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机分期付款不还构成犯罪吗?,下面是简单法律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分期贷款买手机不还
有的人想买手机的时候,由于资金不够,可能会选择分期付款,分期付款需要买家每月按时偿还一定的钱,如果不还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那么,手机分期付款不还够不够成犯罪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手机分期付款不还的,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犯罪,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还款责任。
商业消费中商家提供的消费并不一定是为了方便顾客而准备的,仔细想想就可以知道其实方便顾客的初衷就是为了能在顾客身上赚到更多的钱。然而很多顾客并没有第一时间想清楚这种分期实际上到底要还多少钱,结果最后发现自己被坑了不少利息。然而坑归坑,这种分期还是算做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的性质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很清楚,是绝对不能随便逾期不还的,因为会对自己带来不可估量的不好影响。而这种商业分期贷款和银行贷款是属于同一种性质的东西,所以逾期会带来同样的后果。
所以说,不要抱着侥幸或者其他心理来逃避这种贷款,因为事实是不会同情道理的,遇到这种情况,要不然就协商提前一次还清减少利息,要不然就按要求还完吧。
分期付款注意事项:
牢记按时还款
“最重要的是记得按时向银行还款”,工行北京分行办公室副主任说,“用信用卡分期付款,等于是银行先帮持卡人垫付了消费金额,持卡人再将钱分月还给银行。如果不按时还款,逾期将收取相应利息,而且他们的信用等级会受影响。”以工行为例,如果持卡人累计两期没能按时还款,银行将终止对其分期付款业务,即持卡人得一次性还清未付余款。
按揭量力而行
银行理财师提醒,用信用卡分期付款,提前消费,容易导致消费过度,所以,持卡人在使用这项业务之前,应仔细权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购买某样商品,不要盲目扩大消费支出。分期支付并不是免费购买,预先支出的消费迟早都是要还的,消费时还需量力而行。
商品价格合理
业内有关人士还提醒广大持卡人,选择分期付款购买商品时,应注意了解商品的实际市场价和近期其他购买渠道的折扣信息,确保分期产品价格处于合理范围。《投资与理财》记者调查比较发现,信用卡网上商城的大多数商品,价格弹性很大,往往要比市价贵出一大截。即使通过分期付款分摊了成本,但是细比一下,其实并不划算。
如笔者曾在网上商城看中一款型号为i9300的三星手机,报价为4499元,选择光大银行分期付款免利息免手续费,分3期,每期1499.67元;分6期,每期749.83元;分12期,每期374.92元。同款型号手机,若不选择分期付款,天猫商城售价为3939元,淘宝网上2999元。这么一比较,分期付款虽然可以每期少付钱,但总的成本并不少。
了解费用详情
问清楚银行的相关情况,比如消费满多少额度可以分期付款,手续费如何计算、收取;了解信用卡透支的条件以及每期可以透支的额度;了解选择的分期方式是否免除手续费,如果没有免除手续费,手续费的费率是多少及计算方法;选择先刷卡,后在银行申请分期方式的消费者,要了解银行的申请流程,防止申请不成功,打乱用款计划。
提前还款怎么办
不少持卡人担心,如果选择分期付款后,要提前还款,手续费怎么算?据了解,如果持卡人提前还款,大部分银行都对剩余分期的手续费照常收取,只有光大银行表示免收剩余手续费,广发银行则加收一期的手续费。部分银行甚至还会收取提前还款手续费。
所以若选择了分期付款,最好不要再提前还款。
手机分期付款不还的,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犯罪,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承担还款责任。如果分期付款的,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需要按时还款。
来源:法律法规
买手机分期不还的后果
本想办个月租低的手机套餐,却中了个连环“套”,稀里糊涂地“被买”了个分期还款的互联网贷款金融产品。
套餐里面“套路”多
吴先生是一名销售人员,因为业务需要,想再办个月租费用低的电话卡。5月22日,他来到广州天河区一家广东电信营业厅咨询业务。业务员介绍了几个套餐,最低的99元。吴先生觉得太贵了。多番询问下,业务员说有个月租39元的套餐。
“套”餐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套”:“套餐”里有老年机。
手机套餐一般是通话、流量、短信的套餐,但吴先生的“套餐”里有个手机。他在各种签字、证件拍照后,业务员拿出一款老年手机送给他。“我二十多岁的人,要这个老年机有什么用?”吴先生问是否可以不要手机,业务员说这是送的。
