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防范“贷款”陷阱!湖南省消保委发布网络教育培训消费提示,下面是北青网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如何预防网络贷款
警惕防范“贷款”陷阱!湖南省消保委发布网络教育培训消费提示
为有效防范价格欺诈、虚假宣传、无照经营等消费陷阱,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日前,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关于网络教育培训的消费提示。
谨慎选择培训机构
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注册、美誉度好、可信度高的网络教培机构。充分利用网络查询或通过现场走访查看等方式了解网络教培机构登记注册及经营运行状况,可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www.gsxt.gov.cn/index.html)等信用公示平台,核查网络教培机构宣称的经营资格、实际开展的经营活动是否与登记注册信息一致,查询网络教培机构及实际控制人等征信状况,是否有不良信用记录或违法处罚记录等。
涉及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还需登录当地教育和人社系统网站,查询网络教培机构是否获得教育部门或人力资源社保部门颁发的教学、培训资质许可。
理性选择培训课程
在选择培训课程、购买在线教育产品和接受在线教育服务时,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轻信夸大宣传。小心识别一些培训机构在广告中宣称“名师上课”“金牌讲师等”的真实身份,多加检验“强效提分,考试一次上岸”的实际效果,对“针对性、个性化辅导”,可先行体验,了解师资、课程等具体情况,针对自身需求,科学理性选择实际有效课程。
审慎订立消费合同
网络教育培训普遍采用先收费后消费的预付款方式,培训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退费条件及途径等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周期短的课程,仔细核对合同相关条款,切莫轻信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的口头承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在请教专业人士后再行签订合同。对于承诺内容与合同不符的,可要求培训机构将承诺以补充条款的形式写进合同,明确双方之间权利义务,避免网络教培机构利用合同不公平格式条款减轻或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警惕防范“贷款”陷阱
针对经济能力有限的消费者,有些教育培训机构会诱导消费者采取分期付款或网络贷款等方式来支付培训费用。对于贷款利率、风险提示等主要条款刻意隐瞒,误导消费者,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落入“教育贷”陷阱,导致债务缠身。对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应加强自我保护,充分认识网络贷款的危害,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收集保留维权证据
网络教育培训广告宣传页面截图、聊天记录、支付记录、合同等,均可作为消费维权证据,一旦发生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等消费争议,请及时拨打12315依法维权,或通过司法诉讼等法律途径及时得到赔偿和补偿。
潇湘晨报记者李姝
对预防校园网贷的措施
来源:光明日报
严格意义上的“校园贷”市场上有五类:京东、淘宝等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任分期、优分期等,部分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P2P贷款平台(网贷平台)产品;线下私贷;银行机构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等。
大学生为什么要借贷?超前高消费的物质诱惑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国财经素养协同创新中心以24个省市几十所高校的2979份大学生关于校园贷的问卷作为样本,这些样本分散于各省会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含香港1份),覆盖东中西部和双一流本科、普通本科、高职等不同类型高校。结果显示,通过网站推广得知校园贷信息的达到23.8%。参与过校园贷的学生比例达到4.13%。学生贷来的钱用来网游赌博、购物高消费、谈恋爱的支出比重分别为5.71%、39.68%、2.89%,其中用于超前高消费占比最高。
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需求,校园金融成了各路资金竞相争夺的一块肥肉,但是整体上乱象丛生,危害极其严重。“名校贷”会收取逾期未还金额的0.5%/天作为违约金,“趣分期”则要收取贷款金额的1%/天。还有少数小贷公司会收取贷款金额7%至8%作为违约金。某高校一位学工处的工作人员说,“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这种收取违约金和利息的情况已经是非常典型的高利贷了”。
调研显示,面对校园贷无力偿还时,学生选择采用办法的排序依次是:法律手段、报告学校、向家长要钱、勤工俭学、其他、借新债还旧债。这和实际的选择顺序有出入。说明大多数学生理性上是想采用法律维权,但面对非理性的消费和后果,又想通过新旧债的转换来拖延。
“校园贷”初期宣传中常用“零首付”骗取学生信任,约定利息计入本金提前扣除或转账后立即返还,同时签订虚高借款合同,制造银行流水,接着诱导和单方面制造学生违约,一旦逾期之后,就开始按天算利息,利滚利,越滚越大。贷款逾期后,学生被迫“以贷养贷”,一环套一环,环环相套,直至掉入网贷陷阱。调查还显示,在不良贷的催收方式中,限制人身自由和黑社会性质的催收分别达到了44.95%和53.58%。
目前,不良校园贷成过街老鼠,国家有关部门也已经对此严防严治,但仍然要严防部分校园贷平台改头换面,或借助科技公司名义,或以贷款购物方式,或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通过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精准营销,换个马甲继续祸害大学生。一些小额贷款公司推出“套路贷”,“裸条贷”“培训贷”“回租贷”“手机贷”“整容贷”“求职贷”“创业贷”等五花八门,本质仍是不良“校园贷”变种。
彻底消除校园贷的隐患,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正确的引导大学生。调查中显示,认为陷入“校园贷”原因有认知能力差、自制力差、监管滞后、财经教育缺失的综合评分分别为4.79、4.64、3.08、2.68分,排在第一位的认知能力差是大学对自我的金融知识储备不足,导致分辨能力差的感受,自制力差说明大学生对生活消费计划不足,攀比消费情形下产生了价值观的扭曲,背后是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和财经素养教育的缺位。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与人生观,做好财务收支计划,提高金融辨识能力和财经风险控制意识,学会敬畏金融市场,开展征信教育,扫除不良“校园贷”存在的土壤。
其次需要严刑峻法。监管要严,打击处罚要狠。非法校园贷之所以铤而走险,缘由就在于社会防范体系不严,违法违规成本过低。中国财经素养协同创新中心调查显示,在谈到如何消灭校园的问题时,“国家要出台严厉政策、职能部门要严格管理”等两条建议赫然摆在第一、第二位。
再次,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和消费金融制度。建立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等为主体的资助政策体系;制订基于辅助学业完成的额度可控的消费贷款制度,创新针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模式和服务渠道,把大学生金融服务工作当作银校合作的大事来抓,精准满足大学生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方旭)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如何预防网络贷款(对预防校园网贷的措施)":http://www.ljycsb.cn/dkzs/1391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