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消费贷款 陆金所(陆金所贷款)

消费贷款 陆金所(陆金所贷款)

贷款知识 新京报 原创

陆金所控股“双重上市”,能否重获资本市场青睐?,下面是新京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消费贷款 陆金所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黄鑫宇)“你好,香港!你好,6623!”这是今天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控股”;06623.HK、LU.NYSE)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的标题。4月14日继金融壹账通、原360数科后,陆金所控股成为行业内又一家在香港及纽交所两地双重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

首日陆金所控股开盘价为33.5港元,股价一度涨超16%;截至今日收盘,百度股市通显示,其每股股价报于34.75港元,涨幅为3.73%;当前总市值为398.27亿港元。

以介绍方式回港上市 美股总市值已缩水超250亿美元

但在美股市场,陆金所控股的总市值已较上市之初下降了超八成。

Wind显示,2020年10月30日,陆金所控股在美股上市首日的总市值约为313.30亿美元;但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4月13日收盘,陆金所控股最新的总市值约为46.07亿美元。即在美IPO后,这两年多来,陆金所控股总市值缩水了267.23亿美元。

和贝壳、蔚来等公司一样,陆金所控股本次回港上市是以介绍方式,不涉及新募集资金。据陆金所控股介绍,“本公司在香港及纽交所两地拥有双重主要上市地位属合宜且有利,因此当机会出现时,本公司能够随时进入这些不同股票市场。我们认为,两个市场吸引不同背景的投资者,有助于扩大本公司的投资者基础及增加股份的流动性。具体而言,于香港及纽交所两地拥有双重主要上市地位使我们得以接触更广泛的私人及机构投资者并从中受益。”

此外,对于在香港上市,陆金所控股亦认为,可配合其在中国内地的业务重心,这对该公司的长期战略发展至关重要。

与超55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新增贷款已无P2P个人投资者提供的资金

陆金所控股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位于上海陆家嘴,是平安集团孵化出来的独角兽,一开始主要做P2P业务,成为国内同类业务中的绝对王者。招股书显示,陆金所控股2019年8月不再提供P2P产品,并于2019年停止使用P2P个人投资者的资金作为零售信贷赋能业务的资金来源。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陆金所控股支持的P2P产品均获偿还,且陆金所控股在2021年全年及2022年截至9月30日前9个月的时间内,新增贷款一概没有由P2P个人投资者提供的资金。

在核心零售信贷赋能业务模式下,陆金所控股表示将主要面向小微企业主展业。“公司提供的融资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小微企业主的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公司与超过55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其中许多公司已合作超过3年。”

据陆金所控股的最新披露,从2021年初到2022年末,陆金所控股累计服务的小微企业主数量从460万增至660万;发放给小微企业主的贷款余额从3709亿元增至4489亿,复合增长率达10%;小微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的比例由68.5%增至82.1%。

回归港股前,业绩出现波动

但从业绩上看,特别是进入2022年以来,陆金所控股呈现出下滑态势,同时也面临着人员成本压力。

招股书显示,陆金所控股的贷款余额由2020年的5451亿元增至2021年的6610亿元,而后在2022年1-9月又减至6365亿元。

对于资产负债表状况,陆金所控股在招股书中用“稳健”表达。截至2022年9月30日,陆金所控股的净资产为951亿元,包括银行存款458亿元。

陆金所控股的总营收从2020年的520亿元增至2021年的618亿元;但进入2022年以来,去年前三季度,陆金所控股的总营收为458亿元,同比下降了约0.43%。

陆金所控股2020年、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23亿元、167亿元;但同样进入2022年以来,截至当年9月末,陆金所控股净利润为96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138亿元,同比大降了约30.43%。

对此,陆金所控股的解释为“我们自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一直保持强劲的盈利能力,尽管在此期间新增一般无抵押贷款的平均年化利率下降超过6个百分点,然而,2022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得我们在2022年下半年的财务表现呈现出较大的波动。”

在个人消费贷款的催收过程中,陆金所控股表示,其采用了短信、人工智能及人工专员的组合。短信及人工智能主要用于发出还款提醒及逾期时间不长的贷款还款提醒,而逾期时间较长的贷款则采用外包催收。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9个月,陆金所控股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中逾期60天以上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0%、2.2%、1.7%。

但陆金所控股消费金融子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在2022年曾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同样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9月末,陆金所控股消费金融子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8.6%、35.6%、20.1%。而据陆金所控股最新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消费金融子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为18.2%。

另据2022年11月陆金所控股在美股市场公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陆金所控股总营收的构成主要包括“基于技术平台的收入(Technology platform-based income)”“净利息收入(Net interest income)”“担保收入(Guarantee income)”“投资收入(Investment income)”和“其他收入(Other income)”等部分。其中,为陆金所控股贡献超50%营业收入的“基于技术平台的收入”,包括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两大板块,分别以发放贷款和销售理财产品为主。但报告期内,陆金所控股财富管理板块“基于技术平台的收入”占总营业收入比,仅为2.8%。

此外,同样在去年11月,陆金所控股发布了2021年度公司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即“陆金所控股ESG报告”)。该报告披露,报告期内,陆金所控股共有9.3716万名员工,其中全职员工数量为9.2441万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编辑 陈莉 校对 翟永军

陆金所贷款

摘要:2022年前三季度多项指标恶化(欢迎关注闺蜜财经)

撰文|蜜妹儿

按:这是闺蜜财经第1213篇原创稿件

美股上市2年多后,兔年开年不久,曾经的P2P大佬陆金所低调奔赴香港上市。

近日,据港交所相关网站披露,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以介绍方式申请在香港主板主要上市,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

背靠平安集团、经历行业坍塌……陆金所现状如何?

