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阳光人寿保单贷款(阳光贷款通过几天到账)

阳光人寿保单贷款(阳光贷款通过几天到账)

贷款知识 巴伦 互联网

阳光保险登陆港股:总保费破千亿,关注长期投资价值,下面是巴伦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阳光人寿保单贷款

时隔多年,资本市场终于再次迎来一家民营保险公司。

12月9日,阳光保险(6963.HK)登陆港股。在中国235家保险企业中,第79家成立的阳光保险是十家上市险企及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之一,也是除众安这家纯互联网保险公司之外,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险企标的极具稀缺性。除去阳光保险,目前在A股与港股上市的仅有9家。其中,在H股上市的有中国再保险、众安在线、中国太平、中国财险,A+H股的上市险企有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

阳光保险上市的时机恰逢行业触底反弹。在经历了漫长的下跌和动荡之后,近期保险股终于超跌反弹。随着港股市场的反弹和情绪改善,过去一周(11月28日至12月5日)港股上市的保险公司表现优异,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港股股价分别上涨了11.38%、16.05%、10.37%和9.22%,业务、市场表现与阳光保险较为相似的中国太平更是从11月28日开盘的7港元/股一路上行至12月9日收盘的9.91港元/股,涨幅达到41.57%。

作为与宏观环境联系紧密的产业,保险股的股价上涨意味着在经济活动逐步恢复且楼市持续稳定的背景下,市场对局部金融风险的担忧在下降,处于较低估值水平的板块也将迎来较大的修复空间。

对于已经多年未有新上市险企的保险行业来说,阳光保险选择在此时上市,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当下市场环境的信心和对后市的乐观,此举也将提振投资者信心,给前三季度较低迷的港股注入活力。

从招股书来看,成立于2005年的阳光保险通过阳光人寿经营寿险和健康险业务,通过阳光财险经营财产险业务。此次上市,该公司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中金公司、瑞银集团和建银国际,计划全球发售11.5亿股,其中香港发售1.15亿股,国际发售10.35亿股。

阳光保险最终发售价为5.83港元/股,此次IPO募资净额约64.195亿港元,另可超额配售最多1.73亿股。假设行使全部超额配售权,阳光保险集团预计融资金额在74亿港元。上市首日,阳光保险市值达670.5亿港元,位列今年港股IPO规模之首。

凭借较早入局互联网保险等优势,阳光保险总保费收入由2019年的87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超过1017亿元,去年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2019年的50.86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人民币58.83亿元。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 年6月30日止的6个月,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1.0%、10.6%、10.3%及6.1% (年化)。

图说:报告期内阳光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和总保费收入情况

在“现金为王”的保险行业,稳健增长的收入和利润首先成为投资者看好阳光保险的原因。而在另一个重要维度——业务方面,人寿险产生的保费收入在阳光保险的总收入中占比较大,新业务价值提高;阳光财险则摆脱了亏损,今年上半年,其综合成本率降至100%以下,承保业务开始盈利。

寿险产品不断创新,新业务价值提高

从收入占比来看,人身险业务是阳光保险总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占比持续提升。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前六月,阳光保险的人身险业务分别实现总保费收入481.18亿元、551.04亿元、608.26亿元、420.58亿元,占公司总保费收入的比例从54.7%提升到了66.8%。

随着阳光保险的寿险业务产品结构和缴费模式持续优化,期缴保费收入占比不断提升。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阳光人寿期缴保费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9.6% 、64.2% 、67.0% 和66.2% 。

保费收入提升的背后是产品、模式、服务等方面的不断创新。传统寿险方面,阳光人寿于2019年推出“阳光升终身寿险”,仅在一年后,该产品就实现了保费收入21亿元。随后2021年,公司进一步进行产品迭代, “阳光升终身寿险”创新升级为“阳光升B款终身寿险 ”。升级更新后的新产品的市场表现后来居上,2022年上半年,“阳光升B款终身寿险”贡献保费已经超过了原产品,两款寿险产品半年时间就贡献保费收入 26.6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阳光保险不仅在产品多样性上不断发展,也及时响应养老健康保险的改革政策,顺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进行布局:2016年2月,阳光保险成为首批获得“税优健康保险”经营资格的三家险企之一,2018年5月成为首批获得经营“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资格的险企之一。

