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林间号!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车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手机租机

林间号 > 贷款知识 > 亚联财抵押贷款(亚联财小贷公司)

亚联财抵押贷款(亚联财小贷公司)

贷款知识 金评媒 投稿

一家闷声发大财的小贷公司:余额常年不到100亿,利润却动辄十几亿!,下面是金评媒给大家的分享,一起来看看。

亚联财抵押贷款

来源: 新流财经

在国内个贷领域风起云涌的这几年,P2P行业、消费金融领域风声鹤唳,而一波传统小贷公司夹在其中的日子变得异常难过,不过,也有个别例外,在逆流中不退反进。

比如大本营扎在香港,已进入内地市场11年之久的亚洲联合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联财”),这家公司实际上通过香港和内地多个线下门店开展个人及小微企业信贷和抵押贷款业务。

亚联财鲜少在媒体发声,在内地可以算得上低调至极,但它的业绩却不像名声一样低调。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上半年,亚联财除税前溢利为6.09亿港元(约合5.25亿元人民币),照此推测,亚联财2018年全年很可能获得超过10亿港元的除税前溢利。

实际上,除2015年-2016年受到内地经济发展影响盈利数据发生缩水外,亚联财在2012年、2013年、2014年、2017年的除税前溢利分别为11.48亿港元、12.24亿港元、14.08亿港元、14.45亿港元(约合12.46亿元人民币)。

有趣的是,这些年亚联财的贷款余额绝大多数时候保持在100亿港元以下,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在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极速变革的冲击下,亚联财没有被时代的浪潮掀翻成为历史,反而成为了传统小贷中少见的成功转型案例。

香港小贷之父的扛鼎之作

年前,亚联财刚刚庆祝完25周年纪念日。其前身是成立于1991年的日本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香港上市的大股东新鸿基有限公司(下称“新鸿基”)持股58%,1993年正式更名为亚洲联合财务有限公司。

亚联财的创始人是香港小贷之父长原彰弘(原名张炳煌),进入内地之前,亚联财在香港的市场已经打下了不小的江山,是当地名列前茅的金融机构。

2007年,亚联财进入内地市场后,从深圳开始,通过扩张线下门店的形式逐步布局了北京、武汉、上海、重庆、成都等15个内地城市,成为了内地拥有绝对资金实力的最大外资小贷。

目前,亚联财在内地的业务主要包含了两部分,一是薪易贷、车主贷、企业贷、生意贷、社保贷、保单贷等信用贷款,二是房押贷、车押贷等抵押贷款。

亚联财的贷款业务与银行、小贷、消金公司的线下大额信贷业务有所重合,但综合费率较银行、消金公司更高。例如在随手借APP中的借款合同中,贷款利息加费用可达到年化35%。

早期,亚联财秉承了传统小贷一脉的谨慎风格。“放款慢、查得严、费率高。”提到亚联财,某金融机构人士总结道,“前些年亚联财在深圳展业的时候,每一笔都会去现场核查,内部还会过审贷会。”

企查查显示,亚联财在国内投资的十多家小贷牌照中,大多数都是有地域限制的传统小贷牌照,不过,少部分如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是网络小贷牌照,另外深圳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过一次更改后,去掉了“在深圳市行政辖区内”的区域限制。

此后,亚联财的打法没有因此走向互联网金融惯用的疯狂扩张之路。尽管线下个贷市场分食蛋糕的竞争者突然之间多如牛毛,创始人长原彰弘甚至也曾公开抱怨过亚联财受到限制较多,与互联网金融之间是“不公平竞争”,但亚联财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条更稳的革新之路。

亚联财不属于固步自封的一类玩家。早在2000年,亚联财就先在香港推行了线上贷款业务,而在内地,亚联财迎着互联网金融的趋势,逐步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O2O策略,从线上获客,在线下门店签约。

从2014年开始,亚联财在内地和融360、点融、搜易贷、银联商务、通联支付等多个互联网渠道先后合作展业,还推出了线上现金借款产品“亚联财”APP、与华傲数据合作的“随手借”APP等,打下了线上借贷业务基础。

新鸿基2018年半年报透露,亚联财与银联商务的合作十分顺利,所产生的溢利贡献“令人满意”。亚联财还将与素具规模的POS终端机网络营运商进行类似的合作,增强线上营运的能力。

