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先买保险,按揭贷款也不例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现状何时休?,下面是侃财论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按揭贷款要买保险
在银行贷款的增信措施里面,除了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担保、第三方保证之外,最常用的措施应该就是要求借款人提供保险增信了。
“办理商用房按揭贷款,先买财产保全险”,不知不觉已经成为很多银行办理该类贷款的同行做法。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约束下,银行机构对经营性房地产贷款项目的准入门槛也开始水涨船高了。
小徐于年初看好一个地理位置不错的全新商铺,经过数次调查了解之后,准备拿出手中的几十万元积蓄,为自己置办下这项资产。与房产开发商、银行的前期沟通都很顺利,凭借良好的个人资信,银行的授信也顺利通过了。然而,就在银行即将放款的时候,她却因为一件“小事”而陷入烦恼中。
很多时候,无论事前有多周密的计划,总会有疏漏的时候。比如,投保“财产保全险”这个要求,就在她的意料之外。
贷款十年,每年保费200余元,相对于超百万元的购买价款而言,本来算不得什么,但与小徐一贯坚持的“钱花在明处”的处事原则相悖,让她感到很难受。
有了抵押,还要以银行为第一受益人购买财产保险,这是她无法理解的做法。但是后来经过多方了解之后,也只得逼着自己释然了。因为同一商用房项目中,其他办理了按揭贷款的投资人都接纳了银行的这个条件。
银行不在借款合同中与借款人约定保险条款,也不指定保险公司,只要见到保单中的第一受益人是放款银行即可,即便客户有不满,也无法定性银行的过失。这就有点“规矩已经讲在前面,接不接受全在你自己”的意味了。
与银行打交道,很多时候对方都是直接提出直白的要求。信用贷款的风险点,最大莫过于借款人意外身亡,这会使银行债权保全极为困难。
农商行和信用联社大都有保险代销资质,但其业务品种很单一,几乎除了与贷款相关的财产保险之外,重头就是以借款人身体为标的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当然,第一受益人依然必须是放款银行机构。
“安贷保”这个产品已经陆续被很多银行机构退出,但它仍然以一种变化了的方式存在。在格式化借款合同中,银行端不再与借款人约定购买保险的事项,但它依然是借款人获得授信的前置条件。
大部分寿险公司都有“借意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这款产品,当然,它的保险费率与纯粹依靠保险增信的助贷业务相比还不算太高,银行通过该种方式发放的贷款本质上还是“信用”类。
银行通过与第三方平台、保险公司合作的“助贷”模式发放的线上贷款,其保险费率恐怕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了。
就以大部分平台上的“日息万分之五”的贷款品种来看,年化18.25%借款利率的信用贷款,但凡涉及到保险增信的,信用保险的费率都在6%左右,甚至更高,已经超过很多银行对优质客户发放贷款的利率。
不仅如此,在借款人以购买经营性房产、申请线上贷款之外,汽车消费贷款捆绑销售借款人意外伤害险的情况几乎也已成为行业惯例。
购买汽车本身就与保险几乎是同时存在的,没有谁买车之后不会涉及到交强险和商业险,但以银行为受益人的借意险依然是获得授信准入的先决条件。
与保险捆绑的银行贷款何以为继?最先对银行收费(或间接增加借款人负担)提出明确要求的就是“七不准”规定了,近些年来,关于对银行违规收费行为的处罚案例虽然很多,但整体已经呈现下降趋势。
所以,目前的商业银行在要求借款人提供保险增信方面已经做得比较隐晦了,不会以各种纸质文本将这些条件写进去,必须呈现一个“事先告知,借款人自愿”的形式合规方式呈现出来。对此,管理部门很难对这种做法进行取证并施以处罚震 慑。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银行对借款人的保险增信要求也是有所区别的。比如,在小微和涉农领域减费让利方面,只要不增加这类借款群体不合理的负担,就不算触碰底线。而借款人购买“经营性”房产、小汽车,以及申请其他用途的消费贷款,都属于“改善性”的金融消费。
这就有些类似于征收消费税的做法一样,不消费就不交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过在此还是要表明一下观点,个人并不支持和赞成银行的这种做法,只是觉得大道理是这样而已。
从长远来看,银行的这种依赖保险增信的做法反而会对行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比如,依赖信用保险开展的线上贷款业务就是如此,银行除了负责放款以外,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几乎只是一个既定程序而已,过程的管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点,一是资金发放出去就不再受控,银行也没有办法监测流向和用途;二是有保险公司兜底,在大数法则下,保险公司有钱赚,银行也不会亏本。
金融监管从业者,良心做事,用心行文,如有帮助,欢迎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买房贷款还要买保险吗
很多刚接触保险的人,在了解完意外险和寿险的基本保障后,心里都会有这样的疑问:
“意外险和寿险都保身故和残疾,寿险比意外险还少了个医疗责任,却比意外险贵三四倍,买的话岂不是浪费钱嘛。”
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只买意外险或寿险,保障够不够?到底有没有必要都买?
