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境外银行贷款利率(外国银行利率)

境外银行贷款利率(外国银行利率)

从4.3%到2.8%,多家银行下调境内美元存款利率,下面是上观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境外银行贷款利率

7月3日,第一财经记者从多家主要银行处了解到,当天多家银行网点纷纷下调了美元存款产品的利率报价,从最高4.3%降低至2.8%,原本5万美元以上、年利率4.3%的产品已被取消。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各类存款利率下降背景下,美元存款利率高企将使居民持有美元意愿上升。因此,下调美元存款利率有利于降低企业和居民对美元的非理性购汇行为,助推人民币汇率稳定。

只有一档2.8%产品

“美元存款产品利率今天刚刚通知下调了,2.8%、5000美元起,我给您加到白名单里,明天上午9点放额度,因为只有1500万美元,可能很快会卖完。”中信银行北京地区网点客户经理对第一财经表示。

从该行提供的7月外币存款产品发行安排情况来看,该行美元存款产品分为1年期、6个月两种期限,对应报价分别为2.5%(白名单用户2.8%)、2.5%,起存金额为5000美元,首周额度总共为3500万美元。

中国银行某网点经理也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天刚刚下调了美元存款产品利率,只有一档产品,原来5万美元以上年利率4.3%的产品取消了。“

建设银行某网点客户经理对记者称,目前美元存款利率报价是5000美元以上、一年或者两年都是2.8%,“4.3%利率的产品没有了。”

记者了解到,以中国银行为代表,7月以来,多家境内主要银行下调了美元存款利率,已经引发市场关注。

此前,多家银行美元存款产品利率起存金额不同,利率也多有区别。比如,5000美元至5万美元,1年期的产品利率为2.8%;超过5万美元,1年期产品的存款利率为4.3%。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一方面可以缓解境内美元存贷款利率“倒挂”等问题,另一方面美元存款利率与人民币存款利率协同下行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

有利于降低非理性购汇

在人民币存款降息背景下,不少客户开始将目光转向收益率相对较高的美元存款产品。不过,由于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汇率的波动很容易就会抵消美元存款的收益。

据记者梳理,目前境内主要银行的1年期美元储蓄存款利率最高不超过2.8%,而1年期人民币存款平均利率约为2%,利差在0.8个百分点左右。

中信银行的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如果您手里的美元之后要用,存一下有必要,但如果说您的美元没有什么用,在现在高点,建议您该结汇结汇。”

中国银行上述客户经理也表示,“我们要提示您,美元存款产品其中还是有一些汇率风险的。”

李佩珈对第一财经表示,境内美元存款利率和境外美元利率是两套不同的资金体系,分别由不同的影响因素决定。作为银行负债的重要工具之一,境内存款利率主要受央行政策利率牵引和商业银行自身负债能力等决定。当前,在政策利率中枢下行、各类资金利率全面下行的背景下,降低美元存款利率既是顺应利率中枢下行的必然之举,也是防范资金套利、稳定汇率的必然之举。

稳汇率政策工具箱丰富

2023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先快速升值至6.7附近,后维持在6.8~7区间内双向波动,并于6月中旬走贬至7.1左右,整体呈双向波动态势。

在市场分析看来,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主要与美元指数短线走高;中美利差倒挂扩大;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且外需疲弱拖累出口,影响经常项目顺差与汇兑收支等原因相关。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在面对外部冲击时,人民币韧性凸显,外汇市场运行稳健,市场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潘功胜6月9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多年来,外汇市场监管者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也更加丰富。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展望下阶段人民币汇率走势,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三季度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人民币汇率将逐渐企稳,具备稳中走强的基础。

一是相关外溢影响有望减弱。虽然近期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但在6月美联储议息会议释放明确信号后,美元指数走强较难持续,中美利差倒挂现象将有所改善。

二是国内经济增长将平稳回升。随着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中国经济复苏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内生增长动能将持续改善,居民信心将不断修复,经济基本面对外汇市场的支撑作用将逐渐增加。

三是跨境资本流动将总体稳定。中国外汇市场供求交易理性有序、韧性显著提升,汇率预期保持平稳,外汇储备规模合理充裕,国际收支格局基本平衡。

此外,中国宏观政策调控工具丰富充足。2023年5月,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CFXC)召开会议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将在必要时对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遏制投机炒作。

上述报告指出,人民银行稳汇率政策工具箱丰富,例如“逆周期因子”调节、外汇风险准备金、外汇存款准备金等,为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提供了纠偏保障。

栏目主编:赵翰露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第一财经

外国银行利率

作 者丨吴斌

编 辑丨和佳

图 源丨视觉中国


在高达两位数的通胀压力下,英国央行选择了继续加息“炮火”。


当地时间5月11日,英国央行宣布连续12次加息,将利率再次上调25个基点至4.5%,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21年12月以来已累计加息440个基点。英国央行以7-2的投票结果通过此次利率决定,有2名委员投票赞成维持利率不变。


虽然美联储即将暂停加息,但英国的物价和薪资数据仍然火热,加大了英国央行在整个夏季延续加息周期的风险。英国央行强调,预计将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经济层面的调整也值得关注,由于能源价格走低以及失业率增幅较小,英国央行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GDP预期上调,预计今年英国经济将避免陷入衰退。不过,英国央行行长贝利也承认,预计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经济滞胀,经济增长前景略有好转,但并不强劲,过去的利率上调将在未来几个季度进一步拖累经济。


尽管经济压力较此前有所减轻,英国央行面临的仍是“地狱级剧本”:主要发达国家中英国经济预期仍然垫底,而通胀却远远高于美国和欧元区。在美联储基本决定暂停加息后,英国央行还将面临更艰难的抉择。



英国通胀为何尤为顽固?