潜入内地市场的虎狼之师

上月,亚联财方面数据显示,其总共服务香港客户超52万人,贷款产品平均还款期为14个月内;18-29岁的客户平均还款期为14.5个月;30岁或以上的客户平均还款期为17.2个月。

另据新鸿基2018年半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月底,亚联财总共在营业的分行数量为73间,香港占据其中的49间。据悉,目前亚联财员工总数达到600人。

作为私人财务业务板块,亚联财的收入早就是新鸿基最重要的收入之一,过去多年间一度成为其第一大利润来源。

图片来源:新鸿基2018年半年报

而从2014年到2018年上半年间,亚联财无论是在内地,还是整体业绩方面,都获得了不小的成绩。

数据来源:根据新鸿基有限公司历年财报整理

上表可见,亚联财内地贷款结余和发放贷款总额在2015年开始缩小,同时内地业务的户均代偿余额也从2014年的57835元降低到了2017年的28628元。

财报中解释,这其中存在亚联财为抵御内地市场风险而进行的主动调控因素,也再次吻合了亚联财在业务风险与规模中一贯的谨慎风格。

在2014-2017年间,亚联财发放贷款笔数其实是在逐步上升的,其中2017年同比增加了46.36%,由此可见,亚联财的内地业务隐藏着不小的活力。

从亚联财整体盈利情况上看,2015年之后,尽管贷款余额并未大规模增长,其整体盈利情况仍保持了逐步回暖趋势,并在2017年回升到了一个新的高点。

在经济形势严峻、国内金融行业政策不断收紧的情况下,一个小贷公司靠小贷牌照杀入内地市场,还能如虎狼之师一般杀出重围站稳脚跟,实属难得。

暴风中转舵的先见之明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新流财经,亚联财这样的外资企业,不仅考虑运营成本和内地市场政策波动的影响,同时还承担着很大的税费压力。

外资小贷进入内地抢占市场,既然没有牌照优势,就必须有坚强的业务资源作为后盾。如果说亚联财的股东背景和资金实力是一个小贷企业生来的好运气,那么在这几年的风暴中的及时转舵,就要算管理层的先见之明了。

2015年,由于内地经济疲软,主营个人和小微贷款业务的亚联财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受到重创,整体呆坏账开支总额几乎较2014年翻倍,内地业务的净撇账率达到24%。同年,亚联财迅速调整了信贷策略,降低平均贷款额以分散风险。

如上表所示,在试图分散风险的同时,亚联财还在不断缩减线下团队运营成本,线下的门店数量逐年递减,成果显著:新鸿基财报显示,与2014年相比,亚联财2017年的贷款放款宗数增加了75%,而经营成本却因为精简人手下降 28%。到了2018年中,线下门店数量仅剩2015年的35%。

此外,得益于亚联财对互联网渠道合作不遗余力的推动,到2018年二季度,中国内地线上交易数量已超过线下交易。

早期线上化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亚联财陷入与其他小贷一样的困境:不转型不起量,转型又面临投入产出比太低的问题。

运营思路的及时转变,和对风险的敏锐感觉,为传统小贷的转型迎来了一线生机,但更多传统小贷面临的困难,其实是监管政策对业务的限制。即便拥有网络小贷牌照,但从融资额度和杠杆倍数上仍然有颇多限制,这一点,也仍然是亚联财在内地开疆扩土需要突破的问题。

不过,亚联财方面也透露,与银联商务的合作中,未来可能推出以零售客户为对象的借贷转介业务计划——流量分发,或许也是小贷公司规避经营范围风险的方法之一。

此外,亚联财也正式成立了金融科技及创新部,在政策不明的未来内地贷款市场,多留了一条出路。

在公司成立25周年时,长原彰弘曾表示,亚联财公司现金充足,希望透过收购拓展业务。可以推测,“财大气粗”的亚联财如果想在内地信贷市场进一步发展,也不排除布局消金牌照的可能。

亚联财小贷公司

有没有留意过,你一天中会接到多少信用贷款电话?和银行几乎一样贷款利息,无比方便快捷就能拿到资金……

为了还掉四年前做生意亏光的14万,没有收入来源的王素芬总共开了8道“口子”——用借贷行业的行话,就是向8个平台借了钱,以贷养贷,累计借了76万元,累计应还本息109万元,滋息33万,如今还剩下50万元左右没有还完。

去年12月以来,国务院、央行及银监会和地方金融办开展对现金贷及网贷进行整顿,最新监管要求综合贷款利息不得超过36%。王素芬发现,手上的合同有不少都超过了36%,于是开始追讨权益、结清贷款,一些平台表现出配合,也有平台态度“很硬”。

去年底以来,P2P、持有网贷牌照小贷公司就已经在归于整顿治理,但金融中介却仍游离于监管之外。网络贷款究竟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助手,还是高利贷在互联网时代的变种?

