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高额投资理财,女子被骗3万多元,还将骗子介绍给侄女,下面是极目新闻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利用贷款理财诈骗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
近日,武汉市民熊女士轻信微信好友,跟对方学习投资理财,结果接连被骗。“我真的是太信任他了,当初警察上门找我,提醒我可能遇到了诈骗,我还解释说是熟人。”熊女士后悔地说,以后一定不会轻信这种高额理财了。
为给侄女相亲,添加了陌生人微信
9月15日下午3时许,极目新闻记者来到位于熊女士居住的武汉市洪山区保利心语小区,提到被骗的事,熊女士十分悔恨,“3万多元没了,我都没敢跟家里人说。”
她今年59岁,退休后就在家带孙女,孙女上幼儿园后,她在家闲着就在交友App上帮侄女寻找合适的对象。
熊女士介绍,侄女今年47岁,经历过2次失败的婚姻,如今孩子也毕业工作了,希望侄女尽快成家。8月初,熊女士在交友App上认识了44岁的周某,随后周某添加了熊女士的微信,多次聊天后两人逐渐熟络起来。熊女士介绍了侄女的相关情况,周某表示很满意,随后加了侄女陈女士(化姓)的微信。不过二人交流并不多,侄女工作也比较忙,也没有后续发展了。
“他多次邀请我去他们银行看看,因为天太热我就拒绝了。”熊女士介绍,周某称自己是武汉市东西湖区某银行市场部经理,看了他的工作证,加上平时聊天,感觉他还比较靠谱。特别是有一次,自己说要去武昌中南路看望住院的哥哥,周某还提出买点水果礼品和她一起前去,这让熊女士觉得很暖心,也更信任他了。
周某平时会跟熊女士分享一些他工作的日常,虽然一直没见过面,但熊女士还是很认可他。
警察曾上门劝止,她帮骗子打圆场
熊女士介绍,之前她跟周某聊天时,透露自己在家学习炒股,周某称现在经济不景气,不建议炒股,他有性价比更高的理财投资产品推荐给她。周某让熊女士下载了一款名叫“大众环球”的APP,声称是他就职银行旗下的专门炒黄金的投资软件。
理财界面
出于对周某银行工作人员身份的信任,8月15日,熊女士开始了第一笔投资。由于熊女士不会充值,她在微信里给周某转账了200元购买理财。周某经过2次交易操作后赚了124元,当时就连本带利提现出来,将324元转给了熊女士。
“我当时就是太信任他了,觉得他是真心在帮我投资。”熊女士称,8月23日,她在周某的指导下,联系了“大众环球”APP的客服人员,在客服人员提供充值账号后,熊女士给该银行账号转账1万元。
随后,周某教熊女士在APP上操作购买,1天内,账户上的1万元变成了11680元。“就操作了3次,一次90秒,就赚了1680元。”熊女士表示,当时觉得钱赚得太容易了,根本没考虑太多。但是当天下午,熊女士收到了反诈中心的提示短信,显示她可能遭遇“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辖区派出所的警员也上门找到了她。
转账记录
“我当时还不相信警察的话,解释说转账的人是我认识的熟人。”熊女士后悔地说,那时真是着魔了,连警察的话都不相信。
记者在熊女士的短信里看到,收件箱有多条来自国家反诈中心的提醒短信,她说,每次转账都会收到提示,但她根本没在意。
多次充值购买理财,诈骗套路满满
记者从熊女士和周某的聊天记录上看到,周某多次让她加大投资力度,还推荐了“贷小满”等贷款软件让她借贷投资。在周某不断游说下,8月24日和25日,熊女士再次联系“大众环球”系APP客服充值,分别充值了3500元和13450元。
虽然很信任周某,但熊女士还是有些担心。8月26日早上,她便提出想将钱全部提现出来,这时才发现根本无法提现。“他解释是因为我充值的时候参与了返利的活动,活动为15天,这期间是不允许提现的。”熊女士介绍,当时充值的时候,周某每笔给他都返了810元,金额也都能在APP里看到。当她提出还是想要提现时,周某称提前提现属于违约,需要交5300元的违约金后才能提现。“我就想着赶紧把钱提出来,就立刻联系客服又转了5300元。”
每次转账的人都不一样,难道就没有怀疑过吗?熊女士称,她之前也有过疑问,但周某解释这是为了避税,而且这些人都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让她放心。
客服要求交担保金
8月26日交了违约金后,熊女士询问客服能否提现时,客服却告知她,由于她提前提款给银行带来了负面新闻,需要交1万元的担保金,三天后会将1万元退回其账户。熊女士一下慌了神,她赶忙联系周某,周某表示让她不要心急,5天之后他会把钱提出来给熊女士。熊女士再次相信了他,但之后几天给他发消息,他都没有再回复。
8月29日,熊女士拨打了该银行的电话,却被告知银行根本没有这个人。“银行说他们的工号是6位数,周某的只有5位数,工作证是假的。”熊女士还在网上查询了周某发给她的身份证号,发现号码也是假的。熊女士这才意识到被骗了,她立刻向辖区派出所报案了。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贷款去理财违法吗
来源:经济日报
随着我国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和银行理财市场逐步回暖,少数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接近甚至超过贷款利率。有观点认为,贷款利率与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倒挂,有可能导致资金空转套利。对此,应冷静客观分析。
据普益标准统计,今年3月份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期限为1个月至3个月、3个月至6个月、6个月至12个月、1年至3年,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3.14%、3.25%、3.59%、4.05%。据央行数据,3月份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6%,其中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42%;3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14%。
