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贷款公司 银行代扣(银行贷款没扣钱怎么办)

贷款公司 银行代扣(银行贷款没扣钱怎么办)

“乱扣费”风险暴露 银行调整第三方代收合作,下面是中国经营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贷款公司 银行代扣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随着央行代收新规落地实施,近来各家商业银行开始规范调整代收业务。连日来已有多家银行信用卡、储蓄卡等客户接连收到银行通知,明确用户开通与“特约”机构代收业务。多家银行业务人士称,银行在梳理与第三方机构代收业务的合作内容,包括合作协议规范、系统数据对接、客户授权管理等方面。

与此同时,去年以来各投诉平台涉及银行代扣费业务的客户投诉也增长明显,不少银行客户认为,第三方机构与银行签署的客户个人账户代扣在客户授权、信息保密等方面存在不妥。央行此前也发文指出,相较于其他需付款人对交易逐笔确认的支付业务而言,代收交易验证强度较弱,易造成付款人的资金风险;特别是代收业务呈快速发展趋势,因业务开展不规范而导致的资金损失风险事件逐渐暴露。

银行业务人士透露,银行代收业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新规出台后,银行对代划业务合作机构业务合作协议、流程等都在进行全面梳理,需要一个过程,不过下一步的客户验证等环节会做进一步的完善。

多家银行调整代收规范

最近,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信用卡、储蓄卡等客户接连收到与“特约”机构签订代收业务协议的通知,称商户将根据协议发起扣款。

某国有银行广州分行业务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银行在梳理与第三方机构的代收业务合作,包括合作协议规范、系统数据对接、客户授权管理等方面。

央行早在2020年10月就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托收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金融机构代收业务范围。《通知》还对付款人授权及付款人开户机构的管理内容,对代收协议签订、收款账户等方面进行了明确。《通知》要求,自发布之日起6个月之内实施。

在监管新规的指引下,4月份以来,多家银行发布代收业务调整公告。

交行公告显示,自2021年4月17日起,将执行人民银行规范代收业务新规,统一按照规范要求向客户提供代收代扣服务,包括通过交易渠道提醒、短信等方式通知代扣信息,并根据客户的签约信息提示通过交行或收款方渠道补充完善代扣协议。交行在公告中指出,针对新规执行前未与交行签订代扣协议的客户,交行将暂不受理第三方公司向其发起的代收业务,需尽快通过交行或收款方渠道签订具体代扣协议;针对已签订信用卡跨行自助还款协议的客户,根据人行《通知》要求,部分使用原代扣业务的客户需要重新签约信用卡还款协议。

平安银行公告称,根据人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代收业务的通知(银发[2020]248号)》,我行借记卡/账户代收业务服务升级,通过该行借记卡/账户新签约代收业务,银行将发送手机OTP验证码,验证通过后方可签约。

此外,兴业银行也宣布自2021年4月16日起正式实施《兴业银行银联借记卡代收服务协议》,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机构也发布信用卡代收业务规范调整通知。中信银行信用卡公告显示,将对办理代收服务(涉及费用缴纳、公益捐款、账户充值、信用卡还款等)的客户,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协议约定提供代收服务,及发送办理业务通知。

从适用场景来看,多数银行规范代收业务多在生活场景缴费、信用卡还款、保险缴纳等领域。央行此前发文中指出,代收业务便捷性较强,产生资金风险的可能性也较大,更适用于水电煤等商品或服务提供主体相对固定、交易频度较高且有一定规律、交易资金额度较小、与公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场景;对于直销银行、电子商务、保险等涵盖业务种类较多的场景,用户可根据自身关于资金安全性与服务便捷性的需求审慎确定使用的支付服务方式。

代划扣业务风险暴露

某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人士透露,代收业务覆盖范围广,比如水电煤气费用、物业管理费、交通罚款、电话费支付等各种生活场景中的费用支付都可能涉及代收业务;但一直以来在实际业务开展中,这块业务的监管相对薄弱,存在超额收费、渠道不统一、资金用途缺少监管等各种问题。“而且随着现在银行对场景交易业务领域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代收业务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也逐渐显现,这也是监管要规范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城商银行对公客户经理也表示,代收代扣业务属于交易银行业务,是各家银行中收的重要部分,也是“乱扣费”情况容易出现的业务。

“比如有的银行,在给小微企业或个人开展信贷业务时,将其账户列入代扣系统,通过该代扣系统可以直接扣除手续费等相关费用,这种‘乱扣费’的监管是很难管控的,但却增加了普惠客户的成本压力。”上述城商银行对公客户经理如是指出。

此外,也有银行业人士指出,很多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代收业务操作方面很不规范,甚至存在诱导客户开通免密支付的情况,一旦客户开通免密支付,就会授权支付公司直接进行相关贷款业务的支付交易。

实际上,近来各商业银行因个人代收业务遭客户投诉的情况在持续增加。据黑猫投诉平台信息显示,仅今年以来,就有数百条相关投诉,涉及银行十余家,如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开通了与第三方机构的业务代收功能等,成为投诉关注的焦点问题。

如某股份银行储蓄卡客户柳先生表示,此前收到该银行短信,提示其第三方商户签署过代收业务协议。“登入手机APP查询后发现,是签署了与一家银行的贷款还款代收业务,但我本人却并没有办理过此类业务的授权确认。”

央行此前就曾在《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时指出,相较于其他需付款人对交易逐笔确认的支付业务而言,代收交易验证强度较弱,易造成付款人的资金风险。特别是近年来代收业务呈快速发展趋势,由于业务开展不规范导致的资金损失风险事件逐渐暴露。

某股份制银行广州支行业务负责人认为,此次代收业务规范重点在场景范围明确,违规资金占用、清算渠道规范和限制超额收费等方面。“以前在清算渠道、代收资金存管等方面较乱,现在都要求统一规范,下一步银行代收业务方面也将更好开展。”

(编辑:朱紫云 校对:翟军)

银行贷款没扣钱怎么办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4月21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3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一起关注!



