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2012年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和贷款余额的关系)

2012年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和贷款余额的关系)

银行为什么不自己处置不良资产?,下面是专业顾问马延哲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2012年不良贷款余额

  

经济越好,投资越容易赚钱;当经济越差,投资越可能亏钱,这是常理。但是,有这样一个特殊“行业”,却可以在“最坏时代”里做“最好的生意”,它就是“不良资产处置”。(欢迎关注公众号马延哲) 不久前,新华社的一篇《不良资产处置:“错放的财富”孕育“新蓝海”》的文章,在不良资产处置业界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文章称:全行业通过加速整合资源,嫁接综合金融服务、对接产业资本,以经营理念主动管理不良资产,推动行业由传统的“一卖了之”模式进入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处置产业链的“2.0代”。  不管是官媒的推文,还是真实数据统计,都从侧面反映了不良资产处置绝非三分钟热度的小打小闹,而是已经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现状:市场快速扩容  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档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金融体系备受考验,商业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资产逐渐暴露,不良率急剧上升,不良贷款余额快速攀升。

自2012年三季度起,银行业不良余额和不良率进入上升通道。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6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 1.74%。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小民在论坛上表示,2013年起,商业银行开始批量出售不良资产包,每年成交规模日益提高,从2013年的700多亿元迅速提升到2017年的5000多亿元。  此外,赖小民还表示,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总额有望在2020年达到3万亿元!  伴随银监会放宽地方资产管理平台限制,以及新一轮“债转股”的推行,“不良资产”成为各路资本追逐的逆周期投资“热门资产”。多机构竞相“围猎”  市场的扩容吸引了大量机构涌入,并从事和不良资产收购、处置、转让或投资相关的业务。一级市场不良资产收购的主力军仍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据赖小民介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参与本轮不良资产市场,累计收购不良债权近1.2万亿元,市场占比合计达到80%以上。  随着近年来经济环境趋市场化,国家开放AMC牌照和监管准入门槛放开,不良资产处置这门垄断行业再次火热。  经济大环境决定了不良资产行业的兴起,行业兴起及政策鼓励,决定了不良资产处置二级市场的活跃。

与此同时,境外资本和民营资本都对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国已有近50家地方AMC正式成立,其中有14个省级行政区域至少已拥有两家地方AMC,浙江、广东、山东、福建4省更是拥有3家地方AMC。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通过设立资产管理业务部或成立资产管理附属公司,参与不良资产二级市场业务,各地民营资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

  截至2017年10月,全国已设立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达到55家。除此之外,近两年,一些民间的、非持牌的资产管理公司也纷纷成立,瞄准不良资产市场,这些大大小小公司的数量将近3000家。

  此外,外资其实也是上一轮周期中不良资产市场的重要投资人。

  而在这一轮周期中其更是加大了对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投入,包括KKR、海岸基金、高盛资本、橡树资本等都不同程度参与不良资产的收购与处置。

  橡树资本在2013年与中国信达成立了合资公司,从事不良资产投资业务。橡树资本目前在大中华区的累计投资已超过60亿美元。

讲了这么多,那么银行为啥不自己处置不良资产?  理论上说,这些巨量的不良资产应该是由银行来处置的,但是银行往往不亲自动手,而是将其打包,以惊爆价(最低至1-3折)“放血”甩卖。于是就有了题首的问题:为什么银行不自己内部消化这些资产,而要以这么低的价格让资产管理机构白白捡便宜呢?

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其实银行也非常想处置这些不良资产。因为银行深知,所谓不良资产,只是具有到期不能履约、变现可能性的资产,到期不能履约并不是说它没有价值,也不代表债务方在熬过最困难周期之后没有流动性和变现能力。之所以贱卖,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盈利模式限制。众所周知,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是赚取利差。因此需要大量的现金进行周转,而不良资产则会占用银行的专项准备金,按照央行规定,对不良资产提取的专项准备金比例为: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因此,持有不良资产,就减少了银行手里的现金流,将付出更高的流动成本,得不偿失。第二,时间限制。  财政部印发的《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财金[005]53号)规定,银行抵债类资产的处置周期不动产、股权为两年,动产为一年。因此,如果银行自行处置,时间成本上,银行也耗不起。比如,如果启动拍卖程序,一旦流拍就会陷入麻烦。第三,形象设定限制。  银行非常注重自身形象的维护,直接追债讨要欠款,不利于银行的安全形象,同时银行也缺乏专业的相关人员,对于很多债务的追索,银行很难采取法律诉讼等强硬措施。