在英国央行持续加息炮火背后,英国的通胀形势仍十分严峻。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10.1%,略低于2月份10.4%的涨幅,但高于市场预期。尽管3月份CPI有所下降,但英国的通胀率仍是西欧国家中最高的,而且这已经是英国CPI数据连续7个月保持在两位数。


去年4月以来,英国通胀形势不断恶化,去年10月CPI同比涨幅达11.1%,创40年来新高,此后仅小幅回落。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曹鸿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英国通胀持续居高不下,一方面是由于英国能源结构高度依赖进口天然气,能源价格压力始终是引发此轮英国高通胀的重要因素,但在基数效应作用下,预计能源价格对英国通胀的支撑将会迎来缓解。另一方面,英国服务业通胀显著上涨,且与欧元区之间的差距逐步拉大,反映出劳动力短缺给英国已经带来了较大的价格负担,脱欧导致的人员流动受阻以及疫情对劳动力人口的永久性冲击意味着劳动力短缺将对英国经济带来长期困扰,这是持续加息对通胀抑制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此外,摩根大通全球市场策略师Hugh Gimber也认为,尽管英国整体通胀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距离英国央行的通胀目标还很遥远。虽然能源价格企稳将有助于在下半年抑制通胀,但越来越明显的是,要抑制物价压力,经济增长需要一段较长时期的低迷期。


面对顽固的通胀压力,英国央行并没太多办法,甚至给出了让英国家庭和企业放弃挣扎的建议。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皮尔(Huw Pill)表态,英国的家庭和企业需要“接受他们变穷了”的事实,不要再要求加薪或者转嫁成本了,以便让通胀从高位回落。去年,贝利也曾指出工人不应要求大幅加薪,这样会导致物价上涨失控,造成工资-物价螺旋式上涨。贝利也因此招致广泛批评。


随着英国家庭继续与高昂的食品和能源账单作斗争,民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下降。近几个月来,由于对薪酬、退休金和工作保障等方面的不满,英国各行各业的工人发起了大规模罢工行动。


对于未来,英国央行预测,2023年第四季度通胀率将降至5.12%(2月份预测为3.92%);一年后通胀率为3.38%(2月份预测为3.01%);两年后通胀率为1.1%(2月预测为0.95%)。



英国经济仍“命悬一线”



对于经济前景,英国央行此次的调整颇为意外,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GDP预期上调,预计英国经济将避免陷入衰退。


英国央行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GDP增速为0%,此前预期为-0.7%;2024年英国经济将增长0.75%,此前预计经济将收缩0.25%;英国央行还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0.25%上调至0.75%。


尽管英国央行预测英国经济将躲过衰退,但最终能否如愿以偿仍不得而知,英国经济仍“命悬一线”,在衰退线附近挣扎。整体而言,英国经济远差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预计,2023年英国经济将下跌0.3%,是G20中萎缩幅度最大的经济体。


IMF研究部主任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今年的经济放缓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特别是欧元区和英国,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和加息行动等因素导致英国经济弱于其他国家。


此外,曹鸿宇对记者分析称,脱欧引发的后遗症是英国经济恶化的一大原因,虽然英国与欧盟之间避免了关税上涨的最不利结果,但双方市场要素的交流不可避免需要面临额外的行政手续,导致企业在英国经营成本上升,英国市场对外部劳动力的吸引力也有所削弱,劳动力市场缺口不断扩大,叠加顽固的高通胀问题冲击,2023年英国可能成为经济表现最差的发达经济体。



英国央行何时按下暂停键?



面对更艰难的通胀和经济形势,英国央行的抉择比其他央行更加艰难,暂停加息时点会晚于美联储。


利率决议公布后,贝利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经济增长和失业率前景有所改善,但通胀仍然过高,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加息。如果通胀持续存在,将需要更多紧缩措施。


市场预计,英国央行利率将在11月份达到4.8%左右的峰值,这意味着接下来可能还会有1到2次25个基点的加息。


曹鸿宇分析称,与美国和欧元区相比,英国通胀问题更加顽固,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必要性也更加突出。此前美联储已在本月议息会议上做出加息决定并暗示为最后一次,结合当前形势,英国在本月加息之后大概率还会在6月经历一次加息过程,但若经济和通胀形势发生变化,不排除英央行调整货币政策紧缩步伐的可能性。


持续的加息意味着未来经济将承受更大压力。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顾问Michael Saunders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利率大幅上升,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猛烈的紧缩周期,激进加息的滞后效应将严重拖累未来几个季度的经济增长。随着能源价格下跌、通胀预期有所下降、劳动力市场逐渐松动,今年剩余时间里通胀和薪资增长可能会大幅放缓。


在高通胀、高利率、低增长环境下,英国中小企业尤其脆弱。英国小企业联合会主席Martin McTague表示,通胀正在给小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他们比大型企业更容易受到不断上升的投入成本的影响,政府需要站在小企业一边。


尽管经济承压,但左右为难的央行也不得不兼顾通胀问题。Saunders认为,由于负面供应冲击的频率更高,英国和其他经济体可能面临更不稳定的通胀环境,这可能需要更积极的货币政策周期,以确保通胀预期稳定。


面对抗通胀、稳经济、防金融风险多重难题,英国央行的紧缩之路接下来将更为艰难,未来仍充满了不确定性。通胀能否受控?经济最终能否躲过衰退?金融风险能否规避?英国央行的“大考”还将继续。



SFC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黎蔼慧

英国3月通胀10.1%,罢工波及面愈来愈广冲击经济活动

IMF预测英国经济“衰退”:今年或萎缩0.3%,成表现最差主要经济体之一

南财快评:英国为何考虑改革存款保险制度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境外银行贷款利率(外国银行利率)":http://www.ljycsb.cn/dkzs/14045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