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惠平:平凡如你温暖如光,下面是学习大军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计生小额贴息贷款
扎根农村22年,从乡村扶贫攻坚一线到疫情防控一线,从决胜全面小康到促进全民健康,群众需要就是冯惠平前进的方向。她的身影穿梭在疫情防控、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健康服务各条战线,她就像一束光,灿烂又温暖地照亮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保健康的光明大道,她就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藤村党支部书记、村计生协会秘书长冯惠平。
心系国策协会人。1989年冯惠平高中毕业后,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一直在闽南某服装厂打工以补贴家用。1998年冯惠平返乡结婚后,正值村计生管理员辞职,村两委有意让她试试——在八十年代计生工作可是件“磨破嘴跑断腿”的“天下第一难事”,她竟以“初生牛犊”的勇气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毅然放弃了月薪1300多元的服装厂工作,守着一个月几百元的补贴一干就是许多年。从2000年开始到2013年被正式聘用以来,她从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逐步成长为一名称职的村计生协会秘书长,并长期兼任基层计生管理员,这期间一路走来尝尽了种种酸甜苦辣。为做好育龄群众思想工作,她以身作则,带头自觉响应国策,主动落实节育措施;她走家串户了解已婚育妇、流动人口及新婚对象等情况,做到心里装有一本民情账,对计生户的婚恋孕育情况更是了如指掌。为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她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努力掌握好计生政策及生育关怀帮扶知识。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新形势下基层计生协会工作者向家庭健康指导员转型,冯惠平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又积极投身“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中,热情为计生家庭特别是计生贫困户、计生特殊家庭提供健康服务和亲情关怀。她挨家挨户分发《公民健康素养66条》手册、备孕叶酸等,广泛动员育龄群众参加家庭健康指导员暨儿童早期发展培训,宣传推广“健康知识进万家”小程序,普及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和更年期等“五期”生殖健康知识,将优生优育优教、适龄婚育、知情选择、科学孕育等婚育新风送到千家万户;她协助镇村做好孕产妇、儿童、老人等人群健康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组织辖区妇女参加免费两癌筛查、妇科病普查、免费体检,使育龄群众能够“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她还建立藤村计生协会微信服务群,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村民宣传“全面三孩”生育新政和生育关怀帮扶项目申报流程,提高广大会员和育龄群众对计生惠民政策和家庭健康促进行动的知晓率。
意志坚韧抗疫人。因工作关系,她与丈夫、女儿常年分居两地,平时聚少离多,春节本该是一家团圆的时刻,2020年疫情爆发正值新春佳节,冯惠平清醒意识到,村级是落实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做好村级防控工作十分关键,她果断放弃举家团圆的春节假期,迅速返回藤村。她带领村干部冲锋在前,严防人员聚集,严控重点人头,严格防控措施,严抓公众场所,严把出入道口,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张贴疫情防控标语、公告,摸排返乡人员,设立堵卡点对进出人员进行检查,组织人员对公共区域、重点部位进行消杀处理,逐户逐人进行排摸登记,建立返乡人员台账,及时掌握返乡重点人员,及时做到入户排查要不差一户、不漏一人,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她的足迹走遍了全村315户核查1500多人,为藤村疫情防输入、防蔓延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她带动下,很多党员纷纷加入最暖心的“敲门行动”,为孤寡独居老人送去粮油和口罩等日常需求品和防护用品,为居家村民提供蔬菜、日用品等代购业务。5月初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蕉城区进入汛期,同时又面临疫情的复杂形势,冯惠平按防汛部署安排,在村内全面摸排安全隐患,提高群众的防汛意识,确保出现险情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处置。她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精神,以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坚守在防洪抗疫一线,守护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用躬耕实践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勇于担当、心系群众的高贵品质,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勤劳致富领头人。2006年冯惠平和同村二女户余惠钗合作,利用5000元幸福工程和6000元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创办了竹凉席加工厂,年产值30多万元,不仅安排了30多位赋闲在家的计生母亲到厂里编织竹座垫,给她们带来每月600~1000多元的经济收入,还采取定点培训、入户加工、因人指导、质量把关的帮扶新路子,让贫困母亲把加工材料领回家编织,使计生贫困家庭足不出户就能日进斗金!冯惠平的“竹编厂幸福工程帮扶基地”好比雪中送炭,给计生困难户送去了温暖,送去了生机,送去了热乎乎的希望!受助母亲们都说:“我们就相信她,跟着冯惠平干准没错,有这样的主心骨带着咱们致富,小康生活就在前方!”随着脱贫攻坚取得胜利,通过生育关怀项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家庭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实施成为基层计生协的主要工作。为了帮助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冯惠平常年深入村组,送思路、兴产业、帮致富、促健康,乡村的田间地头、贫困户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她忙碌的身影。她的人生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坚实的步伐走在扶贫济困和健康服务的道路上,用辛勤的劳动为农村群众的全面小康和全面健康默默坚守和奉献。
排忧解难暖心人。冯惠平当的是村计生协会秘书长,管的却是百家事,上到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下至父母外出的留守儿童,莫不竭尽所能,从村里到镇上,代缴电费、电话费,领取社保金、医保金,登记户口、申请低保、办理计生家庭意外险等,骑着电动车每天少则一两次,多则四五趟来回跑个不亦乐乎!尤其对于计生困难户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她更是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解决。如本村独生子女户余承锦因患严重尿毒症,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一大笔债务,而雪上加霜的是,其父又患脑血栓偏瘫行动不便,儿子还在上中学,家庭困难可想而知。冯惠平为其多方奔走,向蕉城区计生协会详细汇报该户具体情况,区计生协会当即拨付2000元紧急救助款以解燃眉之急,并鼓励他们坚强面对生活,后来在冯惠平的担保下,该户获得5万元幸福工程款办了小型生猪养殖场,产业有赚头生活有奔头。病灾户余深果和陈秀春夫妇,也在冯惠平呼吁下,被列为生育关怀重点帮扶对象,各级计生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生活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一心为民的当家人。