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利率8.7(贷款利率8.3%高吗)

贷款利率8.7(贷款利率8.3%高吗)

贷款知识 金融界 投稿

中信证券研究:宽信用正在路上,预计2022年1月信贷投放“开门红”顺利,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利率8.7

文丨程强 王希明

12月社融和信贷总量与预期接近。信贷中票据融资占比较高,但属意料之中。企业中长贷少增幅度有所收窄,表明企业融资需求没有进一步转弱,12月的票据转贴现0利率应是信贷考核压力增加所致。居民中长贷同比转负,我们认为是因为地产销售下滑的滞后传导而非政策主动收紧。近几日票据转贴现利率回升至2021年7月以来新高,预计2022年1月信贷投放“开门红”顺利,宽信用正在路上。

央行发布2021年12月份金融信贷数据。其中,新增信贷1.1万亿(前值1.3万亿,我们预期1.2万亿);新增社会融资总额2.4万亿(前值2.6万亿,我们预期2.7万亿);社融存量同比增长 10.3%(前值+10.1%,我们预期+10.4%);M2同比增长9%(前值+8.5%,我们预期+8.7%)。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票据融资同比大增在意料之中,企业中长贷少增幅度有所收窄,说明信贷投放考核压力可能是12月票据0利率的主要原因。

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3万亿,同比少增1234亿,Wind一致预期1.24万亿。12月1.13万亿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中,新增票据贴现占了4087亿,比去年同期多增2043亿,这一般是信贷投放质量不高的表现。不过,12月的高频数据显示票据转贴现利率一度降至0%附近,表明银行对于“票据冲量”的需求很大,因此票据同比大增是可以预见的。

这背后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监管加大信贷投放指标要求,二是实体企业贷款需求不足。我们认为这两个原因都是存在的,市场对此也有一定预期,但是关键的问题是这两个原因哪一个是主要原因。如果信贷考核提高是主因,则对未来的信贷投放应该更乐观;如果企业融资需求不足是主因,则对未来的信贷预期可能要下调。12月企业中长贷同比少增2107亿,比11月的少增幅度收窄363亿。这表明企业贷款需求的变化可能不大,监管的信贷指标要求预计是票据0利率的主因,对未来信贷投放不必悲观。

▍居民中长贷由前两月的同比多增变为同比少增,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地产销售下滑的滞后传导效应,而非政策主动收紧。

在连续两个月的同比多增之后(10月多增162亿,11月多增772亿),12月的居民中长贷变为同比少增834亿。我们认为居民中长贷放缓可能并不是房贷政策收紧,因为从草根调研的情况看,12月银行的房贷放款速度仍在加快。更可能的原因是前几个月地产销售的下滑传导至了房贷。购房者需要先跟开放商签订购房合同,才能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在一段时间的审核和排期后再放款。因此居民中长贷数据滞后于地产销售。地产单月销售面积增速从7月开始进入负增长,8-11月同比跌幅都超过10%。10月和11月还有较多积压的按揭可以投放,而12月时期地产销售的下滑可能更明显地传导至了房贷。

▍12月政府债净融资1.17万亿,是社融增速回升的主要推动力,信托贷款全年压降2.01万亿。

12月社融增速10.3%,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由于今年政府债发行节奏偏慢,12月还有1.17万亿的政府债净融资,比上年同期多增4592亿,是社融增速回升的主要推动力。12月信托贷款减少4580亿元,全年减少2.01万亿,全年压降幅度为31.1%。截至2021年12月底,信托贷款余额仅有4.36万亿,预计后续信托贷款压降幅度有望降低。12月委托贷款减少416亿,2021年的单月增减幅度均在500亿之内,全年累计压降1.6%,余额基本保持稳定。直接融资方面,12月企业债净融资2225亿,股票融资2118亿,与前月变化不大。

▍M1和M2增速同步上升,财政支出加速但余额仍同比多增5000亿,或部分结转至2022年初支出。

12月M1和M2增速分别为3.5%和9%,均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财政存款12月减少1.03万亿,财政支出继续保持较大规模。但是因为2021年不仅政府债发行后置,而整体的财政支出都偏慢,所以12月底的财政存款仍然比上年末增加了5617亿。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末的财政存款同比增长分别为-596亿、301亿和3931亿,都低于2021年。我们认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下,部分财政存款或结转至2022年初支出形成实物工作量。

▍进入2022年后票据转贴现利率回升至2021年7月以来新高,预计2022年1月信贷投放“开门红”顺利,宽信用正在路上。

社融数据的季节性极强,12月历来就不是信贷投放的大月,且有12月票据0利率的存在,信贷数据大幅超预期的可能性本身就较低。1月既是全年信贷投放量最大的月份,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的第一个完整月份,社融数据更加值得关注。

票据转贴现利率在2021年12月下旬达到0利率,但是进入2022年1月后快速回升,1月6日-1月10日利率达到2.6%以上,为2021年7月以来最高。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充裕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票据利率在1月的反转可能说明了信贷投放“开门红”进展顺利,预计2022年1月新增信贷超过4万亿,甚至有望达到4.5万亿。

地产链已经基本迈过金融底,且年初各地重大项目陆续开工,我们认为2022年上半年社融增速有望企稳回升,预计年中高点为11%左右。考虑到2021年初的社融高基数,2022年一季度的社融直接读数可能不会特别高,但是其绝对量应该比较可观。