综上所诉,对于不良资产处置,基于综合因素考虑,并不是银行想处置就能处置的了的,将不良资产交予有精力、人力和经验的专业资产管理公司,成为银行寻求快速回笼资金的不二之选。文章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感谢您的持续关注

不良贷款和贷款余额的关系

来源:证券日报


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满两月:19家城商行开立 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

  2月28日,银登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机构统计表”显示,有19家城商行(含省级分行法人机构)、4家农村中小银行等机构已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

  去年12月30日,银登中心公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将信托公司及部分地区的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纳入试点范围,目前第二批试点已满两月。从第二批试点机构参与情况看,新纳入试点范围的中小银行机构开通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的比例仍较低。

  在受访人士看来,目前中小银行“开户”量较少的原因有三:一是第二批试点仅将北京等11个省市的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纳入试点范围,整体试点范围较小;二是中小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动力不足,担心不良资产主动暴露后带来负面影响;三是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包质地差,性价比低,接盘方少。

第二批试点机构开户数暂占5%

  2021年1月份,银保监会批复同意银登中心试点开展单户对公和个人批量不良资产转让,规定6家国有大行、12家股份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符合条件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参与试点。去年末下发的《通知》将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以及部分省市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纳入试点。

  从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机构整体参与情况看,截至2月28日,已有644家机构开立了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其中国有大行和城商行合计达440家,占比高达68%;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合计达173家,占比27%。

  而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等第二批试点机构由于试点时间短等原因,目前开户数合计仅占5%。自《通知》下发后,“开户”的城商行共19家,农村中小银行4家,消费金融公司5家,金融租赁公司2家,汽车金融公司1家,信托公司0家,合计31家。

  城商行、农村中小银行开户数较少的另一个原因是,这类银行对处置不良资产也有顾虑。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记者表示,中小银行资本水平普遍较低,出售不良资产就意味着不良率显性化,这要求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提高拨备率,这有可能引发监管关注,并被降低评级。

  一些其他客观原因也让部分中小银行打“退堂鼓”。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一方面,中小银行此前没有个贷批转的经验,不良资产包很难估值、定价;另一方面,个贷批转涉及催收、个人信息保护等一系列棘手问题。

不良贷款“越拖越不值钱”

  尽管中小银行在转让不良贷款方面存在诸多难点,但从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业界人士认为,不良贷款“越拖越不值钱”,应积极参与试点以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

  目前,暂无中小银行最新的不良率数据,但银保监会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达3.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699亿元,不良贷款率1.71%。

  受访人士预计,今年中小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压力不小。董希淼表示,一方面,中小银行本身不良贷款率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潜在不良率风险较大;另一方面,近两年实施的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缓了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的反弹压力。

  此外,当下中小银行还面临不良贷款处置渠道狭窄的难题。曾刚表示,一方面,与大行相比,中小银行受制于业务发展定位和区域性属性,客户信用资质水平相对下沉,抵押物质量较低,资产管理公司不愿意接手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包;另一方面,中小银行专业人才欠缺,自身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有限。

  董希淼补充说,目前头部几家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服务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无暇顾及中小银行。再者,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数量虽多,但处置不良贷款的能力仍有待提升。此外,资产证券化等一些新兴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服务中小银行的力度还很弱,无法有效覆盖需求。

  基于上述现状,董希淼建议,一是中小银行要积极参与试点,采取更多差别化措施,综合运用现金清收、自主核销、不良资产转让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理力度,提高处置速度;二是放宽政策限制,鼓励更多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创新处置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供给能力。地方政府要拿出更多“真金白银”,在税收减免、债务重组等方面有力支持中小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

  曾刚也建议,要引导资产管理公司加大对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中小银行自身要完善人力储备,提升不良资产处置能力,拓展多样化处置途径;要适度放宽监管指标和风险容忍度,鼓励中小银行主动暴露、处置风险。

  本报记者:苏向杲;编辑:王永乐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12年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和贷款余额的关系)":http://www.ljycsb.cn/dkzs/13702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