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中和农信贷款利率(中和农信利息高不高)

中和农信贷款利率(中和农信利息高不高)

贷款知识 北青网 原创

重磅!最高法认定小贷公司为金融机构 不受4倍LPR利率限制,下面是北青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和农信贷款利率

关于小贷公司是否受4倍LPR利率限制,业内一则最高法对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的最新批复给出了答案。

最高法在批复中表示,小贷公司等七类地方金融组织属于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其因从事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4倍LPR利率上限。

最高法:小贷公司不适用4倍LPR

2020年8月20日,最高法发布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下调至4倍LPR。新规发布后,小贷、消金公司是否适用新规引发业界热议。

2020年12月29日,最高法收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问题的请示》。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批复,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7类地方金融组织,属于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其因从事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其他问题已在修订后的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批复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广东小贷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徐北解读称,对于小贷公司来说,最高法的决定是行业重大利好,第一从法律层面上认定7类金融公司不适用于4倍LPR的民间贷款利率上限;第二鼓励持牌机构利率市场化,反而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可以预见接下来小贷公司的利率会随着市场和监管规范化发展进一步走低,直至完全市场化。

在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看来,最高法的批复从司法上确认了小贷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的“金融机构”身份。她认为,从法的稳定性和保护市场主体的预见性角度而言,最高法给一个省的批复,倘若是对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之批复,就应该节省司法资源,其他省市自觉遵守此批复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主要解决小贷和典当立法基础问题的《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或将在2021年出台。半个月前,银保监会亦提出:“下一步,待《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出台后,将推动网络小贷相关监管制度尽快印发实施,将小贷公司开展网络小贷业务纳入常态化监管体系。”

此后小贷机构的利率上限是多少?

若不适用于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那此后小贷机构的利率上限应是多少?

肖飒指出,既然小贷公司是金融机构,应当按照金融机构放贷利率上限。原则上金融机构的利率是浮动的,但2017年最高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贷款人同时主张的利息、复利、罚息、违约金和其他费用过高,显著背离实际损失为由,请求对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调减的,应予支持。“也就是说,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其司法实践中的真实利率也不应超过年化24%。”

北青金融查阅小贷公司相关裁判文书发现,在民间借贷利率新规发布之前,小贷公司与个人借款合同纠纷的判决主要以年利率24%为上限。但新规发布后,已有多家小贷公司在司法判决过程中主动要求借款人按4倍LPR(目前为15.4%)支付利息。

例如,(2020)湘0223民初4566号判决书显示,重庆市中和农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庭审中仅要求按年利率15.4%支付利息,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未违反法律有关利率的强制性规定,法院予以支持;(2020)粤0104民初44279号判决书显示,北京拉卡拉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要求借款人偿还尚欠的贷款本金及合并按起诉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标准计算分期手续费、罚息、滞纳金,未超过法律允许的范围,法院予以支持。

图片来源:裁判文书网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范辉 樊梦迪

内容来自北京头条客户端

中和农信利息高不高




文 | 零和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农村金融平台迎来了洗牌。

“原来在东北三省做农村金融的平台有二三十家,现在只剩下我们一家还在坚持。”一家农村金融平台的创始人何曦称。

头部的农村金融平台,曾经有上千员工,目前只剩上百人,负责的是贷后催收和资产保全。

存活下来的农村金融平台,并没有准备放弃。它们寻找到了三大突围方向:农资服务、农村保险和农村电商。

每个模式听起来都有前景,但每一步都走得颇为艰难。

或许,这群把脚深扎在泥土中的农村金融坚持者,从来没有过轻松的时刻……

01 退出

去年9月,一家头部的农村金融平台停止了放款。

“我们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P2P,但整个P2P行业都不景气,我们很难再拿到资金。”它的创始人平圆称。

