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还贷就是最好的理财?这家银行每天近400人排队,个贷经理连午休的时间都没了,下面是华夏时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利率6.37
某知名银行营业部零售贷款服务中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见习记者 王兆轩 北京摄影报道
春节前后,针对激增的“提前还贷潮”,排队数月、没有额度、要交违约金,可以看出,对于蜂拥而至的“上帝”,银行的配合意愿并不高。
“我们行从春节前后开始,每天差不多至少将近400人办理提前还贷业务。”某知名银行北京一支行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该支行为这家银行在北京市区唯一线下办理提前还贷业务的网点,记者对此表示震惊,继续追问,该行工作人员表示“只是规定”。
当“高位站岗”手里有钱的购房者们纷纷涌进银行“立即止损”时,市场上对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呼声一浪更比一浪高。
然而,作为银行十分看重的优质(中长期零售)资产,近些年商业银行普遍受到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A股42家上市银行中,2022年上半年净息差同比缩窄的有32家,仅有8家保持小幅微增态势。
业内专业人士表示,银行对于未来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可能性较小,一方面是2022年LPR多轮下调压力下,已经十分不乐观的净息差在一季度持续承压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且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并不会带来新贷款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在操作层面难度较大,因为房贷利率并非统一制定,因人而异,调降存量利率意味着需要对征信进行重新核查,工作量巨大。
提前还贷 立即止损
“您好,请问您办理什么业务?”
“提前还贷,谢谢!”
2月9日下午,《华夏时报》记者以还款人的身份来到某知名银行在北京的一家支行个贷服务中心,这里为该行北京地区的借款人集中办理提前还贷等相关业务。
“从春节后开始,一直到现在,每天人都特别多,平均每天有400人左右来办理提前还贷业务。”门口负责排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因为天气原因人还相对少点但至少也要排到300位之后,看到记者的排号单上显示“您前面有14位”,他笑着表示,“别着急,找个位置坐吧,速度很快的,你这个差不多20多分钟就能排上。”
2月9日,北京迎来立春后的首场小雪,已经逐渐回暖的气温又出现了明显下降,室外阴冷潮湿,等待大厅内人头攒动,一直到临近下班,办理房贷业务的柜台经理们,终于有时间站起来活动一下,“中午我们不休息,因为中午人更多。”个贷经理对记者感叹。
自2022年以来,楼市刺激政策暖风频吹,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首套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等发布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城市的队列中,眼看着多城首套房贷利率开始迈入“3时代”,那些房贷利率依然站在5%到6%“高位”的买房者们坐不住了。
《华夏时报》记者在等待叫号期间采访的多位受访者表示,提前还贷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手里有了多余的现金,这部分钱的来源,有的是存款、理财资金的赎回,还有的是年底单位发的奖金等;二是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目前市场上能够稳定跑过房贷利率的产品不多,目前郑州首套房贷利率已降至3.8%,提前还贷就是最好的理财,应当“立即止损”。
记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多数选择提前还贷的客户贷款利率介于5%至6%之间。
实际上,自1月5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后,多地开始调整首套房贷款政策,据诸葛找房不完全统计,已有30城下调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截至1月末,贝壳研究院监测的103个城市中,首套利率低于4.1%的30个城市中,二线城市8个,其余均为三四线城市,其中,南宁、珠海、株洲和常德利率3.7%,为全国最低。
提前还贷难,等待时间长,还贷权限门槛上移是多数客户还贷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对于银行此举,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购房者提前还贷对于银行机构而言,除了打乱原有的资金计划、影响资产端规模和利息收益外,也会对银行的存贷比、流动性以及资产与负债结构带来直接的影响。”
3到5个月的等待期是记者在北上广深地区各家银行采访中得到的最多的口头承诺时间。“线下预约还款目前已经登记到6月底,”某国有大行信贷人员表示,“如果下个月预约,那实际扣款时间可能就要等到8月份了。”
此外,目前多家银行取消了线上或线下预约,只开放单一预约通道。
“我们目前只能电话预约,手机银行暂时预约不了,这个月的已经约完了,或者等到5月份的线上额度出来再约。”建行上海地区某支行个贷经理表示,
“这个月还款的人最多,目前我行规定一年只能预约一次,且提前还款额需要超过月还款额的6倍以上。”
与建行不同,农行北京地区则是只开放了电话预约通道,“我们是按照银行的经营情况不断调整的,目前来看等待时间长除了还贷人数较多的因素外,我们的每笔提前还贷资料都需要上交分行进行审批。”农行某支行个贷经理表示。