需要指出的是,普益标准统计的是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并非理财产品实际收益,部分产品实际收益率低于业绩比较基准。今年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回暖,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所上行,而贷款利率继续下降,贷款利率与理财产品收益率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当前确有少数贷款产品由于实行超低利率,利率接近甚至低于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如部分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年利率在3.5%至4.0%之间,少数贷款产品年利率低于3.5%。在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普遍低于4%,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低至3.6%左右。如上所述,利率低于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贷款产品主要有两类:部分银行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和部分城市的首套住房贷款。
但是,这种局部的倒挂较难导致资金空转套利。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对象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资金要求用于生产经营所需,不能用于非生产经营领域,包括不能购买理财产品等。而且,利率较低的小微企业贷款往往为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而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多为期限1年以上的中长期产品,要想套利在实际操作上较为困难。另外,利率较低的首套房贷主要来自部分房价下跌较明显的城市。目前首套房贷利率全国统一的下限为同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20个基点,即期限在5年以上的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为4.1%,高于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套利也不容易。
但也不能否认,确实存在部分普惠小微贷款被套用、挪用的现象,以及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并不少见。银行应加强信贷资金用途和流向管理,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力度。对借款人虚构借款用途、提供虚假材料,骗取、挪用贷款用于非生产经营领域,银行应及时收回、不予续贷,并将相关情况上传征信系统,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贷款利率是信贷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前期贷款利率下降,主要得益于金融机构减费让利和金融管理部门的加强引导;当前贷款利率较低,也可能反映出有效融资需求仍然有待进一步提振。接下来,应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灵活性,继续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进一步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此外,还需注意,部分大型银行普惠小微贷款维持超低利率,一方面是因为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政策支持之下,银行资金成本得以降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在“两增两控”的压力之下,部分银行不计成本通过压低利率来抢夺客户。下一步,对大型银行,应提升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户”的考核占比,降低因其非市场化过度下沉对中小银行带来“掐尖现象”和“挤出效应”的影响,推动构建更加良好可持续的小微金融服务生态。对中小银行,应在资金来源、资本补充、资产处置等方面采取更多的差别化支持措施,鼓励中小银行更好地发挥体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和客户等特点,更精准地服务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董希淼)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利用贷款理财诈骗(贷款去理财违法吗)":http://www.ljycsb.cn/dkzs/13331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