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率1.32%,净息差逆势上升!29万亿中行“八大金融”成果颇丰:绿色金融增幅超40%,下面是金融界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中行 不良贷款率
近期,恐怕没有哪家大行比中国银行(下称“中行”)还要热闹了。
在高层“换血”的背景下,这家刚刚迎来新任董事长的国有大行日前交上的2022年报告仿佛被掩埋在“舆论”之下。
《行长要览》翻阅中行去年年度报告发现,这家大行去年的经营表现颇为亮眼。从数据上看,2022年中行实现资产总额28.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20%。盈利能力上,实现营业收入6180.09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归母净利润2274.39亿元,同比增长5.02%。资产质量上,中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32%,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8.73%,上升1.68个百分点。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大行为息差下行“头疼”的同时,中行净息差延续去年的态势,依旧保持逆势上升,令人惊艳。
营收净利双增,
净息差逆势上升1个基点
2022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银行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中行在资产规模、经营业绩、贷款投放等方面均实现“稳中有升、稳中提质”。
据年报披露,2022年,中行实现营业收入6180.09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归母净利润2274.39亿元,同比增长5.02%。此外,年末资产、负债总额分别达到28.91万亿元、26.35万亿元,增长8.20%、8.10%。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为0.85%,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0.81%。
总体来看,2022年中行总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营收、净利增速均实现正增长,盈利增长能力位于六大行前列,业绩韧性凸显。
营收、净利双增的同时,其净息差也在逆势上涨。《行长要览》发现,中行是六大行中去年唯一一家净息差同比上升的银行。2022年,中行净息差为1.76%,同比上升1个基点,而其他大行的净息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营收构成来看,中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606.78亿元,同比增加355.36亿元,增长8.36%。非利息收入方面,2022年实现非利息收入1573.31亿元,同比减少230.86亿元,下降12.8%。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22.48亿元,同比减少91.78亿元,下降11.27%,主要是受资本市场整体表现偏弱影响,理财、基金等相关代理收入减少较多。其他非利息收入850.83亿元,同比减少139.08亿元,下降14.05%。
对此,中行称,主要是在人民币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适度下行,导致人民币贷款收益率下降的背景下,集团抓住美联储加息等有利时机,主动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保持了息差的稳中有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中行成本收入比为27.88%,同比降低0.29个百分点,投入产出效率进一步提高。与同一梯队的银行相比,中行的成本收入比较低,在六大行中,中行2022年的成本收入比排名第二。
“八大金融”为抓手,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31.1万亿元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2022年,中行履行大行责任,从“八大金融”关键环节入手,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找准定位,日渐成果颇丰,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进出口是经济稳增长、稳就业的有力支撑。作为我国外贸金融服务的主渠道,中行持之以恒支持外贸发展,在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清算、结售汇、跨境托管等业务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跨境理财通签约客户规模及资金汇划量保持同业第一。
年报显示,2022年中行国际结算量、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分别达到7.7万亿美元、31.1万亿元,国际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跨境理财通签约客户规模及资金汇划量保持同业第一,截至2022年末,签约客户数市场份额超60%,跨境资金汇划市场份额超50%。
此外,在跨境金融方面,中行还有一大亮点让人叹为惊奇,2022年,中行全年直接投放进出口贸易融资超过5500亿元,增速超过15%。全年为外贸新业态客户提供跨境收付款超2800亿元,增速达85%;全年办理跨境人民币清算741万亿元,同比增长超17%,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除了跨境金融,中行在另外七大金融领域同样释放强盛动力,在保障民生、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积极贡献中行力量。
具体来看,科技金融方面,对科技金融领域提供综合金融支持约1.45万亿元,为超过1.8万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超3,450亿元。绿色金融方面,“中银绿色+”产品体系和服务方案加速形成,绿色信贷余额达198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1.08%。普惠金融方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2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9.34%,其中线上贷款新增占比超过62%;贷款客户增长近13万户。消费金融方面,促进消费金融发展,积极配合推进“保交楼”工作,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非房消费贷款增速超过50%。个人线上贷款覆盖率达到82.6%。创新供应链金融方面,“中银智链”场景化服务不断丰富,为供应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分别提供2.5万亿元流动性支持和2.2万亿元表内外贸易融资支持。乡村振兴方面,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贷款较年初新增3393亿元,增长19.55%;普惠型涉农贷款较年初新增716亿元,增长37.91%。财富金融方面,个人客户全量金融资产规模近13万亿元,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规模 突破2.4万亿元,境内个人客户全量金融资产、投资类金融资产增速均位列可比同业前列,中高端客户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代理销售的个人客户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3.3%。
不良率连降两年跑赢五大行,
资本充足率高达17.52%
商业银行只有保持自身资产质量稳定,才能具备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得加强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夯实资产质量这块“压舱石”。
一直以来,中行加强风险集中化、专业化管理,信贷结构日益优化,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中行的不良贷款呈现“一升一降”的趋势。截至2022年末,中行的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了22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2%,比年初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行长要览》发现,中行的不良贷款率已经连续两年下降。2020年-2022年,中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6%、1.33%、1.32%,同比上升0.09个百分点、下降0.13个百分点、下降0.0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行兼顾内部管理和外部补充,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2022年,中行拨备覆盖率达188.73%,较2021年末提高1.68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达到17.52%,较上年末提升0.9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提升0.79个百分点至14.1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提升0.54个百分点至11.84%。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几日前的4月4日,中行召开董事会会议,表决通过了提名葛海蛟为该行执行董事候选人、选举葛海蛟为中行董事长的议案;在此之前,该行刚迎来一名新任副行长张毅,目前上述二人任职资格尚需银保监会核准。1月19日,中行召开2023年第一次董事会会议,同意聘任张小东先生为该行副行长,3月6日该行公告称张小东任职资格已经获批。
这样一来,目前该行已形成由董事长葛海蛟、监事长张克秋、行长刘金、副行长林景臻、张毅、张小东、风险总监刘坚东、总审计师卓成文、首席信息官孟茜组成的高管架构。在银行管理经验丰富的新领导班子带领下,中行2023年将取得如何发展令人期待。
本文源自行长要览
2020年银行不良贷款率
#2月财经新势力#
【野叔观察】
2023年2月15日,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2022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显示,去年末商业银行正常类贷款余额175.64万亿元,在全部贷款中占比96.12%。这一占比与上年末相比提高0.16个百分点,反映出信贷资产质量有所提高。那么,2022年末各类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指标有何变化呢?
