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8岁女护士欠200万网贷,因无力偿还,带着3岁儿子喝农药,下面是桃子说史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个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
相信大家都知道贷款就是个无底洞,初次接触贷款时每个人都觉得只要按时还款就不会出问题。
可是等到每个月的利息结算出来之后,大家才意识到按时还款本身就很有难度。那些无法偿还贷款的人,往往会暴力催收逼入绝境。
江苏28岁的女护士欠下200万网贷,无力偿还的她竟然带着3岁儿子一起喝农药。她为何会欠下这么多钱?在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女士和丈夫李先生结婚多年,两人育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她每个月的工资接近一万元,李先生每个月的工资高达四五万。
对于普通人来说,六万块钱足够一家三口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同事们知道王女士的家庭条件后,纷纷表示太羡慕了。
听着大家夸赞的话语,王女士心里很是骄傲。直到科室里来了一个富二代护士,王女士突然有了一种危机感。
这个护士每天都开着价值上百万的豪车上下班,她的包包和衣服全都是奢侈品,有些牌子大家甚至都没见过。
如此一来,富二代护士顺利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没有人再关心王女士的幸福生活了。看着大家都在讨论富二代,王女士感到特别难过。
她开始认真翻看富二代的朋友圈,然后在网上搜索她朋友圈出现过的每一件衣服。当她发现富二代给孩子买的一条裤子都价值上千元时,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和富二代之间确实有不可逾越的差距。
她每次给孩子买衣服最多就花几十块钱,因为她觉得孩子正在长身体,没必要买那么贵的衣服,反正穿不了几次。
那天晚上王女士彻夜难眠,她想重新获得同事们的关注,她想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第二天,王女士鼓起勇气跟李先生说:“我想买个一万五的包。”
李先生知道她这些年从来都没买过奢侈品,所以他选择满足这个要求。结果就是因为这个包,王女士彻底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女子接触网贷,最终无力偿还拿到包包的第一天,王女士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大家的关注。大家都在夸她的包好看,还说李先生对她真是太好了。
听着熟悉的赞美,王女士的心情终于好转了。然而新包带来的热度只维持了半天,大家的注意力还是被富二代转移了。
为了能够持续获得关注,王女士又想故技重施。这一次李先生没有答应她,因为在他看来包包这种奢侈品一年买一两个就足够了,没必要买那么多。被李先生拒绝后,王女士不仅没反思自己,还研究起了网贷。
看着宣传信息上写着一次贷款就能拿到10万,王女士心动了。填写完资料之后,她发现银行卡里果然多了10万元。
她用这笔钱买了心仪的包包,还买了很多价值不菲的护肤品。看着自己的战利品,王女士突然有一种自己是贵妇人的感觉。或许是因为这些钱来得太容易,王女士很快就把10万元挥霍一空了。
后来她又陆续贷了几次款,总贷款金额接近30万元。很快一个月过去了,王女士打算用自己的工资先支付最低还款额。
等她打开贷款软件一看才发现,等待她的是高达200万元的账单。王女士怎么都想不明白,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利息?
她主动打电话联系了贷款公司,结果对方的态度非常强硬:借钱了就得还,逾期了就得承担责任!
为了想办法凑钱还债,王女士竟然在外面进行了诈骗。她从亲戚朋友那里骗走200多万,然后还清了贷款。
可是这样一来,她就还不上欠亲戚朋友的那笔钱了。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人找上门来要求王女士还债。李先生知道她的所作所为后直接提出要离婚,他拒绝帮王女士偿还贷款。
无奈之下王女士给自己和儿子买了一瓶农药。就在她喝完最后一口农药时,李先生刚好回家拿东西。他把王女士和儿子送到医院接受治疗,可惜儿子还是没能挺过来。
反倒是始作俑者王女士脱离了生命危险,不过对她来说这并非一件好事。事到如今,王女士即将面临着法律制裁,而她和李先生的婚姻彻底走到了终点。
小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远离贷款,绝对不要落入资本主义的圈套之中。每个接触过贷款的人都知道,那些贷款公司的利率高得吓人,一般人根本就无法还清贷款。希望大家都能远离这个无底洞,永远都不要让一次贷款毁了自己的美好人生。
贷款无法偿还怎么处理
中新网3月1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左宇坤) 最近,贷款中介庞玲(化名)听到了一些风声,有的同行公司放假了,微信上认识的业务员说要请几天假,有的公司甚至直接被查了。
“这些年贷款中介野蛮发展,有的人走了歪路,把贷款中介的名声都搞坏了。”对于自己所处的行业,庞玲很感慨。
“银保监会出手了!”近日发布的《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2023年3月15日-2023年9月15日)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经营贷换房贷”被点名背后隐藏极大风险
随着各地屡屡降低首套房贷款利息,不少房贷利率“高位入场”的人动起了置换经营贷的心思。《通知》强调要“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用途真实性管理,关注经营用途贷款发放前后借款人提前偿还住房按揭贷款的情形”;“严防内外勾结、诱导借款人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等问题发生”。
