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系因“高息贷款”陷债务危机,持有成都银行7210万股被拍卖,曾牵涉17家银行,下面是21世纪经济报道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成都最大贷款公司
11月13日,由于股东四川怡和集团陷入债务危机,成都银行(SH.601838)遭法院拍卖的7210万股权,累计引来超过16000人次的围观,相比前两天翻了一倍,但至今无人报名参与竞拍。
梳理可以发现,怡和集团旗下曾涵盖制药板块(升和医药)、地产板块(怡和置业)、教育板块(金苹果教育),债务危机牵涉多达17家银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在产权交易平台上,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光大银行成都分行正在把持有的怡和系债权进行出让。光大银行成都分行指出,“怡和系企业因无法偿还银行债务,众多资产遭多家金融机构多轮查封或多轮交互查封,其大多数企业(包括成都中汇制药)亦因此举步维艰,或停止生产经营。”
银行股权拍卖为何逐渐增多?“多数商业银行的股东出现财务困难,比如将银行股权进行质押,或者因纠纷被法院查封,涉及司法诉讼而被迫拍卖。”汇盛国际融资总裁黄立冲向记者分析。
民企龙头身陷债务漩涡6年
京东拍卖平台显示,在11月30日-12月1日期间,成都银行三家股东所持的该行合计7210.48万股股份,将被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拍卖,其所得款项用于偿债。
三家股东企业分别为四川怡和集团、怡和仁诚贸易公司、高威投资公司,所持股份依次为5000万股(起拍价5.35亿元)、1090.99万股(起拍价1.17亿元)、1119.49万股(起拍价1.19亿元)。
(图片来源:京东拍卖平台)
穿透股权可以发现,三家企业均属于怡和系。怡和系实控人粟世金持有四川怡和集团26%股权,为最大股东;持有怡和仁诚贸易公司58%股权;持有高威投资公司100%股权。
粟世金担任怡和置业公司总经理、执行董事,以及高威投资公司总经理等职务,由于旗下多家公司亏欠债务,2016年至2019年期间,粟世金本人被法院列入限制高消费人员多达10次。
公告显示,此次成都银行被拍卖的股份,展示价为10月20日当天的收盘价10.69元,实际起拍价则以开拍前20个交易日每股的收盘均价为准。
据成都银行2020年半年报,怡和集团持有成都银行5000万股股份,占流通股本的比例约为2.63%,位列该行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第8位。若以7210万股计算,则可以排进第5位,占流通股本比例为3.81%
作为四川省重点民营企业的怡和集团,自2014年进入债务重组阶段,但至今尚未完全从债务漩涡中挣脱。
据此前媒体报道,2014年8月,怡和集团总负债逾40亿元,其中银行的风险敞口25亿元,涉及17家银行。此外,集团牵涉了16亿元的民间高息贷款,其中实际使用本金约7亿元,其余9亿元为“利滚利”产生,高息资金导致公司资金链全面断裂,宣布破产。
记者梳理发现,此后怡和集团的债务重组未见明显成效,诉讼纠纷不断,被多家金融机构轮番冻结资产以及强制执行,曾经持有的金苹果教育公司、成都中汇制药公司的全部股权已经转让他人。
启信宝显示,怡和集团在2014年7月至2020年7月之间的6年期间,被各地法院判决强制执行79次,执行总金额高达10.16亿元。怡和系债务危机涉及17家银行,包括重庆银行4.8亿元、攀枝商业银行3.1亿元、恒丰银行2.7亿元等,还包括2家资管公司和40余家的民间高利贷借款主体。
民生银行成都分行曾就2946万元借款将怡和集团、怡和仁诚公司告上法庭,并提及可能将怡和集团和怡和仁诚公司分别持有的500万股和690.99万股成都银行股份,将被申请拍卖、变卖后所得价款进行优先受偿。
“债务危机”曾波及17家银行
记者从中国裁判文书网处获悉,今年5月份,恒丰银行成都分行向法院申请查封四川怡和集团、怡和天成房产公司、怡和置业公司以及成都中汇制药公司旗下多套房产以及土地使用权。
此前恒丰银行成都分行已对怡和集团发起诉讼,前者曾在成都子平投资公司的委托下,于2013年底向怡和天成房产公司发放1.2亿元贷款,借款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6%,担保方包括怡和集团、金苹果教育公司等,但期满时仅由怡和集团还款3000万元,有9000万元逾期未归还。
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贷款中第三方成都子平投资公司提前向怡和集团收取2160万元手续费。怡和集团辩称,实际贷款金额应以到账金额为准,并向法院出示了向子平投资转账的凭证,认为公司已偿还本金5114.6万元,最终法院判决并未支持这一说法。
以当时怡和集团的财务情况,已经很难向银行进行贷款,因此找到了子平投资这一民间借贷公司,由其委托恒丰银行进行放贷并催收,但代价除了6%的年利率以外,还需额外付出2160万元的手续费,换言之,这笔一年期借款的年利率高达24%。
实际上,在2014年债务危机爆发后,17家银行共同表决通过《怡和集团金融帮扶一致行动方案》,方案中怡和集团承诺,将在2年帮扶期内按时偿还所有贷款利息;银行债权人们则承诺,帮扶期内对到期的授信业务正常周转,不抽贷、不压贷。