01

如果不是陆金所要赴港二次上市,蜜妹都已经快遗忘掉P2P这个曾经火爆的行业。

时间回到16年前:2007年,P2P进入中国。4年后,作为中国平安旗下成员之一,陆金所成立。注册资金8.37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陆家嘴。

有了平安集团的“大树”,陆金所成为那个互金黄金年代当之无愧的老大。这从那个年代,地铁、网络、手机端,铺天盖地的广告里可以窥见一二。

2015年,时任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确认陆金所启动上市,当时计葵生称,最快将于2016年下半年启动在港上市。

但也是2015年,E租宝等一系列P2P产品暴雷不断,监管层对互金行业的口子收得越来越紧。2016年,整改、关停、跑路,几乎成这一行业关键词。

行业曾经有多么火爆,结局就有多一地鸡毛。彼时陆金所别说谋求上市了,独善其身都困难。

这之后几年,陆金所低调谋求转型,时而因一些暴雷相关负面新闻登上头条,同时监管也开始铁腕治理P2P。种种影响之下,陆金所注册用户增长乏力,资产规模大幅下滑,上市更似乎遥遥无期。

2020年是个转折点。当年3月末,平安消费金融正式获批,成为当年第一家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使得陆金所可以合法承载个人借贷业务。这一步被视为陆金所解决上市障碍的关键一步。

2020年10月30日,陆金所终于赴美IPO上市,发行价13.5美元,募资约23.63亿美元。

02

如今美国上市2年多,陆金所股价似乎不乐观。美东时间截至2023年2月6日收盘,陆金所美股价格为2.75美元,当日跌幅7.72%,总市值约63亿美元。

从最新赴港上市招股书里蜜妹看到,转型之后的陆金所业绩难言亮眼,面临多种困境。

招股书里,陆金所似乎褪去了P2P标签,这样介绍自己:

中国领先的小微企业主金融服务赋能机构。为小微企业主及其他优质借款人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资产品,以解决他们大量未获满足的需求。

目前陆金所针对小微企业主的核心零售信贷赋能业务模式包括一般无抵押贷款、有抵押贷款,其通过平安普惠品牌赋能这些贷款。

除该业务外,陆金所还通过持牌消费金融子公司提供消费金融贷款,其子公司为这些贷款承担部分信贷风险;也通过陆金通产品向银行转介借款人,不为这些转介所产生的贷款提供任何资金或承担信贷风险。

这两块业务陆金所的销售模式有所不同。其中普惠品牌下的零售信贷赋能业务,主要通过线下渠道获取借款人;消费金融则通过应用程序及流量平台在线上获客,并通过直销网络线下获客。截至2022年9月末,有46.5%的消费金融借款人源自线下,53.5%源自线上。

这两年数据来看,陆金所的活跃借款人数增速似乎在降低。如上表招股书数据,2021年,其活跃贷款人数同比还增加了524人,但2022年前三个季度相比2021年末仅增加177人。仅靠第四个季度,恐怕难以赶超上一年的增加数量。

03

营收方面,陆金所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也减少了。具体来看,2020年、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520亿元、618亿元、458亿元,其中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微降约0.4%。

同期,陆金所净利润降幅更大。

2022年前三季度其净利润95.8亿元,同比下降约30.6%。

新增贷款规模来看,陆金所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也有明显降低,从2021年同期的4968亿元降至4176亿元。

同期,陆金所的贷款违约也增加,信用减值损失不断扩大。

2020-2022年前九个月,该数据分别为人民币30亿元、66亿元及103亿元,分别占期内收入的5.8%、10.7%及22.5%。

逾期率则在升高。

30天以上逾期率2020年还是2.0%,20229月末到了3.6%;90天以上逾期率从2020年的1.2%,上升至2022年9月末的2.1%。

年化利率方面,蜜妹不得不感叹,真的高——截至2022年9月末,陆金所的新增贷款中一般无抵押贷款的平均年化利率为21.1%,有抵押贷款为15.7%,消费金融贷款为20.7%。

这里的年化利率指每月全部借款成本占贷款余额的百分比,按系数12予以年化。全部借款成本包括以利息、保险费或担保费、零售信贷赋能服务费等。

这次,陆金所以介绍方式赴港上市,不涉及新股发售和融资,只申请获得将其证券在市场上挂牌买卖的资格。

把融资和上市在时间上分开,也给了企业更大的灵活性。

不过,正如陆金所自己提到的,这是一个变化迅速的行业,中国或全球经济的严重或长期下滑可能会对其业务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种种动作背后,陆金所能否有持续成长的能力,这将是个很大考验。

版权声明:本文系闺蜜财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消费贷款 陆金所(陆金所贷款)":http://www.ljycsb.cn/dkzs/14042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