“经营贷”是一种为了满足企业经营活动、支持企业发展所发放的贷款,利率往往在3%-7%之间波动。当“经营贷”利率低于房贷,这笔资金就存在流入楼市的套利空间。
庞玲对于这一操作并不陌生,因为这也是她们最近接到咨询最多的需求。据她了解,之前房贷利率平均在5%以上的时候,经营贷的利率大概能给到3.8%和4.5%之间。如今根据央行数据,2022年12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全国平均水平为4.26%,很多银行的“经营贷”利率已经能到达3.5%以下。
“做这种业务的人,会打着有渠道办理各种证件、材料的幌子,‘帮’消费者申请经营贷。但实际上就是造一个空壳公司或者伪造流水,本质是向银行‘骗贷款’。”庞玲说,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违法行为,正规的贷款中介肯定不会做。但是愿意“搏一搏”的不在少数,甚至不少房产中介都已经“跨界”以此为主业了。
“对于中介来说,利润看起来也是很诱人,听说有的不法中介通过转经营贷,一个月开两单就能挣三、四十万。”庞玲说,但不管手段再怎么隐蔽,实质上只要查,绝对一查一个准。
“‘经营’本就是一个长周期的事情,在未来几年里都有很大风险。一旦被查出来了,中介已经拿完钱‘隐身’了,贷款人则会被抽贷,可能要在10天内偿还银行本息,还会影响征信。”她强调,风险都是在客户身上。
巨大利差背后隐藏的极大风险,也让相关部门屡次发文提示。2022年12月,银保监会便发布风险提示并强调“经营贷须用于生产经营周转”;今年2月13日,辽宁银保监局发布过《关于提前还贷或转贷的风险提示》,海南银保监局也发布了违规使用经营贷置换房贷风险提示。
“针对一些短期内用新房本以及新企业注册就套取经营贷的行为,最近的打压是非常有力的。这种政策的力度能够抑制市场过热,让经营贷回归到它的本质,有助于企业经营,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整个楼市非理性、不健康的发展。”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认为,当前金融风险管控力度持续增大,有很强的信号意义,势必为后续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规范创造更好的条件。
贷款中介发布的朋友圈广告。 受访者供图
警惕非法中介“套路贷”“每天被骗的人源源不断”
如何区分合法和非法的贷款中介?庞玲认为,一个比较直接的判断方法是,如果看到征信后知道贷不下来,她们就会不让客户来了,免得浪费彼此时间;不法中介则是不管你的征信怎么样,哪怕没有固定收入、没有当地公积金社保,都说能贷。
《通知》中提到的非法中介行为,包括提供经营贷资质包装、提供受托支付通道、提供短期垫资服务、团伙成员申请贷款等形成资金池。
孟琳(化名)曾在去年误入了一家不法贷款公司。她对中新财经讲述,自己当时刚刚辞职急于找工作,在招聘软件上搜索销售相关的岗位。“招聘广告上写着销售,打开看基本都是贷款行业的销售。标着月入3万到5万,底薪甚至都能开到8、9千元。但后来我了解到,正常的贷款中介如果不开单的话,一般只能有2000元左右的底薪。”
“那是我经历的最轻松的一场面试,因为根本没有人想考验你,填一份基础信息表就可以。问就是最近需要资金周转的人很多,销售人手不够。”为了争取信任,招聘人员还给孟琳展示了公司不知真假的“营业执照”和各种看似合法的手续。
入职第一天,公司要求每位新人办了两张电话卡,说是因为一直打电话容易被封卡,还发了工作手机。孟琳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打电话,刚入职时每天要求打150个电话,总时长达到130分钟。七天的试用期之后,每天要打到300个电话,每周还要邀约上门5个客户。
电话号码从何而来?孟琳透露,数据是公司买来分配的,来源主要是各种网络平台投放的贷款广告,有贷款需求的人会点击填信息,会有电话和意向贷款金额。
“后来我了解到,这就是专门做‘AB贷’的网销团伙。公司给的电话也都是被同事和其他同行拨打了几十次的了,第一天我打了40多个电话,累计的有效通话时间不到15分钟。”孟琳说。
AB贷并不是一个新型的手法,但据庞玲和孟琳所言,仍然是目前“套路贷”的主流。因为主要是对身边的亲人朋友“下手”,也被称为“人情世故贷”。
孟琳的主管曾对她说,来找他们的肯定都是自身资质不能贷的,否则也不用来交这个服务费。而他们的所谓办法,就是找个俗称帮他“过个资金”的人,这个人得有正式工作、社保公积金,本质就是用这另一个人的资质去贷款。
“我们的话术就是出了一款新产品,现在不看征信就可以申请几十万的额度,不用不计息,随用随取。一般人肯定会觉得这就是明显的骗人,怎么会有人信呢,但实际上对缺钱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每天被骗来到公司的人源源不断。”孟琳说。
“明知道他们都是贷不下来的,还把他们骗来公司签各种假合同,然后做AB贷;为了骗取他们的信任,还要用变声器等方式假装银行人员打电话。”孟琳说,自己遇到过为了给孩子治病走投无路,或者生意出了问题急需周转资金的客户,“实在受不了骗人的良心折磨,我待了不到一个月就跑了。”
“但是如果真的做成了,合法中介可能最多收3%-5%的手续费,黑中介的服务费能达到贷款金额的13%-20%,业务员能抽到这其中的两、三成。”孟琳说。
另有一位被“套路贷”骗过的市民对记者介绍,自己总共贷款15万元,现在算上中介费则总共要还款近20万元。“一共还三年,每个月要还五千多元。”
庞玲说,“我们都很期待,通过治理不法中介,留下真正合规合法的正规中介。客户也不用再担心上当,贷款中介行业才能更好发展壮大。”(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个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贷款无法偿还怎么处理)":http://www.ljycsb.cn/dkzs/13608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