第一步:入坑

“信用贷款了解一下,免抵押,额度20万,当天放款,月息6厘……”

很多人都接到过类似的放贷电话,对方往往语速极快,在你挂断电话之前,他们已经讲完了主要的信息。

脑子转得快的人,已经推算出这笔贷款的年贷款利率是7.2%,和银行信用贷款差不多,手续还十分简便,甚至不用查询征信。手头恰好资金紧张的人,多聊几句也很正常。毕竟,谁不需要钱呢?而且可唾手可得。

然而,很多人在第一回伸手后,却发现想要回头就难了。

借款人王素芬(化名)正经历着一场再也结不清的分期贷款。四年前,她找贷款公司借了14万元开服装店,因为经营不佳,本钱很快亏完了。每个分期还款日的前几天,短信、电话、微信都会一一提醒她要准时还款,否则征信难保。由于没有收入来源,她开始以贷养贷,但她怎么样都没想到,这是一条不归路。

四年来,她总共开了8道“口子”——用借贷行业的行话,就是向8个平台借了钱,以贷养贷,累计借了76万元,累计应还本息109万元,四年前14万元的本金,如今滚成了50万元左右的负债。

券商中国记者查看王素芬的合同发现,和她签订借款合同的对象,包括小贷公司,如深圳赫美、亚联财、浩森;也有P2P;更多的是贷款中介,它们帮王素芬从小额贷款公司、P2P、银行拿到了贷款。另一类公司最神通广大,他们在合同中承诺帮助王素芬从P2P、网络小贷以及特定借款人等多个来源匹配借款。完全不懂金融门门道道的王素芬,不看合同前根本不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还以为中介就是资金方。

第二步:填坑

王素芬最早对利息是没有概念的,看到每月分期只有几百块到几千块,并没有感觉到压力。可当她发现自己的债务越还越多的时候,觉得不对劲了。

王素芬与贷款机构签订的合同中,按月利率乘以12,算出的年化利息在7.56%-23.64%之间,用民间借贷标准看来属于正常范围。还款方式上,这些贷款机构多数在合同里给出了对应的计算公式,看起来十分透明。

对于缺乏金融基本知识的王素芬,演算过程不重要,只要能快点拿到钱,再遵照贷款公司客服说的,按照合同里填写的分期还款数字每月打钱就行了。殊不知,借款人实际承担的借款成本要比名义利率高出许多,这正是导致王素芬钱越还越多的原因。

以在L平台上的借款为例,王素芬借款金额13万元,合同年化利息8.4%,分36期还,如果按照名义利率来算,用等额本息计算器上算出每月分期应该是4097.76元。但是王素芬每月实际支付的分期却是6177.76元。

每月按照名义利率还款,与按照实际还款之间相差了2080元。账单显示,这是一笔“费用”。但王素芬手中并无2080元的费用合同,她致电客服后得到解释,这是平台服务费用和购买还款履约责任险的保险费,因为每月还款额是应付本息加上每月费用之后生成的,所以是6177.76元。

影响月供的因素,除各种费用之外,还有计息方式。银行的信用贷款,一般采用等额本金或等额本息的方式计算分期还款额,但在小贷和网贷公司里,常用的是等本等息的算法。

在等额本金、等额本息和等本等息三种计算方式中,最后一种的利息最高。

所谓的“等本等息”,即每一期还款=(贷款本金X贷款月利率X贷款期数+贷款本金)/贷款期数。这种算法之所以无形中产生了高息,是因为它不考虑分期还款中已经还掉的本金部分,而是一直用初始的贷款本金收取利息(费用的收取也是如此),造成后期的借款实际成本飚升,平均年化利率高于其他计算方式。

比如,借款10万元,月综合成本率2.3%,分12期还款,借款人还最后一个月的实际利率=(10X2.3%)/(10/12)=27.6%,该月利率折算成年利率达到331.2%。

随手可借的网络借贷,解决了“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问题,但是不少人却被这文钱的利息难倒了。

