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应收账款贷款合同(应收账款贷款发放)

应收账款贷款合同(应收账款贷款发放)

新收入准则:合同资产VS应收账款,下面是一墨财经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应收账款贷款合同

合同资产是个啥?我们通过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的对比来理解下合同资产

先看看准则咋说的:

新收入准则

第四十一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履行履约义务与客户付款之间的关系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合同资产或合同负债。企业拥有的、无条件(即,仅取决于时间流逝)向客户收取对价的权利应当作为应收款项单独列示。

合同资产,是指企业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如企业向客户销售两项可明确区分的商品,企业因已交付其中一项商品而有权收取款项,但收取该款项还取决于企业交付另一项商品的,企业应当将该收款权利作为合同资产。

下面举个例子感受下:

小明到包子铺买包子,包子价格2元/个,买了10个包子。小明今天忘带钱了,向老板赊账,下次支付。

老板交付包子时

借:应收账款-小明 20

贷:主营业务收入-包子 20

还是小明到包子铺买包子,这次小明要10个包子和5杯豆浆,豆浆2元/杯。小明对老板说:如果没有豆浆卖的话我就去别家包子铺买包子和豆浆了。老板说:包子先给你,豆浆需要等一会。小明:好的,不过今天又忘带钱了,老样子,下次给。

老板交付包子时

借:合同资产 20

贷:主营业务收入-包子 20

老板交付豆浆时

借:应收账款-小明 30

贷:合同资产 20

主营业务收入-豆浆 10

总结下: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属于企业应向客户收取合同对价的权利。区别在于应收账款无附加条件,而合同资产有附加条件(履约义务),附加条件达成前为合同资产,条件达成后合同资产转换成应收账款。

另外,站在从风险角度,两者也有一定的区别:

应收账款面临的风险:信用风险,即小明可能吃霸王餐不给钱。

合同资产面临的风险:信用风险+履约风险。履约风险:包子铺的豆浆机突然出现故障,老板没法按时给小明交付豆浆了。

文章首发公众号:一墨财经

转载请联系作者,抄袭必究!

应收账款贷款发放

8月初,黄石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除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六项重要指标全面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外,金融业增加值占该市GDP比重首度突破5%,成为地方支柱产业。

一座工业老城缘何成为金融“新贵”?随着当地企业纷纷亮出上半年经营情况,金融与实体经济在黄石互相奔赴的故事也愈发清晰。

金融“链长制”打通融资难点

8月6日,黄石市远大物资有限公司库房前,公司负责人正忙着指挥一辆辆叉车着将化工产品装车,运往同城的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多亏5月那笔工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发放快、利率低,公司资金流不至于中断,现在销售又火了起来。”该负责人说,作为上游供应商,该公司与振华化学合作多年,但上半年市场的超预期变化还是令企业经营产生不小波动。

受国内外环境影响的不止远大物资一家。以应收账款抵押为突破口,该市借鉴“东贝模式”成功经验,围绕全球规模最大的铬盐生产企业——振华化学快速搭建应收账款核心企业供应链。有了“龙头”信用背书,上下游主体融资质效快速提升,今年以来,已有70余家企业享受到4565.48万元的“及时雨”,平均利率较以往低了约两个百分点。

为全力支持经济发展承压而上,该市今年3月还启动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遴选17条重点产业链,分别甄选1家银行作为金融链长,量身定制“一企一策”金融产品和服务。截至6月底,黄石各项贷款余额近2000亿元,贷款同比增速达18.1%,位居全省市州第1。

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让项目、产业拔节成长。该市上半年GDP增速位居全省第3,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和新开工项目数量分别同比增长28.9%、53.9%。

“在放款‘促让利’同时,我们也紧把‘控风险’阀门。”黄石银保监分局局长李佐钦介绍,通过压实各环节责任,紧密跟踪资金流向,黄石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1.2%,维持在全省低位。

精准滴灌滋养中小市场主体

手机轻轻一点,贷款秒批到位。自2021年3月上线,黄石“东楚融通”平台已为1557家企业实现线上放款36.7亿元,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平台上线后,有效化解了黄石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需求迫切,但缺少抵押物的窘境。”“东楚融通”平台负责人隆斐介绍,通过整合归集税务、社保、公积金等22个部门、98项涉企政务数据,金融机构可全面掌握贷款企业的运营动态,而最受关注的人社、法院、用水等涉企信息均可实时共享。

“申请不到五天,一千万元贷款到账,为黄石速度点赞。”黄石市鸿福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黄方光介绍,该公司主产铝合金智能家居,由于年初原材料大幅涨价,企业流动资金出现短缺。

“平台对比发现企业评级非常高,随即将信用报告推送至中国银行,协调银行开辟绿色通道,快速放款。”隆斐说,投运以来,平台积累的9亿多数据为不少企业“画像”增信,令银行敢贷款、能贷款、收得回,现已有22家金融机构携127款各类金融产品入驻平台。

“针对中小微企业还款痛难点,我们创新设立金融服务方舱,对在融资过程中遇到办证、审批、涉诉等困难的中小企业进行精准帮扶。”黄石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局长秦金波说,该市480余家企业进入金融方舱,其中300余家已获银行新增贷款及延期还本付息资金支持。

精心滴灌,市场主体活力迸发。上半年,黄石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79381户,同比增长517.08%,增速位列全省首位。

以金融之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服务地方发展,是资本“脱虚向实”的必由之路。引导产业升级,也是其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

“每年几千万‘真金白银’投入工艺、环保项目研发,危废处理规模年年上升。”大江环科总经理王细军说,该公司是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建成国内第一家铜冶炼废渣资源化全回收的选矿生产线,同时也成为了国内第一家无终极排放物产生的渣选厂。

由于今年刚启动新技改项目,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该公司受限于可抵押资产不足、信贷资金期限无法匹配等原因,技改建设出现滞后。黄石市“双千”办、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在了解情况后,迅速沟通邮储银行为大江环科“量体裁衣”,针对性申办“专精特新”产品,2000万元特色贷款两周内即完成办理,助力企业提速环保改造。

近年,工业老城黄石在新旧动能转上换加快突破,金融支持稳步提档升级。前6月,该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6.6亿元,占GDP比重24.3%,占比位居全省第二。同期,该市科技金融企业库内企业数升至1064家,相关贷款余额增至119.15亿元。

“金融助企纾困既要亮色,也要绿色。”人民银行黄石市中心支行行长王芳介绍,上半年,该市成功落地多笔由农业银行承办的“首单”绿色贷款,大力鼓励传统产业减碳转型。

“5月刚拿到交通银行4000万元碳减排优惠贷款,我们将继续提升智能化产线‘控碳’能力。”华新水泥“万吨线”厂长刘文兵介绍,在先进工艺和装备减排的基础上,位于阳新富池的生产线通过与阿里云合作应用水泥低碳制造智能化系统,全年又减少6万余吨的碳排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通讯员 柯美送)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应收账款贷款合同(应收账款贷款发放)":http://www.ljycsb.cn/dkzs/13501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