第二“套”:冻结余额宝金额。
业务员告诉吴先生,为了防止违约,要在其个人余额宝账户中冻结273.6元。“办套餐还要冻结余额宝,真没道理。”吴先生虽然心里不满,但营业员说这个是最低价位的套餐,他也就默认了这个“条款”。
第三“套”:移花接木,“被买”了个金融产品。
回到住处,吴先生查看消费记录时发现,在手机余额宝中冻结273.6元的是一家名为“世纪银通”的公司,商品名称显示为:广东电信,互联网金融合作代收通用套餐(加,在网24个月,预授权冻结273.6元)
“这又是个啥?”吴先生一头雾水,赶紧拿出在营业厅签字的协议查看。协议书显示,他办理的是一款“橙分期”综合授信金融合约产品。该产品是由甜橙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及翼支付平台针对电信用户提供的一款金融合约分期产品,金融服务有前述两主体及两主体合作的第三方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如果产生逾期,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能会收到电话、短信、信函、诉讼等不同形式的欠费催缴,还会产生相对应的信用额度关闭等负面后果。
办个业务还得成为金融专家和警察?
为什么协议书和消费记录显示的商品不同?吴先生困惑地说:“看完协议书,我更糊涂了。就一个办手机套餐的简单诉求,最后怎么就办成了一个金融分期产品,还有什么电信、甜橙、世纪银通这些公司,根本就看不明白。”
吴先生拨打电信客服电话进行了投诉。接线人员问吴先生,为何没有在办业务的过程中提出疑问,而且在有关协议上全部签了字,在办理业务时是否有录音等证据?吴先生表示,自己就是要办一个手机套餐,业务员拿出好几张纸,指着空白处让他签名,根本没说这是个金融分期产品。普通老百姓办业务都是这样,一大堆看不懂的协议,有几个会一项一项地看条款?“难道普通消费者去营业厅办个普通业务,都还要录音吗?我又不是警察办案。”
吴先生的无奈,反映了不少消费者的共同心声。办个月租低的套餐咋就这么难?套餐消费里埋了多少“坑”?办个业务难道还要成为金融专家和警察?
此后,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到该营业厅办理业务,也表示希望办理“低月消”的套餐,营业员首先介绍了几款99元以上的套餐,但又说有39元的套餐。这个套餐目前刚推出,在官网和手机APP上还查不到这个套餐业务。这个名为零元购“老人机”的套餐,主要针对的是“老年人”群体。
针对老年人群体,套餐业务难道不更应该简单化吗?年轻人都搞不明白的金融分期产品,却主要以老年人为客户,这个业务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更令人费解的是,本不是为了这个零元购机的“优惠”才去办套餐的,却莫名其妙被强制销售了零元购机的金融分期产品,而且是在不知情下办理的。
“被办理”的实质是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记者在小红书、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发现,很多网友都吐糟有“被办理”的经历。办手机套餐、家庭宽带业务过程中,在业务员的“指引”下,稀里糊涂地办理了网络小额贷款、预授权冻结等金融业务,而且多半根本不知道办的是这个,直到接到金融公司的债务催收电话或者产生不良征信记录后,才发现自己当初被“套路”了。
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布局消费金融业务,推出了不少合约购机服务,消费者在购机时可以办理金融分期业务。这个业务的底层逻辑是,电信运营商维系了客户长期在网;手机销售渠道商提高了销售量;提供分期业务的金融公司获取了场景与客户,降低了违约率;客户降低了购机门槛。但现实中,合约购机引发的争议不少,多数是在消费者不知情或不充分知情下“被办理”的。
受访法学专家认为,电信运营商在消费者不知情或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只强调套餐优惠、不提风险进行诱导,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营业厅的工作人员都有办理金融分期的业绩考核。在压力之下,他们很难切实站在消费者角度去充分、清晰地推介业务,这也是消费者被“分期”“被贷款”“被冻结”的原因所在。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房颖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半月谈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分期贷款买手机不还(买手机分期不还的后果)":http://www.ljycsb.cn/dkzs/13617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