他们做出了解散平台的决定。

“上千员工只保留了100人,负责去将放出去的贷款收回来。”平圆称,目前还剩下1亿多的资金没有到期,其余资金已基本收回。

到了2019年,农村金融平台的集体退潮更为明显。

主要在东北三省从事农村金融的何曦透露,2017年最火的时候,在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活跃着二三十家农村金融的玩家。

“如今我已经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只剩下我一家。”何曦透露,这些玩家可能也不是完全退出,只是不再放款了。

在一个明星镇负责放贷业务的业务员发现,曾经和他一起抢夺市场的同行们,在2019年“集体消失”。

而他们公司的放款量也在收缩,“过去有几百万额度,今年只给了我50万。”

无事可做的业务员,只能每天和村民一起打牌。

大量专业人员离开了农村金融行业。

原山水普惠CEO张翼称,他也于去年四季度卸任,并开始寻找新的业务方向,目前在做一些顾问工作。

2019年,农村金融行业遭遇一劫。退场的第一个原因和主要原因,是资金。

何曦透露,原来的农村金融平台,大部分资金都来自P2P,但行业的不稳定,导致很多平台资金链断裂。

原本还有少量城商行、村镇银行的钱可以进入农村金融领域,但2018年监管收紧,这些资金也难以溢出,“只能淤在体系内”。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农村金融盈利困难。

在农村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利润极薄。

“我们的资金、获客、运营成本加起来,大概是年化14%。”何曦称,他们的客群主要是农场主,可接受的利息相对高,但也不会超过18%。

也就是说,平台只能赚不到4%的利差。

而普通农民可承受的利息要低得多,很多地区年化利率超过12%,农民就不能接受。

如果平台扩张得再着急一点,这微薄的利润就会消耗殆尽,且平台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平圆发现,在2015到2016年行业火热的时候,很多玩家都开始“铺业务”,在全国开门店,招揽业务员。

“跑得太快的玩家,在这波浪潮中基本被淘汰。”平圆透露。

02 农资服务

一些平台退出,一些平台蛰伏,但仍然还有不少平台在坚持。

存活下来的平台,开始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和突围出口。

“其实在农村,靠金融产品是很难盈利的。”农分期的创始人周建称,他们在2019年也缩减了贷款业务。

农分期不再将自己定位为农村金融平台,而是定位为“农村服务平台”。

“我们现在会给农民提供农资等生产资料,比如种子、化肥和农药。”周建称。

“在传统的农资产业链中,每一级经销商都要加价30%,层层加价,到了农民手中的价格,可能要比厂家的售价贵出一两倍。”何曦称。

消灭经销商,让农民以更低的价格拿到农资,平台也赚到钱,看起来确实是双赢。

但这个模式最大的问题是,农资产业链太过复杂。

何曦也尝试过这个模式,刚开始他以为搞定一两家头部的农药和化肥厂家就够了,结果发现很多农民很执拗,只认他们习惯的牌子。

结果他的团队不得不去谈新的厂家,一深入下去,发现不得了,全国大大小小的化肥和农药的厂家,都有上千家。

很多乡镇还有自己的化肥厂家,专门针对当地的土壤配置化肥。

要打通如此错综复杂的产业链,实在会耗费太多人力物力。

于是,转过头去,何曦又去找一些大的经销商合作。

“不是谁都可以做农资的,打入这条封闭的产业链,需要强大的资源和投入。”一家头部农村金融平台的副总裁透露,他们也曾尝试过这条路,但结果并不理想。

农资服务是否是未来的突围方向,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03 农村保险

2018年,农村金融里的头部平台“中和农信”,开始了一个新的业务布局:农村保险。

目前,该平台涉及的保险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车险、寿险、财产保险、农业保险、疾病险、意外险等等。

“其实,深入农村的业务员可以给农民放贷款,也能给他们卖保险。”何曦称,业务员一旦取得农民的信任,“卖什么都好卖”。

而卖保险的商业模式,就是从保险公司拿提成和返点,这个生意倒不会新增任何成本,反而多了一个盈利点。

只是在农村市场,人们的保险意识还未完全觉醒,投保金额都不会太高。

除了C端销售保险之外,还有玩家盯上了保险公司。

在过去,农业保险是一个特殊的品类,被行业戏称为“与天对赌”。

假设你给一亩香蕉承保,今年遇上了台风,你就得赔偿一亩香蕉的费用。

天公不作美,保险就得赔偿。

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会被政府指派任务,一年必须完成多少额度的农业保险,所以尽管是“与天对赌”,保险公司也得上。

难道农业保险就没有规律可循,只能成为赌博游戏吗?