(附图一)
不良贷款量率变化2022年末,六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29829亿元,全年净增1359亿元,增量是2017年以来的最小值;年末不良率1.63%,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是2019年以来的最小值(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二)。
同期,关注类贷款余额41082亿元,全年净增3003亿元,比2020年和2021年均有多增;年末关注率2.25%,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从仍然较高的关注率看,目前商业银行整体信贷质量也不能盲目乐观。
(附图二)
不良贷款结构分布第一,从机构结构看。从年度增幅看,四类主要商业银行中(不含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下同)增幅最大的是城商银行,2022年末不良贷款余额4776亿元,同比增长8.47%;唯一同比下降的是农商银行,年末不良贷款余额7546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09亿元。
从不良率绝对值看,四类商业银行中最低的是国有大行1.31%,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相对最高的是农商银行,年末不良率3.22%,不过上年末下降了0.41%百分点,下降程度是最大的(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三)。
而从业务结构看,2022年信用卡不良率相对整体水平而言更高,主要原因在于同期收入增长放缓、消费需求相对不强。
(附图三)
第二,从区域结构看。目前大部分区域的监管部门已经公开披露了2022年度当地银行业(口径大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指标。其中,相对最低的两个省份分别是江苏的银行业不良率0.70%,浙江的银行业不良率0.63%(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四);相对应的是,同期江苏农信系统不良率只有1.24%,浙江农信系统的则预计仍然保持在0.90%以下(2022年6月末数值为0.83%)。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映经济。从银行业信贷质量较高,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浙江和江苏的经济发展质量同样如此,因此区域性中小法人银行更易于进入高质量发展。
(附图四)
不良贷款核销情况2022年度,金融机构(统计口径大于商业银行)全年累计核销不良贷款10269亿元,虽然比上年减少30亿元、同比下降0.3%,但是仍然处于超万亿元的“巨额级别”(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五),对利润实现带来一定影响。结合核销与不良贷款净增量看,2022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处于整体可控的相对平稳时期。
去年各季度核销不良贷款金额分别为2045亿元、2731亿元、3158亿元和2335亿元;相对来说第三季度数额最大,其中农商银行可能有较大贡献度。因为2022年前三季度,农商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只有764亿元,比上半年累计金额还减少602亿元;而到年末累计净利润达到2081亿元(同比增长-2.30%),即第四季度净增加1317亿元。
2022年度农商银行整体净利润在2020年之后再度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的一方面是小型银行受利差收窄影响明显而营业收入增长放缓,另一方面是为保持信贷质量稳定而付出了核销与计提拨备的巨大代价。
(附图五)
贷款拨备指标变化2022年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61402亿元,比上年末净增5343亿元;从增量看,拨备计提力度可能不及2018年、2019年和2021年,毕竟诸多银行机构的营收增长相对乏力。2022年末拨备覆盖率205.85%,比上年末提高8.94个百分点(相关详情见本文附图六)。
从机构看,四类主要商业银行中相对最高的是国有大行245.04%;相对最低的是农商银行,年末拨备覆盖率143.23%,不过比上年末提高13.75个百分点。从区域看,浙江中小法人机构的拨备覆盖率高达432.08%,抗风险能力明显较强。
(附图六)
野叔的结语商业银行贷款工作的核心原则,不过就是“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不违规”;其中,收不收得回将直接关系到贷款质量,即信用风险可控制、可覆盖。所以金融野叔建议,在进行贷款营销和投放的时候,就需要审慎考虑贷款真实用途和“第一还款来源”等要素,尤其是在目前单月贷款净增达到4.9万亿元的时期(2022年1月份),要特别注意防止今天的“高投放”成为未来的“高不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行 不良贷款率(2020年银行不良贷款率)":http://www.ljycsb.cn/dkzs/13396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