四年时间,王素芬在不知不觉中背负着高额利息,为了还最初借的14万,她在8个平台上以贷养贷,累计借入76万,累计产生应还本息109万,累计承担利息33万。

第三步:转贷

从王素芬第一次接触小额贷款之后,贷款电话就像热线一样打了进来。

“当时感觉,一伸手就能借到钱。”王素芬回忆。

在人行征信系统里,王素芬有超过20次信用卡逾期的记录,在小额贷款公司申请贷款的次数超过10次,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贷款公司向她推销贷款。“这些公司到底有没有他们说的那些风控措施?”王素芬自己也纳闷。现在她手机上每天仍然能收到4、5通借款电话。

放贷竞争的结果,是网贷平台在业务上的“创新”。记者从一份名为“同行贷”的宣传资料中看到,只要在同行借过款,借款日期距离本次申请小于3个月,且满足无逾期等条件,该公司就可以帮客户从20家消费金融公司贷到款,月息0.99%-1.28%。

近一两年,随着王素芬的贷款“口子”越拉越多,钱开始没那么好借了。有小贷公司员工帮她出主意:只要支付一笔手续费,就能帮王素芬在另一个平台上借到钱。

2017年12月1日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141号文)要求,各类机构应当遵守“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不得以任何方式诱致借款人过度举债,陷入债务陷阱;不得向无收入来源的借款人发放贷款;各类机构应坚持审慎经营原则,全面考虑信用记录缺失、多头借款、欺诈等因素对贷款质量可能造成的影响。

但在实际操作中,“了解你的客户”还成为一部分从业人员牟利的机会。一些小贷公司员工,因为了解各家平台的风控规则和漏洞,把急用钱或还不起贷款的客户转介绍到其他平台,从中收取介绍费。

备注:王素芬家人在微信上讨回转贷介绍费

第四步:现上岸曙光

去年12月8日,原银监会网贷整治办下发了《关于印发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56号文),通知指出,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所有借款成本与贷款本金的比例计算为综合实际利率,并折算为年化形式,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规定。

广东省华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熊勇律师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民间借贷法律关系中年利率在24%以下的,受法律保护;网贷利率超过24%法律不予保护;超过36%的部分视为无效约定。

按照56号文对“综合实际利率”的定义,利息、费用和保险费等实际借款成本都应纳入。王素芬在上述平台上的13万借款,预扣初期费用3900元后实收12.61万元,按照6177.76元的实际月供来推算,综合实际利率折合成年化达到了41.5%,

实际借款成本远高于名义利率的现象并不少见。王素芬在8家贷款机构每月支付的利息加上各种费用,按照等额本息的方法推算综合实际利率,每一家都超过了36%。

除了综合利率超出最高法院相关规定,这些平台中还有存在“砍头息”(预扣利息)、手续费、保证金的行为,也是网贷整治办在56号文中提出要严加排查的情况。

56号文要求,各地工作小组要将摸底排查情况于今年1月底报告网贷整治办,对各类机构的分类处置要在今年3月完成。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网络小贷和P2P的排查和整治,正是要对这些乱象出手。”一位网贷行业观察人士认为,王素芬这种情况属于整顿清理范围。

网贷之家首席研究员马骏认为,根据最高法对民间借贷的规定,超过24%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超过36%的部分无效,但并不是说不能执行,要看合同双方意愿。当前网贷面临严监管,小贷公司的一些做法可能是违规,但并未违法。

网贷整顿的鼓点急促,王素芬似乎看到了上岸的曙光。

整改来临

去年12月发布的《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141号文),以及《关于印发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56号文),明确了对网络借贷业务最新的监管尺度。

文件明确提出,要将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纳入综合资金成本,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规定;助贷机构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不得预扣利息、手续费等等。

“这些规定对网络贷款利率畸高等乱象形成了有效的遏制,今年网络贷款市场的借款利率开始出现下行。”深圳一位网贷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

但是,上述文件并没有明确从清理整顿走向规范经营的时间表,尤其是对于2017年12月之前不符合新监管要求的存量合同该如何化解,没有做出统一要求;另外,对违规网贷的整改措施和验收进展,也未见向社会公众公开。

今年4月18日,深圳市政府金融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我市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分类处置及验收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根据前期摸底排查情况,深圳市已开业的128家小额贷款公司中,共有13家小额贷款公司通过互联网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通知》要求对13家小额贷公司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进行分类处置及验收。王素芬借过的浩森小贷、赫美小贷、亚联财小贷等公司名列其中。