也有的银行一周只开放一个工作日或只开放一个线下网点集中办理提前还贷业务。
招行北京地区只开放月坛某支行集中办理提前还贷业务,2月10日,记者再次致函该行询问为何只开设单一网点处理目前全市激增的还贷客户,截至发稿,未收到招行方面回复。
除此之外,广州某国有大行每周二集中办理提前还贷业务,“我们行每周二上午9点至11点,下午2点至4点集中受理。”该行信贷人员表示,每天柜台大概放出50个号左右,先到先得。
对于借款人较为关心的违约金问题,交行上海某支行信贷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2年我们是按提前还款额的千分之一进行收费,但今年截至目前我们是免收提前还款违约金的,但之后不清楚,如果之后有变化政策通知需要收费,客户可以电话联系我行,我们会进行解释,我们只在借款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进行扣费。”当记者问道,对收取的违约金额度是否可以和银行协商,该信贷人员表示,“如果借款人对于扣除违约金不满,也可以选择不还款,等待下一个年度再还。”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多数银行规定,只要满足还款期限1年以上这个条件,提前还贷无需缴纳违约金。不过,一些地区仍然需要根据贷款合同进行操作。
排队数月,没有额度,要交违约金,从中可以看出,对于购房者的提前还贷,银行的配合意愿明显不足。
但银行也有话说。某城商行信贷内部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客户提前还款本质上属于客户申请变更原借款合同条款的行为,对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且处理处置都需要走相应的审批流程。”
降存量房贷利率呼声高
当“高位站岗”的提前还贷大军纷纷开启“自救”模式的当下,对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我2019年因为结婚买了一套房,利率5.88%,而且我还不是最高的,身边有朋友甚至超过了6%,对于我们这些刚工作不久的购房人来说,特别想知道目前有没有办法可以享受到现在更低的新房贷利率。”来自江苏的一位网友在某社交平台上表示。
房贷利率由五年期LPR和加点两部分组成,事实上,针对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呼声主要集中在银行的加点部分,挂钩5年期的LPR会在今年的重定价周期后自动下调,2022年五年期LPR历经三次下调由2021年年底的4.65%下调至4.3%,调整幅度共计35BPS,而存量房贷利率的加减点幅度不变。据海通证券研究所估算,当前存量房贷利率水平比市场化利率水平高1至2个百分点。
以贷款100万元、30年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进行计算,当贷款利率为6.37%时,每月月供为6235.43元,当房贷利率为4.1%时,每月月供仅为4831.98元,前后相差超1400元。
房贷作为银行十分看重的中长期优质零售资产,不但利率稳定且坏账率极低,因此,存量房贷各家银行都十分看重,但对于未来是否会调降存量房贷利率,业内专业人士表示,银行同意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可能性较小,大部分的存量房贷利率依据LPR加减基点进行调节,已经考虑到利率动态变化,且房贷利率调整本身已写入借款合同。此外,对于银行来说,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只会让已经不乐观的“净息差”持续受损,并不会带来新贷款量的增加,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当前重点任务是稳定房地产市场,存量房本身利率的变动并不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直接的影响。
据央行《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53.16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5%,比上年末增速低6.5%。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仅增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
可以看出,房贷这块优质的中长期资产自去年起开始增长乏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2022年净息差中也可以窥见一二,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2022年上半年净息差同比缩窄的有32家,仅8家保持增长态势。以房贷业务占比相对较高的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为例,工行、农行、建行、交行分别同比收窄9BP、10BP、4BP和2BP,股份行缩窄幅度更甚,其中,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同比收窄分别为37BP、37BP、17BP和14BP。
更不乐观的是,随着2022年LPR的多轮下调,东方证券研报提出,住房按揭贷款的重定价将会在2023年一季度产生较大扰动,LPR的下行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进而影响净息差。
在银行息差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有银行人士进行过粗略计算,若存量房贷利率的加点下调1个百分点,银行业一年减少的利息收入将高达数千亿元。
针对目前提前还贷难的现状,不少专家及学者提出对应建议,2月11日,知名经济学家任泽平提出:“下调存量房贷利率有利于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解决消费者扎推提前还贷难、违规转贷等一系列的问题。”