后经过几次修改,帮扶期从2015年底一直延续到2019年6月,但如果怡和集团未能按时还款,债权人有权收取已经减免的利息、罚息及复利。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指出,在行动方案下,成都中汇制药两年内共偿还了10次罚息,但2018年3月20日偿债行动戛然而止。截至2019年9月攀枝花市商业银行进行起诉时,成都中汇制药仅归还本金82.71万元,仍欠付借款本金2917.29万元,罚息高达1014.12万元。
2020年9月,法院判决,攀枝花市商业银行按约向被告中汇制药公司发放了贷款,中汇制药公司未按约定归还借款本息,构成违约。
此外,记者注意到,目前在产权交易平台上,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光大银行成都分行正在把持有的怡和系债权进行出让。
截止2018年10月,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持有怡和集团的债权达1.53亿元,该笔债权由梁山、杨怀杰提供的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人民东路48号“四川物资大厦”1-4层房产面积9305.5平方米的商业用房提供抵押担保。
光大银行成都分行的公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3月,其持有成都中汇制药的债权达5998.88万元,由怡和天成房地产公司以其位于高新区紫荆西路6号“神仙树大院”25幢1-2层、26幢1-2层总建筑面积2,877.07平方米的商业用房提供抵押担保。
除上述银行外,据不完全统计,怡和集团及其关联公司还与建行、浦发、中信、德阳银行、重庆银行、成都农商行、渤海银行等银行有过金融借款纠纷。
光大银行成都分行指出,“怡和系企业因无法偿还银行债务,众多资产遭多家金融机构多轮查封或多轮交互查封,其大多数企业(包括成都中汇制药)亦因此举步维艰,或停止生产经营。”
银行股权拍卖“冰火两重天”
11月12日,记者以“银行股权”为关键词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搜索发现,开年至今共有2664笔银行股权被拍卖“倒手”,即将开始的还有108笔,拍卖价格最低的一笔股权仅为3081元,最贵的则达3.15亿元。
对拍卖标的银行进行简单梳理发现,被拍卖的股权基本为中小银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更是占大部分。
其中比较受欢迎的为上市银行股权,非上市银行股权则容易遭遇流拍。最受欢迎的一笔股权拍卖为江阴银行的60万股,围观次数达8076次,出价累计次数244次,价格从最初的171万元上涨到243.61万元。该笔股权拍卖成功的1月13日当天,江阴银行每股价格为4.65元,而拍卖价格仅为4.06元。
“被争抢的都是一些上市银行、拟上市银行的股权,也能反应出这些银行质地都比较优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而部分银行频繁遭遇流拍也反应了不良率走高等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导致投资者不看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前景。
成都银行三季报显示,2020年1-9月营业收入104.24亿元,同比增长12.06%,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长4.81%。截至2020年9月末,总资产6390.9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7.07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0年9月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98.91%,较上年末增长45.03个百分点。
华泰证券研报认为,成都银行高成长性有望长期保持,成渝战略定位再度升级有望持续释放区域经济红利,进一步提升公司未来发展潜质,应享受一定估值溢价。
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在最新研报指出,2019年以来,受前期金融监管政策及宏观形势变化影响,过去中小银行高速发展中积累的问题显性化,风险事件频发,且在盈利能力、资产规模扩张、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水平、公司治理方面均面临困境。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成都10大排名贷款公司
中国网财经7月12日(记者安然 朱玲)各地监管部门对于小贷行业的合规治理持续推进。
近日,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公布了该市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公司名录。根据名录,有9家小贷公司和4家融资担保公司被责令停业整顿。
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为确保小贷行业依法合规经营和持续健康发展,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对行业的整顿一直在持续。2022年以来,小贷公司开始批量退场。
停业整顿、取消试点