为村民谋幸福,为群众办实事,是她永恒不变的初心。20多年她沉下心来、俯下身子、挑起担子,竭尽全力多办实事、多办好事,用真情关心群众,用真爱爱护群众,用真干惠及群众,把为民谋利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之中,凭着满腔热情和爱心,凭着脚踏实地、言行一致的实际工作,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扬。2007年6月她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07年当选蕉城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12年被推荐为党支部候选人,并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区人大换届选举中再次当选第十六届区代表,在2012年被评为“2011~2012年度宁德市蕉城区十佳文明市民”称号。担任村支书期间,她完成了村内房前屋后两侧的路面水泥硬化1500多平方,投入3万元用于党建工作和村标的建设,投入4万元用于当坂岗水渠受损工程,投入3万元用于修复路灯、景观灯的改造项目,筹资30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筹资32万元完成后溪自然村村尾拦水坝建设,2022年3月藤村防洪堤沿岸路建设完工,筹资1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水毁整治等。
群众眼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冯惠平的身影;在她心里,只要群众需要,无论艰难险阻,都会冲在最前面,冯惠平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冯惠平这样热情洋溢、真诚有爱的基层计生协工作者,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关系,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用心为民,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到实处,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计生协会才能更好地满足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的新期盼,才能更好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广大计生家庭暖心的“娘家人”。
供稿:蕉城区计生协会
小额信贷贴息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及贴息工作,精准扶持产业发展,盐津县结合本县实际,特制定了实施方案。今天我们就来解读盐津县扶贫小额信贷及贴息工作实施方案内容:
盐津县扶贫小额信贷及贴息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中央和省、市、县脱贫攻坚总体部署,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和首要任务,把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稳定受益作为产业帮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紧密联系的利益联动机制,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面落实金融扶贫支持脱贫攻坚政策要求,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工作,按照“能贷尽贷、应贴尽贴”原则,创新金融扶贫支持产业发展模式,促进贫困村产业效益明显提升,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二、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发展机制
围绕“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坚持以提升组织化程度为根本,牢固树立“老产业+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新产业”的理念,鼓励和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经营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同步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一)选准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乡镇作为产业扶贫的实施主体,要根据乡情村情,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梳理建档立卡户致贫原因、贫困村产业现状、贫困村人才资源,深入挖掘优势资源,选准主导支撑产业,合理规划布局,探索利用扶贫小额信贷等金融扶贫政策支持发展优势产业运作机制,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用足用活扶贫小额信贷资金。
(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各乡镇要探索新机制、新模式,鼓励农民自愿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林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资金、技术、技能及可折股量化的其它生产要素,采取合同或者协议方式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贫困农户“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一是坚持户贷户用户还”的原则,支持贫困户利用小额信贷资金发展以乌鸡、肉牛、竹笋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
二是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围绕产业扶贫量身定制保险产品,在现有农业保险产品的基础上,建立丰富的农业产业保险产品,为扶贫产业保驾护航。
三、小额信贷相关政策
(一)扶贫小额信贷的特点
扶贫小额信贷是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发展资金而量身定制的扶贫贷款产品。主要特点是: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含)以下、3年(含)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的信用贷款。
(二)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用途
扶贫小额信贷是支持有意愿贷款的建档立卡农户用于发展生产,资金主要用于以乌鸡、肉牛、竹笋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 .以及小型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不能用于结婚、建房、理财、购置家庭用品、还债以及其它非生产性支出。
(三)贷款程序
按照“五步法一户 申请、村初审、乡审核、县审定、银行审定”的放贷程序开展,严禁“多头贷”、“重复贷”等现象。
(四)财政资金贴息方式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效率和贷款群众满意度,全县统一采用直接补贴的方式将财政贴息资金兑付到承贷银行,贫困户不再自行偿还利息。承贷银行应在贴息日前2周提交贷款贫困户名单及贴息金额送乡镇扶贫办,乡镇扶贫办应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乡镇财政所及时将贴息资金划拨到承贷银行,不得影响贷款贫困户征信记录。
来源:盐津县人民政府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丽青
审核:冯颜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小额信贷贴息)":http://www.ljycsb.cn/dkzs/1404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