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共和银行获300亿美元资金救助 美国区域银行挤兑风险犹存,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外国政府混合贷款
美国再度出招救助区域银行,但这次主角变成了华尔街大型银行。
3月17日凌晨,在美国政府运作下,多家美国大型银行向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存入总计300亿美元资金,其中美银、花旗、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分别存入50亿美元,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分别存入25亿美元,纽约梅隆银行、PNC银行、道富银行、美国合众银行与Truist各存入10亿美元。
此前数天,第一共和运行出现数十亿美元存款外流,导致其潜在挤兑风险持续上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注资能否令第一共和银行摆脱潜在的挤兑压力,仍需观察。
“在硅谷银行因挤兑倒闭后,目前美国众多民众与企业犹如惊弓之鸟,都不敢将钱存入区域银行。究其原因,一是他们担心美国未必对所有区域银行储户全部存款(尤其是超过25万美元存款保险保障上限的部分)提供安全保障;二是区域银行在美国国债与封闭期HTM贷款抵押支持证券的巨额潜在亏损,仍可能威胁他们的存款安全。”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3月15日的过去一周,美联储通过贴现窗口贷出的资金达到创纪录的1528.5亿美元,远远超过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时期的单周贷出资金峰值1480亿美元,表明美国银行机构正在大规模吸收美元头寸应对潜在的挤兑压力。
“由于能参与美联储贴现窗口筹资的,主要是一级交易商(主要是大型银行),他们能否将这笔资金迅速传导给区域银行,很大程度取决于后者是否拥有足够多的优质抵押资产。”这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直言。
记者多方了解到,区域银行挤兑风险此起彼伏,也令华尔街开始预期未来美联储或将采取一项自相矛盾的货币政策——“加息+定向QE”并举。但这可能给金融市场资产定价带来新的变数,导致投资机构进一步压低投资风险偏好,给未来美国金融市场剧烈下跌又埋下新的隐患。
第一共和银行的“资金劫”
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直言,过去数天第一共和银行之所以出现数十亿美元存款外流,一个重要原因是越来越多民众在互联网社交平台抱怨“取款慢”——在不少美国社交论坛,美国民众纷纷发帖抱怨从第一共和银行取款的操作时间,从以往的数分钟大幅拉长至1-2天。
这无形间加剧民众恐慌情绪,纷纷从这家银行抽走存款避险。
但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国民众日益认为区域银行存款不再安全。一是他们认为美国政府不会对所有区域银行储户所有存款(尤其是超过25万美元存款保险保障上限的部分)提供安全保障,二是区域银行在美国国债与HTM贷款抵押支持证券投资方面的巨额损失,将无法保障他们能够拿回100%存款。
值得注意的是,与第一共和银行类似,美国大型理财顾问机构——嘉信理财旗下优选基金产品在过去数天累计流出88亿美元,某种程度预示这家金融机构也面临较大“挤兑”压力。原因是嘉信理财的HTM资产未实现损失额占总资产规模的比重达到171.5%,远远高于硅谷银行的98.1%,令民众纷纷担心他们在嘉信理财的投资款也面临潜在较大损失。
数据显示,嘉信理财持有的可出售金融资产(AFS)规模是其有形股本金的24倍,比硅谷银行高出十倍,且浮亏比硅谷银行多出100亿美元,此外,嘉信理财持有到期的封闭期(HTM)投资组合浮亏金额达到其有形股本金的2.35倍,比硅谷银行高出约一倍;这令嘉信理财一旦因资金赎回而大规模抛售投资资产,将可能比硅谷银行更快“一文不值”。
在T Rowe Price负责银行信贷领域研究的分析师Pranay Subedi看来,这也导致第一共和银行、嘉信理财等机构迫切需要大型金融机构的“注资”以缓解潜在的挤兑压力。毕竟,硅谷银行倒闭的一大教训,就是当民众提款额骤然加大,这些金融机构只能被迫出售美国国债与HTM投资组合资产(制造实质性的巨额投资亏损),但此次反而会加大民众的恐慌情绪,导致挤兑风波越演越烈。
他认为,3月17日多家美国大型银行之所以愿意向第一共和银行提供300亿美元存款资金,一方面得益于美国政府的运作,另一方面是第一共和银行有着不错的抵押资产——由于这家银行的业务特色就是向美国富人提供资产抵押贷款,且这些贷款坏账率极低,因此若第一共和银行拿出这些信贷资产质押,是能够相对容易地获取大型银行资金支持。
记者获悉,随着第一共和银行完成“存款资金注入”,其挤兑风险理应下降——只要这家银行能加快存款兑付流程,民众恐慌情绪将显著下降。目前,金融市场开始关注嘉信理财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硅谷银行”。
“加息+定向QE”冲击美国金融资产定价
随着需要救助的区域银行日益增多,华尔街对冲基金纷纷预计未来美联储将实施一个看似自相矛盾的货币政策——加息+定向QE并举。
“事实上,在美联储暗示将继续加息同时,定向QE扳机已经扣动。”前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直言。除了截至3月15日的过去一周美联储已通过贴现窗口贷出创纪录的1528.5亿美元,上周日美联储还通过新推出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贷出119亿美元。
摩根大通认为,美联储的这项银行定期融资计划可能会向美国银行系统注入约2万亿美元资金,以解决当前银行存款系统流动性紧缩问题。这也是除了美国五家大型银行之外的所有银行持有的全部美国国债票面金额。
“目前,我们必须学会适应美联储加息+定向QE并举的新环境。”一位华尔街多策略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强调说,即美联储一边持续加息遏制通胀压力,一边通过银行定期融资计划等工具,向银行体系不断定向注入资金,但这可能造成美国金融市场资产定价变得更加复杂多变。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前部分美国大型资管机构正紧盯全球资产定价基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是否因加息+定向QE举措出现新的异动,作为他们调整投资组合的重要依据。
但是,不是所有对冲基金对此感到担忧。
多位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定向QE未必会对美国金融市场资产定价构成显著冲击。原因是多数美国银行会将定向QE资金存放在账户以应对潜在的挤兑压力,不大会投向信贷业务与投资金融资产。因此它不会显著改变当前美国金融市场资金流动性趋紧的状况。
但为了以防万一,他们正在压低投资组合持仓规模,加大现金、货币市场基金与黄金等避险资产的配置额度。
“毕竟,没人知道谁将成为下一个硅谷银行,美联储到底需要注入多大规模资金才能平息这场区域银行存款外流风波。在不确定性面前,落袋为安或许是最稳妥的投资决策。”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经济学家Sean Collins认为。