本文源自金融界

贷款利率8.3%高吗

新华社上海12月20日电 题:装修只需11万余元银行却审批了27万余元,“装修贷”是啥套路?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淑娟、孙青

“想装修但时间和资金都不够用?找互联网一站式装修服务平台!”帮装修还提供贴息贷款,这样的“好事”令不少消费者心动。但近期,主打“装修贷”业务的上海互联网装修平台优居客破产倒闭,至少上千名业主的装修款被卷跑,其中有不少是从银行申请的“装修贷”,涉案金额初步估算达数亿元。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互联网装修平台利用“装修贷”沉淀资金,迅速扩张,但由于运营不规范,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浮出水面。今年以来,上海、杭州、青岛、无锡等地相继有互联网装修平台倒闭,引发了大量纠纷。

装修只要11.53万元,银行却审批了27.2万元

24岁的李帆打算装修房子,通过互联网搜索到了一家名为优居客的互联网装修平台。优居客官网显示,提供免费量房、设计、报价、监理等一站式装修服务,并提供免息装修贷款。

李帆毕业工作一年,工资不高,买房后没钱装修。他曾向银行申请过装修贷款,但因还款能力不足等原因被拒绝。通过优居客,李帆不仅可以申请银行贷款,还可以获得贷款利息补贴,这让他大喜过望。

通过优居客的推荐,李帆很快从一家银行成功贷款。约10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总价款是11.53万元,银行最终贷给他27.2万元。李帆说:“很多人贷款的钱都远高于装修款。当时,优居客和银行业务员都让我们多贷一些钱,我想反正平台可以贴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银行申请了29万元。”

根据优居客合同协议,贷款发放到业主个人账户后必须转入优居客账户进行资金托管。一些业主称有银行员工也要求托管到优居客,对此说法银行则颇感委屈。涉事银行表示,贷款是发放到客户个人账户而非平台,银行对此并没办法约束,银行对员工也要求不得对客户进行诱导、误导。

据记者了解,优居客作为互联网装修平台,实际上承担的主要是信息中介的角色,为业主推荐装修公司并负责装修进度的管理和监督。其业务模式就是业主将装修款项托管在优居客,优居客会根据进度分阶段付款给装修公司。

令不少客户没想到的是,装修还没完成,优居客就宣布破产倒闭了。很多客户表示,“房子装修了一半,变成半拉子工程,装修队在催债,还要向银行还贷,苦不堪言。”

优居客官网显示,其在建装修项目有5000多个。目前,优居客实控人已失联,不少业主到警方报案。

运作不规范滋生金融风险,损害消费者权益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装修贷”运作不规范,容易滋生金融风险、危害消费者权益。

优居客承诺给予装修业主免息贷款,并鼓励业主从银行多申请贷款金额。据记者调查,所谓的“免息”实际上由平台贴息,有的贷款年利率为8.3%,有的为6%。据了解,这个利率在消费金融领域相对较低,不少消费金融贷款利率都超过10%。

优居客这类公司其实很难从银行获取贷款,实际上是利用“装修贷”托管模式进行了变相融资,资金链风险巨大。

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勇认为,在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介入的模式下,平台利用业主的个人信用获得低成本的银行贷款,资金用途无法监控,风险不可控。

此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发放是否符合审慎经营规则遭质疑。根据《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监管规定,银行办理个人贷款业务时,应严格审查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此外,银行也有义务对合作机构进行审慎的风险评估。

不少业主表示,在办理“装修贷”过程中,银行业务员在明知施工实际金额、且不少业主偿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依旧鼓励业主多申请贷款。“根本还不起,当初多申请贷款就是打算装修完成后将剩余资金套出来,以偿还银行贷款。”月工资6000多元的李帆说,“装修贷”每月要还约1.3万元。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王凤岩认为,如果银行诱导业主多贷款,又要求业主将资金托管给平台,做法明显不合规。

亟待规范整顿,防止风险蔓延

受访专家认为,“装修贷”作为消费金融产品,有市场刚性需求,可以满足业主资金周转的需要,但要坚决防范因不规范运作产生的风险。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2018年上半年,互联网装修公司“跑路”致使消费者财产损失巨大成为前十大投诉热点之一。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表示,“今年涉及‘装修贷’的各类投诉案件激增。消费金融本身是好的,但如果运作不规范,会放大风险,直接损害百姓利益。”

上海沪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吴绍平认为,根据优居客的模式和合同看,优居客已涉嫌合同诈骗犯罪,如果银行伙同或与优居客串通共同欺诈业主,那也有合同诈骗共犯的嫌疑。

王凤岩表示,装修行业线上迁移的趋势很明显,而且市场规模很大。一旦互联网装修平台过度使用“装修贷”金融杠杆,最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将严重危害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应整合相关监管资源,出台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整顿措施,明确相关贷款资金的用途,防控风险。

王勇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要加强业务的合规审慎经营,强化对信贷资金的有效监管,保证信贷资金账目清楚、专款专用。同时,专家提醒消费者,在互联网新经济的趋势下,很多人倾向于通过互联网渠道来获取服务,应提升金融风险意识,保护个人权益。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利率8.7(贷款利率8.3%高吗)":http://www.ljycsb.cn/dkzs/13838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