何曦称,他们已经沉淀了5年的农业数据,甚至可以为某个村的某种作物定制数据模型。

“保险公司主要是没有精力去做,其实用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打造保险产品。”何曦认为。

已经将双脚深扎到泥土里的这些公司,沉淀了数据,并可以针对保险公司推行保险科技,这也许也能成为突破口。

04 农村电商

除了农资服务和农村保险这两个切入口之外,这些平台还有第三个布局方向,就是农村电商。

最近,不少平台都做起了电商产品,比如中和农信的乡淘优选、乐钱的乐趣来等等。



这些电商的商业模式,是找到农村最好的农产品,并通过电商帮助农民销售。

只做爆款和优质单品,是他们的策略。

何曦也正在尝试这种模式,他深耕行业5年,渐渐发现什么才是农村的命门。

这个命门,过去他以为是土地,所以尝试过掌握土地;后来,他又以为是农资,也倒腾过农资。

而如今,他才发现,这些都不是农村的命门,真正让农民在乎的,只有“销售”。

“只要你答应农民,用更好的价格帮他们把农产品卖出去,他们就立马笑嘻嘻的,让他们做什么都行。”何曦称,真正能捆绑农民的,只有简单直接的利益兑现。

所以,何曦也准备做精品农产品电商,获取高端流量。

这套思路和“本来生活”很像,但这些农村金融平台运营得更轻,不会自建仓储,只提供简单的流量。

当然,这个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品控”。

“土豆和西红柿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类,如何挑选更好的品种,学问完全不同。”一家尝试做农村金融平台副总裁称,在农业领域,隔行如隔山。

他们需要更专业的人才和团队,以便把控质量。

如果完全将物流和仓储交给农民,质量和服务就很难稳定和标准化。

电商是一个需要深耕的专业行业,中间雷点巨多。这群农村金融的玩家,是否可以玩得转?

05 未来

实际上,不仅仅是农村金融,在其他的金融领域,大家也都在寻找新的盈利点。

第一个思路是,除了贷款之外,再组合新的金融产品,如理财、保险等。

这是金融领域常见的思路:交叉销售。

第二个思路是,给行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比如,一些医美分期平台开始考虑给整形医院做SaaS系统服务。

第三个思路是,提供流量服务。

比如,一些医美分期平台正准备和银行信用卡建立合作,给整形医院导流。

在过去,金融科技公司都在跑马圈地,横向扩张:开更多的门店,拿下更多的城市。

2019年的大环境并不景气,金融科技公司不再横向扩张,而是竖向延伸: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寻找更多的赢利点。

过去是“外扬”,现在是“内修”。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内修其实是好事,可以更深耕、更聚焦,各条业务线相互贯穿,形成聚力。

比如,用流量可以绑定更多农民,反向推动更多农民贷款和买保险。



2019年,很多行业都在经历洗牌,但这同时也是机会。

“所有新的业务线都是被逼出来的,所有的经验都是苦出来的,为了活下去。”何曦称,只有在行业冷静的时候,人们才会放慢脚步,布局谋篇。

“熬过这次行业大劫,之后的玩家会很厉害,他们的双脚将更深地扎入泥土中。”他说。

对于未来,这些坚持者们相信,一定是“剩者为王”。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和农信贷款利率(中和农信利息高不高)":http://www.ljycsb.cn/dkzs/13962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