根据通知,这些公司需于4月20日之前提交验收申请,深圳市金融办根据141号文、56号文对其进行验收。验收未通过的公司,给一年的整改期,整改期内贷款额同比不得增加。

不过,本次验收针对的是小贷公司互联网小贷业务,这类机构持有相关金融牌照,受到银监会和地方金融办监管,相对谨慎,而真正搅动市场的,是频繁进行电话呼出、涉嫌虚假宣传和诱导借款人的中介公司。

篇五:监管局限

网络借贷的名义利息一般不高,例如前海吉信互联网金服的资金来自杭州银行,合同月息0.63%,且按贷款余额计息,年息仅7.56%,但加上一次性收取贷款本金2%的手续费、每月收取贷款本金2.3%的管理费(或咨询费),这笔几款综合实际年化利率超过45%。

这些中间费用是如何产生的,要交给谁?

一般情况下,在P2P平台上的借贷,合同涉及四个角色:借款人、网贷平台(P2P)、出借人(一般是个人)、保险公司,中间费用会给到网贷平台和保险公司。

其他网络小额贷款业务,合同通常涉及三个角色,借款人、XX金服(金融中介或者助贷)、出借人(个人、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或者银行),中间费用给了能招徕客户的金融中介。

第三种情况是,借贷活动由系列合同组成,除借款人和出借人两方之外,金融中介通过对接其他中介、P2P或者特定放贷人,完成业务撮合。这种情况收费的环节更多。

在上述三种模式中,中介公司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一种模式以P2P平台为中介,信息披露较为充分,正在实施监管备案,透明和合规是发展趋势;但第二种和第三种模式里的中介,面孔就十分模糊了。

这些中介公司,或是在电话营销时只讲名义利息,不按国家要求披露实际年化利率;或是在签订合同时采用“名义利息+咨询费或管理费”的模式,导致多数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借入并承担了高额成本;或是与银行、P2P等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成为资金的二道贩子。

这类中介名称中常有“金融服务”二字,营业范围常常是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提供金融中介服务,信息咨询等等,它们是为金融机构服务的第三方外包公司,不需要牌照经营,难以纳入金融监管。

“这类咨询公司超出了我们的监管范围之外,现有的监管办法对它们还没有太多的约束手段。”一位不愿具名的网贷监管部门人士表示。

当前,互联网金融正处于整顿期,P2P平台也通过备案纳入监管,小贷公司和互联网小贷受到了更严格的牌照管理,但对于金融中介而言,除了要遵守工商行政管理和广告法之外,并无具体监管。

不过,去年12月发布的141号文、56号文对这类服务中介的监管已有所涉及,比如排查第三方机构是否向借款人收取息费。未来,这类金服公司是否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还有待观察。

篇六:申诉

律师熊勇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根据最高法规定,民间借贷中,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王素芬在亲友的支持下,开始挨个向各个网贷平台追讨自己被多收的利息。

1,通过与L平台沟通,对方同意把每月2080元的费用免除400元,免除费用之后算下来,年化利率刚好在36%以内。

2,经市金融办协调,浩森、亚联财两家小贷公司同意王素芬按年化36%结清合同,于2018年5月31日将贷款结清。

其他5平台还在沟通中。

目前网络贷款正处于清理整顿关键期,各家平台息事宁人的意愿较强,这个背景加快了王素芬沟通进展。

当然,与网络贷款公司的沟通也不是一帆风顺,也有平台寸步不让。如果没有精确地计算,有策略且合理地讨要,也不会得到响应。这些平台对借款人的方针是“不告不理”。

结语

王素芬从一个普通网络借贷者走向以贷养贷的道路,除了自身缺乏自我控制和风险意识,也是不法网贷公司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推销下的受害者。

这类乱象如果不能加以遏制,将酝酿社会威胁和金融风险。现金贷和网络贷款的监管行动仍在进行,这对网络贷款利率畸高等乱象形成了一定的遏制。深圳一位网贷圈的朋友告诉记者,今年网络贷款市场的借款利率已经开始出现下行。

百万用户都在看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有一种美好习惯,叫做阅后点赞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亚联财抵押贷款(亚联财小贷公司)":http://www.ljycsb.cn/dkzs/13225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投放广告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