业内专业人士表示,从操作层面来看调降存量房贷利率存在一定难度,因为房贷客户的利率并非统一制定,因人而异,与个人征信息息相关且各地区间差异也较大,如若调整存量利率,则意味各家银行需对客户征信再次进行核查,工作量巨大。
贷款利率大调整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6月13日,一次政策利率下调引发市场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显示,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6月13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上次为2.0%。
消息公布后,债券市场有所反应。国债期货全线高开,10年期国开活跃券“23国开05”收益率下行2.41基点,10年期国债活跃券“23附息国债12”收益率下行3个基点。
有分析师直言本次下调幅度超预期,也有分析人士表示符合预期。 “比想象的更积极。”有券商分析师如此评价此次央行政策性利率下调。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这是政策利率对经济基本面做出的顺势反应。“此次超预期调降,或体现降息稳定市场信心的迫切性。”国金证券首席分析师赵伟认为。
随着本次7天逆回购利率下调,多位分析人士预计本月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将同步下调10个基点,同时本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概率将同步进行调整。
10个月后再迎逆回购利率下调
7天期逆回购利率是短期政策利率,和1年期的MLF利率(中期政策利率)共同组成了政策利率体系。在2022年,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有两次下调,分别为时间为2022年1月17日和8月15日,下调幅度均为10个基点。彼时,当月的MLF利率、LPR报价也有所下降。
杨畅分析,一般来讲,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是将短期市场利率稳定在政策利率附近,根据央行前期的表述,一般主要关注的市场短期利率是DR007(银行间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利率债为质押的7天期回购利率)。从近期表现看,截至6月12日,DR007利率报1.806%,7天移动均值与7天逆回购利率的差值,连续26个交易日为负,反映了市场对资金需求并不强烈。在此背景下,下调逆回购利率,收窄逆回购利率与DR007利率之间的差值,意图或在反映市场真实资金状况,或也表明了对经济偏弱态势的确认。
一般来说,DR007在内的7天期货币市场利率品种会维持在7天期逆回购利率上方。而6月份以来,DR007、R007等关键货币市场利率已分别降至1.8%和1.9%左右。“货币市场利率中枢已率先下移,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也是与市场利率同频共振的体现。”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
从过往历次7天逆回购节奏来看,赵伟分析,自2019年以来,7天逆回购下调6次,其中,2019年11月1次,2020年2月、3月共两次,2022年1月、8月共两次,以及2023年6月。每次下调阶段,都对应当月MLF利率相同幅度下调,LPR非对称降息现象自2020年以来较为明显,例如,2022年8月,7天逆回购、1年期MLF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1年期LPR、5年期LPR分别下调5个基点和15个基点。
LPR降息可期
近期,大中型商业银行掀起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浪潮。6月8日,国有大型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本周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陆续宣布,从6月12日期下调存款利率。存贷款利率结构来看,贷款利率是否也会有所下降?
多位分析师认为,本次政策性利率的下调,或将带动本月中期MLF利率下调,并进一步带动LPR下降。杨畅认为,尽管逆回购利率与MLF利率在短期的波动方向并不完全一致,MLF利率作为央行的中期政策利率,目标在于引导中期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附近波动。但从历史表现来看,MLF与逆回购利率的差值基本维持在75个基点,这或许也意味着MLF或许也会存在下调的可能性。由于LPR是由MLF加点构成,这或许也意味着近期LPR也存在下调的可能性。
对于可能降息的幅度,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6月15日MLF操作利率也将下调0.1个百分点,至2.65%。本月1年期LPR报价和5年期以上LPR报价很可能出现非对称下调,即1年期LPR报价可能下调5个基点(0.0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LPR报价下调15个基点(0.15个百分点)。梁斯预计本月MLF利率将同步下调10个基点,本月LPR大概率将同步进行调整。
赵伟也表示,现行LPR锚定MLF利率的框架下,LPR或仍有下调空间,带动融资成本进一步回落,刺激实体需求。流动性平稳宽松下,淤积在金融体系的资金也需要政策加强引导,加强对实体的结构性支持等。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利率6.37(贷款利率大调整)":http://www.ljycsb.cn/dkzs/13840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