意外险和寿险都保身故
有必要都买吗?
意外险和寿险都保身故,这是很多人会觉得二者没必要都买的主要原因,那我们就先来看看,它们各自关于身故的赔付情况。
30岁的小王给自己买了两份保险,一份是50万保额的意外险,一份是100万保额的定期寿险,投保半年后,小王不幸身故。
不同的身故原因,赔付情况并不一样:
简单来说,就是意外险只保交通事故、游泳溺水这样的意外死因,猝死、癌症都属于疾病导致的死亡,并不在意外险的保障范围内。而寿险,除了故意犯罪等免责情况外,人没了就赔钱。
虽然现在很多意外险都可以附加猝死责任,但在身故保障上,寿险仍然比意外险的保障范围要广得多。
来看看各大保险公司2021年上半年的理赔年报中,身故理赔的原因占比:
可以看到,疾病身故的理赔高达80%左右,远高于意外身故的理赔,这也是寿险比意外险要贵一些的主要原因。
看到这,也许你会觉得既然寿险的身故保障更全面,那就只买寿险就好了。
并不是!不同保险解决的主要问题不一样,我们继续往下看。
意外险和寿险,还有什么区别?
意外险和寿险的保障有重合部分,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来看看它们的主要区别:
除了大家最关注的身故保障,经过梳理,我们还提炼出二者另外两大区别:
1、意外险赔伤残,定寿只赔全残
意外险有着完善的伤残保障,是根据伤残等级按比例进行赔付,简单来说,就是轻残少赔,重残多赔。
1级伤残,赔保额的100%
2级伤残,赔保额的90%
......
10级伤残,赔保额的10%
而寿险是不赔付轻残的,仅赔付全残的,相对意外险来说,这一块的保障少了很多。
举个更直观的例子,老王分别买了100万保额的意外险和定期寿险,后因车祸右臂缺失,被评为5级伤残,意外险根据伤残等级可赔付100万*60%=60万,而定期寿险不予赔付。
2、意外险有医疗保障,定寿没有
除了身故和伤残,意外险的保障责任还多了意外医疗。不要小看这个保障,身故、伤残毕竟是小概率事件,但日常的磕磕碰碰总免不了。
尤其是给较为体弱的老人和小孩买意外险,可以着重选择意外医疗保障比较好的产品,如不限社保,能100%报销的。
综上,意外险和寿险各司其职,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加强保障。
建议所有人都买一份意外险,因为意外无法预测,寿险的话老人小孩可以不买,因为他们基本没有家庭经济负担。
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经济支柱,两者都买的话,既能保障日常意外事故,也可以抵御大的家庭经济风险,还能叠加赔付。
那么,在配置意外险和寿险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买意外险和寿险,要注意什么?
无论是买一份保险,还是配置多个险种,我们都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买意外险和寿险的时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3点有个基本的判断:
1、要把保额做足
无论是配置意外险还是定期寿险,只有买足保额,才能真正起到抵御风险的作用。
设想一下,如果因为车祸,右臂缺失被评为5级伤残,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买的意外险10万保额只赔6万,作用很小,而如果买了100万保额,能获赔60万,至少可以维持未来一段时间的生活。
寿险更不用说,一旦出险,车贷房贷的重担、父母子女的生活......保额不足根本无从解决这些问题。
2、寿险建议选定寿,保障家庭责任最重要的时间段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选定期寿险就好。
因为我们需要保障特定时期的家庭责任,如房贷车贷、小孩教育金、老人养老等,在小孩和老人阶段,则不需要背负这些压力。
相比于终身寿险,定期寿险价格会便宜很多,可以选保到60岁,或者65岁,因为这个时候,子女基本已经经济独立,不需要我们照顾了。
写在最后
说到底,意外险主要是保护自己,寿险则是为了让家人无忧,二者的保障目的并不一样。
与其在取舍间纠结,不如想想:买保险,不就是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最全面的守护,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地去追求想要的一切。
关注深蓝保,回复【福利】,可免费领取:
《社保手册》《医保攻略》《保险方案》《防坑攻略》等超级干货资料。
帮助大家「认识保险、买对保险」是深蓝保的初衷,如果你有任何保险问题尽管找我,我将用从业6年的经验给您合适的建议;
通过深蓝保投保的粉丝,一旦出险,我们将全程协助理赔。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按揭贷款要买保险(买房贷款还要买保险吗)":http://www.ljycsb.cn/dkzs/13920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