据高盛与数据服务商EPFR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随着投资者对美国区域银行存款外流风险的担忧加剧,截至3月15日当周,约1209.3亿美元资金流入货币市场基金,创下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的最大单周流入额。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政府贷款的特点主要有
“坐高铁专线吃烧烤”“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最近一段时间,淄博烧烤赢麻了,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文旅流量,当地财政收入也在好转,更是拉动了投资者对信托项目的认购热情。
烧烤拉动政信信托认购热情
凭着“烤炉+小饼+蘸料”的烧烤灵魂“三件套”,淄博火了。当然“火出圈”的不仅是烧烤,淄博烧烤“出圈”也拉动了投资者对信托项目的认购热情。“最近淄博信托项目卖的好”“烧烤‘出圈’之后,有利于地方政府发债融资,市场需求量大”“淄博的信托很抢手”……多位信托理财经理透露称。
“好多外地的游客去淄博吃烧烤,对淄博地区的经济有所带动。”一位信托理财经理介绍称,“最近淄博的确有几个项目卖得比较好,有的项目从发行到成立不到一周时间就认购了1.1亿元,以往认购的金额可能只有几千万元,这也代表了投资者对项目的认可。”
淄博烧烤“出圈”之后,有利于地方政府发债融资。从信托理财经理推荐的产品计划来看,大多以政信信托为主。例如:“大业信托-安盈11号淄博集合资金计划2年期”,该产品信托资金用于向淄博高新城市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发放贷款,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所谓政信信托就是向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提供贷款的信托产品,由于拥有背靠政府的特点,政信信托也被打上“安全”“偿债能力高”等标签。在推荐过程中,有多位信托理财经理建议投资者选择城投债标的的政信信托产品。
“标债也是政信信托,只是底层从信托非标贷款转换成信用等级更高的标准化债券,此类产品安全性最高。”一位信托理财经理称,“淄博地区的政信信托中我们还是主推城投债为主的标的,这些项目的融资方都是政府控股的城投公司,这类公司主要做淄博当地的基础建设、道路建设。”
这也符合烧烤“火出圈”后淄博全城联动的背景,为了应对涌入的游客,淄博连夜修路、增加观光车、打通景点通道、增开“淄博烧烤专列”,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接住这火爆的流量,方便游客打卡。
一季度增幅跃居山东第三
淄博市财政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11亿元,同比增长约4%,这一增幅列山东省第3位,比上月提升7个位次。从月度数据来看,1月当地收入出现两位数降幅,2月份收入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出现微增,而3月份收入增速高达32%。这似乎跟3月份淄博烧烤走红时间相近。
不过山东一位财政人士表示,烧烤等服务行业对当地财政收入贡献度比较低,因此对一季度当地财政收入增长关系并不是太大。不过这对当地经济总量增长有好处。
自3月份淄博烧烤走红网络后,当地游客数量激增。数据显示,仅3月份,淄博就接待外地游客48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34%,旅游收入增长了60%。多个在线旅游平台“五一”期间高铁热门目的地榜单,淄博均位列前十。
由于企业当月申报的是上月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税款,因此3月份以来淄博烧烤带动的当地税收收入增长,将体现在4月份及之后。
另一位山东地方财政人表示,淄博烧烤火了后,游客量猛增,将有效带动当地“吃住行游购娱”产业快速增长,既拉动了当地GDP,也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山东省16个地市中,制造业大市淄博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7(2022年约4403亿元),财政收入规模也位居第七,在青岛、济南、潍坊、烟台、济宁、临沂之后。
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与其他地方相似,近些年淄博市财政收入也受到一定冲击。淄博市财政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5.9亿元,同比增长1.88%,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15%。
今年一季度,淄博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不过其中最为核心的税收收入完成73.4亿元,同比下降4.5%。税收比重66%,财政收入质量仍需提高。
淄博市财政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与经济运行、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密切相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个主体税种收入完成48.63亿元,下降1.31%,降幅较2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从当月情况看,3月份当月,3个主体税种收入完成21.65亿元,增长259%。
淄博市财政局分析称,主体税种增势强劲,虽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同时也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逐渐回暖,税收基础逐渐恢复,体现出该市经济主体较强的韧性。
对于今年淄博市财政经济形势,淄博市预算报告预计各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因为外需放缓、房地产市场短期内难以恢复、大宗商品价格不确定等因素都将影响当地财政收入增长,而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 有增无减。
根据淄博市今年预算报告,2023 年淄博市预计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393 亿元,同比增长5%。202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约271亿元,同比增长约1%。
(来源:综合北京商报、第一财经)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外国政府混合贷款(政府贷款的特点主要有)":http://www.ljycsb.cn/dkzs/14055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