2021年1月,阳光保险打造了阳光人寿保单+“阳光人家”养老社区的长居合作模式,多方位满足全龄段客户健康养老需求,在致力解决客户未来养老难问题的同时,也带动了人身险主业的发展。

产品之外,阳光人寿建立了多层级的客户经营体系,深度提供差异化服务。其中,在我国高净值人群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面对高净值客户群体,阳光人寿于 2021年6月起建立了“阳光·臻传”高净值客户经营体系,从专业团队建设、产品及专享增值服务三个维度满足客户需求。

近年来,在产品、模式、渠道等多方面的结构优化作用下,阳光寿险的新业务价值不断提高。2022年上半年寿险的新业务价值达到20亿元。内含价值方面,阳光保险2021年同比增长15.5%,高于上市同业平均值,2022年上半年内含价值达到929亿元。

财险费用率降低,综合成本率降至98.8%

财险方面,一大亮点是随着费用率的降低,阳光财险的综合成本率(即赔付率与费用率之和)在今年上半年降至100%以下。综合成本率是衡量财产险业务承保盈利能力的指标,这一指标低于100%意味着阳光财险的承保业务由亏转盈。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阳光财险保险业务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100.0%、100.7%、105.1%和98.8%。尽管受疫情影响,过去三年的赔付率有所上升,但较为积极的是,其费用率已经进一步降至34.5%,使得综合成本率降至98.8%。

从结构来看,2022上半年,阳光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08.57亿元,其中机动车辆险产品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25.04亿元,占阳光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总额的60%。

由于新冠疫情对汽车需求和供应链产生的不利影响,车险占阳光保险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已在不断下降。车险以外,阳光财险也一直在实践创新和差异化转型升级,布局政策性健康险、政策性财产险、农业保险等具有增长潜力的领域。近年来,阳光财险也推出了继续执行责任险、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险和溢油环境污染责任险等创新产品。

整体来看,阳光保险聚焦保险主业,在保费持续增长,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表现较好,人身险、财产险市场份额均处于前列且健康发展的背景下,这家千亿级的大型民营保险集团将为沉积了许久的国内保险行业注入新力量。

在保险行业走出低谷、实现反弹的当下,阳光保险的成功上市只是个开始。进一步稳定的销售增长、充沛的现金和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业务聚焦才意味着长远的发展动力和潜力,投资者的信心与评判将同样来自企业业绩等“硬指标”。

文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宋惕

编辑 | 彭韧

版权声明:

《巴伦周刊》(barronschina)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投资建议不代表《巴伦周刊》倾向;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阳光贷款通过几天到账

来源 | 镭射财经(leishecaijing)

3月24日,光大银行披露了阳光消费金融2022年业绩。2022年,阳光消费金融总资产124.77亿元,净资产11.48亿元,实现净利润1.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阳光消费金融的总资产、净资产和利润均有所增长。

但对比2022年上半年业绩,阳光消费金融利润增长停滞。2022年上半年,阳光消费金融实现净利润1.32亿元,如此看来下半年净利润仅增长300万元。

从历史业绩表现看,阳光消费金融的业绩起伏较大。2020年亏损9554万元,2021年上半年亏损4252万元,2021年全年却实现净利润1.08亿元。

2020年8月,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开业,注册资本10亿元,控股股东光大银行出资6亿元,持股60%。作为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阳光消费金融对母行严重依赖。

开业仅一年,阳光消费金融的贷款余额就超过110亿元,用户数突破550万户,上线超十二款产品。阳光消费金融的业务快速起量,一方面依靠助贷业务,另一方面则是光大银行存量导入。

具体来看,阳光消费金融养老分期与光大养老合作,缴费分期与光大云缴费合作。光大银行的云缴费是中国最大的开放缴费平台,涵盖电、水、燃气、有线电视、通讯、供暖费等基础缴费服务。

此外,阳光消费金融还联合光大银行分行,涉足房屋抵押类个贷客户业务,发力现金分期产品;与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合作,服务申请信用卡被拒的客户,转而推荐旗下欢喜贷产品。

重度依赖母行和助贷,阳光消费金融的资产规模迟迟未得到突破。长此以往,业绩增长也可能会更加吃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阳光人寿保单贷款(阳光贷款通过几天到账)":http://www.ljycsb.cn/dkzs/13936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