从名录来看,71家小贷公司中,成都市锦江区新融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都市成华民信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武侯区创投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等9家小贷公司被责令停业整顿。根据要求,停业整顿公司在停业期间不得开展新业务。
7月4日,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拟取消海南中宇慧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资顺(三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资邦(三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海南神州数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海南银恒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5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
6月20日,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办发布《关于全省小额贷款公司2021年度分类监管评级情况的通报》和《关于做好小额贷款公司停业整改工作的通知》显示,评级为D的12家的小额贷款公司需进行停业整改。
6月8日,内蒙古地方金融监管局取消了6家小贷公司经营资格。2月14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于发布《关于广州快氪在线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风险提示》,强调广州快氪在线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已停业整顿,并因失联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更早之前的今年1月,安徽、江苏分别披露取消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经营资格的名单,要求22家小贷公司退出市场。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对行业的整顿一直在持续,目的在于剔除小贷行业的“沉疴旧疾”,使小贷行业的整体发展提质增效,切实为实体经济的服务发挥充分作用,有利于小贷行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
行业现分化之势
近年来,小贷行业的发展状况整体并不乐观。据央行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小贷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仍然处在下降趋势, 2022年一季度全国在运营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为6232家,全国从事小额贷款的工作人员数为61039人。从2015年至今,小贷机构数量已减少2733家。
有业内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造成小贷公司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小贷公司自身来说,部分小贷公司经营及风控能力较差,经营艰难,利润率大幅降低甚至亏损,股东加速撤资,退出市场;从行业发展环境来看,行业定位模糊,行业立法、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相关配套政策缺失。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小贷公司陷入尴尬境地。
不过,一边是地方性小贷公司的停业整顿、清退,另一边是网络小贷的密集增资。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注册资本达到50亿元门槛的小贷公司已有10家。今年以来,腾讯、头条、度小满旗下小贷分别增资至100亿、90亿、74亿。此外,360金融、OPPO、VIVO旗下小贷也增资至50亿。
无疑,上述增资行为也主要是为了满足合规要求。根据2020年11月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苏筱芮表示,这也体现出作为股东的互联网巨头对网络贷款业务前景的看好,也能够表明其合规经营和稳步扩大业务规模的决心,能够为后续展业筑牢根基。
对于后续小贷行业的发展,苏筱芮认为,行业仍将延续分化之势,建议相关从业机构立足初心,充分挖掘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资金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与科技水平,打造自身的差异化、特色化业务。
(责任编辑:王晨曦)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成都最大贷款公司(成都10大排名贷款公司)":http://www.ljycsb.cn/dkzs/13874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