Q1

Q:今年为什么继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以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

A: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1100万,就业压力增大。为了进一步减轻家庭经济困难高校毕业生负担,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综合考虑上年政策实施效果等因素,国务院决定,延续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政策。今年预计免除贷款利息23.25亿元,可申请延期偿还的本金规模约55亿元,惠及约400万名高校毕业生,助力贷款学生缓解经济负担和就业压力,有效帮助贷款学生维护个人信用记录,促进其顺利就业。


Q2

Q: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延期偿还本金,哪些人可以享受,需要申请吗?


A:

本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免除利息,二是可申请延期偿还本金,三是承办银行相应调整征信信息。


一、关于资助对象:本次免除利息和延期偿还本金的对象为,2023年及以前年度毕业、在2023年内应偿还本金或利息的贷款学生。在通知印发前,少部分已经结清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鉴于合同已经终结,不纳入此次政策范围。


二、关于覆盖范围:免除的利息,是贷款学生2023年内个人应支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包括以前年度逾期贷款在2023年内产生的罚息。可申请延期偿还的本金,是贷款学生2023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


三、关于实施方式:一是本次免除利息,贷款学生不需申请,由承办银行直接办理。对于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在通知印发前已偿还的2023年利息,如果承办银行尚未扣款,则相应资金不再扣除;如果已扣款,则由承办银行退还贷款学生。二是对处于还本宽限期的贷款学生,因2023年不需偿还贷款本金,故无需申请延期偿还贷款本金政策。三是对处于贷款偿还本金期的贷款学生,如需延期偿还本金,本人可提出申请,并按承办银行要求履行相关手续;如本人未提交申请,则默认按原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本金。在此也提醒有需要的贷款学生及时关注相关通知公告,避免遗漏错过。


Q3

Q:目前高等教育阶段有哪些学生资助政策?


A: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会同教育部不断改进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资助政策“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具体在高等教育阶段,形成了政府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奖、贷、助、补、免、勤”全方位资助体系。


一是“奖”,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校内奖学金等。通过设立奖学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引导学生靠自身努力获得资助。


二是“贷”,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于学费、住宿费等方面。


三是“助”,国家层面设立国家助学金,各地各高校设有各级各类助学金,共同发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困难。


四是“补”,有短期生活费补助、伙食补助等,由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


五是“免”,就是给符合一定条件的学生减免学费,比如公费师范生、列入“优师计划”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减免学费政策。


六是“勤”,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从事高校提供的勤工助学,获得合理报酬;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助教、助研和助管的岗位津贴,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Q4

Q: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

一是贷款类型能选择。按学生申办地点不同,国家助学贷款分为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两类。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在学校所在地或者入学前的户籍所在地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二是贷款额度在提高。起初,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额度为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2014年、2021年两次提高。目前,本专科生每生每年最高可贷12000元,研究生每生每年最高可贷16000元,均有了大幅的提高。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


三是贷款利息有补贴。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学生自付。2022年,阶段性免除了当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2022年应偿还的贷款利息。今年,该项政策延续实施。


四是贷款本金可延期。学生毕业以后,可以使用还本宽限期,期限最长5年。在还本宽限期内,学生仅需支付贷款利息,无需偿还本金。2022年,对当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2022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经贷款学生自主申请,可延期1年偿还。今年,该项政策也延续实施。


Q5

Q:如何确保此项政策落实到位并发挥作用?


A:

一是加大政策解读力度。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确保社会各界精准理解政策。同时,通过学校、银行等多种渠道和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提高政策的知晓率。


二是优化业务办理流程。会同承办银行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业务办理程序,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受理效率,让贷款学生尽快享受政策红利。


三是开通业务咨询热线。对于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具体业务办理问题,贷款学生可拨打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及相关承办银行开设的咨询热线。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咨询电话是010—66097980、66096590。


四是加强政策跟踪落实。及时跟踪统计此次政策执行情况,安排专人收集政策执行中贷款学生咨询频率高、反映集中的问题,及时主动回应,确保政策落实落细,切实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的获得感。


Q6

Q:因为各种困难,部分贷款学生可能无力偿还贷款,该怎么办?


A:

2015年开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对于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以及经济收入特别低的毕业贷款学生,如确实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可向经办机构提出救助申请,提供相关书面证明,经办机构核实后,启动还款救助机制为其代偿应还本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能与国家助学贷款联动的资助政策,这些政策协调配合,能更好地形成合力,缓解贷款学生后顾之忧。


一是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就业贷款学生,实行贷款代偿。鼓励应届毕业的贷款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为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财政拿钱,对这些贷款学生予以贷款代偿。


二是对服兵役的贷款学生予以资助。支持贷款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应征入伍服兵役,投身国防建设。中央财政帮助符合条件的贷款学生偿还贷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贷款公司 银行代扣(银行贷款没扣钱怎么办)":http://www.ljycsb.cn/dkzs/13567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