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公示不拒绝使用公积金贷款承诺书,下面是新快报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公积金贷款承诺函
广州商品房销售现场信息公示新规征求意见:
新快报讯 记者王彤报道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现场信息公示的通知(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通知”)正在公开征求意见。据悉,通知实施后,现行规定《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现场信息公示的通知》(穗建规字〔2020〕12号)(下称“12号文”)同时废止。相比12号文,通知新增了许多要进行公示的内容,比如销售人员信息、不拒绝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承诺书等。
通知要求的公示内容包括四类:企业和销售人员信息、项目信息、销售信息、项目周边影响因素。记者对比发现,12号文中的“企业信息”变更为了“企业和销售人员信息”。这也就意味着,销售人员的姓名、相片、上岗证明、工号等需要公示。通知还明确,未经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及从业人员,不得列入其中。
此外,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再简单公示名称、注册地址、联系电话和法定代表人,还要公开《营业执照》《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等。
通知明确,公示内容还要提示配套教育设施开办及相关政策以所在区教育局公布为准。
销售信息方面,新增公示内容包括:商品房认购书;物业服务区域范围、已备案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文本等物业管理事项;不拒绝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承诺书;商品房交易风险提示;广州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电话。
通知还要求,对住宅项目红线外200米内可能对本住宅居民产生影响的废气、噪音、烟尘等环境因素新要求进行公示。此外,周边规划的绿地、水面、树林等改变现状及其他生态环境变迁情况;曾被污染的土地及其他产生污染的场所不再要求公示。
贷款非学生承诺函
来源:法务之家
转自:山东高法
特别提示: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
案例索引
(2019)最高法民终1006号,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行、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合同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
案件当事人
上诉人(一审原告):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行。
上诉人(一审被告):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原名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
争议焦点
(一)案涉《承诺函》的性质及效力;(二)高管局应承担的责任;
2009年3月16日,高管局向建行湖南分行出具《承诺函》,内容为:
“宜连公司投资建设宜连高速公路项目,……该公司自开工以来,尽管银行贷款没有及时到位,工程量完成了40%之多,支付的款项从未拖欠。经查实,到目前总共支付资本金8.2亿元之多,可见其投资诚信度。……为贯彻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保护投资者利益,体现我局对该公司的信任和支持,我局承诺:贵行对宜连公司提供的项目贷款,若该公司出现没有按时履行其到期债务等违反借款合同约定的行为,或者存在危及银行贷款本息偿付的情形,出于保护投资商利益,保障贵行信贷资金安全的目的,我局承诺按《特许合同》第15.6条之规定全额回购宜连高速公路经营权,以确保化解银行贷款风险,我局所支付款项均先归还贵行贷款本息。”
银行:案涉《承诺函》并非道义上的安慰函也不属于保证或担保,其应属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之单方允诺。假定《承诺函》被认定为保证且保证无效,高管局作为公益目的的事业法人,明知其不能作为保证人仍出具《承诺函》,具有明显过错
高管局:《承诺函》只是针对银行的安慰函,不具有可执行性。
裁判要点
(一)关于案涉《承诺函》的性质及效力
各方当事人均对一审判决依据案涉《承诺函》认定高管局与建行湖南分行之间形成保证合同关系提出异议。
《担保法》第六条规定,“本法所称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担保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综合案涉《承诺函》出具的背景、目的及其内容来看,该函虽然名为“承诺函”,但高管局在该函中明确表示当宜连公司不能按时履行贷款合同项下还款义务时,高管局承诺回购宜连高速公路经营权并以所支付的款项优先归还建行湖南分行贷款本息。建行湖南分行对宜连高速公路经营权享有质权,高管局的承诺提高了建行湖南分行贷款质押物的变现偿债能力,系高管局为宜连公司向建行湖南分行贷款提供的增信措施。高管局在承诺函中不仅明确表示“确保化解银行贷款风险”,还承诺了具体措施和责任。
由此可见,高管局并非仅承诺对宜连公司清偿债务承担道义上的义务或督促履行之责,其通过出具《承诺函》的方式为宜连公司向建行湖南分行的贷款提供担保,担保建行湖南分行实现案涉债权的意思表示明显,其内容符合《担保法》第十七条的规定,故《承诺函》具有保证担保性质。
《担保法解释》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出具担保书,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的,保证合同成立。”高管局向建行湖南分行出具案涉《承诺函》,建行湖南分行表示接受,并未提出异议。一审法院认定建行湖南分行与高管局之间成立保证合同关系,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并无不当,本院予以维持。
《担保法》第九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本案中,高管局作为履行湖南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职责的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依法不得作为保证人。故《承诺函》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应认定为无效。
因此,建行湖南分行、高管局关于《承诺函》性质及效力的上诉理由均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二)关于高管局应承担的责任
建行湖南分行主张,即便认定《承诺函》为保证且因违法而无效,高管局与该行过错相当,应当对保证无效承担同等责任。高管局则主张其无过错,不应承担责任。
《担保法解释》第七条规定:“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本案中,高管局不具备提供担保的资格仍出具《承诺函》具有过错。但建行湖南分行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对信贷业务中有关担保的法律制度具有更多专业知识,其明知高管局作为事业单位不能对外提供担保,仍接受高管局出具的《承诺函》,并试图以此将信贷风险转嫁给无权提供担保的高管局,明显存在过错。
根据前述司法解释的规定,高管局承担责任的最高上限是宜连公司不能清偿债务部分的二分之一。在建行湖南分行自身存在明显过错的情况下,一审法院依据上述规定,综合本案诉讼成讼原因、当事人的实际损失以及双方的过错程度,酌定高管局对宜连公司不能清偿的本息及以按照《人民币资金银团贷款合同》的约定自2018年3月20日起计算至付清之日的利息、罚息、复息承担三分之一的赔偿责任,并无不当。
此外,高管局还主张建行湖南分行与宜连公司恶意串通骗取担保,因此其无需承担责任,但并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存在恶意串通的事实。故建行湖南分行与高管局关于高管局承担责任比例问题的上诉主张,均不能成立。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公积金贷款承诺函(贷款非学生承诺函)":http://www.ljycsb.cn/dkzs/13287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