“量”。
另一个数字是45项。自1990年开始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河南入选的项目总数已经达到45项,比排名第二的陕西省(21项)和排名第三的浙江省(20项)加起来还要多,在全国各省区中遥遥领先。这是河南考古的“质”。
淅川下寺楚墓M1出土青玉虎形佩
殷墟妇好墓出土青玉戈
另外,河南还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考古科学成长的全过程。1921年,经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及中国学者袁复礼等人对三门峡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以彩陶为主要特征的古代遗物,后来被考古学界命名为仰韶文化。安特生等人对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开创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研究的先河,同时也标志着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
殷墟妇好墓考古现场
192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派考古学者董作宾,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安阳殷墟发掘之始,也是中国学术机关独立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的开端。此后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考古学家又分别在河南鹤壁(浚县)辛村、卫辉(汲县)山彪镇、辉县琉璃阁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古发掘工作,建立了一套科学的考古发掘技术和研究方法,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10月,新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又在河南辉县开始了第一次考古发掘,从此,正式拉开了新中国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大幕。河南见证了中国近代考古学从诞生到成长,并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考古大发现”位列全国第一2001年,由《考古》杂志社组织国内著名考古学家评选出了“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在这100项考古大发现中,河南共有17项考古大发现入选,以绝对的优势名列全国第一。其中,有4项是在建国前发现的(渑池仰韶村遗址的考古发现、安阳殷墟的考古发现、安阳后冈三叠层的发现、郑韩故城的考古发现),另外12项则是在建国之后的70年间发现的。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研究员张志清介绍,河南具有重大价值的考古发现包括新密李家沟遗址、新郑裴李岗遗址等。
新密李家沟遗址全景
2009年发掘的新密市李家沟遗址,发现距今10500年至8600年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河南在此之前已经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遗址,也发现了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但是之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全国并不是最早的,而且和旧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存在缺环,衔接不上。李家沟遗址的考古发现,不仅证明了河南地区存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而且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相衔接的中间环节,也就是细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学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郑裴李岗遗址
新郑裴李岗遗址是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通过对遗址出土的木炭标本进行碳14测定,考古学家们认为裴李岗遗址的年代为距今约8000年左右,在新密李家沟遗址被发现之前,裴李岗遗址一直是河南省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遗址。
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陶器
在此之后河南其他一些地方也陆续发现了一批和裴李岗遗址年代相当,文化面貌相同的古代遗址(如舞阳贾湖遗址、新郑唐户遗址),这批新石器时代遗址因为其出土遗物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学界统一命名为“裴李岗文化”。裴李岗文化之后的考古学文化,就是非常著名的仰韶文化。【古玩收藏上域鉴】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来源:澎湃新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卫辉信用社贷款(卫辉山彪村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4083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